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妙媛
摘 要:音乐教育是情感教育,不仅能使人产生可以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情感体验,还对学生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教师要深入挖掘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课外艺术活动中加强集体主义教育。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教学;德育渗透
《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宽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自然、爱科学、爱学习、爱劳动,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各个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一、以音乐背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教学《卖报歌》时,笔者首先介绍这首歌产生的时代背景,结合挂图、配合音响,讲述新中国成立前上海报童饥寒交迫的痛苦生活。揭露旧社会民不聊生、腐败黑暗的现实。通过这首歌的学唱,激起学生对祖国的强烈热爱,学生表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从小树立认真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再如,在教唱教材中的歌曲《唱念做打学京剧》时,笔者先让学生听演唱、看演出,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接着简单介绍京剧在我国的影响及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教唱这首歌曲,引入有关老北京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体会出歌曲表现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義精神,鼓励他们为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富强而献身。
二、渲染氛围,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
在欣赏我国的民族音乐和民歌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优美动人的民族音乐旋律,使学生感到存在于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大量的音乐财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如,在欣赏贺渌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告诉学生这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是闻名中外的优秀钢琴作品之一,曾在国际乐坛为祖国赢得荣誉,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再利用课本上直观形象的插图,通过故事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情节发展和变化,使学生仿佛看到农村牧童骑在牛背上,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风光里,悠然自得地吹笛歌唱,和小伙伴们嬉戏玩耍的情景。欢快、优美的乐曲,悠扬清丽的琴声,让学生为之陶醉,更加懂得劳动的无限乐趣,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如《国歌》是一首雄壮、高昂、激奋人心的歌曲,它鲜明的节奏和号角式的音调及催人奋进的音符,塑造了中国人民威武不屈,为争取自由解放而英勇奋战的音乐形象。它曾激励无数中华儿女、爱国志士,奔赴抗日前线。而今,又以新的姿态与活力鼓舞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建设。在教学中,教师扣人心弦地讲述这首歌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并结合每周一升国旗仪式,仰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激起学生的满腔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陶冶情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在音乐教学中,教材的曲目是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和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来选择的。用反映学校学生精神面貌和健康生活的歌曲,及适合学生歌唱的我国民族和部分外国优秀歌曲作为基本教材,以地方特点和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作为补充教材。这些歌曲以其特殊的魅力作用于学生的思想与感情,健康向上的歌词内涵使学生受到教育。学生在反复、有节奏地朗读歌词的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在有感情地演唱中,不断地将艺术作品化为自身的内动力。把以往教师单调的思想品德教育融于音乐教育之中,寓教于乐,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开启学生的心灵。如,教唱歌曲一年级《顽皮的杜鹃》,边听音乐,教师边讲述孩童在美丽的山林中与顽皮的杜鹃相互欢乐嬉戏玩耍,充满童趣。用故事情境打动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每段歌词的感情处理,让学生感受到杜鹃声声地在青山翠谷之中回荡不息,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了涵养。
四、结合课外艺术活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品德的重要途径。心理学表明,儿童都具有爱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借助这一特征,在各种艺术活动中,可以充分结合他们热衷于表现自己才艺的心理,在校内组织小合唱团队、舞蹈队,使学生懂得只有协调一致、团结协作,才能唱出统一和谐的音调,才能使演唱、演奏迈向成功。因此,我们组织舞蹈队,排练了以反映儿童思想、学习生活为内容的多种表演形式的小节目,使学生在排练演出过程中受到寓意深刻的思想教育。如管弦乐队、合唱队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珍惜集体荣誉、严守纪律的良好品质。例如,在管弦乐队的训练中,教师要经常让学生感受整体声音的协调性及和声效果所带来的美感,感受到整体的凝聚力,认识到自己是整体中的一员,必须服从整体。并经常通过对比,提高鉴赏力;通过练习,获得美的声音;通过刻苦努力地训练,使学生知道,美的声音是通过不懈努力换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探索,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更加有效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寓教育思想于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审美趣味,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