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佛山先贤资源丰富。本文依据先贤德高、才高、功高和地标性、稀缺性、教化性、难复制性与可再生性的特征和已有研究成果,提出佛山先贤遴选的框架建议。在描述佛山先贤文化的起源、内涵的基础上,从传播学视角概括出佛山先贤文化政商互动、雅俗共赏等8个方面的特征。
关键词:佛山;先贤文化;传播;特征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9-0013-04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佛山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高层次人才专项校级科研项目“佛山先贤文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KY2018G03
一、引言
贤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历史發展中蔚然而成中华文化价值观的主流和中坚。受此贤文化浸润和滋养的一代又一代中华先贤,卓然挺立而成民族和国家的脊梁和骄傲。中华贤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值此地球村面临诸多危机和挑战的严峻时刻,有论者指出“需要从东西方文明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汲取智慧”,探寻破解之良策,而研究并弘扬中华贤文化,正可顺应时代和人类之需,[1]在提供中国智慧、贡献中国方案方面积极作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2017年出台实施《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该意见指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求“加强中华文化研究阐释工作”。历代先贤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的创造者、继承者和守护者,又是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的真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模范代言人。中华贤文化在历代先贤身上彰显、流传、创化,生生不息,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标志。
佛山先贤文化以中华贤文化的极具特色、内涵、价值的一分子,为广府文化、岭南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革故鼎新作出过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2019年颁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大湾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佛山先贤文化与香港澳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因传播而生、传播而兴,任何一种文化的滋生、壮大、传承、发展、繁荣都离不开传播。因此,从传播学视角系统深入地研究佛山先贤文化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二、佛山先贤
(一)何以取先贤而弃乡贤
本文所指先贤包括乡贤,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乡贤。之所以选择“先贤”一词,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历史上的乡贤,并不拘泥于城乡的分野。本文主要研究与当今时代保持一定距离的(如研究对象去世已经50年以上)先贤,不论其籍贯是城市还是乡村。一方面,漫长的传统社会时期,城市人口所占比重长期远远低于农村人口;另一方面,古往今来,城乡变迁,人口迁徙,籍贯不居。因而,“先贤”一词覆盖面更广,更少了一层望文生义的担忧。
二是中国历史上“先贤”一词的出现也远远早于乡贤。唐、宋、元很长一段时间,先贤祠的祭祀包括了名宦和乡贤两类。21世纪以来的南粤先贤馆第一批入馆先贤,事实上就容纳了非粤籍而在粤地为官的名宦和里籍在粤的本土乡贤。
三是自隋唐以来,佛山手工业、商业十分繁荣,尤其是明清以来,城镇化进程较国内其他许多地方更快,经济发达的城镇星罗棋布,传统的乡村受到城镇化的较大冲击。目前国内习惯上所称的“乡贤”实际上局限于乡村贤人,脱去了原本意义上的内涵。有论者追溯“乡”字的语义源流与变迁,指出自古“乡”字并非仅指农村,“乡贤”也不单指“农村贤人”。[2]
四是现在乡贤的标准失之过低,其评选或认定比较随意,过于泛滥,不够权威庄重。有论者指出:乡贤之“贤”首先意味着道德,有经济实力但达不到道德标准的,可以是乡绅但不是乡贤;道德卓著而经济状况困窘的,可以划为乡贤但难言是乡绅。[2]真正的贤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德呢?楼宇烈先生引用《荀子》,提出乡贤的4个标准:“所谓贤人者,行中规绳”,“而不伤于本”;“言足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富有天下而无怨财”;“布施天下而不病贫”。古代乡贤就是这样:言行举止出于本心,不违本性;生财有道,民无怨言;善行天下,但不会鄙视贫穷。[3]毋庸讳言,如今不少乡贤的评选表彰确实存在重物质财富、轻精神表率,重才、轻德等偏离“贤”之本色的不良倾向。基于此,为了避免乡贤滥用之后的消极面,本文采用“先贤”一词,以示区别,以表庄敬。
五是本文佛山先贤标准的主要参照系是南粤先贤。南粤先贤评选标准中“南粤”里籍的考量比较宽松,其标准主要看重的是“先”和“贤”,而这正是本文所采信的。南粤先贤评选,高举“贤”这个更为质性的内涵标杆,同时,在“先”这个时间尺度的把握上与被评对象保持了足够的距离,要求南粤先贤馆入馆先贤生平的主要活动时间或当时已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时间定在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前。从被评对象活跃期或者大放异彩时期来看,与评选之际相距时间大约为1个世纪;而从被评对象去世时间来看,离世最晚的梁启超(1929年)与评选之际也相距80个春秋左右。[4]
总之,先贤是在一定时空传播的文化精粹的杰出代表,是在传播的时空序列中耀眼的人之精灵。
(二)谁有资格列名佛山先贤榜
到底哪些人有资格名列佛山先贤榜?
