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浮生六记》译介研究

2020-01-18 13:55闻萃洁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

闻萃洁

(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浮生六记》为清朝时期作品,作者沈复,属于自传性作品。该作品以普通的夫妻生活为主线,描述了夫妻之间恬淡、有趣的生活,将沈复妻子陈芸可爱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展示了园林艺术、文房雅事等清朝人的生活艺术。该作品出版后,得到了很多文人学者的高度评价。

《浮生六记》在我国具有较高的文学地位,英译后又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可以达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同时还能促进中西方文化更好的交融。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国内外《浮生六记》译介研究现状进行全面分析,介绍了当前该作品的研究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建议,希望推进《浮生六记》的译介研究,促进国内典籍英译研究和谐可持续发展。

一、《浮生六记》译者及译本简介

现阶段,《浮生六记》英译本有四种,分别来自本土译者和域外译者,包括林译本、布译本、白译本、桑译本。这些译本的译者具有不同的背景,有的是作家,有的是翻译家。参与译本出版的机构也有本土机构和域外机构之分。

1935年,林语堂在上海出版社出版的英文杂志《天下月刊》和《西风月刊》上分别翻译了《浮生六记》。1939年,上海西风社出版林译本,该译本的出版形式为汉英对照,同时内部包含大量的副文本。比如,首页附有四幅照片,介绍了沈复夫妇所居仓米巷的样子,尾页标注了出版译本具体的出版信息。1999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重译林译本,应用到的方式为汉英对照绘画,出版时还说明了重译、出版林语堂作品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林语堂精纯娴熟的外语、高超的艺术造诣、惊人的文学修养,其作品很好地向西方国家介绍了我国的杰出文化。另外,2000年,周思小说《红线》的创作也参考了林语堂的经典译本。由此可见,林语堂译本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雪莉·布莱克是英国著名的汉学家,1960年其翻译的《浮生六记》英译本正式出版,参与该书出版的机构为牛津大学出版社。该译本分为十二个章节,以沈复与其妻陈芸婚礼开始至陈芸去世作为时间主线,按照时间的顺序对原文进行了重新编排,同时,原文关于文艺评论、游记以及园林景色部分做了适当删减。为了更好地装饰该译本,该作品将八幅非常著名的中国画纳入其中[1]。

白伦,美国著名的汉学家,其先后于密歇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汉学,于1969年,在台湾开始了为期五年的汉语进修,并且在台湾结识了其妻江素惠。江素惠主要从事教育工作,也具有令人瞩目的研学成绩。白伦夫妇《浮生六记》译本提供了 非常详细的副本信息,该译本除去按时间排列的大事件外,还附有地图,最终被收录到《大中华文库》中,收录时,工作人员对其目录进行了稍许调整。

二、《浮生六记》译介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关于《浮生六记》英译研究并不受关注,据统计,当前仅有4篇文献。其中1篇书评出自加拿大作者,另外3篇出自中国作者。2009年—2014年,不同的学者相继对林语堂、雪莉·布莱克和白伦与江素惠三个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但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关于《浮生六记》英译研究大多都是对林译本、白译本和布译本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分析语言特点,研究的目标大多是提出语言和文化处理方面的对策。

(二)国内译介研究现状

1.研究数量

据统计,2002年国内开始了《浮生六记》英译研究,这类研究和林语堂译本问世之间整整间隔了62年,中间几乎不存在任何关于《浮生六记》的研究,这证明20世纪中后期,国内学者根本不重视《浮生六记》英译研究。进入21世纪之后,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开始出现,数量不断呈现上升趋势。从论文类别角度来看,2001年开始出现了期刊论文,2004年开始出现了硕士论文。从数量来看,硕士论文的数量明显多于期刊论文。从年份来看,2005—2012年,关于《浮生六记》研究的论文数量成倍增加。从期刊层次来看,发表于核心期刊的论文数量占总数量的7%。

2.研究内容

从研究内容角度分析,当前关于《浮生六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译本评析、翻译策略研究以及译者研究三个方面。现阶段,这三种内容的译文研究文献数量分别是49篇、81篇和82篇。其中,译本评析主要是从译本得失和美学赏析的角度进行分析,比如,董辉研究了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选字用词等问题,陈宝莲研究了内容、风格和模式等问题。翻译策略研究主要是从文化角度和翻译角度对译本进行研究,比如,刘芳和冷怡佳从文化交流角度对译本策略进行具体研究。译者研究主要是研究译者的文化身份、翻译思想、文化观念以及审美心理等内容,比如,翟红梅对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过程中的适应进行了具体的研究[2]。从论文类别来看,在所有论文中,期刊论文所占的比重最高,其次译者研究和译本评析也占有较高的比例。另外,在硕士论文中,译者研究文献占据较高比例。由此可见,不管是期刊论文,还是硕士论文,其研究都是从文本内因素出发,重视翻译策略的研究。在所有论文研究中,译本评析类的研究因为属于界定范围的研究,所以占据的比例相对较小。

三、《浮生六记》译介现存问题

(一)研究内容欠深入

与其他经典名著相比,国内文人学者关于《浮生六记》关注程度明显不够,这直接导致《浮生六记》研究内容不深刻,研究对象不全面,研究分析不透彻等问题产生,严重影响《浮生六记》整体研究质量的有效提升。只有读者充分理解并接受译本内容,才能在翻译的同时获得新的收获。反之,其翻译的过程会被束缚。林译本、布译本及白译本正式出版后,虽然经过多次再版,但译本魅力一直有增无减,而且在英语世界受到了广泛读者的喜爱,最终的文化传播效果较好。但国内外关于《浮生六记》的研究大多为翻译产品,主要翻译的内容也都是译者的文化审美偏好以及具体的翻译策略,关于语言层面的研究,尚未涉猎。另外,在所有研究中,规定性的论述研究占据多数,几乎不存在描述性的分析[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提倡中华文化 “走出去”,在这一文化背景下,关于《浮生六记》的英译研究内容因为缺乏关键性的宏观指导,而内容对译者背景、翻译程序的规定等都缺乏全面的考察和分析,极大地限制了《浮生六记》研究质量的提升。

