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所藏蒙古文古籍概述

2020-01-18 23:41杜荣花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蒙古文合璧中央民族大学

杜荣花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100081)

引言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1年,图书馆馆藏丰富、特色鲜明,民族学科文献收藏独具优势。馆内文献总藏量、汉文线装图书、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在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中名列前位。2008年3月,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藏16部古籍被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一、馆藏蒙古文古籍概况

蒙古文古籍是指在1949年10月1日以前用蒙古文或蒙古文与其它文字合璧抄写或印制的反映蒙古族传统历史文化的图书、经卷、档案、图册、地图、金石碑拓、家谱、期刊、报纸、书札等文献资料。作为“双一流”高等民族院校,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是在京地区典藏蒙古文古籍重要单位之一。馆藏蒙古文古籍虽然为数不多,但是在北京地区或与其他民族高校馆藏相比,名列前茅。

从内容上看,馆藏蒙古文古籍涉及广泛,宗教、哲学、政治、法律、文化教育、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地理、天文历法、医药卫生等十二种。其中多为语言文字类文献,占蒙古文古籍的三分之一。

从语种上看,有纯蒙古文文献、蒙汉合璧文献、蒙藏合璧以及满蒙汉合璧、满蒙藏汉合璧、蒙日合璧、梵藏蒙满汉合璧、托忒蒙古文文献等。其中多语种合璧蒙古文文献主要出现在词典、词汇等语言文字类和宗教类书籍里面。

从版本形式上看,馆藏蒙古文古籍有刻本、石印本、铅印本、油印本、抄本等。

从装祯形式上,有梵夹装、线装、精装、平装书及散叶合订装。

馆藏蒙古文古籍文献按内容可分为语言文字类、文学类、历史类、哲学与宗教类、天文类、医药卫生类,以及其他复制品类。

(一)语言文字类典籍。如:《四体合璧清文鉴》《蒙文总汇》《蒙文分类辞典二卷》《蒙汉合璧五方元音》《易学藏文书》《蒙和辞典》《蒙古文钞》《实录满蒙晰义》《蒙文总汇》《蒙文汇书》《钦定蒙文汇书》《蒙文读本》《增补改订蒙和辞典》《蒙古语大辞典》《最新标音蒙露日大辞典》《蒙汉合璧五方元音》《蒙古语会话篇》等。

(二)文学类古籍文献。如:《选译聊斋志异》《青史演义》《人道喜宴》以及民国时期蒙译本《聊斋志异》《新译带批三国演义》(十二卷)等。

(三)哲学与宗教类(包括佛教、道教、占卜)。如:《三合圣谕广训》《御制翻译四书》《龙树所著训言及其他训言》《贤劫千佛号》(上卷)、《蒙汉合璧释尊圣传》(佐藤富江著)、《新约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清刻本)、《玉历宝钞》等。此外,还有四册占卜类古籍,都属于清代抄本,如《唐僧喇嘛占卜书》和《封书》。

(四)天文类古籍。如:国民政府行政院蒙藏委员会“中央研究院”文研究所编辑《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国民历》、国民政府行政院蒙藏委员会“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编《中华民国廿五年国民历》,上述典籍均为民国时期铅印本。

(五)医药卫生类文献。如:卓德巴扎布译《割体全录》(民国十八年);法律类古籍《与蒙古有关的法律选编》《钦定理藩院则列》;文化教育类古籍《满蒙合璧三字经注解》《汉蒙合璧短期小学课本四卷》等。

(六)大部头历史、宗教类古籍的复制品,有200余册。其中历史类典籍有:萨岗彻辰著《蒙古源流》《成吉思汗身世记》《成吉思汗征战史》 《水晶鉴》(1924)、《诸汗源流黄金史纲》(1927)、拉西彭索克著《大元水晶鬘》(1941)、达木林苏荣译《元史》(1943)、《乌讷素珠克图旧土尔扈特与青色特齐勒图新土尔扈特之汗诺颜世系源流》(托特蒙古文)、《贡纳楚克、崇微丹精和尹纳希的笔记》等民国时期抄本、石印本或铅印本的复制品。

