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下明星竞演类综艺节目的创新

2020-09-10 07:22丁宁朱丹羽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综艺节目创新

丁宁 朱丹羽

前些年,随着大众传播的普及,“娱乐”变成了创收的方式。一些综艺节目忽略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导致泛娱乐化现象严重。2018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通知,要求加强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的管理,坚决遏制追星炒星、泛娱乐化等不良倾向,鼓励以优质内容取胜、不断创新节目形式等。

在此背景下,我国综艺节目逐渐摒弃同质化、模式化和过度娱乐化,节目的研发与制作更趋理性,整体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经过几年的探索,诞生了一批不再依靠明星效应来吸引观众的原创综艺节目,同时,一些文化类与观察类节目也获得了良好的市场效益和社会反响。

目前,我国综艺节目正朝着“形式原创”“内容创新”的方向不断发展,朝着“注重本土”“不忘传承”的方向不断迈进,以求不断推出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节目。

摘 要:作为我国首档原创声音魅力竞演节目,《声临其境》打破了传统综艺节目的内容范畴,从声音的角度另辟蹊径,用声音诠释演员专业素养,以中国文化为节目注入文化底蕴。在节目的价值诉求上,摒弃过度娱乐化,传递专业理念,告别流量至上,强调敬业精神,丰富了明星竞演类综艺的种类,也为电视综艺开拓了全新的节目形式与创新思路。

关键词:明星竞演;综艺节目;《声临其境》;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9-0004-04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8年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项目“新媒体环境下娱乐新闻的传播效果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M201811232004

2018年,在网络综艺节目整体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下,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在经历引进、模仿外来模式的阶段后,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坚持原创,用创新内容吸引观众,涌现出了《声入人心》《经典咏流传》《声临其境》《这!就是灌篮》《幻乐之城》《我就是演员》等多档本土原创综艺节目。其中,《声临其境》和《我就是演员》作为明星竞演类综艺节目,跳出了《超级女声》《我是歌手》等以往竞演类综艺节目以音乐为主题的单一思维框架,选择配音和表演这两个全新的领域为节目切入点,打破了传统综艺节目的内容范畴,既丰富了明星竞演类综艺的种类,也为电视综艺开拓了全新的节目形式与创新思路。

一、内容创新

(一)从声音角度另辟蹊径

2018年1月6日,湖南卫视推出了我国首档原创声音魅力竞演秀《声临其境》。该节目一经播出便迅速引爆话题与收视,收获了大量好评,连续11期夺得同时段收视冠军,网络播放量突破14亿,96次登上微博热搜榜,豆瓣评分更是高达8.3分。据“中国文娱大数据发布盛典”统计,《声临其境》以87.58分获得了电视综艺类全网口碑指数第一名的傲人成绩。作为一档原创明星竞演类综艺节目,《声临其境》之所以颇受关注与好评,与其独特的选题视角密不可分。

以往一些为观众所熟知的明星竞演类综艺节目,如《我是歌手》《全能星战》《我为歌狂》《跨界歌王》等,都是局限在音乐主题上的歌曲竞技类综艺节目,选题雷同化现象严重。《声临其境》则跳脱出音乐这个无形的框架,挖掘出歌声以外同样能给观众带来听觉震撼的声音——配音与台词。动人、美妙的声音不仅只能从歌声中体现,演员每一句饱含真情的独白、撕心裂肺的呐喊、催人泪下的台词都是声音魅力的最好诠释。《声临其境》看到了声音的多变性与可能性,于是在选题上大胆创新、另辟蹊径,将目光聚焦在演员的台词功底与配音实力上,以独特的视角与切入点带领观众从全新的艺术角度领略声音的魅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演员的表演功底,有关演技的话题也逐渐成了近几年热议的焦点。一些“狗血剧”“神表演”的出现使许多演员的演技遭到了网友的质疑与诟病,“演技”一词也因此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然而,同样作为影视剧重要组成部分的配音却较少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对演员演技铺天盖地的评论背后,很少有人会去关注演员的台词功力。《声临其境》恰恰把这些小众且偏二次元的文化以大众化的形式传输给观众,利用陌生化的传播效果,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新鲜感。同时,用声音演绎台词的二度创作也是为观众祛魅的过程。《声临其境》以“声音”为比拼对象,向观众展示了屏幕后入耳入心的台词是如何与荧屏中的画面紧密衔接的,使观众了解演员是怎样依靠单纯的声音使人进入情境、感同身受的,充分展现了舞台配音的精妙。《声临其境》将演员配音的过程从台后推到台前,单纯从声音的魅力出发,以独特的选题视角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听觉盛宴。

