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职业教育思想下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2020-01-19 08:40刘凤存侯同运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墨子保障体系院校

刘凤存,侯同运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滕州,277599)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经济转型持续加快,高职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日益凸显,如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对于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构建结构合理、运转高效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则是提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必要前提条件。

一、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相关概念解读

质量(Quality)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完善,迄今为止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尚未形成共识的概念。但是大多数学者认为质量是指某种事物满足个体所具有的某种特征,具有经济性、时效性、相对性、满意性和广义性等特征。教育质量(Education Quality)是质量的标准在教育领域里的具体体现,是指教育所能够达到的水平或效果的程度,所培养对象的素质高低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具有规定性、系统性、可控性与发展性等特征。教育质量的效果需要一定的管理活动来维持,否则将会成为“空中楼阁”,无法得到预期实现。教育质量保障(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是指教育质量主体为了满足某种质量要求,按照规定流程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按照时间流程划分,可以分成事前的预防阶段、事中的实施阶段和事后的改进阶段等;按照保障主体划分,可以分成内部质量保障体系(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Ex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相对于外部质量保障体系而言的,是指高职院校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提升教育质量,对影响教育质量的内外部因素综合进行监督、实施和调节所构建起来的自我运行、自我完善与自我修正的闭合回路系统,包括保障环境、保障目标、保障原则、保障措施和保障机制等要素。

二、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的蓬勃兴起和快速发展,既丰富和完善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形式和结构,使功能和作用趋向于多样化,也有效缓解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短缺,对于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而现行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主要是受到外部评估的影响而逐步构建起来的,随着外部环境的急剧变革,逐渐显示出一些缺陷与弊端,已经难以适应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迫切需要。不可否认,当前高职院校内部教育质量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健全,没有形成合理的结构,也就形不成规模效应。

(一)质量保障环境不优化

所谓质量保障环境是指影响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赖以生存的一切空间要素,主要包括质量硬环境、质量软环境和质量潜环境,可以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的提升提供前提条件和必要保障。

质量硬环境即硬件条件,泛指构成人才培养环境的所有能够看得见的、相对固定的有形实体;质量软环境是相对于硬环境而言的,主要是指各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教学资源、系统平台等要素;质量潜环境是指对教育教学质量有潜在性的、间接性影响的校园文化建设等。整体而言,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硬件环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还存在着盲目重视数量、轻视质量、有效利用率低下等问题;就软环境而言,当前多媒体课件、数据库、教学网站等认可度相对较高,而对于虚拟软件、在线讨论平台等认可度较低,与快速发展的信息化尚有一些差距;就潜环境来说,社团活动、校风校训等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如何结合区域发展状况、当地优势文化来进一步凸显品牌和特色,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

(二)质量保障目标欠清晰

质量保障目标是高职院校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宏观愿景和预期成果,切实可行的质量保障目标可以使师生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认同感,能够将其转化成为共同信奉的价值追求,具有凝聚和指导师生教学行为的作用,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质量目标和质量保障范围等方面。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常常是迎合上级有关部门评估需要而制定的,较少考虑个性特色而缺乏适切性;出于就业本位的需要,在课程的设置与评价上常常重专业课程、轻人文课程,重知识技能的掌握、轻综合素质的养成,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运行;常常将教育质量混同于教学质量,对行政育人、管理育人等功能理解不够到位,使整体育人功能大打折扣。

(三)质量保障原则无特色

质量保障原则是高职院校依据教育规律和教育目的在教育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准则,是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标准与要求。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生命线,只有准确认识和把握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有序推进,质量才能顺利得以提升。由于高职学生与普通本科高校学生在学习基础、认知方式和个人素质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要求在教育保障过程中应该体现出高职教育的个性化特色。当前陈旧的教育观念过分注重整体划一、忽视自我意识的培养;预设的教学计划过分强调一致趋同、忽视学生个性差异的需求;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过分注重教育的社会功能,忽视学生全面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降低了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同,导致部分学生心理失衡,甚至产生心理自卑。

(四)质量保障措施乏力度

高职院校预期的人才培养质量或目标的达成离不开特定的教学技巧与高效的教学方法,事关教育教学质量高低和成败,直接关乎质量保障目标的达成和保障任务的实现。高职院校为了完成质量保障任务,实现质量保障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与方法。在监督控制方面,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课堂授课、教学效果仍然是所关注的重要方面,而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后辅导和作业布置仍然是薄弱环节;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使网络和数据库成为高职院校搜集信息的主要途径,而学生信息员这一重要角色并没有很好地得到体现;课堂教学和考试成绩仍然是评价反馈的重点,而对于体现高职院校特色的技能实训、实验操作和顶岗实习等内容的重视程度还有待于提高;毕业生就业信息和考试成绩依然作为整改重点,这表明高职院校将就业质量和顺利毕业作为重点,相对而言,学生的管理信息、学习气氛和班风纪律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五)质量保障机制欠完善

