刘志宏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同时计算机离人们也越来越近。各大高校都已经开展了计算机课程,并将其定为必修科目,足见学校对于计算机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过目前计算机教学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仍然处于传统的教学思维,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提高却很少提供其实际操作的机会,这与当下的教育观念背道而驰,所以很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的形势,需要尽快进行教育改革,解决类似的问题。
计算机不仅仅作为一项技术,更是事关未来国家安全与发展的一个战略资源,也因此受到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重视,因此计算机应用技术应运而生。作为教育的基础性课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当于为今后的学习做铺垫,打下理论基础,这样才能学好计算机专业方面的知识。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要涉及很多的知识面,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学校教师对中职教育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不够重视是其中主要的问题。尽管素质教育目前日益推广并且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仍然有很多学校采用之前的教学观念,不能与时俱进。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很多中职学校在考试中难以进行对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仍然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学生取得的成绩上。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尽管计算机应用教学确实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是如果理论知识不能与实践相结合,那么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会得到有效的提高,换句话说仅仅掌握理论知识就失去了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存在的意义,也无法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现阶段,高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不断改革,但改革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大多高校课程教师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限制教学改革发展。课程教学模式的传统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问题与教学方法问题两方面,大多课程教师按照课程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VisualFoxPro与C语言等教学内容,并未结合学生专业为其设计与讲授具有较强针对性与实用性的内容,影响教学效果。另外,教师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开展教学工作完全依靠课堂知识灌输,忽视学生学习需求,降低学生学习兴趣,不能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制约高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有效改革。
要想对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进行教学改革,那么进行相关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刻不容缓的。只有学校各方真正重视计算机课程开展的重要性才能保证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引导者、帮助者,应当对学生起到引领和帮助的作用。如果教师不主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那么学生也不会有太大的积极性,教学就会产生困难。因此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起到正面的积极的引导作用,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成果的标准,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高校计算机应用课程开展教学改革工作,需要丰富教学内容。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师需要结合新时期特点,为学生提供满足其学习需求的丰富教学内容。例如,课程教师需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与要求,为学生提供其专业方面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如,分类学生专业,考虑学生专业教学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对原本统一化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地调整,以教学内容的更新,加强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与学生专业的联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课程教师丰富教学内容,需要充分调查与掌握学生学习需求,考虑学生喜欢且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结合当代大学生与网络信息技术密切接触的现实情况,在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数字媒体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数字声音编码、数字视频压缩应用等知识技能,促使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充分提升,促进课程教学改革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一大特点就是更新迭代的速度非常快,与之对应的,教师的教育理念也要与时俱进,改变之前只注重理念而不注重实践的观念,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网页制作比赛、编程能力大赛、装机比赛等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摒弃之前只学习理论而欠缺实践的传统学习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灌输职业素养的观念,让学生从点滴中体现中职生应有的素质,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自主掌握专业技能,进而逐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将自身打造成社会所需的综合型人才。此外,中职学校应当准确定位,把社会所需求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当作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综上所述,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革新教学工作,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实践教学等方面,改革课程教学工作,有效创新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是高校培养信息化人才的关键途径,能够满足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与高校整体教学在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