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鹃 王建军
(苏州大学文学院,中国 苏州 215123)
实习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进入真实的社会工作环境提供了合法参与的机会,是理论与实践相印证、知识与技能相融合的关键阶段,是学生教育生涯不可或缺的环节。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以下简称汉国教本科)专业的实习有诸多需要克服的困难,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对口实习岗位无法满足数量庞大的本科生的实习需求(林秀琴,2014;赵世举,2017)。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业界在不断拓展实习途径。王静(2015)提出了海外实习模式的构建,张燕(2016)提出要巧用各方资源,王淑华等(2020)介绍了青岛滨海学院汉国教本科学生赴北京“汉友通”实习的案例,吴泓等(2019)则在探索“互联网+”时代校企合作实习平台的构建。海外实习是理想的实践模式,但存在诸多困难。后两个举措符合对外汉语教学机构师资力量和汉国教实习的双重需求,有效弥补了汉国教本科专业学生教学实践机会少的缺憾。但颇为遗憾的是,企业型教学机构的获利导向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适者生存的淘汰机制没有担负起实习环节应有的教育职责。如何充分利用现有互联网技术,让汉国教本科生的教育实习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互联网+”时代催生新型教育模式的出现,网络教学、一对一在线教学、可交互情景在线学习平台等不断涌现,对外汉语教学不再是单一的传统课堂模式。但这些教学远远未能撼动主流课堂教学模式,直到2020年春天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所有的教学仓促上线,在质疑声和痛苦的磨合中逐步踏上正轨,一些网络教学心得开始通过各种方式与读者见面[1]。原来的线下实习,也只能顺势在线上开展。苏州大学文学院的汉语言专业留学生教学,也在多方努力下按期开课。汉国教本科生的实习也因之移至网上进行。由于没有因循模式,老师自愿认领实习生并各自决定实习的内容和要求。笔者的操作如下:
实习之初,要求每周每生至少线上交流四个小时(建议两个留学生一起,分两次进行)。交流内容:1.帮助留学生预习生词和课文,生词能指导他们怎么用,课文朗读正音;2.检查课后作业,解疑答惑;3.协助完成HSK练习(《HSK标准教程》有配套的HSK练习);4.主题交流(具体任务会根据课文主题布置,主要通过微信完成)。每周日之前书面汇报实习情况。根据实习汇报,不定期召开视频会议集中研讨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是第一次采取线上方式开展实习,实习内容和形式在实践过程中做了一些调整,如:一个实习生两个留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的安排没有能够顺利实施,原因在于留学生分散在各个国家,很难凑齐一致的空余时间,最后改成一对一辅导;通过微信完成交流任务原本的要求是用微信短文完成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但最终改成了语音聊天或实时语音通话。
由于任课教师对上课学生和实习生均不熟悉,实习在开课一个星期后开始。任课教师要求实习生利用这一周的时间熟悉课本并完成配套HSK练习中五课的练习,使他们对学生的汉语水平和学习目标有初步的了解,同时通过视频会议了解实习生个人情况。任课教师在熟悉学生的同时也把学生情况及时告知实习生,使他们对学生有所了解。一周的课程结束后,再次召开实习视频会议,老师明确实习内容和要求,并根据学生个性当场分组,要求实习生马上与学生建立联系[2]。
由于第一周为实习做了大量的铺垫工作,实习从一开始就进行得比较顺畅,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配合实习生的工作。从提交的辅导记录[3]可以看出,学生和实习生很快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关于话题的讨论能够比较自然地进行下去。实习生均能按照要求完成实习任务,每周按时提交实习报告和主题交流内容。报告除了有实习内容的详细记录,还有教学反思。在辅导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实习生会通过微信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获取解决方法。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任课教师会在实习群里及时与大家讨论。对于每周的实习报告,任课教师会及时反馈,在实习群里表扬做得好、有创意的同学,也会根据报告内容结合实习生所学理论知识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大家在群里展开讨论,比如根据互动反馈原理,哪些错误需要纠正,怎样纠正。
实习结束后,10名实习生参与了问卷调查。问题均为多选题。
在“实习的主要任务有哪些”这个问题中,“帮助学生完成书本之外的交际任务”和“答疑解惑改错”比例最高,为70%。“帮助学生复习”和“随便聊聊天”占比60%。“帮助学生完成课后书本练习”“帮助老师准备授课内容”和“跟老师随堂听课”为50%。“帮助老师批改作业”为40%,“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部分授课内容”为30%,“帮助学生预习”为20%。
在“实习的主要收获有哪些”中,“了解了汉语教学的一般步骤”“有了与外国学生有效交流的经验”和“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占比80%。“提高了教学反思能力”占比70%,“掌握了汉语教学的主要技能”占比50%,“有了线上汉语课堂教学组织经验”占比40%,有一人认为“明确了职业发展方向”,没有人认为“提高了与同伴合作的能力”。所有的同学都认为实习期间与指导老师沟通顺畅,有60%的人对自己的实习成果表示满意。
