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少儿出版物题材特征分析

2020-09-10 07:22甘海日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9期

摘 要:本文对内蒙古出版集团旗下的几家出版社近几年的蒙文少儿图书目录进行梳理研究,蒙文少儿图书题材多样,基于此对其进行较详细的题材分类。其中,蒙古族相关的故事、幼儿启蒙读物、幻想类故事是常见题材,而科普书籍、母语非蒙语的外国作品少之又少,本文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蒙文;少儿图书;题材特征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9-0018-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8年度内蒙古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10126004

一、引言

内蒙古的蒙语和蒙古国的蒙语在语言上是相同的,但在文字上蒙古国深受苏联影响,1945年之后使用了西里尔字母拼写的蒙古文。我国的蒙古文还是以回鹘式蒙文为主,回鹘式蒙文发展为两种,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的蒙古族使用现行蒙古文,居住在新疆的蒙古族使用托忒文。当前我国蒙文出版物以内蒙古出版集团为主,即以现行蒙古文为主。因此,本研究以内蒙古出版集团为基础,研究对象以现行蒙古文书写的719本蒙文少儿出版物为主。

对于出版物来说,题材是核心,因此选题策划是许多出版社出版图书的重要环节,好的选题可以使出版社走出困境,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反之可能会使出版社走向衰败。蒙古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优秀灿烂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需要传承下去,而出版物是传承文化不可忽视的途径之一,因此研究蒙文少儿出版物的题材特征,对民族文化、民族出版物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学界和学者对民族出版物进行了许多研究,但对蒙文少儿图书的研究较少且角度单一,因此研究蒙文少儿出版物的题材特征是有必要且有意义的。希望本文可以为少数民族出版社贡献一份力量,为有相同情况的少数民族出版社带来启发,使他们了解自身的长短处,及时补救,继续向前。

二、蒙文少儿出版物的题材特征

少儿出版物从选材分类即内容上可以分为少儿文学类、少儿科普类、少儿艺术类、少儿教育类。少儿文学类包含范围较广,有寓言、民间传说、名人传记、童话、历险故事、科幻故事、缩编名著等;少儿科普类包含地理、生物、理化、数学等;少儿艺术类包含简笔画、美术读物、音乐读物、手工制作等;少儿教育类主要包含各学科的学习资料、启蒙读物、辅助用书。[1]本文在此基础上,将蒙文少儿出版物的题材分为幻想、科幻、红色(革命)、探险、武侠、绘本、科学、漫画、史诗神话、学习辅导、幼儿启蒙、蒙古族英雄故事、蒙古族历史文化习俗,各题材图书数量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一)蒙文少儿图书中幻想题材图书占比高,科幻题材占比低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幻想题材图书有203本,占28.2%;科幻题材图书有1本,占0.1%。幻想题材图书包括童话、寓言、民间传说,故事以凭空想象的世界为背景,没有科学依据,大都以魔法为主,幻想丰富,比如动物会说话、魔法师的出现等,相关的作品有《格林童话》《十二生肖的故事》等。这类故事浅显易懂且讲述方式生动有趣,生僻字极少,非常适合少年儿童阅读,能在阅读中提高他们的识字、记字能力。科幻题材图书以科学技术发达的时代为背景,虽然带有虚构成分,但以表现科学技术远景或社会发展对人类的影响为主,故事中常常含有大量的科学元素,题材大多以宇宙旅行、海底或地底探索为主。

(二)蒙文少儿图书中绘本图书数量多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绘本图书有123本,占17.1%。绘本图书包括漫画、绘本、连环画,如《陶格特木勒漫画集》《沈石溪动物绘本》《成吉思汗卡通画册》。这类图书主要以善恶鲜明的卡通人物、卡通动物为主角,内容上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少年儿童阅读起来没有压力,因此深受喜爱。绘本图书的市场非常大,对于词汇量贫乏的少儿来说绘本图书是阅读起来最轻松的图书,因此会有许多家长购买。大多数绘本的封面精美,以全彩页为主,价格不低,热销的绘本可谓是出版社的“摇钱树”,因此绘本图书是许多少儿出版社的重中之重,出版数量自然也就多了。

(三)蒙文少儿图书中译制的外语图书少

这些图书中作者不明的图书有62本,在剩下的657本图书中译制的日韩文图书只有1本,是宫泽贤治写的《银河铁道之夜》;译制的中文图书有172本,如《中国经典故事》;蒙语图书有408本,如《蒙古史名人传记丛书》;译制的西方语言图书有76本,如《世界儿童文学精选系列》。西方作品以人们熟知的《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为主,曾经红极一时的《哈利波特》《冒险小虎队》《比得兔》等没有蒙语版。被译成中文的日韩作品中许多深得少年儿童喜爱的图书,如《名侦探柯南》《蜡笔小新》也没有被翻译成蒙语版。中文作品里,郑渊洁、杨红樱等知名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都没有被翻译,汉语掌握好的比如长期居住在城镇的孩子可以直接阅读中文版,而汉语不好的比如长期居住在农牧区的孩子却无缘阅读这些书。

(四)蒙文少儿图书的题材重复,缺乏创新

可以看出,目前市面上的蒙文少儿图书具有较强的相似性,从选题可以看出很多都有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大多都是围绕中国神话故事、中国历史故事、蒙古族英雄故事、蒙古族寓言故事,比如中国四大名著各有3个版本,成吉思汗的故事也有3个版本另加1个长篇系列,寓言故事大都千篇一律,一种题材火了大家就會争相模仿,导致原创作品越来越少。

