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地方开放大学特色专业的建设路径

2020-01-19 08:40黄贵英周业双郑绍红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办学特色大学

黄贵英,周业双,郑绍红

(1.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创新教育学院,重庆 400052;2.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荣昌分校,重庆 荣昌 402460;3.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党政办公室,重庆 400052)

专业是开放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开放大学的专业也不能一成不变,必须及时充实与更新。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入挖掘学校自身发展潜力,通过特色化的专业体系主动参与地方发展,为地方培养大批“留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的人才,既是时代赋予地方开放大学的新使命,又是新时代地方开放大学持续发展的新动力。面对乡村振兴这一大格局,地方开放大学必须从专业建设入手,通过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构建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特色化专业体系,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从而在乡村振兴中彰显自身的价值。

一、地方开放大学特色专业的内涵

(一)特色专业的含义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特色”一词的基本释义为:事物所表现的独特色彩、风格等。特色是一种或一类事物明显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受到事物所处环境的影响,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与发展,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是某一事物所独有的。[1]特色之所以能成为特色,在于具有长期保持和发展的空间,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并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影响力。

地方开放大学特色专业是指地方开放大学在办学实践中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自主建设的具有一定独特性的专业。地方开放大学的特色专业应该具有鲜明的独特性,表现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属性。[2]特色专业的属性是地方开放大学立足自身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专业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与学校教育资源相结合而形成的,是学校专业建设的创新发展。同时,特色专业的属性还体现在其社会功能上,需要从地方开放大学所在的地方经济社会特色出发,彰显鲜明的地域特色或明显的行业特色,能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帮助。

(二)地方开放大学特色专业的特点

1.立足地方经济社会现实需求。地方开放大学特色专业首先要立足于地方特点,特别是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寻找地方所独有的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寻找具有本地代表性、有强劲发展潜力、能够持续不断开发利用的产业和文化等因素,从而准确把握特色专业建设方向,形成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元素。与此同时,地方开放大学特色专业还要将地方政府的区域发展愿景与专业相结合,建设能够为地方政府所接纳并能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相应贡献的特色专业。简言之,地方开放大学特色专业建设不能脱离地方的实际需求,要为区域性的实际需求服务,紧扣地方新兴产业、支柱产业,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发展的需要。

2.立足地方开放大学学习者的特点。地方开放大学特色专业要以学习者的特点为重要出发点,对教育对象保持正确的认识和定位。地方开放大学的教育对象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对象都有所不同。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主要是青年人,年龄相对集中,在学习需求方面的共同点也比较集中。而开放大学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有意愿接受教育的青年人、中年人甚至老年人,年龄跨度较大,参与学习的持续时间较长,所从事的职业也有明显的差异,学习需求方面也各不相同。地方开放大学的特色专业建设必须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实时性,深入分析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满足“所学即所用”的成人学习需求,基于教育对象规划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将专业建设与学习需求深度融合。

3.立足地方开放大学现有条件。地方开放大学现有条件也是影响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因素。学校现有的硬件设施条件、师资队伍、学科体系等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地方开放大学的特色专业就是要整合优秀社会资源,再由学校将这些优秀的社会资源传递给有学习需求的社会成员,学校所拥有的条件是地方开放大学能否建设好特色专业的关键。因此,地方开放大学开展特色专业建设,必须量力而行,善于把自身具备的条件充分挖掘和利用好。

(三)地方开放大学特色专业的意义

地方开放大学进行特色专业建设,并通过特色专业来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能够为地方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同时也能增强地方开放大学自身的发展动能。

1.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地方开放大学是根植于地方的高等教育学校,是老百姓身边的大学,必须履行好服务地方的社会职责。而特色专业是开放大学服务地方的强有力载体,其建设根植地方发展现实需要,着眼于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支持。以特色专业为载体培育地方发展所需的人才,从而激发地方的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当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壮大创新创业群体,完善地方高等教育提供与服务体系,正是地方开放大学发挥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代地方开放大学社会价值的体现方式。