不妨先从更高层级的南粤先贤馆探寻先贤入馆的资格。南粤先贤馆第一批56位入馆先贤,均系原籍广东人和虽非粤籍但在广东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赵佗、葛洪、韩愈、包拯、周敦颐、苏轼、文天祥、阮元、关天培、林则徐、张之洞等11位里籍不在广东,但是都与南粤大地有直接的关系,无论行政、教化、行医,均可谓造福黎民、永垂不朽。仔细研读不难发现,该馆入馆先贤资格,综合考量了3个维度:在“南粤”的地域维度上,采用历史上的南粤里籍地域限制为主、兼顾名宦在南粤地域影响的方法。在“先”的时间维度上,其生平主要活动时间或当时已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时间定在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前。适当拉开与被评人的时间距离,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情感、人事、利益等的纠缠影响,从而有利于作出客观公允的评判。在“贤”的质性维度上,包括知名度考量、价值观评价、贡献度比较3个方面。地域性、时间距离感、知名度、价值观、贡献度构成南粤先贤资格的5个基本要素。[4]
南粤先贤馆入祀先贤56位,佛山人就占有10位之多。如果除去里籍不在南粤之地的赵佗、葛洪、韩愈、包拯、周敦颐、苏轼、文天祥、阮元、关天培、林则徐、张之洞等11人,佛山人就占据了里籍在南粤之地的南粤先贤的1/5略强。他们依次是“广东三忠”之一的陈子壮、清初诗坛“岭南三大家”之一的陈恭尹、清代著名画家苏六朋、曾任学海堂学长和广东海防书局及粤海关志局总纂的梁廷枏、晚清岭南大儒朱次琦、科技奇人邹伯奇、杰出民族实业家陈启沅、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家之一吴趼人。如果再除去原属广东,现已析出的里籍列在海南、广西东部的丘濬、海瑞、冯子材、刘永福等4人,则里籍列在今天广东辖区范围内的南粤先贤仅有41位,佛山人就占据了其中的近1/4。[4]
佛山先贤的认定资格或标准,比照南粤先贤,总体水平比南粤先贤略低。佛山先贤属于由小而大的广府先贤、南粤先贤、岭南先贤、珠江先贤、中华先贤的一部分。佛山先贤中的杰出分子完全可能以独特的贡献跻身于更高层级的先贤之列。
从上可知,先贤完全不是时下所谓几近变味的“乡贤”,更非普通的乡村贤人可比。某一层级的先贤,必有与之匹配的严格标准。在此,笔者提出先贤“三高”“五性”说。从传播学视角审视并梳理中国先贤资格古今流变轨迹,提取较长时段、比较稳定的共性条件,可以发现:
一是先贤资格的核心要素始终不脱离中华传统文化“三立三不朽”的基因谱系,强调品行高洁、才华横绝、贡献卓著,不妨概括为德高、才高、功高。自来鲜见仅以富甲一方的财高而跻身先贤榜或乡贤祠的。
二是先贤资格区别于其他资格的主要特征有地标性、稀缺性、教化性、难复制性与可再生性。
地标性不同于地域性。地标是某地的标志,有别于单纯的地域。先贤资格的地标性,聚焦先贤与某地的精神文化联系;某位先贤的主要志业、贡献、功德与某时某地定格在一起,在历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换言之,地标性强调的是“标”,当事人必须作出了属于当地或者源于当地的彪炳史册的标志性贡献;地域性强调的是“籍”,当事人必须具有天然的籍贯。
稀缺性体现了先贤德、才、功的弥足珍贵、罕有其匹。历来的先贤总是其地其族其国的极其杰出的人物,占总人口比重极小。仅从数学上论,几可忽略不计;但就历史来看,则影响至大至深,有的甚至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进程,造福之广之巨无法限量。
教化性集中熔铸在“贤”的本色中。先贤足为世范,堪当地标的德、才、功,代表的是一地一族一国乃至全人类德、才、功的最高境界。先贤们承载的是与歪门邪道斗争而踏出的人间大道,释放的是与负能量抗衡而充满大爱的正能量,培育的是与绝望搏击而智勇兼具的无尽希望。
难复制性如此天生地与稀缺性等紧密相连,但又不是一回事。因为稀缺,所以渴望复制;同样因为稀缺,所以难以复制。层级越高的先贤,孕育其生长、成熟并发挥作用的内外条件就越难以认识,难以备齐,难以控制,也就难以复制。这正是每一位先贤彼此个性各异,绝不雷同的原因所在。
