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与翻译教学:案例分析与启示❋

2020-01-17 08:41刘立香集美大学
外语与翻译 2019年4期
关键词:依赖度译文语境

刘立香 集美大学

李德超 香港理工大学

【提 要】PBL是基于问题学习的教育和哲学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通过TAPs、问题集合、反思报告等实证方法收集了PBL翻译教学过程数据,分析显示,学生对语言问题关注较多,对语言外问题关注较少;多数学生对外部资源依赖度较高;翻译质量与学生的自主判断力显著相关;小组合作可促使学生发挥创造性,产出高质量的翻译产品;同伴评价和反思可增强学生的翻译问题意识。研究启示,在PBL翻译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增强判断力,降低对外部资源的依赖度,鼓励小组合作,以产品为导向,增强学生翻译的自信心和满足感。

1.引言

基于问题的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为核心的教育和哲学理念,它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习者主动研究,把理论用于实践,应用所学知识和技术,解决特定的问题”(Savery 2015:5)。在PBL教学环境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主动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是一种“强调问题驱动”的教与学理念(Yew&Glen 2012:4)。

PBL主张通过问题驱动式教学,让学生主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能够发展出具有自我反思特性的专业能力,包括创新能力、批判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责任心、合作能力、职业能力等综合能力”(Mitchell-Schuitevoerder,2013:127-128)。从培养目标上看,把PBL应用于翻译教学有助于翻译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全人教育,让学生发展为一个整体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翻译专家,让学生不仅通晓翻译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发展出应对各种翻译挑战的一般能力(Tan 2008:597),值得实践和研究。

2.PBL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关于运用PBL1于翻译教学中的论文并不多见,主要涉及PBL在不同翻译课程中的应用,例如商务英语翻译(赵军2013),中医翻译(张晶2012)、文化翻译(杨晓华2012)等。亦有文章介绍了PBL的认识论基础(杨晓华2012;赵军2013;袁翔华2015),探索PBL翻译教学模式(杨晓华2012;赵军 2013;杨巧南 2015;刘晶 2017)。研究普遍认为PBL是有效的翻译教学手段。然而,这些关于PBL有效性的结论大多建立在直觉体验的基础上,缺乏实证结果支持,对PBL翻译教学应采取何种问题、涉及哪些步骤及如何评估教学效果等关键问题都语焉不详。

事实上,PBL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其更体现了一种教育哲学理念。PBL中,P(即问题)是整个学习过程的起点。然而目前大多数相关文献却没有理清PBL的教学目的,只是关注PBL的某一个环节,例如自主学习环节(张晶2012),对于教师的角色认识也存在误解。

国外关于PBL翻译教学的研究亦较鲜见。Kerkka(2009:226)把 PBL 应用于翻译课程,并以实验测试PBL在实际翻译课程中的应用,提出PBL 教学应分为七步。Sánchez-Gijón 等(2009)则结合欧洲高等教育的改革背景,主张让学生参与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问题为本的学习就是鼓励学生“学会学习”(learning to learn),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寻找真实世界中的问题的答案。通过PBL,翻译学生可发展出解决问题的技巧,迎接未来作为职业译者时要应付的挑战。Sánchez-Gijón等(2009)进而举例说明了如何在现有的术语课程中应用PBL,以适应目前欧洲高等教育的要求。

Hatim(2013:190)指出,如今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呼声越来越高,而PBL就是鼓励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实用的教学法。但他同时亦指出,PBL目前在翻译教学只有零星的尝试,对翻译教学界尚未产生重要影响,大量的翻译教学仍然是培训者为中心的。