(二)以声音诠释演员专业素养

当众多综艺还在用流量明星引爆话题、博取关注的时候,受众的观看诉求已逐渐从单纯的“看脸”转移到了透过现象看本质。《声临其境》既不依赖流量明星和套路化操作,也不倚仗刻意制造的戏剧化冲突和后期的“神剪辑”,而是单纯从实力出发,以硬实力作为衡量标准,邀请真正“有两把刷子”的演艺工作者作为嘉宾,其中既有唐国强、张铁林、赵立新、徐帆、梅婷等演艺界资深的老戏骨,又有周一围、朱亚文、郑凯、韩雪等实力与才华兼具的青年演员,同时还不乏边江等专业的配音演员。他们不仅在观众中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在配音领域也有不为人熟知的过硬本领,其深厚的专业功底与极高的自我素养完全经得起观众的审视和比赛的考验。

《声临其境》的宗旨是“回归本真,正本清源,让一切虚伪的画面丢盔弃甲,让一切有实力的声音破镜重圆”。[1]表演者在《声临其境》的舞台上可以完全放下包袱、回归本真,用最纯粹的声音赋予角色新的生命。在这里没有演员的光环,没有粉丝的簇擁,有的只是强大的专业实力和一颗可为角色奉献一切的初心。唐国强为《大腕》配音时,一上来就是哭戏,一秒钟不到就进入了角色,音乐刚起眼中就泛起了泪光,随后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声泪俱下。张歆艺在配《夏洛特烦恼》时,没有看显示器,将画面熟记于心,用心去感受屏幕中演员的呼吸、气口,最终完美合槽(指演出中相互影响,逐渐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高亚麟为《剩者为王》中一位年老的父亲配音,虽然与剧中演员年龄相差甚远,但他却用自己的真实情感与专业技巧抓住了角色的精髓,引得全场落泪。赵立新在一次采访时说:“声音的基础条件、台词语言驾驭的功力和技巧的掌握、形体传达内心的信号,最后是表演——前三项的叠加之后才落到表演这一层上。”[2]由此可见,一个好的角色与演员精挑细琢的塑造是分不开的。

《声临其境》从“绝对实力、绝对专业”的视角切入,填补了明星竞演类综艺节目的空白,回应了观众乃至社会对演艺工作者的期待,靠演员深厚的专业功力说话,切实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高质量、高水准的视听盛宴。

(三)本土文化賦予节目底蕴

本土化内容缺失一直是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存在的通病,明星竞演类综艺节目也不例外。本土不仅是指中国市场,更是指中国文化。电视综艺节目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有责任与义务将中国文化传递给广大受众。

《声临其境》没有辜负电视媒介肩上的这份职责,利用声音向观众传递中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节目“经典之声”这个环节选取的大部分影视作品都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可分为红色经典、历史名著和收视经典三大板块,它们将中国文化内容以轻松的方式传递给了观众。

红色经典指革命题材的文艺作品,这类题材的作品不仅蕴含着深刻的民族记忆与民族文化,同时也传扬着家国精神与民族意志。《声临其境》在嘉宾配音片段的选择上就有大量的红色经典电影,如《董存瑞》《集结号》《建党伟业》《智取威虎山》等。第一期节目中,演员周一围通过声音再现了1948年“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场景,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个有血有肉、为了祖国奋不顾身的年轻英雄,最后一句声嘶力竭的“为了新中国,前进!”,让人热血沸腾,唤起了观众的爱国主义情怀。