可再生性指向未来。先贤资格标准一般人固然难以企及,但先贤并非不可学习。先贤的可贵固然在于地标性、稀缺性、教化性,但更在于先贤作为崇高榜样,激励和鼓舞世世代代的后起者志存高远,勇攀高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先贤的个体个性无法复制,但是先贤的精神必须也必然可以得到传承和弘扬。先贤就是种子,只要创造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等条件,种子就会勃发生机,茁壮成长,新一代的先贤就会如约而至,续写新的辉煌。在条件具备时,后贤超越先贤,也被历史反复证明。
遵照上述先贤资格标准,佛山先贤榜的名单数量应当远远超过荣登南粤先贤榜的区区10位。数量的多寡和具体的名单还有待学界深入研究。在此,笔者提出一个遴选的框架建议。在充分汲取《佛山人物志》《佛山历史人物录(第一卷)》《佛山历史人物录(第二卷)》《佛山历史人物论丛》《佛山历史人物录》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遵循先贤“三高”“五性”说,可以初步筛选出一个60人左右的名单。2013年7月30日,“市民敬仰的佛山历史名人评选”主办单位公布了首批佛山十大历史名人名单。但是,这个名单与佛山先贤榜还有很大的差异,需要进一步完善。笔者不揣冒昧,暂列60多位佛山先贤如次:张镇孙、庞嵩、朱次琦、简朝亮、梁储、梁焯、何维柏、庞尚鹏、李待问、陈子壮、陈邦彦、吴荣光、李文田、胡礼垣、康有为、何启、邓培、陈铁军、罗登贤、黄甦、陈如岳、陈启沅、薛广森、岑国华、简氏兄弟(简照南、简玉阶)、邱熺、邹伯奇、詹天佑、区大任、邝露、陳恭尹、梁廷枏、吴趼人、陈昭遇、梁仲弘、黄恒庵、冯了性、陈体全、何梦瑶、李广海、梁财信、李兆基、梁培基、林良、黎简、苏六朋、黄少强、招子庸、千里驹、黄飞鸿、李世荣、梁敦远、梁九图、龙廷槐、康同璧、谭平山、谭建棠、谭莹、何香凝、叶问、李小龙、潘玉书、薛觉先、马师曾等。
三、佛山先贤文化的传播特性
佛山先贤文化研究跨学科、跨行业、跨时代,展开这项研究,旨在梳理佛山历代先贤的诸多贡献,传承创新先贤文化,以期为佛山建设文化导向型城市、促进城市升值、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此,从传播学视角对佛山先贤文化的起源、内涵、特征等作出描述,以便准确把握研究对象,达成研究预期。
(一)何谓佛山先贤文化
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发展于宋,至明清达到鼎盛。在这片底蕴深厚的土地上,涌现出了很多杰出人物,他们在中国政治、经济、教育、文学、科技、戏剧、医学、武术等领域均不乏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诸多杰出人物,构成了佛山先贤这个不朽群体。佛山先贤的出现,从文化传播学视角来看,既与儒家文化弥散性扩展和渗透有密切关系,也和岭海一体的南粤文化与西方海洋文化等的激烈碰撞、交融密不可分。历史上佛山先贤的不断涌现为佛山赢得了“气标两广的人文之邦”的美誉。随着先贤队伍的积累壮大,逐渐积淀形成了佛山先贤文化。
佛山先贤文化作为植根佛山历史、塑造佛山传统、影响佛山发展的一种传播现象和文化现象,是自古以来佛山先贤为主体所创造、所传承、所拥有的精神、器物、制度、行为等的复合体和结晶,是被佛山先民享用并遗留下来、世所公认的宝贵财富。它包括道德、信仰、知识、政治、经济、教育、艺术、科技、医药、文学、法律、建筑和风俗习惯等等。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佛山先贤文化早已凝结成佛山地域文化和主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根于佛山人民的血脉之中,成为与生俱来的精神基因。佛山先贤文化既是过往历史先贤人物精神文明生产和物质文明生产成果传播的标志性成就和传播智慧的结晶,也是瞩望未来、开启新的文化传播的基础和前提。