质量保障机制是指影响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内部与外部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直接关乎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完善的保障机制特别是激励机制既可以保障高职院校正确的发展方向,又可以激活许多潜在的因素,有效激发各个因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前管理者尚未真正理解激励机制的深刻内涵,没有充分理解教师的真正需求;重行政轻教学的现状使得教师心理失衡,还有长期实行的“工资+绩效”的单一制度,由于没有很好地将激励制度建设与教师多方面的心理需求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影响了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三、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墨子高度重视教育环境与教育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将人性比喻为素丝,也就是说人性的善恶是与周围环境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因此,必须慎重地选择影响人发展的外部环境,方可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墨子为了实现“兼相爱,交相利”的理想社会,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兼士”或“贤士”;墨子认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难以同时进行各个领域的学习,提出“量力而学”,既是对学生的提醒,也是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墨子不满儒家“拱己以待”的教育方法,提出作为“有道则勉以教人”的兼士,应该“虽不扣必鸣”,主动积极地“上说下教”,大力宣传、推行自己的主张;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墨子认为只有采取“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等行之有效的基本手段,方可激发个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当前,我国应该借鉴墨子的职业教育思想,沿着“在哪里保,为什么保,以什么标准保,怎样保,以什么结构保”的逻辑思路,从保障环境、保障目标、保障原则、保障措施和保障机制等方面构建起高职院校五位一体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由外塑型向内生型重新布局。

(一)保障环境

1.政府环境。墨子强调“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也就是说,天下任何之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有“法仪”,既可以使“巧者能中”,又能够让“不巧者依法办事,也能够超过随意的人为”。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职教育已经进入全面质量提升的历史新阶段,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可以通过立法明确财政经费投入、打造质量信息网络、组建质量评估机构等措施来规范质量保障活动。既可以有力激发高职院校在法律许可范围内自主办学的积极性,也能够有效规避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中的不良倾向,促进了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2.社会环境。墨子认为要积极主动地向广大民众宣讲政策、传播知识、宣传真理,即“劝以教人”“上说下教”,使“天下不取、上下见厌”,“强聒不舍”,坚持不懈,从而形成庞大的教育网络,唤醒社会各阶层人士的良心良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离不开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踊跃支持。通过注入社会专项资金、深化校企深度合作、开展社会化教育评估、主动接收毕业生等措施,让“全社会逐步走出职业教育的认知误区、纠正对职业教育所从事工作等级的错误评价,为高职院校快速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持久动力”。[1]

3.学校环境。墨子将人性以素丝和染丝为喻,“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形象地说明环境教育对人性形成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应该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因为“校园文化不仅具有教育导向功能,而且具有凝聚激励功能,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文化导向”,[2]既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将师生所喜爱的精神内容以更加直观的文化方式进行诠释与展示,使他们可以真正体会到文化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又能够有效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继而转化为师生的强大精神动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保障目标

1.职业道德修养。墨子主张“厚乎德行”,强调人才必须立德为先,体现为内修与外饰的完美统一。[3]墨子最为赞赏的是对道德严格自律并终身行之不辍的人,倡导用爱的理念进行职业教育,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塑造,以人格统领能力,用真诚、关爱的职业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高职院校必须摒弃功利主义价值观,所培养的不仅是专业技能方面的能工巧匠,更应该是道德高尚、情感丰富、人格健全,具有吃苦耐劳、善于沟通、良好心理调适能力的全面发展的“职业人”,让学生懂得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用感恩的理念回报社会,服务他人。

2.交际沟通能力。墨子指出“兼士”只有通过睿智的语言、明确的思路、清晰的表达才能阐明自己的思想学说、君王之道,必然是“辩乎言谈”,即“能谈辩者谈辩”。语言观点正确具有三条标准,即“本之”、“原之”、“用之”,分别指代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和自身实践。逻辑清晰、厚重有度的“言谈”是现代社会生活和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在日常交往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必不可少的信息化社会,高职院校要注重学生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社交素养的培养。通过加大实践教学力度,设计具体的沟通场景,鼓励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进行自我训练,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3.知识技能相结合。墨子认为所培养的人应该具备“博乎道术”,“博”是指知识的数量多、方面大、范围广,“术”是指实用性技术,即能够通晓事务规律、多才多艺、多技多能的博专兼顾的实用型人才。“博才”是总要求,“专才”是落脚点。“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就必须针对某一行业或某一职业范围内的岗位要求;而作为学校教育,就必须从可持续发展出发,使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知识,适应不同的岗位需求”。[4]高职教育应该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着重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领悟专业技能,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有所长,应该在保证核心技能精专的基础上兼顾知识和能力的广博,以便构建人才发展的“立交桥”。

(三)保障原则

1.知行合一。墨子认为“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从来不满足于纵横捭阖、坐而论道,而是真正行动起来,脚踏实地,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社会关怀付诸实践。此外,不仅重视言语谈辩的培养,更重视实际行动的效果。他还主张“强力而行”,认为“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即一个人不仅应该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更应该重视社会实践的锻炼,在“知中行”“行中知”“知行合一”。高职教育所具有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要求既要注重理论性,强调“知”;更要强化应用性,突出“行”。不仅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更要将理论授课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结合起来,引导他们更多地走出课堂。

