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高校大提琴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

2020-01-19 08:09胡馨天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大提琴教师应教学方式

胡馨天

(阜阳师范大学 音乐舞蹈学院,安徽 阜阳 236001)

随着世界文化艺术之间的交流、发展、融合,大提琴由西方传入我国,此弦乐器产生于17世纪初期,在乐器类型中的艺术表达综合地位较高。近年来,随着此乐器的学习及演奏者越来越多,我国对大提琴演奏者的技术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我国音乐教学中,大提琴教育起步时间较晚,并未形成完整的创作体系和风格,诸多演奏者演奏技巧薄弱,音乐感染力不足,音乐表现力较低,难以引发观众共鸣[1]。对此,优化大提琴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大提琴的教育效果,才能有效推动大提琴艺术在我国的长远发展。

一、高校大提琴教学的现状

在众多乐器中,大提琴作为一项极具感染力的乐器,逐渐走进我国高校的大门,在很多高校音乐专业中,都设置了大提琴课,推动了大提琴教学的发展。同时,诸多高校却因缺乏经验、准备不足等因素影响了大提琴的教学效果。

1.招生存在一定盲目性

大提琴专业在招生过程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招生盲目、为人数招生现象较为明显,尤其是普通高校,导致学生大提琴的平均演奏水准较低,缺乏专业基础,增大了大提琴的教学难度[2]。并且,考入高校大提琴专业的学生并非全部出自于艺术学校,也有部分学生出自普通中学,这些学生并未自小练习大提琴,演奏水平业余。虽然,在入学考试中,学生都能够完成中高级大提琴演奏曲,但是,普通学生与专业音乐学校考入的学生相比,在音准、速度、节奏、发音等上都存在一定差异,学生间差异化严重,增大了教学困难度。

2.大提琴教学缺乏系统性与目的性

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在大提琴上的教育存在诸多不足。虽然,人们生活质量提升,对音乐艺术的追求,带动了我国音乐方面的发展,作为一项优雅且在合奏中不可缺少的乐器,大提琴专业教育越发被重视。但是,音乐学院对专业大提琴教师需求不断增大,音乐学院连年扩招,也导致了大提琴教学的盲目性,教学缺乏系统性,学生就业方向不明确,直接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进度,同时,对于多数高校而言,大提琴专业并非是品牌专业,学校重视度不足,投入资金较少,学生难以细致了解并学习课程,进一步影响了大提琴教学的质量[3]。

3.并未因材施教选择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在我国多数高校的大提琴专业中,无论是选择教材,还是选择教育方式,大多沿用音乐院校所使用的教学方式,大提琴教师大多出自于国内外知名的音乐院校,而时任教师在学生时代学习大提琴时,其当时所在院校教师教学方式直接影响本人的思想观念,待其成为教师后,教学方式几乎复制了曾经学习院校的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演奏水平和基本功的差异性,也忽视了专业音乐学院和普通高校学生在大提琴上的差异,从而对教学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普通高校所安排讲解大提琴文化课及演奏技法等的课时并不多,若教学方式及教学过程不科学合理且有序,学生演奏水平很难得到提升。

4.社会方面影响了学生对大提琴的认知

近年来,大提琴专业逐渐在高校设置并推广,但是,大提琴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导致其普及较窄,教学内容略微单一。并且,对于欣赏音乐的人来说,出于对乐器知识了解有限,能对其音律特色了解的人也寥寥无几,因此,大家普遍认为大提琴是伴奏乐器,很少将其作为“主角”存在。从演奏者角度来看,大提琴的音域低,难以驾驭欢快热情的曲子,更多用于抒发感情,而抒情性音乐对人的感染力低于欢快的乐曲,大提琴演奏的音乐很难吸引大众的听觉。如此种种,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大提琴学习兴趣的提升,增大了大提琴教学的难度。