2.为地方开放大学发展注入新动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地方开放大学作为重心下移的高等教育形式,具有大学的一般属性,承担着培养人的任务,需要在时代发展进程中不断激发新的办学活力。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日益普及,开放大学承担的学历补偿教育功能逐渐式微,如果不能形成新的办学特色,地方开放大学的生存与发展就会面临日益严峻的危机。而特色专业建设能够使地方开放大学将办学模式与地方发展需求深度融合,发挥自身独有的办学优势,既能适应产业转型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地方社会成员的学习需求,从而成为在新时代找寻自身发展方向的新载体,能够注入新的办学动能,激发新的办学活力,开创新的社会服务空间。

二、乡村振兴战略对地方开放大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影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推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五个振兴”目标,乡村人才振兴是其中的关键内容之一。乡村人才振兴需要培养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的人才,地方开放大学作为当地重要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阵地,能够通过特色化的人才培养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持。其中,特色专业是地方开放大学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载体。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地方路径差异影响乡村振兴人才培养

1.差异化战略实施路径影响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作为一项全国性的重大战略举措,乡村振兴战略是通过一种“自上而下”的路径进行实施的。具体来讲就是国家制定乡村振兴战略的全国性战略规划和整体推进路径,各个地方再立足自身实际制定地方乡村振兴规划目标和路径策略。这种战略路径的地区差异性会影响到地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具体工作路径。

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乡村振兴进行具体的战略部署和路径规划,并在2020年、2035年、2050年三个时间节点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为分阶段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还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2018年至2022年的乡村振兴阶段性工作进行具体部署。

国家层面的乡村振兴战略在各个地方演变成地方性的乡村振兴行动规划,从而在地方政府的工作中得到具体落实。以笔者所在的重庆市为例,在国家颁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和意见后,出台了《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重庆市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案(2018-2022年)》等文件,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重庆市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了具体的规划和设计。

国家层面的乡村振兴战略通过转化为地方层面的乡村振兴具体工作规划与工作方案而得以实施,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国一盘棋之下,各个地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路径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性对于地方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工作提出了差异化、地域化的要求。地方人才培养只有紧密结合所在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需求而展开,才能真正融入到地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更好地为地方乡村振兴助力。

2.农村地区的分化影响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我国农村地区幅员辽阔,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其发展现状是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重要基础。随着城镇化的大力推进,我国人口结构中城镇人口的比重不断提升,农村人口比例持续下降,但是无论城镇化如何推进,农村人口依然会在我国整体人口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充分考虑农村地区和农民自身的特点。

有研究者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地区和农民的分化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当前的农村地区大体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即位于沿海经济带的农村地区(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已经基本实现工业化)、广大的一般农业型农村地区(主要从事传统农业,占全国农村80%)、具有区位条件或旅游资源的农村地区(适合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不同类型的农村地区需要制定不同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而位于不同地区的农民之间也存在分化现象,各自面临不同的发展处境和目标任务。[3]

农村地区和农民的分化会作用于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作,要求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乡村的发展现状、产业结构、人口特征、农民发展水平等基本要素来构建路径。这种人才培养的需求,最终会传导给立足地方开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学校。

(二)乡村振兴战略对地方开放大学特色专业建设提出新需求

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的规划与部署,将通过对于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要求传递给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的各级各类学校。对于承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任务的地方开放大学而言,乡村振兴战略无疑提供了一个彰显人才培养功能的新机遇。同时,主动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培养服务,也是新时代地方开放大学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方式。

