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贺词”昭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020-01-19 08:09杨万国赵金元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贺词中心群众

杨万国 赵金元

(大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0)

在新旧交替的时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南海办公室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发表新年贺词。在新年贺词发出的那一刻,每位中华儿女都深受勉励,给予人们希望。这种勉励和希望源自于新年贺词本身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向,也正是由于人民中心的价值旨向,让新时代的新年贺词在世人面前彰显出鲜明的人民特色与底色。

一、人民中心是“新年贺词”的价值立场

新年前夕,大部分国家领导人常常以一定形式发表新年贺词,但每个国家领导人发表的贺词内容、贺词重点、贺词目的都是不同的。习近平主席每年都发表新年贺词,从习主席发表的新年贺词中可以发现贯穿始终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年贺词”就是要突出党和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由人民共享。民生没有小事,点点滴滴都是情,以人民为中心就要时刻为民着想,把群众的困难和牵挂放在心上。

1.处 处为了人民

人民的美好向往,是党和政府的目标。这是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有力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与发展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哲学命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凸显,必须带给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成为公职人员工作的最大业绩。贺词“建设与改革的根本价值,是要让国家变得越加富强,让社会变得越加公平,让人民生活过得越加美好。”[1]明明白白说出了改革与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美好。在管党治党方面,贺词中是这样讲的,“正风肃纪,重点反对‘四风’上,情况有了很大改观。加大反腐败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惩腐败分子。”[2]严惩腐败就抓住了人民的公敌,就是为民除害。贺词中还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继续净化政治生态,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继续得到改善。”[3]腐败分子就是人民最大的威胁,打倒腐败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突出人民中心。贺词还指出,“党和政府一定不会停止努力,真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人民生活变得更好,保障人民身体进一步健康。”[4]把人民的真实想法变成一种工作的动力方向,把人民的希望变成实实在在的现实。贺词讲到,“部分群众在找工作,子女读书,看病,住房等方面还面对一些困难,不断解决这些问题是党和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4]

此外,习近平主席还特别谈到,“要关心和爱护退役军人,这些群体为保家卫国作出了牺牲。这个时候,快递小哥等数以万计的劳动者,还在辛苦劳动,我们要感谢这些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5]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了解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利益问题,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是否满意,满意程度是多少,是衡量我们工作做得好坏的尺子。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担当意识,努力让人民满意,让人民给我们工作点赞。多想群众所想,多忧群众所忧,多做群众想做的事。这是“新年贺词”昭示为了人民的重要表现。

2.处 处依靠人民

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决定社会历史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历史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始终坚定不移地依靠人民群众。贺词中讲到,“千千万万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仍然坚持守候在工作岗位,不少同志依然奔波在世界各地为祖国辛勤工作,许多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正在尽职尽责的履行使命。”[1]在辞旧迎新之际,在全世界欢腾的时刻,习主席的慰问对于任何普通百姓都是一种鼓舞和勉励。习近平主席代表党和国家,对所有劳动人民表示慰问和敬意,这正是表明中国的发展紧紧依靠人民。“贺词”中指出,“没有人民支持,这些工作是难以做好的,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2]。再次说明我们工作的成败、事业的好坏归功于人民。贺词中也指出,“全面建成小康,13亿人要携手前进。”[3]“只要我们13亿多人民和衷共济,只有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4]我们最大的力量就是全体人民,人民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的最有力依靠,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忠实依靠。因此,人民群众才是永远的英雄,才是创造历史的强大力量。

由此可见,新时代党和国家从来没有忘记老百姓、没有忘记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权是实实在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更是实实在在的。绝不是像一些西方媒体所称的那样。新时代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3.处 处关心人民

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特别关心困难群众的脱贫问题,“贺文”最大特点和亮点就是强调真脱贫,脱真贫。从新年贺词中,可以了解到习近平主席十分关心困难群众,困难群众是主席一直以来非常牵挂的。“新年贺词”里这样讲:“我国人民生活整体上不断向好,但我时刻都牵挂那些生活中还有困难的群众。”[2]“新年贺词”中也谈到,“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确实保障农村所有贫困人口按时实现脱贫。”[3]“困难群众”始终是习主席心中永不改变的话语,人民中心不是一个抽象的、不可接触的、空泛的大道理。对于困难群众而言,习近平主席在调研时形象谈到,小康不小康,关键还得看老乡。习近平主席连续几年在“贺词”中都讲到“困难群众”。“贺词”中谈到,“小康征程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又有1 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4]“贺词”中再次谈到,“到2020我国现在实行的标准下农村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5]“贺词”进一步谈到,“脱贫攻坚传来很多好消息。全国又有125个贫困县通过验收脱贫,1 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6]这表明了党中央对真脱贫的信心和决心。“贺词”里再次鼓励讲到,“农村1 000多万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要如期完成,还得咬定目标使劲干”[6]“1 000万贫困人口”成为全国人民共同攻克的目标,从每一年的贺词中可以清晰看到,脱贫攻坚任务虽重,但每年都在向脱贫目标靠近,这正表明中央领导集体在新时代要进行的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更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彻底解决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们的重要使命。每年贺词中都是对困难群众的牵挂,主要原因是作为我国价值旨向的发展思想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在对“新年贺词”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每年“贺词”进行了对比,发现“新年贺词”最大的特点是以人民为中心,最关心困难群众是其一大特色和亮点,也有力地证明了“新年贺词”的价值立场是人民中心的立场。

