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志华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金融学院,江苏 无锡214153)
打造有深度、有难度且具有挑战性、创新性、高阶性的“金课”,有利于使高职院校课程对标新时代的国家需求,保持高职院校课程与科技发展的同步性;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课程新知识学习与课程新技能学习的结合,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有利于高职院校提高课堂教书育人质量,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打造“金课”,笔者认为,高职院校一定要明确打造“金课”必须坚持的原则,建立健全打造“金课”的管理制度,培养“金课”必须的优秀教师队伍,深化打造“金课”必须的课程课堂改革,加强教师教科研服务于打造“金课”的能力建设,构建完整的“金课”评价机制,采用科学的“金课”评价方法,建立“金课”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高职院校“金课”管理制度应突出下述核心要素。
有效的领导体制与管理机制是保证高职院校持续顺利打造“金课”的组织基础。[1]高职院校由于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党委书记是党委一班人的“班长”与实际上的“一把手”,发挥着“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重要作用。这决定了不能把打造“金课”工作简单地看作是高职院校行政工作范围内的事项,而是要从立德树人的高度出发,成立由党委书记挂帅、院长牵头实施的“金课”工作领导小组,从而为“金课”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党政组织支撑与保障。
西班牙葛拉西安曾说:“行动是思想的成果;如果思想明智,行动就有效力。”[2]思想提升是打造高职院校“金课”的关键。要提高对“金课”的思想认识,高职院校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一系列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地、深层次地更新全体教师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理念,从根本上转变高职教师对教学的认识及课程建设与课堂管理的观念,并把打造“金课”作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品牌课程及名师培养等一系列任务,不仅始终抓在手上,而且是圆周式上下左右全抓到,直至抓出成效且不断挑战自我。
在高职院校“金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金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分管教务工作的副院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教务、人事(师资)、学工等相关职能部门及系部党政负责人组成,并延伸到辅导员、班主任及所有教师与教辅人员,使“金课”打造始终具有良好的运行保障机制。
在资金、师资、设施、管理等要素投入上,要把“金课”建设作为高职院校的重点建设工程,优先保障“金课”建设专项资金到位。以全面升级教室、实验室软硬件设施,提供满足“金课”建设需求的混合式教学设施、网络直播教学设施与充足的数字资源,并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进一步促进学生基于网络的自觉学习。
一是全面推动“金课”教学革命。如,开展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线上线下教学、微课程教学等教学模式;进一步推进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互动式、案例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程教与学的挑战性。二是着力建设“金课”精品课程。高职院校要“开设跨学科课程、前沿性课程、研究性课程、实践性课程”[3],逐步打造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的核心通识“金课”课程和核心专业“金课”课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
一是调整学分学时。学分制的实施必须考虑供选的课程与专业的直接关联性以及课程学时与规定学分之间的一致性。如果前者存在关联性不足的问题,必然会导致学生获得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破碎性;如果后者存在一致性的问题,且当这种一致性越来越大时,如某门课程总共15个学分,占全部学分的8.6%,总共192个学时,却只占所有学时的6%,[4]则必然会出现学生学习共同价值的异化。二是优化学分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重要指标之一的学分绩,既不能过高地将其作为所有评优的前提条件,导致绩点成为“水课”泛滥的帮凶,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使学分绩与评优之间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应该重视学分绩,但绝不唯学分绩而论。三是加大考试难度。严格严肃对待考试及其通过率问题,核心是要把学生的心思引导到教室、实验室来[5],提高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以彻底改变除了经常旷课被取消考试资格及平时不交作业、考前划了重点也不复习的学生外,便放松考试的“高及格率”现象。考试不拘一式,但态度一定要端正,要求一定要严格,题量一定要适中,考题一定要有难度,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认真学习后能够取得具有挑战意义的合格成绩。