由传统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发展而来的开放大学,在新时代继承并进一步发扬了成人高等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办学优势,因而对于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作具有一定的天然优势。首先,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广播电视大学一直深耕我国广大的乡村地区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开放大学延续了“办百姓身边的大学”这一宗旨和使命,积极承担起为广大乡村地区培养“留得住,用得上,顶得起”应用型人才的功能与职责。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放大学能够继续发扬立足乡土培养实用人才的办学功能特色。其次,开放大学具有系统办学的传统,建立覆盖广大乡村、山区、海岛、边远地区的高等教育办学网络,可以真正深入到广大乡村地区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把高等教育送到田间地头。再次,开放大学近几年也在积极开展乡村振兴人才的实际培养工作,比如组织实施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长征带精准扶贫项目”、“电大学历教育扶贫专项经费资助项目”等一系列颇有特色的人才培养项目,建立了丰富的、可服务于乡村人才培养的学历教育教学资源,积累了丰富的乡村人才培养经验。所以,开放大学能够依托原有的办学基础和优势,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对开放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过程、方式、评价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由于开放大学是以专业作为人才培养基本载体的,所以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独特性对地方开放大学专业建设的特色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乡村振兴要求地方开放大学建立具有特色的专业结构。从人才总量上看,我国乡村振兴面临人才不足的严重问题,涉农人才缺口大,优质的乡村振兴人才储备不足。[4]但是,由于乡村地区存在较大差异,乡村之间在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产业结构布局、乡村振兴目标与路径方面都存在不同,所以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必须立足地方的现实需要而展开。这就要求立足乡村开展人才培养的开放大学根据地方的特点,重点开设当地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急需的专业,形成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特色化专业体系与结构。

2.乡村振兴要求地方开放大学加强专业内部的特色化改造与建设。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开放大学一直重视农民大学生的培养,“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就是开放大学为乡村培养高等教育人才的重要项目,其中开设了许多直接服务乡村人才培养的专业,形成了开放大学涉农专业体系,并建立起了一套涉农专业的基本运行模式。需要指出的是,面对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人力资源新需求,开放大学应该加强对原有涉农专业的改造,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不断强化涉农专业的特色,增强涉农专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能力。

3.乡村振兴要求地方开放大学开拓新的专业建设领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国家开放大学后,获得了独立的专业管理权和学士学位授予权,这一转变助推国家开放大学初步构建起了自己的专业体系。但是,目前开放大学的专业体系并没有完全覆盖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开放大学的专业需要。对于一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新的专业需求,地方开放大学要发扬开创精神,勇于开展新的专业建设,拓展专业体系,用新的专业服务地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地方开放大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瞄准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地方开放大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新需求,地方开放大学必须增强目标意识,强化创新驱动,发挥主体功能,主动承担起特色专业建设的重任。

(一)以化解乡村人力资源空心化问题为核心目标

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正面临农村地区“空心化”的严峻形势。这种“空心化”是我国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心和资源都向城市倾斜的结果,致使农村地区缺乏必要的吸引力,从而造成农村地区在人力资源、产业发展、村域发展和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空心化”,其中“人力资源空心化”被认为是农村地区“空心化”的核心,[5]也成为化解农村地区“空心化”问题的关键。唯有解决好“人力资源空心化”的问题,乡村振兴才会有持续的人力资源基础。

解决乡村振兴人力资源培育问题,关键在于发展好服务于乡村振兴的教育事业。既包括各种类型的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又包括着眼于培育相对高水平、高层次人才的学历教育。地方开放大学可以发挥长期举办各类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长期根植乡村、山区、边疆、海岛开办高等学历教育的独特优势,通过特色化的专业体系,为乡村振兴培养具有较高水平的高等学历教育人才。所以,地方开放大学要以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空心化”问题为己任,分析地方乡村发展的特点和人才需求的特殊性,持续优化专业体系,充实专业特色,为地方培养实际需要的特殊人才。

(二)以创新为动力持续优化专业特色

开放大学具有培养乡村人才的长期经历,积累了丰富的乡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经验,并且有若干专业专门针对乡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而设计,还建有丰富的乡村人才培养所需教学资源库。在国家开放大学的专业体系中,目前涉农的专业就有农科类的园艺专业和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16个专科专业,直接面向广大乡村地区培养实用人才。同时,开放大学开设的其他专业如法学、行政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等,也可以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提供专业支持。