对线上实习这种形式,所有的同学都认为“时间地点灵活”“便于传输学习材料”,90%的同学认为“可以借此熟悉线上授课方式”,70%的同学认为线上实习是“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便于沟通”。对于线上实习的不足,有80%的同学认为“没有面对面与学生交流效率高”,70%的同学认为“没有课堂教学的真实感”,50%的同学回答“没有独立教学的机会”,有30%的同学认为“网络技术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以上调查结果反映了学生实习的一般情况,下面通过一名实习生的实习报告来展示具体的实习效果。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07版)规定,合格的汉语教师应具备5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2.文化与交际;3.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4.教学方法;5.教师综合素质。对于实习来说,所要完成的任务是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和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积累的相关知识通过实践转化为初步的专业实践能力,向合格的汉语教师靠拢。
米勒(Miller,G.E.)的专业实践能力金字塔模型自下而上由4个部分组成:知识、能力、表现和行动。知识指能有效覆盖专业职能所应掌握的知识基础,能力指个人所具备的面对具体情况该如何处理的知识,表现指处理具体问题时的行为表现,行动指个体在具体、真实的实践环境中的真实行为和动作。[4]通过表现和行动,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具备了什么样的实践能力。在不可能当面观察的情况下,线上实习报告[5]可以看做实习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行动的文字表述,从中可以观察到他们的实践能力。
从纠正偏误以及讲解比较难的语言点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该实习生有比较扎实的汉语言文字学功底,且能考虑学生汉语水平,力图用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进行讲解。例如,报告中有一个例子:
留学生的作业里出现这么一个句子:*城里人心里的农村特别美,而农民眼中的农村却并非美丽。实习的学生在和留学生一起检查作业时没有指出问题,但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将句子改成了:城里人心里的农村特别美,而农民眼中的农村却并非如此。学生由此有这么一段反思:这个句子一开始我觉得不通顺,读了几遍后觉得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了。搜索了一些资料后,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解答。不过现在想想,还是要相信第一语感,要去探究为什么觉得奇怪。后来我这样对学生解释:“非”相当于“不是”的意思,这其实是古时候的人的用法,现在我们都用“不”“没”表示否定;“如此”也是古时候就有的,它的意思相当于现在的“像这样”。“并非如此”=并不是这样,“并非如此”是一个固定搭配。不知道这样的解释对留学生来说会不会太难,但我也想不到更简单易懂、更科学的解释。这也是我需要努力的地方,需要看更多的专业书,需要去阅读更多的专业论文。
在没有接触留学生之前,跨文化交际课程的知识还只是用来应付考试的陈述性知识,到了真实的互动环境里,相互之间交流不能顺畅进行的时候,实习生才会考虑到文化交际因素,尝试新的交流方式: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他们可能理解成了我真的在问他们“想不想”,交流不是很顺畅。后来我告诉他们“这是你们的学习任务之一,也是我的工作”后,他们表示理解,我们比较生硬地完成了对话。虽然不是理想的状态,但我可以理解他们。下次的开头也许可以换成“我们来聊聊……吧”。
第二语言习得和学习策略相关理论和实践是实习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部分,在任课教师的指点下,能够很快领会并运用于实践:老师告诉我,我们的对话中用到了“语义协商”。《二语习得》课学到的概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印证,真的有助于对话的顺利进行。
虽然没有课堂教学的机会,但在一对一的教学辅导中,实习生也考虑到了诸多课堂教学需要使用的教学方法,如,如何提问,如何高效地导入话题,如何适当纠错等。
教师综合素质主要指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等。从实习总结中可以看出,实习生对于师生关系抱有教学相长的观念,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也有了更坚定的信念:对我来说,每次的辅导过程都是一个留学生引导我怎么去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变成应用性知识的实践过程。在这个毕业季,会面临许多的选择。这次实践让我更加确定我是喜欢对外汉语教师这份职业的。既然喜欢,就应该继续坚持,继续努力。在与两位同学沟通的时候,他们都果断告诉我应该坚持。虽然道理早就明白,但是他们的语气,他们的学习经历让我觉得自己所担心的、所纠结的,都不是什么大事儿。
总的来看,比照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实习生5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观照和锻炼,其专业能力的发展、职业情怀的培养和身份认同的建构在实习的过程中都有了加强。