二、人民中心的“新年贺词”之理论来源和现实依据

“新年贺词”始终紧紧围绕人民,表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改革与发展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享有,最关心困难群众,其人民立场十分坚定。因此,更值得深入“人民中心”的新年贺词背后,探索这一价值理念和思想的理论来源和现实依据。

1.理 论来源

首先,“新年贺词”以“人民为中心”的学理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心的就是人,尤其是人民。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7]“贺词”中讲到“成绩来之不易,是大家创造的。”[1]小康靠的是人民共同努力,全体人民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生主体力量。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年贺词”坚定不移地站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上,立场是人民,而我们的人民需要无微不至的关怀,就如 “贺词”里的那样,吃的怎样、穿的怎样、过得怎样、有没有棉被盖、有没有干净的水喝等,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新年贺词”中的具体反映。习总书记也强调,“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的动力,共产党人不要忘记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原理。”[8]因此,“新年贺词”始终遵循人民性这一共产党人的特征,进一步运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意义。习近平主席发表的新年贺词始终没有忘记人民,这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新时代得到充分运用和发展的具体体现。

其次,新年贺词的“人民中心”发展思想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不仅把经典作家的有关人民群众路线中国化为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而且不断随践行的深化而深化。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就更加鲜明地展现出来,并且在各个领域得以深化拓展。“贺词”指出,“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等方面的事情,大家有许多收获,也有许多操心事、烦心事。民生工作还不如人意,要求我们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把造福人民的事真正做好办实。”[5]每年新旧交替的时刻以人民的名义发表新年贺词,也正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最好见证。

最后,新年贺词的“人民中心”发展思想批判地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本”思想是时代薪火相传的。典籍中记载十分明了,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再如“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等,这些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中国化为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并且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传统民本思想的优秀成分。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讲道:“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9],其意是指要顺民心,关注劳苦大众。习近平也常用古时为政之语:“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爱弟,闻其饥饿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10]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表达了我们党和国家工作人员要对百姓常怀同情心和爱心。此外,习近平在不同场合都在引经据典表达对人民的爱戴,对老百姓的关怀,要讲仁爱,重民本。“贺词”中谈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40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扶贫搬迁、有了温暖的新家,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数提前完成600万套目标任务。”[5]处处流露着人民心,年年不忘老百姓的疾苦,这种“无我”之境,受民爱戴、令人敬仰。习近平主席不仅在贺词中强调爱民、为民,在外交等多种场合都流露出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与赤诚,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创新,也正是这样,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年贺词”获得深厚的根基,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现 实依据

首先,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出了新要求。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在报告中讲道:“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11]这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所提出的新要求。“新年贺词”是对过去的高度总结和对未来的高度谋划与展望,既是一份祝福词,更是一份宣言书。几年来“新年贺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是“贺词”的主旋律,更表明当前我国发展的重心。不平衡、不充分实际上就是要让在发展中没有富裕起来的老百姓富起来,要让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资源发挥出来。不管怎样发展与改革,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放在首位,在一年一度的“新年贺词”中不难理解这一点。要改变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就得从人民吃穿住行等最实际的方面改起,就得从老百姓最关心的利益开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其次,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年贺词的呈现是习近平个人人生经历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思想是习近平主席从陕北知青到宁德脱贫,到主政浙江,再到大国治理过程中逐步完善发展形成的。习近平主席十几岁就到陕北农村与当地老百姓一起生活七年,扎根群众之中,与农民朝夕相处,深知人民疾苦,为后来践行人民中心思想奠定了深厚的基础。1988年,习近平到福建省宁德市任地委书记,当地老百姓身处落后贫困境地,他立志要改变贫困的现实,与百姓同呼吸、共命运,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了贫困面貌的改观。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期间,为百姓做实事,为百姓做好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推向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并不断深化拓展,赢得群众的大力支持。新年贺词以人民为中心贯穿始终,是习近平一以贯之的政治理念和做事作风。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透过“新年贺词”文本,可以清晰地理解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年贺词”有其最深刻的理论基础、最深沉的中华传统文化依据和最直接的现实原因。