虽然开放大学现有的涉农专业为地方开放大学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提供了必要的现实条件,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地方开放大学在依托现有的涉农专业进行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时,并不能完全照搬现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而必须根据各个地方的特点,对专业进行适度的改造甚至创新,以形成各个地方开放大学的专业特色,更好地服务当地乡村振兴的区域化、特色化、差异化人才需求。具体而言,国家开放大学现行的专业管理与教学运行机制为地方开放大学进行特色专业创新提供了保障。地方开放大学要以创新为推动力,在执行好国家开放大学统设必修课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好国家开放大学赋予地方开放大学的选修课管理权限,在地方管理的选修课程中强化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教学内容,从而为开放大学的专业注入显著的地方特色。

(三)以基层办学单位为主体开展特色专业建设

我国开放大学实行的是分级办学管理体制,国家开放大学统管省级开放大学分部,省级开放大学分部负责管理区县开放大学学院、分校、工作站、行业学院等基层办学单位,基层办学单位负责组织教学过程实施和学员日常管理。在这样一种管理体制下,充分激发基层办学单位的办学积极性对于开放大学的正常运行十分重要。基层办学单位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了解地方乡村振兴的人力资源需求,对开放大学各专业的市场需求最为敏感,并且具备一定的专业建设与管理能力,能够在地方开放大学的特色专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加强地方开放大学的特色专业建设,可以依托基层办学单位来加以实施。在具体的实施路径上,可以由地方开放大学分部组织基层单位申报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再由具备一定特色专业建设能力的基层办学单位申报特色专业建设,并在地方开放大学分部的支持下开展具体的特色专业建设,最终形成若干个密切联系当地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的特色专业。笔者所在的国家开放大学重庆分部,近两年依托区县学院和行业学院推进特色专业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在重庆开放大学分部的统一组织与领导下,区县学院和行业学院作为建设主体,确定了一批重庆市各个区县和行业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急需的特色专业进行建设,创造性地确定了陶瓷专业等部分国家开放大学没有开设的专业进行建设,实现了地方开放大学专业体系的创新,充实地方开放大学专业体系的内涵。实践表明,依托基层办学单位开展特色专业建设的路径,在实践中是可行的。

四、乡村振兴战略下地方开放大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路径

(一)设计多出口的专业目标定位

地方开放大学特色专业的目标定位首先要经过建设背景分析,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目标定位。特色专业的建设背景分析是为了让学校理清发展方向,聚焦地方发展特色,从而帮助地方开放大学的特色专业建设进行准确定位。特色专业的建设背景分析包括对地方开放大学所在地区的传统文化、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这些因素具有强烈的地域特点且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聚焦筛选专业培养目标方面,一般要注意三点:首先是要遵循地方政府发展愿景。地方政府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者,能够推动和促进地方发展,在地方发展中发挥着指导作用,地方政府的发展侧重点往往影响着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走向。其次是注重特色专业所属的产业或文化在地方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特色专业是否能够推动地区产业的发展,弥补地区产业发展的人才链,或者是否能够发挥文化的经济价值,扩大文化影响力等,决定着地方开放大学的特色专业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再次是满足社会成员的学习需求。特色专业建设的最终受众是参与学习的社会成员,迎合社会成员学习需求的特色专业才有长远发展的动力。

总之,特色专业建设要从区域特点出发来确定专业目标,主动把特色专业建设纳入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强化服务当地经济社会的职能,将专业目标的定位与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相结合,与产业需求对接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同时,特色专业目标不应该只设计一项出口,要为学员设置多种学习和成长的可能性,既可以是学历教育,也可以是兴趣学习,还可以是职业资格等技能学习,从而为学员提供学习的多向发展和多种选择,方便他们以更加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学习。