(七)佛教类典籍有咱雅班第达·纳木海嘉措译,托忒文《圣忏悔灭罪大解脱普闻成等正觉胜庄严大乘经》、洛桑出臣著《宗喀巴传记易知善乐之源》、拉德纳巴德拉著《咱雅班第达纳木海扎木素传》、《蒙古文甘珠尔总目录》、松巴堪布·益西班觉著《印汉藏蒙佛教史如意宝树》、固什噶居巴·洛桑泽培著《大蒙古宗教史胜宝明灯》 、索南坚赞著《西藏王统记》、西热图·固什·绰尔吉译《具文要用》与 三十章嘉·呼图克图·若必多吉著岱·固什·阿旺丹培勒译《七世达赖格桑嘉措著》、洛桑嘉措著《二法取舍白琉璃镜》(托特蒙古文)等清抄本的复制品。

上述古籍文献虽然均为复制品,但是其文献价值非凡,是研究蒙古族历史以及清代蒙藏关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典藏意义。

除上述典籍以外,还有少部分珍贵蒙古文拓片和民国时期报刊,如(清)甯完我 撰《敕建普静禅林碑》(1651,汉、满、蒙文合璧);《御制崇国寺碑文》(1722,满、蒙、藏、汉文合璧);《重修正觉寺碑文》(1761,蒙、臧文合璧);(清高宗)弘历撰《敕建回人礼拜寺碑记》(1764,蒙、维吾尔文合璧);(元)奢蓝令梅刻 《莫高窟造像六字真言碑》(1348,梵、藏、回鹘、八思巴、西夏、汉文合璧);《蒙文残碑》(1.2,蒙古文);八思巴文拓片有:居庸关石刻 (东壁)(1345);兖国公庙中书省禁约榜(1307)等。

二、馆藏重要蒙古文古籍介绍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勤劳智慧的蒙古族先人们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典籍,这些典籍反映了蒙古族文明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文化,为研究蒙古族社会政治、历史文化提供了广泛、可靠的资料。下面就馆藏典籍中遴选出几部重点做介绍:

(一)《钦定蒙文汇书》

《钦定蒙文汇书》是清帝敕修的最后一部蒙、汉、满三体合璧辞典。中央民族大学馆藏《蒙文汇书》(清抄本)为十六卷,(清)赛尚阿编,松森等重编 。蒙、汉、满合璧,不分卷,16册,8行,墨色,竹纸,页面29.7×18cm,线装;纸张老化,破损;有编者序文,朱批,似原始手搞。该书正文首列蒙文词语,下列汉文译词,最下列满文译词。主要收以生产生活用语为主的综合性词语,其中名词最多,其次为动词、形容词等,全书约收21089条词语。该辞典虽成书晚,但词汇量丰富,词语较规范,并广为流传,对蒙译满文带来了方便。还为抢救保留满蒙语言文化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也成了后学蒙文者的津梁,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收藏价值。《钦定蒙文汇书》为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内府刻本,十七册,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二)《四体合璧清文鉴》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四体合璧清文鉴》( 四十卷), 满、蒙、藏、汉合璧,清刻本,8册,12行。白口,单鱼尾,四周双边,墨色;半页版框21.3×16.5cm,版心有汉文书名、卷次、篇目、页码、册序、12组词;竹纸,页面25.4×18.8cm,线装;纸张老化,脱线。此书为满、蒙、藏、汉合璧标音词典,以《御制增订清文鉴》为蓝本编成。该书是一部满、藏、蒙、汉语互译的工具书以及研究清代满、藏语言学的珍贵的资料,是清代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桥梁,也是清代实施“同文之盛”民族政策的有力旁证,在各民族语言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御制四体清文鉴》,三十六卷,清高宗弘历敕撰,清乾隆年间武英殿刻本,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三)《三合圣谕广训》

《三合圣谕广训》,成书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护国寺、隆福寺庙内书摊萧姓存板。圣谕广训序,源于康熙皇帝《圣谕十六条》,雍正皇帝继位后加以推行,清政府在各地推行宣讲,并定位考试内容。本书即是关于这一专题的资料汇编,是目前可以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的集大成。全书分集解编、资料编、研究编等三编。此书为少见的蒙古、汉文合璧《圣谕广训》,是研究清朝时期蒙古族历史文化以及清代思想文化政策、制国方略及文言、白话的语言变化的珍贵史料;《三合圣谕广训》为特藏,北京萧氏重刻本,共四册,248页,6至9行不等。白口。单鱼尾,四周双边,墨色,版框22.1×15 cm;版心刻汉文题名、页码;竹纸,线装,页面27.3×17.8cm,保存完好。