历史名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所承载的特定时代和社会的特征赋予了其宝贵的精髓,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3]《声临其境》中的《西游记》《军师联盟》《水浒传》《大秦帝国之纵横》《赤壁》等影视作品的配音片段都是历史题材,为观众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风貌。第三期节目中,李建义为《水浒传》中的李逵配音,生动形象地还原了北宋末年人民反抗压迫时的场景,揭露了当时深刻的社会矛盾。同样是第三期节目,演员朱亚文以配音的形式重现《白鹿原》,揭示了有声语言的运用离不开对影视作品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分析,弘扬了儒家文化、关中文化等民族文化。除此以外,《声临其境》还选取了很多在我国有超高口碑的经典影视作品,如《梅兰芳》《霸王别姬》《甄嬛传》《武林外传》《疯狂的石头》等,重现了经典影视作品的精髓,唤起了受众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引起了人们的文化共鸣。

《声临其境》作为明星竞演类综艺节目,不仅精心雕琢声音技艺,还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搬上荧屏,文化与综艺结合,表达了对艺术的敬畏和对文化的传承,给浮躁的演艺圈注入了新的价值观。

二、模式创新

(一)传播主体多元化

传播主体是大众传播过程的引发者,控制着整个传播活动的开展。长期以来,电视综艺节目中的传播主体都相对单一,通常都只由主持人、嘉宾和节目制作者组成,如访谈游戏类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一些户外真人秀节目只有嘉宾和节目制作这两个传播主体,如《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等选秀类综艺节目只多了评委或导师这一传播主体;《我是歌手》作为明星竞演类综艺节目,只有歌手(一位担任主持人)、“经纪人”和节目制作者这3个传播主体。这种较为单一的传播主体构成不仅会使节目难以创新,还会给观众带来审美疲劳。

《声临其境》在传播主体上则采用了多元组合的策略,在节目中引入了多种身份,既丰富了节目的形式,又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新鲜感。节目的传播主体由嘉宾、主持人、声音助理、新声班、点评人(业内权威人士)和节目制作者组成,最后一期的年度大秀还请来了助演嘉宾,传播主体丰富多元。

声音大厅的主持人负责推进节目流程、向观众介绍配音片段以及调动全场气氛。声音助理负责介绍演播厅内发生的事情,及时为观众传达第二现场的动态,配合主持人,使两个现场紧密结合在一起。《声临其境》中的新声班由一群学习表演和主持专业的年轻人组成,他们负责与嘉宾互动,通过提问获得有关嘉宾的信息,并且以学生的身份向嘉宾请教问题,使节目的内容更加丰富,给观众带来一堂精彩的配音教学课程。节目中的点评人都是在业内权威的专业人士,他们从专业的角度对嘉宾的表演进行分析与解读,为节目提供专业支持,帮助观众更好地感受与理解表演。节目中每一个传播主体都有各自的作用,他们的相互交织推动着整个节目的进行,为观众带来更多元的看点

(二)环节设置多样化

《声临其境》旨在为观众带来听觉大餐,因此全方位地挖掘声音是节目的重心。为了给观众带来更多元的体验,节目每一期都设置了不同的声音主题,如“磁性之声”“王的声音”“迷人女声”“恋爱之声”等。这些不同的声音既具有标志性,又能引人联想,既能使观众始终对节目保有期待与热情,又能使观众实实在在地一饱耳福,可以说是一箭双雕、独具匠心。

此外,节目的环节设置也非常丰富多样。在每期不同的主题下,节目还包含3个环节:经典之声、魔力之声和声音大秀。

其中经典之声是节目摘取电影或电视剧中经典的且为大众所熟知的桥段,让嘉宾重新演绎与诠释,如《西游记》《还珠格格》《红高粱》《魂断蓝桥》《阿甘正传》《泰坦尼克号》等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的著名影视剧桥段,被实力派嘉宾们重塑再现,必然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同时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期待与体验,使观众在感受语言艺术的魅力的同时,也看到嘉宾们的实力、热情和专业素养。

魔力之声是让嘉宾现场挑战拗口台词或配音,考验他们随机应变的能力与临场发挥的水平,比如“以外景记者的报道方式快速读出比较有难度的新闻”“做一次DJ”“根据新声班的要求读出相应的广播内容”“花式配音小动物的独白”等。这一环节起到了活跃现场气氛、为节目注入轻松元素的作用,同时也更好地挖掘了演员的人格魅力,使观众看到了更真实、更多面的他们。