三、人民中心的“新年贺词”之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新年贺词”昭示着我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思想贯穿建设与改革的全部领域。要深入把握“新年贺词”的人民中心思想,要从这一思想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两个维度进行分析。

1.理 论意义

首先,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年贺词”继承与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群众观。把人们认为“高大上”的哲学命题亲民化,体现了新年贺词的质朴性与亲民特征。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最鲜明最直接的是治党、治国、治军等一切都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这一理念。一切发展和改革都是将老百姓的事情作为工作的头等大事,不敢疏忽,这是新时代的理论深度的内核与实践特色的源泉。“新年贺词”里是这样讲的,“为了干好工作,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当然,缺少人民支持,工作是很难办好的。”[2]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和发扬,是从实践的角度和理论的深度表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与发展为了谁、依靠谁,以及最终成果谁来享有等根本性问题。每逢新年到来之际,习近平主席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全世界人民,用朴实无华而又不失深度和高度的“新年贺词”诠释着我们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也正是拥有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才使得“新年贺词”一直以来不失其风格和本色,真正做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短小的“贺词”来发扬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之群众观这一哲学原理。

其次,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年贺词”,是在新时代以一种比较接地气的方式诠释着党的宗旨。在历年“新年贺词”中,研究分析发现,“人民”始终是贺文的高频词汇。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11]“新年贺词”则是以国家名誉再次告知世人,让世人进一步了解到我们是在党的光辉领导下行政办事的,让世人深入理解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的。所以,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年贺词”是党的根本宗旨在国家推动发展与推进改革中的现实展现,是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在政府工作中亲民爱民的具体表现,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新年贺文”中得以践行和照耀。

最后,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年贺词”,以高昂的方式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标。在“新年贺词”中牵挂人民百姓,尤其是困难群众。“新年贺词”中这样讲道:“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4]进入新时期我们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我们提出又快又好发展,进入新世纪我们提出科学的又好又快发展,进入新时代我们与时俱进抓住机遇,提出贫富差距过大也不是社会主义。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不断深化,是伴随改革与建设一步一步深入的,是广大群众明显感受到的。我们的改革、建设与发展始终遵循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标。“新年贺词”中是这样讲的,“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5]昭示着我们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更是践行共同富裕价值目标的深刻表达。在新年到来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社会发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年贺词”,既是一种历史传统,更是对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标的时代对答。

2.现 实意义

首先,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年贺词”价值立场鲜明,在特殊时刻发布是对新时代党和政府工作的鞭策和政绩考量。我们的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就要以人民为中心。“新年贺词”这样讲道:“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5]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直指党委、政府的工作方向和工作内容,鲜明表达了党和政府为谁工作的问题。因此,要领会“新年贺词”要义,党政机关干部要以新年为契机,努力做好下一年的工作准备。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时代以来,我们的建设与改革更加明确就是为了人民。“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12]。“新年贺词”的中心就是人民,把人民贯穿全部,这就给各级党政机关为下一年的工作和行动作了明确指示,也为当前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得失做出了判断依据。

其次,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年贺词”亲民爱民,增进民心壮大“合力”,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凝心聚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奋力推进,没有人民的参与无法实现。总的来说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梦想。习近平同志高度赞扬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13]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梦想必须由全体人民共同奋斗,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件事情,认认真真完成每项工作来实现。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谈到的都是关乎百姓实实在在生活的,这充分说明指导理论是正确的、彻底的。区区千字的“新年贺词”凸显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发展思想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不断扩展、不断完善,只要我们一如既往地贯彻落实这一核心发展思想,不仅过去赢得,而且会一如既往地赢得广大人民的信任与支持。“贺词”虽短,力量却无限巨大,这正说明利民之事无小事,是表达利国爱民的有效形式,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赢得无限力量、凝聚起强大武器。

总之,习近平主席发表的新年贺词昭示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有理论的厚度又有实践的高度,既有历史的依据又有实践的意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是“新年贺词”的中心和主题,也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担当,更是中国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行政使命。不管是党的执政,还是政府行政遵循这一思想,我们的人民必将体会得到、感受得到。我们仅是透过“新年贺词”,就可以进一步领会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坚持自己的根本宗旨不动摇、不变质。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已有大量的事实证实了我国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在新年到来之际,习近平主席简短的“新年贺词”向世人再次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与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建设、改革与发展。

猜你喜欢
贺词中心群众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新春贺词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多让群众咧嘴笑
《校长》创刊十周年贺词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