首先是课程标准。必须达到课程体系化、课程时代性、课程职业性、课程高质性、课程全维性、课堂有效性、教学高阶质等标准。其次是科学评价。一是明确评价。明确由学生、同行、督导、课堂质量专家来进行评价。二是明确权重。尽管上述人员都是课堂质量评价的主体,但存在着评价权重大小是否合理的问题。如学生评价权重过大,就可能导致评价结果变成“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说了算”。[6]而学生给教师授课打分,通常会出现严师低分,宽师高分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其可信度至少不会很高。[7]特别是在学生侧重对教师态度、自己感受而非教师专业水平评价的前提下,其评价结果本身就可能缺乏客观性。同时,同行未必客观公允,专家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也未必让被评价者信服。因此,课堂质量评价权重不能过重过轻,必须相对合理。三是量化考核。如,将学生到课率、学生课堂抬头率、学生课堂点头率、学生考试通过率等列为“金课”的定量指标,并赋予一定权重,从而给出评价结论。四是效果显示。“金课”必须体现为理论性、典型性、学习性、推广性、复制性,而非某个教师的独特性。
高职院校要设立“金课”建设奖励机制,对开发“金课”教材和学材、提供“金课”全真岗位实践内容、形成“金课”特色品牌、创新“金课”质量监控方式、改进“金课”教学全过程评价等个体及专业团队给予重奖,并对在打造高职院校“金课”的过程中,态度不端正,改进不认真,行动不积极,久帮不提高,效果不理想的个体及专业团队予以严惩,以构建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金课”生态课程体系。
教育部陈宝生部长与高教司司长吴岩分别给“金课”下的定义是“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与“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笔者认为,强调“金课”概念,意在完善课程横向的宽广性、课程质量的优质性、课程纵向的深入性、课程教学的艺术性、课程考试的全面性、课程考题的挑战性、课程学习的高效性、课程通过的正态性等。具体而言,要坚持下述“金课”设计原则。
高职院校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完全不参与,即干脆旷课;完全被动参与,即迫于点名、旷课次数过多会被取消考试资格等“点卯”式参与;“人在曹营心在汉”式参与,即人在课堂,心想他事;低效性参与,即低质量地完成了学时、学分并通过了近似形式化的考试;高效性参与,即学生积极学习,课堂氛围民主,师生关系和谐,实现了教师乐教不疲,学生好学不止。可见,高职院校“金课”设计的首要原则便是学生高效参与的主体性彰显问题。其衡量标准:一是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即学生主动下的高到课率、有吸引力下的课堂高抬头率、真正理解下的课堂高点头率;二是学生的高层次思考,即学生愿意学习,独立思考,善于悟道,并最终获得了高效率的学习成果。
高职院校进行“金课”设计时,只有在明确课程课堂教学内容后,才能完成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学习目标,并有可能达到预先设计的“金课”标准。因此,课程课堂教学内容就成为了“金课”设计的关键导向。教师只有聚焦课程课堂教学内容,才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完成教学目标,这时的教学目标便成为整个“金课”设计的总指针。而不同学习内容的课程课堂与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又高度匹配。如,玛扎诺将学习目标由易到难划分为的“知识提取、理解、分析和知识运用”[8]等四个层次,就反映了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可见,高职院校“金课”设计并不是以固定的方式聚焦课程课堂教学内容,而是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以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乃至每个学生在学习时,都可以接受挑战并取得高质量的学习收获。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基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教师个人的发展、人才培养的标准,帮助教师找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科学分析原因所在,共同制定改进措施,以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其中尤为重要的是,问题是自我查找的、原因是自我反思的、状态是自我调整的、改进是自我完善的、效果是自我首先评定的。[9]因此,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不能重走“甄别功能有余而改进功能体现不足”[10]的老路,一定要确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进的理念,让教师认识到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教师找到淘汰“水课”的具体办法,在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同时,成为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
所谓全学时实践教学,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及先上理论课后开实训课的传统做法,将实践教学体现在所有学时之中,以反映职业性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所谓“育—教—学—评”教学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遵循“立德育人—因材施教—有效学习—科学评价”的路径,不仅使各个环节能够有效衔接,而且要真正使其融为一体。其核心是实施“项目设计”教学环节。[11]其流程为每节课前由任课教师提前发布项目—课堂实施—课中答辩(完成)—给出成绩。每节课都对学生进行过程性学业评价,以持续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并最终汇总出学生的综合成绩。
“一体”指将系统教学、专题教学、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两翼”指教学中必须的师生互动性与批判性思维。这一模式不仅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从教师体系向学生体系、从知识体系向实践体系的根本转化,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而深受学生的欢迎。