在节目最后的声音大秀中,嘉宾将从幕后走到台前,共同为观众奉献一场配音大戏。虽然说是配音,但更像是在演戏。这一环节无论是舞台还是演员的化妆造型都准备得非常到位,演员虽在配音,却能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真正让人感到声临其境,再一次调动观众的热情。

为使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声临其境》还在以上三大环节之间穿插了隔屏猜测与学员请教这两个小环节。在节目的前两个环节,观众并不知道节目组邀请的嘉宾是谁,只能根据其发出的音色和屏幕上显示的沙画剪影来猜测他们的身份。这种悬念的设置,可以使观众主动地融入节目,形成整場节目的有机互动。学员请教环节是将幕后的嘉宾请到台前,与新声班成员互动,既产生“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效果,顺理成章地增加了的节目趣味性,又给了嘉宾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丰富了节目的看点,增加了节目的娱乐性。

三、价值深度创新

(一)摒弃过度娱乐化,传递专业理念

尼尔·波兹曼在其著作《娱乐至死》里强调:娱乐是对电视上全部话语的超意识形态的统称。换言之,不论以何种视角进行阐述,不论是哪些内容,电视上的所有均是为人们提供娱乐而存在的。娱乐是电视与生俱来的一种属性,综艺作为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自然也是为受众提供娱乐。

一直以来,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播内容都相对集中在休闲娱乐方面,如访谈游戏类节目《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明星旅游类真人秀节目《花儿与少年》《花样姐姐》等。随着大众传播的普及,娱乐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创造收益的方式。为了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与收视率,许多电视综艺节目制作者的眼里只剩下了“娱乐”二字,忽略了电视综艺节目肩上担负的社会责任,导致综艺节目品质下降且泛娱乐化现象严重。而明星竞演类综艺如《我是歌手》《全能星战》等,虽包含了能够体现演唱者功力与专业程度的竞技元素,但从其以歌唱为主题的竞演形式来看,它们依旧是从娱乐的角度出发来吸引受众。

《声临其境》作为我国原创明星竞演综艺节目,由单纯的娱乐化转向了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的全新领域,挖掘出了更好、更具有正面导向的节目立足点——专业,充分了解并诠释了综艺节目应尽的职责,不再一味追求节目的娱乐性质,而是从最本质的东西出发,致力于向观众乃至社会传播更专业、更有价值的内容。

《声临其境》的宗旨就是“回归本真,正本清源”,因此节目组秉持“让擅长的人做擅长的事,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态度,选择具备良好专业素养且贴合主题的嘉宾,使其褪去华丽、回归本真,使一切有实力的声音在这个舞台上得到展现。节目通过表演者实实在在的专业技巧吸引观众、打动观众,使观众看到他们深厚的基本功与极高的自我素养,使观众在感受声音魅力的同时,从更加专业的角度认识演员、了解演员,打破观众对演员这一职业的传统认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重塑演员行业的风气。《声临其境》凭借其对艺术的尊重与专业态度,保证了节目的精品化、专业化呈现,改变了观众在观看综艺节目时普遍的娱乐视角,同时也正面地引导观众欣赏表演、领略艺术。

(二)告别流量至上,强调敬业精神

自2016年起,敬业精神便为各行各业所推崇与重视,演艺行业也不例外。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敬业”二字逐渐被忽视,部分艺人对待工作的敷衍态度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声讨,这些声音使更多人开始重新审视行业的底线与专业素养,敬业成了社会对艺人的基本要求。[4]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具有向大众传播正能量与正确价值观的义务。《声临其境》直面社会热点问题,用综艺节目的形式传递了敬业精神,树立了良好的价值观。

《声临其境》回应了当下“十部剧里九部剧用后期配音”的行业乱象,向观众展示了真正有实力的演员是如何配音与表演的。对爱演戏的人来说,演员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信念与热爱。《声临其境》最大限度地向观众展现了好演员的职业精神与专业素养,彰显了影视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与敬业。在第一期节目的录制中,演员周一围为了呈现出更好的效果,在排练的时候顾不上休息也顾不上吃饭,说“能来几遍就来几遍”;梅婷在为《唐山大地震》配音时,随着剧中人物李元妮的下跪,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颤抖地说出“妈给你道个歉”,引得无数观众潸然泪下;郭京飞在为《建党伟业》配音时,全程嘶吼、声嘶力竭,似乎要把力气全部用尽,配到最后声音几乎沙哑;老戏骨张丰毅在《声临其境》录制当天高烧39度,为了不影响节目录制,他加快打完点滴就立马赶赴录制现场,尽管身体不适却全程坚持,最终其配音引得全场叫好。他在之后的采访中说道:“即使生病也得坚持下来,所谓戏比天大,做好老演员的表率作用。”

