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索

2020-01-18 18:53魏大棚
学生学习报 2020年19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生物有效教学

魏大棚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针对高中生物的教学需求,提出了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这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指明了思路与方向。为实现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近年来高中生物课堂运用了多种高效教学的理念与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基于此,本文将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生物;有效教学

1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核心素养的概述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点,即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以科学探究为例来说,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现实生活中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并对于一些特定的生物学知识加以观察和实践,在小组交流学习中掌握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再以理性思维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批判性思维去审视生命现象和规律,并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科学思维,理性认识生命世界,并从客观的角度去解释生命现象。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逐步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有助于构建生物高效课堂,这样能够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全面的理解与掌握生物知识内容,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

2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索

2.1 结合生物实验,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中階段的生物课程需要进行实验,实验是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生物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实验内容,有效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生物知识中关于酶活性的检验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掌握的生物知识,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讲述自己对酶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好地锻炼自己收集资料的能力,同时可以逐渐感受到生物知识中蕴含的生命意义。然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讲解本次实验需要探究的相关问题:“哪些因素对酶的活性产生了影响?”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需要积极设计实验方案,并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分析。通过设计及动手操作的环节,学生可以很好地提升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提升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完成本节实验要求的探究学习任务。学生还可以尝试进行多元化的实验,如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若pH发生变化,会观察到什么样的实验结果?反之,在pH不变的条件下,若温度发生变化,又会观察到什么样的实验结果?这一组对比实验结束后,学生就可以对两种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进而获得结论:温度和pH的变化都能够使酶的活性受到影响。通过该实验,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生物知识,提升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2.2 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注重以生为本

教师的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密切相关,新课改明确要求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与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能够保障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有序开展,如果教学理念不合理,自然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所以,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深入全面的认识与了解教学理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材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为核心,制定教学目标。在课堂授课之前,还应当引导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内容,也为核心素养的全面渗透做好铺垫。高中生物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针对教材教学内容,制定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的教学目标计划,也为整节课的有序开展提供基础保障。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多个方面与多维目标的确定,有助于保障学生能够全身心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当中,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确定教学目标后,教师根据提前设计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参与到高中生物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时,还应当加大互动交流力度,构建高中生物课堂,明确高中生物学科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契合点,使其能够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也使得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更加的充实、丰富多彩。

2.3 增强教学语言的幽默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为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落实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更加合理的使用语言,确保教学语言更加的幽默生动,充满智慧,以此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全程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相信教师通过合理运用教学语言,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这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有十分大的裨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考虑使用谚语、歇后语、民谣等多种语言来开展教学,增强教学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比如在向学生讲解《细胞质遗传》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经济社会中的“股份”知识融入到课堂上,可以向学生这样讲解知识点。即将“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这一句话解释为,卵细胞占据了几乎全部的“股份”,自然会拥有决定权。但是在细胞核的遗传过程中,卵细胞会与精子各占到50%的“股份”,所以它们两者是平起平坐的。通过这样的教学,会显得很幽默风趣,学生学习兴趣也会更高。再比如讲解《减数分裂》这一知识点时,有丝分裂可以说成有源(缘)无分,同源染色体分离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总的来说,幽默性的教学语言是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对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十分有利,教师要善于去挖掘生物知识中的有趣成分,并加以提炼,让相关的知识点在展示时,可以更加的形象生动、诙谐风趣和含蓄夸张。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运用幽默的语言外,还可以配上丰富的手势和肢体语言,在这样的生动、有趣的氛围中,学生的注意力必然会被牢牢吸引住,生物教学成效更大。

3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开展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将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性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重点从多个方面来着手,以此确保高效开展高中生物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才发.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索[J].新课程,2021(36):195.

[2]王乐林.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分析[J].新智慧,2020(29):50-51.

[3]刘浩媛.试论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J].高考,2020(24):77.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高中生物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