(二)创建具有区域产业特色的专业文化

专业文化是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知识能力体系以及本专业内教学研究成员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和精神风貌的总和。专业文化的核心是专业内部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展现出的共同风格。在特色专业建设中,专业文化具有强烈的导向性和规范性,能够引导专业成员规范自身行为和价值观念,增强专业凝聚力,展现专业的独特性。[6]地方开放大学的特色专业建设要注重创建具有区域产业特色的专业文化,将区域产业特色与学校的专业建设相结合,打造融合产业特点的、能够在学校中产生正面影响的专业文化。具有区域产业特色的专业文化可以助力地方开放大学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文化观念与文化价值取向,使地方开放大学更加深入地融合到地方文化之中,培养出区域产业文化特色鲜明的专业技能人才。

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专业文化应该包括专业技能文化、专业道德文化以及专业职业文化等。在专业技能文化方面要弘扬创造精神,鼓励学员在专业学习中勇于创新,将专业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且能够有所创新。在专业道德文化方面要培养学员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职业理念,成为“有技有德”“德技兼修”的优秀人才。在专业职业文化方面要培养学员对专业的专注精神、职业责任感和大局意识。

(三)组建多层级专业师资队伍

教师是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实施主体。缺乏一支稳定且高质量的专业师资队伍是地方开放大学普遍存在的短板。在建设特色专业的过程中,重新打造一支专业性强、人员构成相对稳定的专业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地方开放大学特色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要走引进与培养并重、学校与企业融合、教学与科研结合的道路,构建多层级密切协作的专业师资队伍。

引进和培养并重、学校与企业融合构建专业师资队伍。地方开放大学特色专业在创建的初期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问题,而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模式可以弥补教师队伍结构上的不足。地方开放大学要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引进专业技术人员、研究者作为专职或兼职教师,缓解特色专业建设初期的教师缺口,带领本校专职教师在专业上快速成长,逐渐形成专业师资力量。要依靠政府力量整合地方开放大学所在地区的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将政府作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纽带,畅通专业建设与企业需求之间的沟通渠道,让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储备与企业对于员工的知识技能要求接轨,做到“所教即所用”。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打造专业师资队伍。科研能够促使教师快速熟悉专业内知识脉络、体系结构和发展动向,成为专业的研究者。地方开放大学要将特色专业的专兼职教师组织起来组建教师成长学习共同体和研究共同体,以科研促发展,强化科研对教师成长的推动作用,提高地方开放大学校内专职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特色专业的教师团队迅速实现专业成长。

(四)建立满足供给侧改革需求的特色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特色是专业办学特色最直接、最核心的表现因素,是专业特色的集中概括和综合体现,决定着专业人才培养功能的发挥。开放大学的专业教学强调成人属性和应用属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虽然同为高等学历教育,但是与强调严密知识理论体系的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开放大学的专业教学更加强调根据专业对应的职业要求进行理论知识与基础技能的结合。因此,地方开放大学的特色专业在课程体系上必须与“岗位链”相结合,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进行课程体系革新,将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整合。[7]

具体而言,地方开放大学特色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既要做到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又要做到满足社会成员的学习需求。这就需要地方开放大学在综合分析特色专业面临的各类现实需要的基础上,确定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构架,加强对开放大学原有课程体系的改造与完善。同时,由于特色专业的建设目的是要助力地方经济发展,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当地龙头产业、核心产业的发展,因此地方开放大学特色专业建设要将学校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相融合,把企业对员工的技能与素质需求作为特色专业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做到课程设置源于产业企业人才需求,增强特色专业课程体系的弹性与张力。

(五)构建多元化教学组织形式

成人的学习是一种自我导向式学习,是一种自主选择的结果,在学习方式上有别于儿童的学习,因此教学要适应成人学习的特点。地方开放大学的特色专业要构建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网络教育优势,形成“在线学习与面授教学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虚拟实验与现场实训相结合、在线形成性评价与课程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支持服务。

在理论教学方面,特色专业要充分展现开放大学的课程教学特点,充分发挥MOOC、微课程等教学载体的作用,便于学员随时随地参与学习。在实践教学方面,特色专业要搭建实践教学基地和专业实验室,也可以直接在工作现场进行实践教学,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学员在实践中掌握专业实践知识。

猜你喜欢
办学特色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特色种植促增收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