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泳洁
摘 要:在当今社会中,家庭与学校在教育活动中的联系愈加紧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紧密合作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应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合作的必要性、家校教育合作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促进两者有效协作的措施这些方面着手探索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作关系,从而探索出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作关系发展得更加完善的方法。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家校合作
高素质、高知识、高技能的“三高”人才,是21世纪社会主义教育的大目标,完成这个目标需依赖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协作。在小学生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核心,而社会影响则是助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教育工作中两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两者各具其优点。
适龄儿童在入学以后,学校教育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我国中小学教育主要以走读的形式进行,孩子在家里与家长相处的时间比在学校与教师相处的时间长,所以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持续性的。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和学校必须联合起来,让小学生得到有效的教育,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作的必要性
(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共同目的
孩子的良好教育是家庭最为看重的事,父母希望孩子能够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健康体格以及良好生存本领的人。而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社会输送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青年”。
我国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开发小学生智力、培养小学生良好思想和修养,令小学生能为升入中学做好准备。而家庭的教育目标不只以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基础,还与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家长的素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因素决定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目标实现的途径和方法有所不同,然而两者的实质相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目标都是培养对社会有利的人才。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面对的共同问题
在现今家庭教育中,父母要么过度溺爱孩子,要么放任自流,不能在家庭教育中采用适当的方法。由于父母是家庭收入来源的主要劳动者,他们为此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工作,这样会使他们缺乏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成长。另外,隔代人对孩子的溺爱以及缺少对孩子心理成长的关心,这些都是忽视家庭教育的体现。
目前,学校教育过分注重升学率,单一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模式,令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多种层次难以体现,无法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现今我国的教育主要是以升学为目标,考试成绩成为考查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一大决定因素。这一现状让个性教育与特色教育无法施展。
纵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所面对的问题,可以知道这些共同问题显示出教育侧重点有所偏颇。
(三)终身教育思想推动学校与家庭在教育上的协作
近年来,终身教育这个创新的教育理念在全球范围成为热点话题。终身教育具备终身性、广泛性、灵活性、全民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其中终身性体现在教育贯穿人的一生,而终身教育的广泛性则是体现在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
终身教育观点的提出,意味着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发生了变化,学校教育愈来愈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制约,因为家庭教育本来就具有的终身性特点,使得家庭教育的地位提高,使得家庭教育在一个人成长与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提升。终身教育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者之间的从属关系转变为平等的协作关系。
二、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协作的方式
(一)完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协作的制度
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协作的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方式,就是完善其保障制度。
从国家方面看来,应当尽快完善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各自拥有的权利与必须遵守的义务。这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协作的根本保障。
从学校方面看来,应该着重建设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制度,明确家庭与学校之间配合的内容、时间以及方式,为家庭教育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二)更新家校合作的观念
學校是知识传授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启发学生智力的重要责任。然而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也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判断人才的首要标准是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学校德育工作应为教师在秉持正确教育观念的前提下进行教书育人和示范引导的教育工作,必须摒弃只用课本知识来教育学生的书本主义。
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意识和道德观念。不论是学校教育或是家庭教育,都必须把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作为教育内容中的重心,进行教育活动时,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贴合学生的有效教育培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两者也应该互相配合和补充。
(三)协调合作行为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目标一致,因此家庭与学校的教育行为也要保持一致。在当今教育“减负”的要求下,学生得到了更多的时间,学校应该提倡学生利用闲暇时间提升自我,家庭则应该把学校和教师的意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比如家长应更为注重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学生人格的培养,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成长。教师应该从繁重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了解学生的时间,深入学生的家庭,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氛围,协助家长开展更加有效的家庭教育。
(四)更新合作方式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现今社会迎来了一个新的信息时代,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方式也应该随时代发展而变化。学校可以建立相关的校园网站、网页平台,将有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成功方法和例子放到网络平台上让家长学习参考;也可以建立家校互动的论坛,让教师与家长能在论坛上交流关于学生成长教育的问题,还可以以讨论组的形式让家长与教师集中智慧,共同探讨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就能让家庭教育接触到更多较为专业的意见,进而令家庭教育更为有效、深刻。而学校也能从各种平台中通过与家长的交流了解到学生的个人情况,使得学校教育能够渐渐地照顾到各个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总结
总之,培养人才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想要顺利进行学校教育必须依赖家庭教育的有效配合,有效的教育应由学校、家庭共同构建。只有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系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完成学生成长教育的艰巨任务。
参考文献
[1]周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关系[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01).
[2]张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02).
[3]宋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8(32).
[4]李秀芬,张洪高.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J].青少年研究,2003(03).
[5]张庆守.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作的误区和模式重构[J].三明学院学报,2006(01).
[6]杨进,柳海明.论美好生活与学校教育[J].教育研究,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