(二)研究切入视角有待开拓

从切入视角来看,现阶段关于《浮生六记》的研究文献大多都是针对学科理论知识开展的,研究深度有不足,拓展性也不够,跨学科之间的参考效果也存在明显不足,很多研究文献在研究过程中,甚至没有参考任何理论视角,最终导致相关理论的研究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浮生六记》英译研究内容表明大多数国内外学者,在研究英译本时,都是从翻译质量、译本微观语言以及译本评析角度入手的。总的来说,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都是由正文以及文本周围的副本信息构成,副本信息又包含作者信息、译者信息、编辑信息、出版商信息等元素。这些元素给读者、译者和作者提供了精神交流的机会,同时为译者的研究提供了参照体系。《浮生六记》四个英译本都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副文本,译者应用副文本的主要目的是干预译本,然后为读者提供大量的译本信息,通过充分利用这些译本信息,更加准确地解读语言结构、翻译过程和翻译方法,实现译本文化内容的继承和传播。但就现阶段来说,大多译本的副文本信息都没有得到更加充分和有效的利用,所有的研究结论都是以译文分析对比作为主线内容。

(三)研究对象较单一

就目前来说,世界范围内关于《浮生六记》英译研究的考察都属于小范围考察,几乎不存在关于全景式的描写和分析。一直以来,在学术界,林译本都是最受青睐的译本,后续虽然出现了很多关于林译本的研究,但因为时间上存在一定的间隔,导致大多存在或多或少的趋同和重复现象。截至目前,林译本已经问世近90年,周思曾经评价林译本,语言虽然具有一定的年代感,但却十分优美。在英语世界,其他三个译本虽然也对文学文化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除林译本外的单译本研究,现存的四个译本问世存在一定的时间差,比如,如果应用共时性的对比评价对林译本和其他译本进行研究,难免有失客观性。从本质来说,译本都是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历史语境的产物,因此,看待译本时,不能区分地区,更不能不顾标准,而是要秉承客观的历史态度,用科学的角度看待译本。

四、《浮生六记》译介研究展望

(一)考察译本接受传播

就目前来说,当前译本翻译的热点内容都是译本的译介、传播以及接受。在西方,评价典籍的接受情况,需要参考一下指标:典籍在国外的具体发行量、西方学者实际的参考和引用、典籍在图书馆实际的借阅流通数量等。目前,《浮生六记》英译本缺乏海外传播、研究和接受,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相关文人和学者可以将译本放置于一个更加宏观和宽泛的视野,重点研究译本接受和传播规律,确定译本效果评价指标。尤其是要做好海外文人学者对译本接受情况的调查和统计,了解译本所传递的文化要素对其他国家文化建设所产生的影响,分析文化作用机理,确定最终的成效,进而提高外译实践质量,构建更加完善的话语体系,积极优化和改善文化走出去对外国文化所造成的影响。

(二)提倡翻译模式研究

一般来讲,当前的翻译模式被分为两种:独译和合译。从狭义角度来说,合译其实属于译者之间的翻译活动;从广义角度来说,合译的过程涉及社会多方人士的共同参与,比如,读者、原作者、译者等。从译者角度来说,《浮生六记》英译本主要包含三个独译本和一个合译本,其中三个独译本主要是由一位本土译者参与和两位域外译者参与译作的译本,另外一个合译本是由一个本土译者和一个域外译者共同参与译作的译本。为此,从翻译的角度出发,将副文本作为最终的理论依据,充分发挥文化批评和个案研发的作用,以历时或共时的方法对副文本的形式、功能和意义进行考察和翻译[4]。通过研究《浮生六记》四个英译本的副文本发现,不同的副文本元素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所发挥的协调作用并不相同,另外其在引导读者接受译本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不同。

(三)开展语料库研究

语料库译学的基础和前提是描写性译学,其在数据统计和翻译事实、现象的基础上,更加系统地对翻译过程和翻译本质进行分析。在语料库中,历时语料库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年代的语言样本,可以得出语言应用的历时变化,不断地为目标语言互动、语言演化研究、翻译研究等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2012年,王克非、秦洪武关于《浮生六记》的译本包含了非常丰富的词汇和句式,构建了四个译本的汉英平行历时语料库,充分发挥了语料库研究工具,对四个译本中文化负载词和修辞格等内容进行常规化特征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的译本之间存在一定的共性和差异,同时揭示了在整个翻译活动中,不同的译者所表现出来的翻译目的和原则。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浮生六记》英译研究的分析和梳理,笔者发现,现有的文献研究,在研究数量、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以及研究角度都需要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加以强化。因此,需要文人学者在研究过程中,以提升研究质量、拓展研究角度为原则,重视英译本整体研究效果,以跨学科的形式实施研究,结合中国文化 “走出去” 发展战略,将构建更加完善的话语体系作为需求,以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对《浮生六记》及其他典籍的英译进行研究,确保可以更好地满足国家形象建构需求,同时实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
《浮生六记夜读》
书虫来袭:《浮生六记》:浮生若梦,不妨踏歌而行
林语堂:幽默艺术与快乐人生
浮生六记
德译本《牡丹亭》赴欧演出考论——以1936年奥地利“六幕”演出为中心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探访林语堂故里
1940年林语堂短暂的重庆之行
Lin Yutang’s Aesthetic Orientation and his Translation Thematization
浮生六记,一梦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