二、高校大提琴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科 学性原则

在高校开展大提琴教学的课程,应将科学性原则贯穿教学过程中,且各阶段教学活动都应基于这一原则展开[4]。因为,大提琴是一门弹奏技术,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技术性要求较高,因此,为提高学生对技术的掌握,教学方式必须具备较强科学性及针对性,符合人体自然生理机能与运动规律。如:在大提琴演奏中,弓毛与琴弦间的摩擦是大提琴发音的原理,部分学生认为,手给弓毛的力量增大,加大弓毛与琴弦间的摩擦,则大提琴发音越响亮,为此,部分学生在演奏大提琴时,以大臂压迫弓毛,导致大臂长期保持紧张状态,大提琴发音僵硬,影响了大提琴演奏的艺术性。若以科学性教学,使学生在演奏中大小臂、手腕、手指都处于放松状态,以此自然将力量传递至弓毛,弓毛在和琴弦摩擦发声时,才能呈现自然、动听的音乐。由此可见,科学性原则对大提琴教学的重要性。

2.艺术性原则

大提琴演奏,作为一门艺术,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遵循艺术性原则。若将科学性看做大提琴教学的内在要求,而艺术性则是外在表现。艺术性应以科学训练作为基础,以此达到艺术效果。在实际教学中,若学生忽视了艺术性,仅重视科学性,重视大提琴的技巧演奏,则演奏出的音乐将很难感染人心。

对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重视艺术性,重视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艺术修养,为学生演奏出感染观众的音乐奠定基础。为提高学生艺术水平,教师可通过带领学生深入挖掘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文化层面、作品的乐理内涵,从历史、文化、艺术、演奏技巧上深入剖析并总结经验,来弥补自身演奏的不足等,以此不断提升对作品的理解,便于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注入情感,升华大提琴演奏的艺术性。

3.理 实结合原则

大提琴演奏需要手脑的协调统一,若单纯进行理论教学,学生很难演奏好,因此,只有不断练习与表演,方能真正发挥提升学生的大提琴演奏水平。然而,在高校大提琴教育中,若忽视了理论指导,将增大学生掌握大提琴演奏的困难度,影响学生对各类演奏技巧的掌握。对此,教师应严格遵循理实结合原则,首先,在大提琴课堂上,教师应结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科学训练,通过有效的训练方式为学生讲述其中的理论,培养学生独属于自身的演奏技巧,提高学生技巧扎实度[5]。其次,要从表演角度出发,经常带领学生参与表演或者组织演奏活动,如街头演奏、高校联合举办演奏比赛或校内举办演奏比赛等,以此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在学生表演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录音与笔记,并在课堂练习中为学生指出其中优势与不足,引导学生发扬优势、改善不足,以此增强学生大提琴的演奏水平。

三、高校大提琴教学的优化措施

1.重视基础教学,提高演奏规范性

要想驾轻就熟地把音乐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演奏技巧和基础是重中之重。在大提琴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基础教学,由持琴至空弦到发音,这一步是大提琴学习中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基础教学。因为,高校大提琴教学中,学生与初学者不同,已经具备一定演奏水平,达到可以演奏的地步。但是,这些学生中部分并非由音乐学校考入,各项动作并不规范,甚至存在不良的学习习惯,若教师不加以科学引导及纠正,学生演奏水平很难提升。在大提琴课堂开始时,教师可通过考校观看学生基本功是否扎实,若存在基本功问题,应逐步纠正,规范学生的大提琴演奏,为学生打牢基础[6]。如此,学生在演绎音符艺术中,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强音阶训练,为学生树立正确观念

在弦乐器练习中,音阶都是基础练习的重点。亚海菲兹曾说过,学生应该利用一半甚至更多时间进行各类弓法与节奏的单双音阶练习。在大提琴学习中,音阶组成各类演奏技术的根基,是推动学生演奏技术提升的阶梯,提高学生对音阶的掌握,有助于学生对各个音准的把握,有助于学生左右手配合能力的提升。对此,在高校大提琴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音阶的训练,投入足够耐心,以客观态度紧抓在音阶练习中的规律,使学生正确掌握大提琴的练习方式与演奏方法,提高大提琴教学效率。

3.合理安排大提琴教学

在高校进行大提琴教学中,教师应保障教学内容设置的科学性,注重学生掌握多种表演形式的同时,重视学生各方面素养的提升,还要提升学生对演奏角色的扮演能力,如此,综合性提升学生演奏水平,为学生走入社会与未来发展提供帮助。大提琴教学安排时,教师不能片面强调大提琴独奏技巧的掌握,还要提升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对音乐风格与音色变化的掌握,课程安排方面,应坚持技术培养和乐感提升并重,通过理实结合教学提升学生的作品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演奏技术。

