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广全
(河海大学 校友会办公室, 江苏 南京 210098)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1]。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要全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必须构筑更加开放的办学新格局。高校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尤其是校友资源,培育大学生校友意识,是提升大学生对学校归属感、认同感的有效途径。
2019年习近平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文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高校是文化传承、创新与引领的重要阵地,校友是一所大学精神和办学理念的传承者、实践者和传播者,是高校办学实力的综合体现。高校校友文化反映着学校存在的社会价值与特性、学校追求的目标以及学校的办学思想。校友意识的培育将促进校友文化的形成、创新与传承。而大学生在校时期,是校友意识培育效果最佳时机。
欧美等国家校友工作的起步较早,十分重视对校友意识的培育,大学生一入学便引导他们参加校友活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穿于高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并通过大学精神、感恩文化、校友捐赠文化等影响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意识、认同意识、感恩意识、奉献意识的形成,鼓励大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学校的发展[2-4]。
我国关于校友方面的研究整体较少,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校友会组织建设、校友资源开发与利用、校友文化建设与传承、校友对母校的认同等方面。关于大学生校友意识的研究极少,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捐赠文化、校友资源开发等视角出发,缺少对校友意识培育的方法与渠道的研究分析[5-6]。
本文以大学生校友意识的培育为研究对象,剖析大学生校友意识培育的必要性,以江苏高校为例,调查、分析大学生校友意识培育现状,并总结归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大学生校友意识培育的原则以及对策建议等。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高校普遍认识到校友资源的可贵和校友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当前推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科研水平提升、产学研成果转化等“双一流”建设任务中,校友资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育大学生校友意识,促进校友毕业后与学校形成“强联系”,是挖掘校友资源的前提和基础。
1) 从时效性角度来说。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学校“烙印”形成的最为重要的时期,校友与学校间建立深厚感情主要来源于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这种学习和生活经历将影响依托学校的归属意识、建设学校的传承意识、回馈学校的奉献意识等校友意识形成。将大学生校友意识培育融入于立德树人过程中,增强大学生对学校的热爱、认同感,强化他们的归属感、主人翁意识十分重要。
2) 从校友角度出发。学校的不断发展,声誉的不断提高,是校友个人发展前进的动力来源之一。校友对学校事业参与度越高越能促进学校的发展,因此,学校对大学生校友意识的培育应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明确开展工作的原则,从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多途径入手,积极开展大学生校友意识培育工作,实现校友、学校、社会共赢的局面。
3) 从高校自身角度来说。校友的发展就是学校的发展。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会议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需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校友意识的强弱影响着校友资源的挖掘,开发校友资源不仅是高校争取社会资源的有力补充,也是高校开放办学重要举措。
4) 从社会角度出发。校友意识体现着校友对学校认同感和归属感,并由此产生感恩意识、回馈意识。这种感恩意识、回馈意识既是我们家国情怀、社会责任重要属性,也是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动力来源之一。
本研究以在校大学生的校友意识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对长期从事校友事务的工作者访谈等形式,分析大学生校友意识的现状以及影响校友意识的因素。江苏作为我国的教育大省,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学科设置,以及大学生的规模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考虑样本分布的多样性,本次问卷调查涵盖江苏省内不同层次学校的大学生,其中“985”院校2个,“211”院校5个,省属本科院校2个,高职院校1个。力争使数据采集更具有代表性,共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6份,回收率94.6%。
根据调研表明,当前大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意识、归属意识、服务意识、感恩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充分发挥校友工作在大学生校友意识培养过程中发挥作用,不断建立完善大学生校友意识的培育体系。
2.2.1 校友意识培育体系搭建不完善
1) 大学生校友活动参与度需要提高
大学生参与校友活动的广泛性不够,一方面在于高校校友工作的理念不够成熟,大学对于校友意识的培养及提升多集中于学生毕业后,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校友意识培育较为缺乏。另一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大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未能充分利用全媒体平台,结合线上、线下开展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校友企业实践实习、就业指导、学生组织活动等。
2) 大学生参与校友活动的形式较单一
大学生参与校友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校友讲座、校友返校活动、校友奖助学金发放、校友事迹宣传等。参与学校各类校友组织的机会较少,缺少了解校友文化与体验校友氛围。
3) 教育教学过程缺乏校友意识引导
