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演示教学”重归数学课堂

2020-01-18 02:27肖东亮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肖东亮

[摘  要] “演示教学”能达到化抽象为直观的效果,让“演示教学”重归初中数学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 “演示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能够促进学生高效的数学学习. 基于此背景,文章对自制教具演示、电化手段演示、数学实验演示、解题步骤演示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穿插运用策略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够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

[關键词] 初中数学;演示教学;教学策略

“演示教学”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随着“学为中心”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落实,越来越多的创新性教学方法得到了应用,很多教师渐渐把“演示教学”抛弃了. 其实,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很多抽象化的数学知识通过演示就能够“化抽象为直观”,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与理解.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科学的认知观,要对“演示法”的教学价值进行审视,要让“演示教学”重归初中数学课堂,在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演示教学”进行创新应用,以此引领初中生进行高效的数学学习.

自制教具演示——丰富数学

表象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直观教具演示是促使初中生形成具象思维的关键载体. 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规律,自制一些简单的教具,在课堂上借助教具进行演示性教学,这样就能够激活学生的具象思维,引导他们在观察演示的过程中对抽象化数学知识形成丰富的数学表象.

1. 教师演示教具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一些具有关联性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教具演示,让学生在观看演示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教学“圆柱侧面积”一课时,笔者利用空纸盒制作了一个圆柱体模型,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从这个圆柱侧面的一条母线将其剪开并展开,从而得到了一个长方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这个侧面展开的长方形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学生在观看教具演示之后,就能够对圆柱侧面展开以后是一个长方形这一结论形成丰富的表象,从而为自主探究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奠定基础.

2. 学生演示教具

对于一些需要学生直观体验的数学知识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教具演示,这样,就能够丰富他们的数学体验.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利用木条和钉子分别钉了一个三角形以及一个四边形,在课堂教学中,请两名学生上台进行拉动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演示,其他学生在观看这两名学生演示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发现三角形没有被拉动,而四边形则很容易被拉动变形. 然后,教师又让其他学生拿出纸板条和图钉来做一个三角形和四边形,并且分别对其进行拉动,让学生明白了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教学实践证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点或者需要动态展示的数学知识点,通过自制教具进行演示,能够丰富学生的数学感知,形成丰富的数学表象,从而为他们自主进行数学探究奠定基础.

■ 电化手段演示——丰富学习

素材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 学生的数学学习素材是比较单一的,单一化的学习素材很难激发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电教设备已经成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构成,电教设备具有直观性、高效性、互动性的特点,不仅可以扩充课堂容量,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注意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电化手段进行演示教学,能够丰富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内容.

例如,教师在教学“三视图”一课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一幅庐山的图片,然后出示《题西林壁》相关诗句并提问:苏轼在观察庐山时,选择了哪些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在学生回答之后,继续使用构图软件展现庐山的立体图,使学生可以通过“横看”以及“侧看”等不同的方式对庐山展开观察. 之后,再引出课题: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如果观察的视角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也是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如何观察以及绘制物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上述教学案例中,借助电教手段演示,并穿插学生耳熟能详的诗句创设了真实情境,这样的方式达到了化静态为动态的效果,强化了初中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感官体验. 这样,他们就能够透过丰富的学习素材抓住数学知识的关键点. 这样的演示教学不仅成功实现了对教学内容的自然引入,也能够为 “三视图”的高效学习奠定基础.

■ 数学实验演示——推动数学

探究

数学实验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活化课堂,也能够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丰富的趣味,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向纵深处拓展,促使他们可以在数学探究的过程中更充分地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情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实验演示,在实验演示的过程中引领学生认真观察、深度思考.

例如,在教学“重心”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借助实验演示推动学生的数学探究.

1.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数学质疑

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段“转碟”的杂技视频,然后让学生用手指顶起书本并转动.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质疑:为什么书本不会掉下来?他们必然会在质疑的驱动下,对新知充满好奇.

2. 借助实验演示,引导自主探究

活动1:和同桌之间创建小组,一位成员用手指顶住铅笔,确保铅笔平衡,另一位成员记录此时手指在铅笔的哪个位置,然后将铅笔替换成木条,重复以上操作,并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有哪些发现.

活动2:用一根手指顶住一张正方形硬纸片,并思考使正方形硬纸片保持平衡的点与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存在怎样的关联.

活动3:将一枚钉子钉在物体的平衡点上,然后借助绳子将其吊起,观察物体是否可以保持平衡. 如果给你一个任意的多边形,你能否找到它的重心?

上述教学案例中,在教师的实验演示引领下很多学生能顺利完成操作,借助实践活动高效地掌握新知,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也能够通过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实验演示法不仅可以应用于课堂上,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开展,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还有助于发展其创新精神.

■ 解题步骤演示——明晰解题

思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虽然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与掌握,但这并不等于他们就能够进行高效化的数学解题.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并不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解题思路. 此时,教师就要为学生进行解题步骤的演示,并结合相应的数学知识点帮助学生明晰解题思路.

例如,一位教师在完成“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之后,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电脑公司8月份售出电脑总量为100台,10月份售出121台,求这两个月的平均增长率. 很多学生在面对这一问题时,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思路,不能把握解题方向. 此时,教师通过解题演示的策略引导学生梳理解题思路,探索解题策略. 在解题演示的过程中,教师首先用字母表示其中的数量关系,用a、b分别表示8月份和10月份的销售总量,用x表示平均增长率. 然后,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得出9月份的销量为a(1+x),10月份的售出量为a(1+x)2,最后,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方程a(1+x)2=b,再代入相关数量之后即得出正确答案.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增长率问题,通过对题目已知条件的逐一分析和梳理,发现其间的联系点,借助解题演示找到等量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的方程. 通过对这一过程的梳理,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此类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从而为他们的高效解题奠定基础.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演示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数学感知经验,帮助学生深化对事物的认知. 在“学为中心”教学理念下,教师要善于探索演示教学法所具有的更深层面的价值,使其能够更简洁明了地展现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才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其提高问题分析及问题解决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演示教学”在很多时候是与其他教学方式融合使用的,教师要善于把“演示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进行有机融合、穿插运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化数学学习.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