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鹏, 成和珍
(南京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5)
随着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关注热情不断高涨及我国领导对外进行国事访问使“一带一路”倡议构想更加现实和具体化,“一带一路”倡议构想获得许多国家的广泛认可。作为世界大国,中国已经深刻认识到外语对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的重要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向世界各国推进的过程中,外语人才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外语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为我国外语教育规划和外语人才培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都致力于培养具有更高综合素质和更加多元化的外语人才。近年来,我国外语教育也进行了一系列促进我国外语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大改革,诸如基础教育新课程、高等教育、外语教学改革等。
从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史来看,外语教育会受政治、经济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所以,外语教育政策必然服务于国家战略。同时,教育相关的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明显依赖于国家发展战略。外语教育作为整个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国家战略高度对其进行规划,才能有助于高端外语人才的培养,真正实现外语教育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发展。只有满足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对外语的不同需求,才能够完善我国外语教育政策,提高国家整体的外语水平。在不同历史阶段,教育都与政治、经济发展休戚相关,与国家发展战略密不可分。尤其是外语教育,直接关乎国家的对外交往大计。
从明清、民国到新中国成立后外语的科学规划,都在不同阶段推动了外语教育的全面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外语教育史中,也存在因规划不当而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建国初期掀起的“俄语热”,导致许多英语教师转教俄语,外语教育片面发展[1],虽然为国家发展培养了一批俄语人才,但却造成了“俄语一边倒”,忽视了英语和其他语种教育。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国家出台了《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1964年10月)来调整语种比例,加大了外语人才培养的力度。“文化大革命”中,大中小学外语教育更是停滞不前。这些由于外语教育缺少科学规划而造成的结果,警示人们借鉴历史经验,汲取教训,科学规划我国的外语教育发展战略。
新世纪以来,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更上一个层次,国家理应在思想观念、人才培养、外语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更加完整和科学的规划。为适应“一带一路”倡议对外语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国的外语教育更要结合国内国外多方现实状况和人才需求,做出相应的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语教育在各个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相关研究成果丰硕。外语专业教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层次也不断提升,由本科教育逐步发展到本、硕、博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2]。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虽然我国学习外语的人口众多,但还不是外语强国。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外语教育和外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探讨我国外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从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统筹规划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
2.1.1 我国外语政策与规划的战略意识不足
我国在国际事务交流中,需要掌握公正的话语权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而建立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是当务之急,外语教育的重要作用便不言而喻。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深刻意识到,外语教育规划应该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目标,满足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服务于国家发展的战略大局,为其提供语言支撑,从而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经济发展。
我国外语教育规模巨大,涉及各个年龄阶段,而且外语教育一直注重外语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关注个体发展而不注重服务于国家战略,极少与国家核心利益、文化安全关联。现有的外语教育规划难以反映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战略需求,这已经成为外语教育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3]。近年来,国家纲要对外语教育和外语能力建设的战略地位以及如何具体推进其发展均没有深入阐述,中国外语学科建设战略性投入存在不合理现象[4]。我国外语教育史上出现的一些失误也告诉我们,外语教育必须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要有前瞻性,不能局限于一时的语种需求和发展要求。
2.1.2 外语教育地域差异明显,发展不平衡
我国外语教育中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值得肯定,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例如: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等地域差异明显。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外语教育设施和投资明显优越,而且经济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量大,这些都是东部发达地区的外语教育的天然的有利因素。而中西部地区相对闭塞,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都有一定的不足,特别落后的地区甚至很难接触到外语课程。“一带一路”倡议涉及地区广泛,国内一些欠发达地区和中部城市也都是“一带一路”枢纽城市,这些地区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量也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而增加。在此背景下,外语教育的地区差异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2.1.3 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缺失