(四)《御制翻译四书》 (六卷)

馆藏《御制翻译四书》为(清)噶勒藏蒙译,清光绪18年(1892),满蒙汉合璧,清刻本。20册,2函,9行;白口,单鱼尾,四周单边,墨色;版框24.3x17.7cm。版心刻汉文书名、页码;竹纸,线装,页面27.5x20cm;断线,纸张老化;御制序言,章节序言;《大学》卷有蒙文刻者序言。据考证蒙古文为清代土默特噶勒藏译自满文。内容涵盖哲学、伦理、政治、教育等诸多方面,对研究清朝时期满、蒙、汉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三和便览》(十一卷)

馆藏《三和便览》为清刻本,12册,8行,墨色,版框26.5×17cm,线装。(清)敬斋编撰,富俊增补的《三和便览》为康熙、乾隆时期,清代蒙古族学者敬斋编纂的这部按满文字母音序编排之满汉蒙文对照词典。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完成初稿,遗憾的是未等该书刊印成册敬斋便与世长辞。其子富俊在他人协助下依例增补,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刻板印行。卷前有清乾隆四十五年富俊撰满汉蒙三体合璧序文。此书内容共分三部分:卷一为第一部分,包括“满文十二字头”“清文指要”“蒙文指要”等内容,简要介绍了满、蒙两种文字的正字法和语音、语法,并对其中一些虚字的用法举例说明;卷二至卷十为第二部分,是为按十二字头编排之满汉蒙文对照词汇集,也是该书的主体,正文每门首字为满文词语,下列汉文译文与蒙文译文,最下列有由满文字母转写的蒙译文词语;卷十一至卷十二为第三部分,是为增补成分,其正文词语编排体例与主体一致。全书共收录20,144条词语,以生产、生活用语为主,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此书在蒙古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受满文影响很深,是一部满汉蒙三文合璧、集语法和词典为一体的工具书,也是清代最早安音序排序的满蒙汉文对照词典。

(六)《蒙古秘史》

《蒙古秘史》是蒙古族三大古代经典文学之一,是一本具有极高历史价值、文学价值、文献价值的史书典籍。它从成吉思汗二十二代先祖(约公元700年)写起,至五百多年后成吉思汗儿子窝阔台汗12年(公元1240年)为止,主要记载了成吉思汗的祖先、成吉思汗的一生和窝阔台在位时的历史。此书着重描写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的过程,同时又对蒙古人的生活、制度等作了介绍。书中记载了蒙古民族从氏族发展成部落,又从部落发展成部落联盟,直至发展成为一个民族的历史脉络,作者佚名。其最初的古体蒙文原著早已失传,馆藏《蒙古秘史》为(蒙古)策·达木丁苏荣编译,民国三十六年(1947)内蒙古日报社铅印,1册,共285页;14至16行不等;墨色;机造纸,页面 25.5×18.3cm,平装;纸张老化,破损;由沙·纳楚克道尔基作序;策·达木丁苏荣绪论。

(七)《选译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由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此书是一部思想艺术都具有独特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版本比较多,全书共24卷,是我国志怪传奇小说系统中的一部奇书。据相关文献记载原半部手稿现存于辽宁省图书馆,康熙抄本馆藏与山东博物馆,而我馆馆藏《选译聊斋志异》(第一卷至第八卷),特睦格图译,民国十七年(1928)北京蒙文书社铅印本。另藏有《选择聊斋志异》(四卷)清抄本,保存完好,函套书名为《蒙文聊斋》(全)。