相比如今的“数字小姐”“抠图演员”,《声临其境》的演员让我们看到了演员对表演的信念、对职业的尊重和对艺术的热爱。上台前的反复排练、情到深处的泪难自禁、为演好角色的不顾一切,无不诠释着“敬业”二字。《声临其境》重新定义了“演员”这一名词,重塑了演员在观众心中的形象,启示着更多的圈内人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知晓演员的使命,同时也向观众传递了一种敬业精神。《声临其境》总导演徐晴在谈到节目价值时说了两个词,第一个词是“共鸣”,第二个词就是“敬业态度”。她在采访中说道:“其实看节目也可以反观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当中的,就是我们对自己的职业,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我们又是怎么看待?应该有一些反打的作用吧。”

四、结语

2018年11月9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通知,要求加强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的管理,坚决遏制追星炒星等不良倾向,严格控制综艺节目嘉宾片酬。[5]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很多综艺节目为博人眼球、提高收视率,用大牌明星作为节目筹码,导致明星片酬越炒越高,挤压了节目拍摄制作经费,最终导致节目质量低下。2018年,我国综艺节目的制作与研发更趋理性,诞生了不少像《声临其境》这样不单纯依靠明星效应的原创综艺节目,同时一些文化类与观察类节目也获得了良好的市场表现和社会反响。

如今,“雷声大雨点小”的高成本、大制作、大明星的综艺节目逐渐没有了市场,“小投入、大情怀、小而美”成为了综艺节目新的发展方向。在今后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与创新中,纯明星类的大投入节目(如纯明星类真人秀节目)将大幅度减少,音乐类、喜剧类、观察类、慢综艺类等正朝多元化与垂直细分化发展的节目将逐步占据主流市场。在节目导向上,简单的休闲娱乐也显得没有太多的意义与价值,节目制作者应该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生活、专业、艺术、人文等具有传承价值的方向上,用细节和深度打动观众。

小而美的综艺节目需要扎根于我国本土的文化资源和本土观众的心理与喜好,因此,节目的本土化、圈层化发展也是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创新的一个方向。《声临其境》在影视片段的选择上就突显了中国本土文化特色,利用中国影视剧中的经典桥段激发观众的兴趣与共鸣。《声入人心》则有更精细的受众划分,选择“美声”为节目主题,没有大牌的明星,没有抢眼的舞美,只有不那么大众的高雅艺术和极具难度的音乐才艺。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制作者在今后的节目制作上会抓住具体某一类能够使本土观众产生新鲜感或共鸣的事物,在感性与理性之间追求“知性”、在小众与大众之间追求“专众”、在量化与细化之间追求“文化”,使中国电视综艺节目走向多元的创新道路。

参考文献:

[1] 声临其境|这个“用声音飙戏”的节目好在哪里?[EB/ OL].考新闻,https://www.sohu.com/a/218088358_650786,2018-01-21.

[2] 莫斯其格.赵立新:“声台形表”归到一起才是表演[N].广州日报,2018-03-05.

[3] 陈莹,张树武.对经典名著文化资源开发策略的新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22.

[4] 高文心.探究“明星+”影视竞演类综艺节目创作模式[J].戏剧之家,2018(15):86.

[5] 韩业庭,陈童.广电总局“限酬令”下,内容成为决胜关键!综艺节目该怎么做?[N].光明日报,2018-11-17.

作者简介:丁宁(1978—),男,山东青岛人,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影视文化传播。

朱丹羽(1997—),女,北京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网络与新媒体。

猜你喜欢
综艺节目创新
主持人在当下综艺节目中的角色功能转变分析
电视综艺节目与新媒体互动的创新
新时期电视综艺节目发展问题及未来趋势
从鲍德里亚的后现代传媒看综艺节目的流行
探析韩国综艺节目大势下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
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如何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