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

2020-01-17 05:58李衡黄婷婷卢南熹
知识文库 2020年1期
关键词:师德师高校教师师德

李衡 黄婷婷 卢南熹

1 引言

国家想要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是精神动力,智力支持,而教师在教书育人以及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青年教师逐步成为高校教师的主力军,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道德品质、专业素质和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走向。

虽然近年来频发一些师德败坏的案例,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当前高校教师师德状况总体是良好的,但是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与碰撞,高校教师中出现了一些师德失范的现象,特别是青年教师面对社会上的各种诱惑,难免会出现在教书育人中不能完全遵循职业道德,对人才培养和社会的道德建设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使命,也是教师职责的必然要求。只有培养造就一支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更加符合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所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挑战

2.1 价值观念失衡

价值观念的失衡主要表现为集体主义观念的淡化和利己主义的滋长。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大众对个人利益的维护超过对集体利益的维护,特别是逐步成为社会职场主力军的年轻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青年教师价值观,主要体现在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日常工作中不能正确地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过分强调自身的利益,更多地是考虑集体能带给自己地利益而不是自己对集体得贡献。例如在一些科研项目上,需要跨学科的合作,但是一些青年教师自视过高,不肯与一些老教师好好合作,心里有自己地打算,不仅直接影响重大科研项目的成果,还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好的影响。

个人主义之上还体现在一些青年教师过分侧重物质方面,奉行金钱至上的理念,炒作问,把学术看出一个产品,将学术商业化,“身在讲台心在外”;还热衷于利用第二职业挣钱,在校外到处兼职,导致对本职工作投入的时间、精力不够,把副业变成了主业,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2 敬业精神不强

学校教育区别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的人才,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我么们不仅要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最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做人。但是,有部分高校青年教师把自己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只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不是传播与传承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一项光荣事业,安于现状,对课堂内容、课堂效果缺乏探索与创新精神;身在其位,不谋其职,无心施教,上课不认真不负责,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消极应对,没有教师应有的责任心与担当。另一方面,一些青年教师 “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们领着学校的工资,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在学校的工作日养精蓄锐,周末忙到“脚不沾地”,将自己主要的精力放到周末,把本职工作当成副业。

2.3 育人意识淡薄

据中国教育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19年高校毕业生总数是834万,而高校教职工人数是504万,师生比严重不协调。大多数青年教师忙于职称的评定,教学和科研任务担子十分繁重,他们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给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站稳讲台做好科研就是对学校、对社会最好的交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水平是高校辅导员与党政人员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自己没有必要也没有义务去关注。

一些教师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还是比较认真负责,但是对课堂效果就不是很关注了,对学生的状态也不关注,打铃就走人,一学期下来班上有多少学生都不清楚,更不提与学生交流问题,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学生也有德育的责任,更没有意识到教书与育人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注重一样是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师干的是良心活,只有自己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才能不断地进步,成為一名优秀的教师。

2.4 为人师表意识弱化

尊师重道是我国传统美德,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身教就是‘为人师表,就是一言一行都足以为受教者的模范。”他们既是“经师”,也是“人师”,其言教、其身教,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高校教师的师德不仅包含着职业素养,还包括道德素养、政治立场、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内容;因此,社会上对教师的要求与期望都更高。 然而,新时期高校有些青年教师师表意识淡薄,缺乏自尊自爱的精神,自身素质离一个教师的行为准则要求还有很远的距离。有的缺乏正确的育人观,对学生缺乏耐心,学生犯点错误,就在言语上攻击他们,没有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甚至教训完了就放任不管了;有的教师衣冠不整,不能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有的教师说话做事毫无原则,利用自己的权利,随意决定学生的课程分数,各项评奖评优,在学生中造成许多不良影响。

3 新时期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

3.1 营造良好的师德氛围

良好的师德主要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一点一滴形成的,高校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小事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唤醒起他们内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促进他们人格的升华,让他们心甘情愿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同时,学校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着力建立用优秀典型引领师风、用主题宣传强化师风的宣传教育体系,努力营造崇尚师德、争创师德典型的良好舆论环境和校园氛围,形成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宣传教育效果。

如果校园充满良好的校园师德文化,青年教师会不自觉地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达到一名人民教师的标准,在教书育人方面下足功夫,以良好的道德情操感染和教育学生;另一方面学生会有意识的监督教师的言行,利用外部力量约束青年教师的行为。第二,营造轻松而优良的学术氛围,让青年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与老教授接触,学习他们身上两袖清风、大公无私的精神。

3.2 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高校要建立一套比较科学与完善的师德考核、督查机制,将《关于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要求细化与落实,使师德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在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培训进修的活动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从根本上约束青年教师的言行,对师德表现不佳的教师遵守教育为主,多次教导仍不改正的教师,进行严肃处理。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者一律撤销教师资格并清理出教师队伍。

在大学建立良好地教师道德是一项长期而基本的任务,因此,做好顶层设计是既是党中央和全社会对高校师德师风最基础的要求,也是高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最基本的准则。其次,明确责任主体,完善工作制度,二级职能部门能根据顶层设计将责任落实到人头,保持有效沟通与协调,根据一线教师反馈的意见,及时调整落实策略,制定切实可行的高校师德考核标准。建立一个健全的师德师风建设引领机制,从而将师德师风典型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3.3 健全教师服务保障机制

高校通过有效解决教职工困难,保障教职工权益,更好地推动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培养人才的质量。为了更好地推动学校师德师风的建设,一方面,高校在招聘的时候就要将品行放在首要位置,严把教师入口,从根本上保障高校教师师德水平。另一方面,设立专项经费,为师德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在财务预算中建立人才项目经费、培训费、实践调研费、挂职锻炼经费、科研奖励经费、青年教师外出进修等专项经费,鼓励教师通过培训学习、实践锻炼等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做好职业发展规划。除此之外,重视情感激励机制,提供适当员工关怀。同时,提高高校教职工的薪资待遇,让青年教师能将精力从第二职业抽回到本质工作中,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业。

抓好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工作,既要营造环境又要做好后勤保障,更快更好地建设一支政治强、信念坚、德行好、本领高的教师队伍,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猜你喜欢
师德师高校教师师德
致良知与师德
谨防师德师风失范
江永:“码”上举报 师德师风问题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浅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