此外,线上一对一教学辅导很好地弥补了线上课堂语言教学的缺陷,一些在课堂教学时间无法完成或完成得不好的言语交际以及作业和及时答疑,都在课后的线上实习中得以完成,从而使学生的汉语学习没有因为线上教学而受到太大的影响。
根据调查得知,线上实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1.缺乏线下教学的真实感
线下一对一形式的实习虽然不会让实习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但一般会先有一个课堂见习的过程,要求实习生观察老师的课堂教学组织、老师的非言语性指示、学生的一些微妙反应、学生的角色扮演以及语言课堂非常重要的即时互动等,以便实习生对汉语教学和汉语学习有比较直观、感性的认识,因为“人的因素对语言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郑艳群,2001)。目前线上教学效果不好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师生之间缺少面对面教学那样的人际互动[6],而在网络教学中颇负盛名的语言教师,他们都有丰富的面授课经验,了解学生需求,知道如何强化,因为线上教学更需要教师对各种学习者都有足够的了解,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学习者并与之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至于有部分学生表示没有机会独立授课,与线上教学需要有更高的教学技能有很大的关系。
2.网络智能技术满足不了教学的需求
调查得知,学生主要通过“微信”“zoom”和“腾讯会议”进行线上实习。虽然这些软件已经有了即时多媒体传输功能,但相较于教学机构更加专业化的网络教学平台设施和丰富的线上教学经验,仓促上阵的线上汉语教学还无法满足教学的诸多需求。语言教学需要即时的互动,汉语教学由于汉字形音义之间联系的模糊性,不仅需要人际互动,而且往往需要即时的书写来帮助互动顺畅进行,而目前的网络技术在这些方面,还极不方便,需要多平台多设备的组合使用。一些学生分散在网络通讯不很发达的地区,加上有些平台和实时交流软件无法在海外注册,也给线上实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3.缺乏科学的、可操作的实习大纲
教育实习一方面要求实习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从教技能,熟悉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另一方面要在经历教育实习的过程中培养职业情怀、建构身份认同。调查结果显示,线上实习并没有能够很好地达成这一目标。从实习内容可以看出,这10名实习生任务各异,有6名学生选择了“随便聊聊天”,只有1名学生认为通过实习明确了职业方向,所有的同学都认为没有得到团队合作的训练。诸如此类的结果,与线上实习缺乏明确的要求有很大的关系。
线上教学有异于线下教学的诸多特征:如课程容量方面,线上语言教学由于沟通互动存在延时性,单位时间能够学习的内容肯定少于线下面授课程;教学实施方面,如何开展师生、生生互动,完成语言学习任务等,也很难将线下的操作手法原样不动地搬到线上。同样的,线上实习与线下实习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原来为线下实习制订的大纲不再适宜于指导线上实习。如在组织实施方面,线下实习一般是以小组形式参与到一个班级的教学中去,任务明确,同学之间需要为完成这一任务团结协作。调查显示,所有同学的线上实习都是一对一或一对多,也就是说同学之间没有合作的机会。此外,实习内容各异也不利于实习成绩的考核和评定。
汉国教本科专业不属于师范专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习生并没有被赋予以准教师身份进入真实课堂教学的“合法”参与机会,不可能像师范专业那样,由专任教师带队组织去定点学校顶岗实习。以助教身份跟随任课教师参与一对一教学辅导,既回避了教育伦理问题,又有了一定的教学实践机会,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实习模式。
线上实习借助互联网技术,突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较好地解决岗位供需矛盾。在国内,来华汉语学习者大多集中于大城市,就是同一城市甚至同一大学里边,汉语学习者与汉国教本科学生也往往不在同一区域,这些都给面对面实习带来不小的困难。而放眼全球,当前海外汉语教学一个突出的矛盾是师资力量不足。如果通过线上交流的方式,让汉国教本科生参与到海内外的汉语教学中去,不仅可以解决国内实习岗位的问题,也可以减轻海外汉语教师的工作压力。此外,线上语言教学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汉国教本硕毕业生的很大一部分将进入汉语教学机构担任线上汉语教学,线上实习是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这份工作的最佳选择。
线上实习如果组织得当,也可以为实习岗位的提供方带来诸多利好。吴泓等(2019)和王淑华等(2020)对此已有论述。线上实习除了有上述益处,更重要的是可以弥补线上课堂教学的不足,让很多无法在课堂进行的互动任务由实习生来完成。例如,80% 的学生的实习内容中有“帮助学生完成书本之外的交际任务”。此外,网络多媒体即时互动技术的发展,还可以为外语学习环境里的各国汉语学习者提供真实的目的语交流环境。所有的学生都认可线上实习“方便传输资料”,很多是因为外国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通过即时的图片和视频很快就解决了。海外汉语学习者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对这种形式的线上交流有很大的需求量。培养院校与海外汉语教学机构建立一定的联系后,就可以为实习生提供众多的线上实习机会。
葛馨、高淑平(2015)提出了汉国教本科专业“全过程”实践的模式,“以实践性教学为主线,结合专业课教学,将教学实践融入整个本科学习过程”;而徐子亮(2016)则以一门核心课程的教学为例,探究汉国教本科生实践性知识的学习过程。无论是整个本科培养过程还是某一门课的教学,为了实现实践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都要将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最后阶段的实习做好准备。