三、蒙文少儿出版物题材特征的原因分析

蒙文少儿图书的题材特征可以总结为童话故事多、科幻故事少,译制的图书不多,原创图书的题材缺乏创新。形成这种特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自然环境、受众、编辑人员,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父母和少儿的汉语水平影响图书题材和译制图书

许多国外的优秀少儿作品为了被更多的读者阅读以及赚取更多的利润,都会采取一种手段,即翻译,因此中文少儿图书中有相当多是翻译的外国优秀作品。而看蒙文少儿图书,就会发现翻译的外国图书的数量不是那么可观,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部分受众可以直接阅读中文版。

进入21世纪后,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和汉语教育并行,民考民和民考汉并行,使现代标准汉语普及率得到明显提升,大部分7~14岁的学龄少年儿童均具备汉语阅读能力,导致适用于这部分少年儿童的教育类、科普类、艺术类以及儿童文学类中的缩编名著类蒙文出版物减少。因为他们可以直接阅读汉语版,[2]所以许多题材新颖的中文作品以及被翻译成中文的外语作品没有被继续翻译成蒙语。适用于0~7岁学龄前儿童的寓言及民间传说、童话类并没有受到影响,因为这部分书籍更多是父母和孩子共同阅读,这个年龄段的少儿词汇量较少,不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父母的汉语水平决定了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蒙文出版物,再加上许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热爱母语书籍以及更快地熟练使用母语,使得儿童文学类中幻想题材图书(寓言及民间传说、童话)成为了蒙文少儿出版物的主要题材。

(二)文化心理学影响蒙文少儿图书题材特征

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类的生活受制于自身生活的社会文化情境,文化本身又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结果。因此随着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不同,人们的心理也会有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他们所创作的文化作品都带有各自的风格。比如古希腊社会强调个人特性和自由,是一个以个人主义为主的社会,而且由于其生态环境,他们生活依靠捕鱼和狩猎,从事这种活动需要依赖个人特性,所以个人主义深深地扎根在他们的心里,影响了许多文化作品,其中典型的个人主义作品就是《美狄亚》《俄狄浦斯王》。

在研究内蒙古出版集团旗下的几家出版社的蒙文少儿出版物资料时发现,出版物中作者为蒙古族的居多,因此蒙文原创作品的选材直接决定了蒙文少儿出版物题材选择,蒙文原创作品取材侧重于儿童文学类,尤其是寓言及民间传说、童话类,而科幻、科普类极少。

可以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形成这种特征的原因。蒙古族有悠久的历史,有较多的传说、寓言以及故事,对这类作品有较多的积累;长期以来,大多数蒙古族居住在草原地区,以草原文化为主,畜牧业生产居多,因此创作的科幻题材的图书极少。虽然当前蒙古族在教育界、科学界、艺术领域大有人在,但是为了得到更多的认可和发行量,他们创作的科普类、教育类以及艺术类出版物以现代汉语出版物居多,[3]特别是随着现代汉语的普及,蒙文原创作品越来越少。

(三)翻译水平以及翻译人才影响译制图书

蒙文少儿出版物的第二大来源就是翻译作品,相较而言儿童文学类尤其是寓言及民间传说、童话类翻译较为简单;名著类、科普类、教育类的作品专业性强、语言逻辑强,翻译起来较为复杂。特别是外国作品直接翻译成蒙文的更是少之又少,因为它需要翻译者掌握两种甚至3种不同的语言。而当前随着汉语的不斷普及,蒙文翻译的实用性不断削弱,蒙文翻译的培养机制也在衰退,培养出来的蒙文翻译人才越来越稀少。因此蒙文少儿出版物中还是以过去已翻译的作品为主,新增翻译作品仅限于儿童文学类,尤其是寓言及民间传说、童话等这种翻译难度较低的,而名著类、科普类、教育类作品专业性强、语言逻辑强,导致相关题材的蒙文少儿出版物较少。[4]

(四)网络传播媒介影响蒙文少儿出版物题材特征

当今网络的迅速发展,使视频、音频成为了少儿接收知识信息的新方式,文字的方式受到了明显冲击,许多优良的在线教育平台对蒙文少儿艺术类和教育类出版物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对于很多优秀的蒙古族音乐、绘画等领域的蒙文少儿学习作品,人们不再通过出版物学习、获取,而是通过网络获取。人们不再执着于购买相关题材的出版物,市场的需求导致蒙文少儿艺术类和教育类出版物减少。而儿童文学类还是以书籍为主,尤其是寓言及民间传说、童话类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阅读,这些虽然多多少少受到影响,但是市场需求依旧存在,因此这些题材的出版物依旧保持较高的占比。

四、结语

蒙文少儿出版物选材侧重于儿童文学类尤其是寓言及民间传说、童话类。这种趋势是时代发展、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少数民族的文字、文化、出版物面临较大的发展困境,如何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文字,发扬推广以蒙文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作品,是急需我们思考的时代问题。希望本文的原因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醒业内人士,并早日带领出版社走出当下的困境。

参考文献:

[1] 张红燕.少儿数字出版物形态变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7:14.

[2] 伍婷.我国少数民族文字少儿图书出版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15:22.

[3] 魏清光.高层次少数民族翻译人才培养探索[J].民族翻译,2015(02):38-42.

[4] 张世渊.推广普通话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的关系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8(S1):135-136.

作者简介:甘海日(1996—),女,内蒙古阿拉善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编辑出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