大学生校友意识处于自由形成状态中,缺乏教育教学引导校友意识的培育。校友景观中有许多校友人文景观,大部分校友人文景观由校友设计并捐资建造。这些景观不仅可以充分表达丰富的校友文化内涵,也可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大学精神、校友文化、捐赠事迹等,如:“校友林”、名人雕塑、文化石、校友之家、道路楼宇景观等。应该通过定期组织大学生参观校园文化景观、课堂教学等方式提升学生爱校、荣校情怀,培育大学生校友意识。
2.2.2 校友工作职能发挥不充分
1) 校友工作思路、理念有待进一步完善
高校对校友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校友工作的网络体系不健全,全员协同参与校友工作的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校友意识的培养及提升不应只是学校校友组织分内事情,应该发挥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等各方的主观能动性及协作意识,注重校友意识培养的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做好目标制定及任务分解,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
2) 校友组织的关爱与帮助需要持续落实到位
目前校友组织主要针对为已毕业的校友提供关爱与帮助,对大学生关爱与帮助较少,主要集中在新生入学迎新活动以及一些大学生奖助学金设立、发放。校友组织不仅具备行业、专业、地域等特殊性,同时作为校友文化的载体,是大学生校友意识培育的重要催化剂。在培养大学生校友意识的过程中,以校友组织平台为落脚点,推进校友工作的开展,可以增强大学生对学校的热爱、认同感,进而产生大学生作为学校一分子的荣辱与共意识,同时在校友组织关爱与帮助下,通过不断的互助共进,逐渐形成感恩意识、回馈意识、责任意识、家国情怀。
校友意识的形成,主要源于校友对在母校学习或工作经历的过程产生的一种身份认同感,是对学校“归属意识、认同意识、感恩意识、传承意识、奉献意识”的融合以及升华。因此,本文认为校友意识培育应遵循的原则是:立德树人与大学生校友意识的培育相融合;校友工作实践与校友意识培育结合;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大学生校友意识培育的各个环节;校内外形成合力参与校友意识的培育。
校友意识培育是一项系统、综合的工程,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校友工作理念,创新大学生校友意识培养路径,丰富大学生校友意识培育载体,将校友意识的培养与大学校友文化传承相结合,不断健全、完善校友工作机制。
3.2.1 树立正确的校友工作理念
校友工作的开展以情感联系为纽带,通过多种方式在校友和校友之间、校友和母校之间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要以“共享”为目标,实现多方互利共赢;以“协同”为基础,确保工作有序开展;以“宣传”为思路,扩大校友工作影响;以“关爱”为方法,增进校友感恩情怀。树立正确的校友工作理念,强化在校生校友意识培育。
3.2.2 创新大学生校友意识培养路径
大学文化灌输。大学文化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谐的校园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富有精神内涵的校园文化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的学生归属感、责任意识,奉献精神更强。
课堂教学。大学生对于学校的历史、办学成果,历史名人、优秀校友以及对学校院系、党群、行政等机构设置及主要职能,对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越熟悉,越能增强他们的校友意识,对于校友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了解,有助于大学生毕业后与学校形成良性互动。课堂教学是培养大学生校友意识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
校友活动的开展。大学生对于校友讲座、论坛,校友企业招聘、实习、社会实践,校友返校安排等校友相关活动的参与,可提升校友意识。
提升大学生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参与度。大学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立德树人。通过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协同推动大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在满足大学生不断成长、成才需求的同时,更易体现大学生主人翁意识,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毕业后反馈学校的主动意识,通过参与学校事业发展的过程也促进了校友们回馈学校的方式更加具体、直接。
3.2.3 丰富大学生校友意识培育载体
校园文化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校友意识培育的有效载体,无论是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或是校庆活动等重大活动,还是在校生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参与及影响,大学生的知校、爱校、荣校的意识将进一步增强。
信息传播媒介。高效地开展工作要以良好信息沟通为前提。网站、电话、短信、传真、微信、QQ、微博等及时交流工具和信息传播媒介可实现联系校友和服务校友,并影响大学生对校友群体的认知以及校友意识的形成。
各类校友组织。各类校友组织具有地域性、行业性、学缘关系等特征。利用校友组织平台,不仅能把校友紧密团结和凝聚在一起,同时也能为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职业素养的形成等,提供帮助与支持。
3.2.4 传承大学校友文化
校友意识与校友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通过大学生校友意识的培育可促进大学文化的传承,通过创建特色大学文化、建立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体系、丰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容、突出大学文化建设中的校友文化要素等举措,形成独特的大学精神、大学气质,从而塑造校友自身的品质和素质,培育大学生校友意识的形成。
校友意识是学生及毕业校友受大学精神、校园文化、校友活动、社会实践等影响形成对学校较为稳定的态度,并由此自觉养成与学校长期交流互助的习惯,以及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一种群体文化与效应。校友意识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综合的工程,大学生在校时期,是校友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以及培育大学生校友意识的最佳时机。大学生校友意识的培育是高校育人的一种体现。“双一流”的建设背景下,研究校友意识的培育,将有助于充分利用优秀校友事迹、优秀校友文化辅助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坚定奋斗意志,推动校友参与学校、地方社会的改革发展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