对于极具优势的线上实习,针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为实习做准备:首先从整体的培养方案来说,要增加关于线上教学和现代网络教育技术方面的课程;其次是一些核心课程的教学要融合真实的汉语课堂教学情境,在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实践性知识,使学生对真实的汉语教学有比较感性的认识。
线上实习要能顺利推广,关键在于实习大纲的制定和实施。实习大纲一般包含实习目的、实习要求、组织与实施、实习内容、实习纪律、考核与成绩评定等几个方面。线上实习,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特别的规定:
1.组织与实施方面
主要在于拓展线上实习渠道。培养院校应致力于与海内外教学机构签订互利合作协定,确定各自的职责,共同为实习生制订实习计划和要求,明确考核奖惩机制。学生应服从培养院校和实习单位的安排,按时完成任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布置的任务。很多汉语教学机构有自己的学期教学安排,培养院校在派遣实习生时不可拘泥于自己的培养计划,应按照对方的要求来安排学生实习。为了确保线上实习的顺利开展,培养院校应在实习前确认每个学生拥有相关设备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
2.实习内容方面
实习内容包含诸多方面,以下两点尤其需要强调:
首先,线上实习要有明确的计划和要求。线上实习在满足碎片化学习需求的同时,更可能因为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而难以保证质量。因此,明确的计划和要求对于线上实习尤为重要。跟随任课教师的教学进度进行辅导,计划性有一定的保证,但也需要任课教师确实将一部分教学任务分派给实习生,并规定任务完成的最后期限。对于实习的要求,一定要在实习之前反复解释和示范,以确保每一名实习生都能按照老师的意图去实施。实习的要求要便于实习考核,因此,按照一定的规范填写实习报告应该成为实习生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这也可以使实习生养成良好的教学总结和反思习惯,为将来成为“专家型教师”打下基础。
其次,线上实习要确保师生、生生之间有良好的沟通。虽然线上实习可能任课教师和实习生之间相隔千山万水,但为了确保教学和实习质量,教师和实习生之间要保持密切的联系,教师的要求要能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实习生那儿,实习生在教学辅导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实习情况能得到老师的及时反馈。实习的同学之间,也要在任课老师或者实习带队老师的组织下定期集中研讨,这类似于Monton& Gray(2010)提出的“课程计划会议”(Lesson Planning Conferences)。这种形式的研讨可以提供充分的机会让学生表达与个人实践知识有关的意义以发展自己的实践知识,同时学生可以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再次接触到一些理论概念,并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7]
3.考核与成绩评定方面
不同于线下实习往往在实习结束时才提交实习报告,为了避免线上实习的随意性,学生需按照规定每周提交实习报告,按时参加实习指导教师组织的视频会议,并在会议上积极发言,提出有建设性的问题和建议。成绩评定可由三方面组成:一是实习生的实习报告和参加会议的表现,一是指导教师对学生在实习中所表现出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一是所辅导学生对实习生的评价。
目前的汉国教本科生培养目标和汉语国际教师标准所强调的教学实践能力,均指向传统汉语教学,对于在线汉语教师,还没有任何明确的标准。但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在线汉语教学将是未来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在汉国教本科课程体系中开设在线教育课程,为汉国教本科生拓展线上实习机会,加大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应该成为当前的改革重点。本文是应急形势下的一点总结和思考,缺乏大量实践数据的支撑。期待更多的实践和研究出现,为线上实习标准的早日制订做好基础工作。
注释:
[1] 如微信公众号上推送的《一个线上教学的完整单元案例》(附各种实操技巧)和《在线体演毫无违和》等。
[2] 考虑到线上交流相比线下交流有一定的隔阂,内向的学生配比较外向的实习生,以确保交流能顺畅进行。当场建立联系也有这个考虑。虽然上课时已经与学生说好有大学生要来实习以及实习的主要内容,学生也很期待,但当场联系可以让老师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3] 这儿主要指的是主题交流信息。最初是书面信息,改为语音聊天后提交的是语音和转写的文字记录。
[4] 参考自戚万学、王夫艳:《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内涵与特征》,《教育研究》,2012(2):95-102。
[5] 该实习报告是一名实习生八周报告的摘要。
[6] 王瑞烽在《疫情防控期间汉语技能课线上教学模式分析》一文中的调查显示,有53%的学生认为线上课程比现实课堂的效果差。
[7] 关于“课程计划会议”的内容参考自刘颂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中的若干问题》,《华文教学与研究》,2013(4):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