(八)《蒙和辞典》

馆藏《蒙和辞典》是民国时期首部蒙古文和日文合璧的辞典,具有珍贵的收藏价值和文献价值。该文献(第一版)成书于1928年,由日本甲文堂书店出版。该辞典编编纂者韩穆精阿(1881-1933),原卓索图盟土默特左旗(现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是日本国大阪外国语大学第一位蒙古语教师。为了使教学工作进展顺利,他利用课余时间专门编纂了诸多蒙古文教科书,其中包括该辞典。该辞典对中日文化交流起到了典范作用,特别对研究蒙古文和日文辞典乃至清代编纂蒙文词典的传统和发展,以及对中日文化交流史提供珍贵的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意义。该辞典的出版对整个蒙古文和日文文化史影响巨大,自1928年开始修订过四次,出版过四个版本。我馆馆藏《蒙和辞典》是民国29年(1940年)甲文堂出版的第三版。

(九)《贤劫千佛号》

(清)三世章嘉·呼图克图·若必多吉编刻本(梵藏满蒙汉合璧)。存1册(共2册),63页;4至8行不等;白口,双鱼尾,四周双边;墨色,半页板框19.5×16.8cm;版心有梵文和汉文页码,也有汉文卷序。《贤劫千佛号》是非常珍贵的五体合璧本,书中详细地记述千佛的名号、出生地名、佛父母及佛子名、侍者名、人寿长短、聚会比丘众数、住法年限、舍利供养情况和初发菩提心之情况,收录全部为佛号名称,对语言比较学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馆藏古籍的开发利用现状

2009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央民族大学时强调,“一定要把这些珍贵的文化保存好利用好”。建馆70年来,图书馆一直将古籍保护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特别是近十余年来,积极配合国家开展“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工作,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一)出于对馆藏古籍的保护,目前图书馆已规定对校内师生每周只开放俩次;为避免读者在阅览古籍时发生损坏或指纹留存,古籍特藏库为读者提供专门手套进行在库阅览。

(二)文献整理是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图书情报之一,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这些文献典籍具有广告、传播功用、整序检索功用、辅助导读功用,更具有学术研究功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自建馆以来,在收集典藏古籍文献的同时,不断地进行整理与研究工作。先后完成了《中国少数民族古籍集成》《新疆巡抚饶应祺稿本文献集成》《中国边疆民族地区抄稿本方志丛刊》《中国边疆民族地区自然环境资料丛刊(云南卷)》《中央民族大学馆藏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名录》《中央民族大学馆藏中国民族研究文献目录》(1996年)等古籍整理项目。

(三)大力推进古籍的数字化建设。目前古籍特藏部已完成近3000种200万页古籍的扫描工作,并建成了“中央民族大学古籍资源库”,供读者在线阅览和利用这些珍贵古籍文献。

(四)师生对馆藏古籍的利用率很高。近年来有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利用蒙古文古籍撰写论文,如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蒙古语言文学专业彩云利用过《人道喜宴》撰写了硕士论文;同院蒙古语言文学专业的斯琴巴特尔博士生正在利用《御制翻译全书》撰写博士论文;北京社会科学院晓春研究员利用馆藏《新译成语摘抄词林》撰写著作等。

(五)图书馆建有专门的展厅用于展示馆藏特色古籍资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地,是对外展示学校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利用馆藏古籍特色资源承办了多次展览。如,2019年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的“民族记忆·珍贵典藏”古籍特藏展;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举行了“五四”运动报刊文献展,其中包括民国时期的报刊;2020年11月承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中华民族英雄史诗文献展”,其中也展示了1716年北京木刻本《格斯尔》(2015年重印的影印本)等。

结语

古籍文献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各民族文明和智慧的结晶。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教学辅助单位,通过各种古籍文献展,挖掘和弘扬其中蕴含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容,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发展,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的贡献。综观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收藏的留存至今的蒙古文古籍数量虽不多,但其特色鲜明,是研究蒙古族历史文化、社会宗教、语言文字的重要资料,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参考作用。作为“双一流”民族高校图书馆,我们一方面一直致力于丰富民族文献馆藏,另一方面进一步开发利用现有的馆藏资源,争取早日实现蒙古文原文数字化,进而更好地服务于蒙古学学科,助力“双一流”学科建设。

猜你喜欢
蒙古文合璧中央民族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敖汉旗万寿白塔蒙古文碑文新释
港珠澳大桥夜览
部分海外藏蒙古文文献及其目录
读写“合璧”
大小合璧,微宏互彰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民族数据中心介绍
乌兰察布蒙古文网站正式上线
2013~2015年中央民族大学新生PPD试验结果分析
中央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脑认知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