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一直是我国外语教育改革的关键。我国外语院校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探索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一带一路”建设更是对语言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在要求外语专业人才在具备较强语言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拥有储备复合型知识的能力。但我国现行的外语教育制度培养的外语专业学生与这些标准还相差甚远,部分学生一门外语水平还不能达到精益求精的地步。
2.1.4 外语教育存在趋同,学校和专业特色不足
目前,外语教学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尤其是在“互联网+”理念下,依托网络环境进行外语教学和学习的理念对解决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以英语专业为例,通过研究可以看出我国不同类型高校发展历史和学术传统不同,其学科特色亦应有所不同[2]。随着外语教育的不断发展,外语人才整体发展趋势表现为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但特色人才和精英人才相对较少。由于我国目前外语学习者人数较多,中小学生和大中专学生,各类本科和一些专业外语院校学生同时进行外语学习,同时受国家政策、外语教育制度、社会环境、教学环境等因素影响,各类院校对外语人才的培养往往忽视了与学校和专业特色相结合。
由于现阶段外语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可避免地导致外语人才的缺乏。对接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使这种缺失更为明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总结:
2.2.1 外语类特色人才短缺
以英语专业为例,胡文仲教授曾经提到,“似乎只要是所高校就一定要成立英语系,就一定要有英语专业”[5]。在这种情况下,有些院校单纯为了专业的扩大,盲目扩大外语专业,缺乏科学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方向划分不够明确,导致培养出的外语学生缺乏专业特色,以至于不能很好地从事一些专业领域的外语工作,对接“一带一路”也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2.2.2 外语类高层次人才供给不足
近年来我国外语学习者数量持续增加,外语专业毕业生也逐年增加。但从社会需求来看,高水平外语人才仍旧十分紧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安全、经济、外交等方面与我国联系紧密,合作密切,所以迫切需要掌握这些沿线国家语言文化的高水平外语人才,尤其是能从事外事翻译、同声传译、典籍著作翻译的高端翻译人才,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国际和区域组织人才的多语种人才。外语类高端人才存在供不应求现象。
2.2.3 复合型和多元化外语人才不足
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约79个国家,使用61种语言,非通用语种56种[4]。多年来,无论是在应试还是交流使用方面,外语教育一直以英语为主要语种,英语在升学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其他外语涉及不多。一般到大学才接触到俄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等语种和专业,而对其他小国家语种更是没有了解,如蒙古语、越南语、泰语等。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美国、日本、俄罗斯、瑞士等都高度重视外语教育,号召国民学习多种外语,在加强英语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多语种外语教育。澳大利亚也早在1987年就颁布了语言教育政策,促进各种有创新意义的语言教学和多语种的发展。
制定科学、合理的外语教育政策与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并影响着国家的能力与软实力发挥。虽然“一带一路”建设是由中国倡导和发起的,但建设“一带一路”受益的绝不仅仅是中国,这一点已经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世界的认同。外语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资源是国家的一种重要战略资源,教育战略的制定是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国未来的外语教育和外语人才培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我国外语教育中存在一些规划不当的问题。例如:院校追求专业设置,盲目申报硕士点、博士点[2];社会上外语培训机构鱼龙混杂,水平参差不齐等。这就需要科学规划外语发展,重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外语教育规划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外语教育发展的准则和轨道。对外语教育进行科学规划,不仅能加快外语教育自身的发展,更是实现外语人才服务于国家教育战略发展的必要途径。因而,外语教育的规划应着眼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语言搭桥铺路,亟需一批“通多语、通国家、通领域”关键语言人才。虽然“一带一路”倡议由我国政府发起,但并没有在语言服务、语言政策及汉语国际化等各方面给出具体规划[6]。为此,我们要探索出一些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途径。
3.1.1 从国家层面进行总体规划
语言既然要服务国家战略,就必须从国家层面进行考虑,加强宏观总体规划。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外语教育政策必须与时俱进,结合我国发展新环境,充分借鉴世界外语教育的成功经验,从中获取相应的启示。要大力发挥国家规划制定外语教育战略的作用,明确国家教育规划目标,最终实现全国外语教育管理一体化。为此,国家首先要制定关键语言计划,根据“一带一路”的语言需求,确立其沿线重点国家的“关键外语”,培育和储备特别外语人才。同时,要加大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促进全民外语教育的发展,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3.1.2 充分发挥区域优势