先贤文化表征一地一族一国文化的时代标高、历史走向、精神担当。因此,佛山先贤文化必然体现佛山先贤的精神价值坐标,众多先贤精神的风貌与内蕴、美学的情趣与追求、价值的尺度与取向必然在佛山先贤文化的内涵与气质中得到高度凝聚。从这个意义上说,佛山先贤文化是由古及今的佛山先贤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具有积极意义的闪烁人性之光的情感、智慧和行为的结晶。
(二)佛山先贤文化有何特征
文化传播学启示我们:佛山先贤文化是在中华文化、珠江文化、南粤文化、广府文化的怀抱中孕育、成长起来的,也是在与海洋文化、近代以来的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中发展、成熟起来的。回顾历史,探究潜藏在历代佛山先贤的文献资料、历史遗存、人生轨迹、嘉言懿行、事功德望、民间口碑、后世评价等深处的文化密码,从传播学视野,尝试将佛山先贤文化的特征归纳为朝野兼容、家国同荣、利义统筹、道器一体、政商互动、华洋并济、奇正相生、雅俗共赏等8个方面,并作如下简述。
1.朝野兼容。朝野兼容提供了佛山先贤文化传播的广阔空间和适宜条件。佛山先贤多为读书之人,其进亦忧,退亦忧。进则在朝为官,致力于实现人生抱负,兼济天下苍生;退则在野为民,并非独善其身,而是充分发挥个人在才智、资源、人脉、技艺等方面的优势,惠泽他人、造福桑梓乃至国家。总之,无论进退,多能坚守自己的特质,坚持自己的努力,梁储、方献夫、梁廷枏、朱次琦、康有为等佛山名宦、大家,不与时为俯仰。[5]他们都是佛山先贤朝野兼容的突出代表。
2.家国同荣。家国情怀厚植了佛山先贤文化传播深厚长久的感人魅力。家国情怀是佛山先贤的重要标志。家庭、家族、家乡处于邦国、故国、祖国之中,孝悌于家,忠勇为国,历代佛山先民爱家报国,视家国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为国尽忠不惜牺牲。陈子壮、陈恭尹可谓家国同荣的代表。
3.利义统筹。利义统筹树立了佛山先贤文化传播的道德高标。见利忘义不是先贤所当为。佛山务实重商言利之风虽然自古如此,但是,堪当人格标杆的佛山先贤没有不能秉持正确义利观的。他们或义在利先,讲利而不失义,或利义兼顾,寓义于利,或执守大义而坚拒名利诱惑。陈启沅可谓利义统筹的代表。
4.道器一体。道器一体奠定了佛山先贤文化传播坚实的文明基础。佛山先贤注重器以载道,寓道于器,讲究道器合一。“道器一体”,必然要求作为个体的佛山先贤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技能兼备。“道”意味着更多的精神底蕴和作为文化内核的专业价值理性。“器”意味着更多的方法、技能和作为文化外在的专业工具理性。在这方面,科技奇人邹伯奇、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可谓道器一体的杰出代表。
5.政商互动。政商互动营造了佛山先贤文化传播极为重要而现实的生存发展环境。佛山先贤处理政商关系,既能够与政坛保持适度距离,更注重“以技相交”、褒扬好官,以此营造良性互动的氛围。他们不逢迎权力,但凭借高超的制造技术,吸引政界的关注,从而赢得政策的支持。陈启沅可谓这方面的典型代表。[6]
6.华洋并济。华洋并济开启了佛山先贤文化传播融通中外、革新自强的机会之窗。政治上华洋并济的代表是康有为。康有为置身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自觉地以传统为基础,试图创造一个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熔铸古今中外的文化体系,并以此为指导,思想启蒙成效显著,变法维新也获得一定意义上的成功。[5]在制度文化方面,陈启沅在南海西樵创办中国第一家按照资本主义制度管理的企业——继昌隆缫丝厂,可以说是当时经济领域华洋并济的成功典范。[7]