2.爱无等差。墨子针对儒家“爱有等差”的说法,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认为只有“兼爱”才是真的“爱人”。从根本上讲,教育不仅是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的塑造。“兼爱”既要“普遍”,又要“平等”,就是要实施“博爱教育”。对学生“爱无差等,一视同仁”是对教师的伦理诉求和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一种平和、宽广的胸怀去对待每个学生,尽量避免对学生的偏爱行为,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

3.以身作则。墨子认为“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提出教师必须为学生做出表率,成为“名誉扬天下”的“天下士”。他批评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认为“不述不作,是错误的;而只作不述,也是不对的;仅述不作,和只作不述也是同样不好的”。[5]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对于过去好的东西要继承发扬,对于现在有价值的应该进行创造,并运用到实践之中去。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论和行为对学生的影响,用自身的行动和榜样力量来感染学生,努力把学生引向正确的人生道路,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四)保障措施

1.主动施教。墨子反对儒家“拱己以待”,即消极等待的教育方法,倡导“不扣必鸣”,强调主动教育,主张教师应该将责任感、奉献精神放在授业、传道及解惑的首位。由此教师应该增强责任感,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让全社会认识到高职教育有着独特的存在价值,既不是普通本科教育的附属品,更不是高考失利者的归宿,增强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力度;[6]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观察和研究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和心理状态的差异,授予不同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帮助每个学生实现人生价值。

2.因材施教。墨子认为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爱好和志趣来进行,使之“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议事成也”,还主张“子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在教育实践中,如果脱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和实际水平,教育就是低效的、盲目的、无价值的,教育只能是徒劳无益,应该因人、因时、因事、因地不同而施于不同的教育。面对高职院校生源多元化问题,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针对学生的文化基础差异、年龄差异、学习能力差异、认知风格差异等实施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3.继承创新。墨子提出“吾以为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即对于过去好的东西要继承,对于有价值的应该进行改造,充分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经济结构的调整,需要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创新发展成为高职院校走内涵式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也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高职院校应该将创新理念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本指向,将创新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积极探索人才培养创新的方式与途径。

(五)保障机制

1.有效激励。墨子认为“以劳殿偿,量功而分禄”,要让贤良的人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就必须使他们富裕、显贵,必须尊重、赞扬他们,因为即便是贤能之士,如果不赋予他们相应的权利和地位,对他们不尊重,任何事情就不能成功。“激励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构建激励机制,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灵活的制度调动人的积极性”。[7]因此,激励机制的构建能够激发教职工的内在潜力、培养归属感与认同感,使各个部门产生向心力,促使组织全体成员团结一致地高效率工作。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强化管理者的激励意识、创建和谐的工作氛围,提高物质与精神待遇等措施来有效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2.校企合作。墨子强调“强力从事”,认为“士虽有学问,而行为本焉”。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学习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经济结构调整进程的加快,对学生思想素质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校企合作作为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有效形式之一,是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的基础,是高职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创新之路”。[8]通过校企双方协商制定实践课程、学校学习与企业岗位培训有机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开展实践教育。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市场的充分调研,使所培养的学生能够尽快适应企业需求、被企业所接收与采纳,解决了他们难以找到工作的现实矛盾。

3.客观评价。墨子主张“志功合一”,提出“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由此有些行为只从效果上考虑是不够的,还需要深入考察其动机,只有将动机与效果有机结合,以表面观内在,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确保评价的正确性、公平性与真实性。尽管“高职学生具有文化基础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卑感较强、缺乏自信,自律意识差、缺乏责任感等不同于普通本科学生的特点”,[9]但是他们有着自己的主见和观点,也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表扬和赞美。教师如果仅凭自己的想法对学生行为进行评价,有时可能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只有将他们的动机因素考虑在内,才会得出让他们满意、信服、中肯的评价结果。

四、结语

本文结合墨子职业教育思想所构建的高职院校五位一体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在总结当前高职院校内部质量问题基础上提出的,对于深入开展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实践活动必定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首先,墨子的职业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以此为基础所构建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应该是一个科学的、有机联系、运转高效的系统,会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助推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提升。然而,对于墨子的职业教育思想应该进行批判地继承,“去粗取精、去伪求真”。

其次,高职教育所特有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加强校企合作,遵循行业的特点与规律,充分发挥企业在高职教育活动中的办学主体作用,有效推动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活动的顺利开展,否则将会使所培养的人才偏离正确的轨道,造成人才培养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下降,这是构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目标所在。

再次,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高职教育实践的日益深入,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还需要对其不断及时调整和改进。通过对高职教育各个因素、环节、流程的质量保障活动的实施、评价和改进,使各个要素都参与其中,各司其责,从而达到有效保障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目的。

最后,所构建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所涉及的保障环境、保障目标、保障原则、保障措施和保障机制等要素不一定、也不可能完全是最重要的因素,其他要素限于水平和条件所限尚未涉及,或许所涉及到的这些因素只是反映了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侧面,随着外部环境和教育实践活动的变化,尚需要不断探索、持续丰富。

猜你喜欢
墨子保障体系院校
“武圣人,惟墨子足以当之”——冯友兰武圣观论析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墨子破云梯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我国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墨子教诲青年
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构筑完善老年人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