“一带一路”包含我国不同的民族地区,可以充分发挥地区的语言学习优势。国家可以考虑对我国各省份制定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外语教育战略。例如:东北地区与俄罗斯接壤,有便利的俄语学习条件,具有俄语、日语、朝鲜语等专业的优势;云南等地对一些东南亚语种的学习有相对的地理优势,特别是广西、广东、云南和西藏等临近南亚与东盟的省份,应加强东盟和南亚语言的教育,培养相关国别和区域问题的专门人才。其次采取由近及远的外语政策,逐步向内地推进。
3.1.3 外语教育要注重汉语教育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的外语建设中,必须融入中国文化元素,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这方面,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语言服务的一些好的做法,现今“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语言服务工作者仍可以借鉴[7]。目前,外语专业学生存在着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提笔忘字,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不够。外语教育中,需要平衡好外语和其他外语以及汉语的合理比重,改变外语水平要求“一刀切”的现象。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际社会广泛响应,这是人心所向。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语言人才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因此,就外语教育而言,需结合倡议对语言的需求。
3.2.1 注重外语专业复合型语言人才的培养
逐步融入世界的中国需要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高端人才。束定芳教授对外语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历程进行了回顾与反思,她认为,原来意义上的外语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是两类平行的人才[8]。文秋芳教授认为,复合型人才可分为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综合型人才[9],“一带一路”倡议面临小语种人才匮乏的瓶颈。
为达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高校要积极建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协同培育复合型外语人才机制。外语院校与综合型大学、外语院校与国外高校应加强交流合作,发挥优势互补效应,培养高精尖的复合型外语人才[10]。在培育复合型专业外语人才时,应充分发挥一些企业复合型专业语言人才的培训模式的优越性,加强人才培养交流。例如:中石油所有的语言人才和专业人才,考试不合格者就要接受再培训或者被解聘;华为公司建立华为大学对专业人才和外语人才进行入职培训和专业训练,并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标准。
3.2.2 加强多语种和小语种语言人才培养
早在20世纪60年代,周总理就对我国的外语教育改革提出过九字方针:“多语种、高质量、一条龙。”[11]目前,我国以北外和上外为代表,形成了南北六种类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外语+专业知识;外语+专业方向;外语+专业;专业+外语;非通用语种+英语;双学位[12]。
我国外语教育语种长期以英语为主,导致了中国境内许多其他语种的外语教育资源闲置。“一带一路”倡议为多种语言协调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有利于促进我国外语教育的繁荣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下,不仅要培养英语人才,还应培养一些实用型小语种人才。“一带一路”倡议急需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小语种人才储备。如上文所述,“一带一路”沿线79国官方语言接近80种,对比实际,目前高校开设的语种远远少于沿线国家所使用的语言种类。我国的外语教育必须多语种化,要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官方语言。国家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加强小语种和多语种建设。各高校应该加强复合型语言人才培养,增加一些关键小语种供学生选择,注重提高语言服务质量,从而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建设中语言的辅助作用。
3.2.3 注重外语人才的汉语教育
“一带一路”沿线语言复杂,各国文化差异较大,外语人才不仅要具备学习与借鉴国外先进文化的能力,还应具备传播我国民族语言与文化的能力。国家必须协调好二者的发展,防止当前汉语学习中出现的“内冷外热”现象[13]。这就要求我国应加强国内汉语教育,外语专业需要开设相关的中文课程。例如大学语文和中国语言文化、中国典籍翻译的相关课程,能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3.2.4 发挥院校特色,培养特色外语人才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具有广阔视野的外语人才,还需要各方面的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这些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所名牌高校可以胜任的。各高校的外语专业必须明确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各类大学英语学科建设应该各有所长,而不是千校一面[8]。专业外语教育可以和各学校及特色专业相结合,实现具有专业化和特色化的外语人才。例如:一些农、林、地、矿、水类大学,可以将外语教育与优势学科结合,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外语人才;政法类大学具有法律专业的教学优势,可以侧重法律人才的培养;理工类院校可以侧重科技方面的外语人才培养,为“一带一路”的推进培养各个行业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高校要加强交流,合作办学,发挥各自优势,建立“一带一路”人才合作培养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推动世界经济加快复苏、实现区域内各个国家互惠共赢的国际性战略,是中国“走出去”和“引进来”的重要途径。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交流离不开语言铺路。因此,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探讨中国外语教育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家须不断完善外语教育战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多语种外语人才,提高语言服务能力,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外语教育和学习的大国,教育形式丰富多元。基于我国外语教育和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国家必须借鉴历史启示和国外经验,科学规划外语教育,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为“一带一路”建设铺路搭桥,最终将我国建设成为外语教育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