出现“水课”的原因虽然有很多,但至少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一定关系,因为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忽视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重要参与者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打造“金课”必须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根本性转变,即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转变的实质是教师由知识的拥有者、主动传授者、控制实施者、效果评判者变为教学过程的发起者、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协商者、推动者、分享者;学生则由课堂教学的被动参与者、朦胧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自主建构者、积极发现者和执着探索者”[13]及实践检验者、新知感悟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核心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创新欲望,从而使学生追求创造性、创新性、挑战性的学习成果。
“做学悟享”的全称是“做中学、做中悟、做中享”。[14]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做中学”重在学生学习的深度参与和高效参与,“做中悟”主要体现学生学习的智慧开发与智商开发,“做中享”则重点体现学生学习的收获大小与分享程度。高职教育课程的重要标志是“做事”,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的是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提高,而只有通过职业化的“做中学”教学模式,才能表现出职业的实操特性并习得真情实感。“做中学”的习得路径是由向工匠“模仿”迈向自身的“修炼”。“做中悟”是在教师实践指导下,学生通过“掌握操作方法—进行熟练操作—反思操作优劣—研究操作窍门—创新操作方法”的路径进行学习;“做中悟”的核心是对学生的教育要从“适应性教育”转变为“设计性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思想交流、技术运用、工作计划、信息运用、问题解决、协作共事、职业规划等关键能力的提高。“做中享”则是学生展示学习的多种形式、学习成绩、学习心得后,与学校教师、企业师傅以及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质疑、探究、拓展,从而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提升。
课程考核既包括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测,更包括对学生将所学知识变为实践能力的考核,因而高职院校的课程考核方式必须重点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问题。[15]具体改进方法,一是课程考核内容的多元化[16],如将学生学习态度、思想认知、到课率、课堂讨论参与率及合理性、作业完成率及对错率、课后研究调查任务完成率及科学性、校内外实践成绩等内容作为学生期末总成绩的构成要素;二是课程考核权重的合理化,各考核指标的权重大小要适当,既不能一权独大,也不能可有可无,可适当降低卷面考试在总成绩中的权重,最大程度地避免一张试卷定成绩的问题再现。通过改进,使考核方式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实现对学生理论知识理解程度的考察与对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考察有机融合。
首先,立德树人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必然之选。立德树人是教书与育人相融合的过程,是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过程。“树人”必先“立德”是教育的先决条件,“立德”是“树人”的价值旨归。因此,教师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育人。其次,立德树人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必须之策。[17]立德树人对教师而言,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人格魅力、道德情操、爱国情怀、扎实知识与娴熟技能,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忠诚接班人。最后,立德树人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可行之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铸就学生的远大理想和信仰之魂;以有意义、有质量、被认同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师人格等固学生道德之本,强学生一技之长;以实践技能引导示范学生做到学而行之、知行统一。
笔者认为,“金课”有以下几个“度”。一是“金课”要有一定高度。要站在立德树人,服务“四为”的高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二是“金课”要有一定深度。理论课教师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做到“肚里有货”;[18]实训课教师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做到“手能生巧”。三是“金课”要有一定广度。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而且要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于每一节课,并通过语言艺术恰如其分地展现给学生。四是“金课”要有一定准度。教师对知识的讲解与技术的操作一定要准确。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要理论上会说,而且要实践上会做。五是“金课”要有一定硬度。教师在学风建设上,态度一定要硬起来,要敢做严师,严格要求,坚持学业标准,敢于管理。六是“金课”要有一定气度。面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学生抵触、对抗、争辩等,教师要豁达大度,换位思考,宽容善待学生。七是“金课”要有一定温度。教师要有仁爱之心,只有对教学、对学生投入真情感、付出真行动,才能成为一个有温度的“布道者”。八是“金课”要有一定尺度。虽然说只有与学生近些、亲些,才能真正融入学生并成功教育引导学生,但依然要有师生的界限并保持一定的距离,使学生做到尊其师信其道。九是“金课”要有一定雅度。教师是学生的镜子,教师行学生效,这就决定了教师要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人格魅力熏陶学生。