7.奇正相生。奇正相生形成了佛山先贤文化传播创化流转、创新制胜的宝贵路径。佛山先贤善于处理奇正关系,或守正出新,或变正用奇,或奇正互补。奇正相生的结果往往走向变,变则通,变则新,从而使佛山先贤富有创新精神,往往于传承中自出机杼,变出新意,多所开辟,惠及后人。明代最出色的院体花鸟画画家林良是中国花鸟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大师,其画作不靠调脂上粉,少画匠之气味,多的是构图、写意、技法创新,以淡素水墨着色,开创了水墨写意花鸟画的新风格。他为后世留下《灌木集禽图》《双鹰图》《山茶白鹇图》等珍品。[7]与此相似,陈恭尹、苏六朋、吴趼人等佛山先贤都是奇正相生、变正出新、当仁不让的代表。
8.雅俗共赏。雅俗共赏开拓了佛山先贤文化传播精英、大众各阶层多方共振、各得其所的精神之旅。佛山先贤似乎更多地沾染世俗的烟火气,与近世商业文明的俗世文化相结合,在高雅的同时不避常俗,既高扬传统的精英文化的大旗,又亲近为芸芸众生所喜好的包括商人精神、市井文化在内的民间文化,可谓雅俗共赏。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如此合一,状元及第粥即可视作其缩影。在佛山先贤中,被誉为“士魂商才”的陈如岳,当是雅俗共赏特质的不二代言人。其翰林之尊和贵州乡试正主考,最后辞官卸职在广州西湖书院掌教,可谓雅之至也;然而,他在掌教的同时,承继祖业,深研酿酒学问,并创制了石湾米酒“玉冰烧”,以传统眼光视之,又可谓俗之至也。
四、结语
佛山作为广府文化的重要代表,后来居上,直至站上时代潮头,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受益于本土的农耕文化、海洋文化和南粤文化、珠江文化、中原文化以及近代以来的西方文化等多种文化的长期交流、碰撞、融合。佛山先贤文化就是其中的显著典范。佛山先贤是在一定的时空传播序列中最迷人的文化精靈。佛山先贤文化既是一种传播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既是过往的先贤精神文明生产和物质文明生产成果传播的结晶,也是开启新一轮文明创化、成果积累、文化传播的起点。把握佛山先贤文化前述8个方面的传播特性,有利于更好地研究和弘扬佛山先贤及其文化,也有利于佛山文化导向型名城的建设。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新的时代,佛山如何更好地传承创新珍贵的先贤文化,如何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无愧于先贤的业绩,如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今奉献自己的智慧,既是一个时代课题,也是一份历史责任,值得有志于此的学界同仁认真研究。
参考文献:
[1] 钟海连.贤文化管理与组织传播研究[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17(1):244.
[2] 任九光.“乡贤”的历史发展与近代突变——兼论新乡贤建设应汲取的历史经验教训[J].教育文化论坛,2016(3):129+125.
[3] 楼宇烈.“乡贤文化”漫谈[J].中国文化研究,2017(2):43-44.
[4] 昌道励,宾红霞,李丹.南粤先贤馆诞生记:32年磨一剑“海选”56位先贤[N].南方日报,2017-05-18.
[5] 周松芳.珠水维新[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4:132,175-176.
[6] 郝伟.佛山商道文化[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126,132,159-164.
[7] 袁行霈,陈进玉,司徒尚纪.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广东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4:11,435.
作者简介:杨益斌(1970—),男,重庆奉节人,研究生,硕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地域文化、语文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