另外,在实际教学中,应抓好技术的掌握,针对学生当前水平选择一些练习曲目,并布置一定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利用空闲时间练习,以此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演奏技能,提高大提琴教学质量。

4.因材施教地选择教学方式与内容

在大提琴授课之前,为提高教学和质量,教师应避免死板地沿用音乐专业学院的教育方式,而是应依照学生自身特点,针对性选择教育内容与教学方式,如此,若学生本身具有娴熟的大提琴演奏技巧,且具有较强音乐理解水平,教师选择难度较高的协奏曲;若学生本身缺乏基础,教师可选择简单曲目,保障学生整体性提升[7]。

同时,在大提琴授课中,教师应详细观察学生,及时发现学生音色、节奏与音准上的问题并更正,并规范学生演奏姿势与弓指法等,若理论叙述学生无法理解,教师可通过演奏示范为学生直观展现,以此提高教学水平。最后,教师应重视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演奏技术上、音乐理解力与表现力等的薄弱环节,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接触多种风格的曲目,全面提升学生演奏技术。

另外,遵循一二级学广,三四级学深原则,以此逐步加深教学内容,提高学生音乐演奏能力,促进学生未来发展。

四、高校大提琴的教学改革

新形势下,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需求,为保障学生未来发展,在高校大提琴教育中,应重视教学改革,展现学生主体地位,为高校大提琴课堂的实现提供帮助。

1.对大提琴专业理论课程进行改革

大提琴演奏者是否合格,不仅要看其演奏技巧是否娴熟,还要看其对大提琴的历史、理论知识与文化知识等是否熟练掌握,以此保障学生音乐素养的完善。使学生真正成为一名演奏者,而不是单纯的拉大提琴。因此,在大提琴理论教育中,应重视理论课程的改革。首先,教师应带领学生鉴赏经典的大提琴曲目,通过专业性分析,促进学生理解音乐史与音乐内涵[8]。其次,在大提琴实际教育中,理论教师应选择不同风格、具备自身特性作品,带领学生弹奏联系,并准备相关学习资料,让学生体会不同曲目的独特风格,而对曲目背景、目的与手法的深入分析,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曲目的个性化认识,为学生后续学习与练习奠定基础。

2.大提琴专业技能课程的改革

在大提琴教学中,专业技能课程是所有课程中的重中之重,该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是大提琴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专业技能课程的设置中,传统的课程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需求,课程改革成为关键[9]。在改革中,应重视学生基础功的夯实,还应因材施教落实教学。首先,高校教师应明确,大提琴教学的展开并非是培养定级音乐家,而是引导学生了解大提琴,专业技能扎实,具备已经创新能力,能够从事该方面的工作。其次,在大提琴教学中,应秉承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演奏基础与演奏技巧的具体情况,为学生选择恰当教育方式,并根据学生性格特点的不同,制定适宜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此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学生未来发展夯实基础。

3.大提琴基础演奏教学的改革

近年来,大提琴的魅力逐渐被人们所知,在我国学习热度也在不断攀升,诸多高校开始重视音乐教学,并在音乐学院设置了大提琴专业。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忽视了学生的基础,导致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影响了后续学习。对此,改革基础演奏教学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在大提琴实际教育中,教师可完善特色教学,引领学生认识大提琴,不仅是对大提琴乐理知识的了解,还包括对大提琴历史、演奏技巧等的掌握。其次,在教学改革中,应将学生看做教学主体,带领学生正确分析音乐现象与音乐技巧,发挥学生指导能力,提高大提琴的教学效果[10]。

五、结语

总之,在高校大提琴教学中仍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大提琴教学缺乏系统性与目的性,并未因材施教选择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社会方面影响了学生对大提琴的认知,影响了大提琴教学的效果,阻碍了学生未来发展。对此,重视基础教学,提高演奏规范性,加强音阶训练,为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合理安排大提琴教学,因材施教地选择教学方式与内容。同时,应始终遵循科学性、艺术性与理实结合原则,加强教学方式的改革,以此提高大提琴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大提琴的演奏能力,引导学生更高的演奏水平发展,才能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大提琴教师应教学方式
大提琴之味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大提琴的沉静之美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