首先,优秀教师要有“6个追问”,即我的教学有效吗,我的教学精彩吗,我在育人吗,我有教育主张吗,我在学习吗,我有教育理想吗。[19]其次,优秀教师要有“6个关键点”,即要将听课看成成长的“起跑点”,将模课看成成长的“充气点”,将备课看成成长的“入门点”,将磨课看成成长的“支撑点”,将悟课看成成长的“着力点”,将范课看成成长的“衡量点”。[20]最后,优秀教师着力“6个研究”,即研究自己,做到“知己”;研究学生,做到“知彼”;研究教材,做到“知书”;研究教学,做到“知法”;研究考试,做到“知度”;研究集体,做到“知群”。
一个教师如果不上课,则不能称其为老师。一个教师如果只做科研,而不上课,也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教学与科研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二者是相长关系而非割裂乃至排斥关系。就教师而言,科研有利于其进行创新,选取重要话题、概念及讲课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知识与技术,从而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对学生而言,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评性思维能力。因此,要将教师教科研活动纳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将教师教科研成果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纳入各类教学评比中,将教师教科研活动进课堂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与晋升机制。
一是评价人才培养方案,让设计者、管理者、参与者(教师、学生)等全面重视起来,使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二是评价教师教学态度,明确教师在课堂上维持课堂秩序、和谐师生关系、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培养质量等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高职院校课程应有的优良环境营造出来。三是评价教师教学计划,让教师课程教学内容更加全面,授课准备更加充分,课程进程更加科学,教案设计更加合理,考试质效更具挑战性,人才培养质量更优。四是评价教师教学组织,使教师课堂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内容描述更加清晰,教学难点更加突出,课堂时间分配更加合理,课堂管理更加有效,课堂秩序更加有序,教学内容更加匹配,课堂氛围更加和谐,学生参与更加活跃,语言表达更加精准,教学方法更加科学,教学质量更加优异。五是评价教师课后辅导[21],如,教师是否布置了书面作业及学生完成后教师是否进行了及时、准确的批改;教师是否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及对学生是否完成预习进行了检查;教师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实行阶段性、全面性且具挑战性的考核,让学生对学业和毕业重视起来。
高职院校“金课”不能只基于教学制度设计和师资投入,而是要真正把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课程教学这一主阵地,以切实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效果,即把有效教学作为“金课”的重要衡量标准。“金课”指标体系分为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教师素能、教学质量、学习投入、学习收获[22-23];二级指标包括基本指标与高阶指标。
教师素能二级指标中的基本指标包括教育情怀、爱生敬业、师德师风、扎实知识、娴熟技术、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这是高职院校教师打造“金课”的前提条件。高阶指标表现为立德育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优秀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
教学质量二级指标中的基本指标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定性指标主要有教学态度、教学投入、讲课水平、激发兴趣、有效指导、学业挑战、育人能力、考题难度、试卷密度、技术技能、育人效果等。定量指标主要有学生到课率、学生抬头率、学生点头率、学生及格率;学生评教、企业师傅评教、督导评教等。这是高职院校教师打造“金课”的必备要素。高阶指标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
学习投入二级指标中的基本指标包括学习动机、学习认知、课前准备、课上参与、课后感悟、作业完成、实习实践、技术创新等,这是高职院校打造“金课”学生应有的基本态度。高阶指标表现为学生对学习意义的认同与实践。
学习收获二级指标中的基本指标包括必备理论知识、技术技能掌握、独立批判思维、遵守职业道德、持续进行创新、增进沟通交流、团结互助合作等,这是高职院校打造“金课”人才培养质量的呈现。高阶指标表现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总之,高职院校只有建立健全“金课”管理制度、明确“金课”设计原则、全面推进“金课”深化改革、全力打造“金课”优秀师资、构建全程“金课”评价机制、科学构建“金课”指标体系,才能打造出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性、创新性、高阶性的“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