综观以上对国内外PBL翻译教学研究的介绍,可见该方法目前还停留在简单的理论介绍和零星尝试的阶段。然而,PBL的教育理念已深刻影响了医学、护理、工程、商业等职业教育(Torp and Sage 2002)以及各个层次的教育,包括小学、中学、大学及职业技术学校(Savery 2015),其影响力涉及各个学科(Ertmer2015),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翻译教育领域的应用却仍相对匮乏,尤其缺乏在翻译课堂上具体实施效果的分析。因此,本研究以PBL在笔者翻译课堂上的具体实践为切入点,考察学生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对问题的识别、解决过程和反思情况,为将来PBL翻译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教师的指导、资源的使用等提供实证参考。

3.PBL翻译教学的理论框架

一般而言,PBL教学主要分以下几步:理清概念、确定问题、分析问题、系统解释、形成学习目标、收集信息、综合和测试新的信息(Schmidt 1983:13)。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则设计出五步走的PBL教学法:分析问题、第一阶段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第二阶段自主学习和小组汇报(Yew等2012:65)。

笔者认为,PBL翻译教学可细化为以下七个具体的操作步骤:

第一步,给学生真实的翻译任务。

第二步,让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确定翻译问题,制定出如表1的问题集合表。

表1 翻译问题集合表

第三步,自主学习阶段一:学生自主学习,或通过小组合作,讨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搜索相关信息。

第四步,小组成员与教师讨论,分享对问题的理解。学生反思自己的翻译过程,回答以下问题:这次翻译任务要考虑哪些因素?什么因素对决策过程有影响?能否描述自己的策略?能否用到类似的文本翻译中去?

第五步,自主学习阶段二,完成翻译初稿、问题集合和翻译过程反思。教师根据学生表现给出反馈。

第六步,小组汇报,回答同伴和老师提出的问题。

第七步,给学生类似的翻译任务,巩固所学。

以下教学案例遵守以上步骤,着重分析学生对问题的识别、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4.PBL翻译教学案例分析

4.1 研究问题、对象和材料

笔者把以上提出的PBL翻译教学框架运用于现实中的一次汉英翻译课堂,并在对关键环节的学习数据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回答以下问题:(1)学生识别和确定问题的情况如何?(2)外部资源是否有助于学生解决所识别的问题?(3)小组合作是否有助于解决翻译过程中的问题?(4)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教学对象为国内某高校学科教学(英语)方向的一年级研究生。该班共有学生15人,均为女生,年龄在23-35之间。学生的本科基本上是英语专业,一人除外,其中有11人上过翻译课程,具有一定的英语教学经验和科研经验。但他们从事翻译工作的实践经历较少:11人没有任何翻译工作经历,2人有一年的经历,1人有十年以上的翻译经历。

课程材料来自真实的翻译任务。山东某大学体育学院体操队要去参加国际比赛,需要一个英文队名,体操队中文队名是“舞动青春、活力无限”,要求在较短时间内提供一个该队名的英文翻译。

4.2 教学过程描述

4.2.1 教学过程数据

为记录和描述PBL翻译教学过程,收集了以下学习数据:

(1)问题集合表:学生填写问题集合表,确认翻译问题;

(2)有声思维报告数据(think-aloud protocols,简称TAPs):利用有声思维法让学生在自主翻译阶段进行录音,并转写思维报告,以考察学生自主识别问题和使用外部资源的过程;

(3)教师和同伴反馈数据:小组对同伴译文进行集体讨论和评价,指出译文问题所在。同时,教师对译文进行评分,主要考虑以下因素:语言层面:用词贴切,语法正确,搭配恰当,有修辞效果;语言外层面:用词简洁,突出体操队的“青春”、“活力”及地域特点,符合体操队参赛要求和队名规范。语言各层面的错误或不当每次扣5分,未考虑到语言外因素扣10分。例如,“brandish the youth,infinite the vigor”未考虑语境扣10分,有明显的语法错误扣5分,用词不当扣5分,而与此对比,“dancing youth,infinite vitality”用词尚可,语法正确,考虑到了原文的语义和对称结构,但未考虑语境要求扣10分。

(4)反思报告数据:学生撰写翻译反思报告,总结翻译经验和策略。

4.2.2 数据标注

对有声思维数据进行标注,考察学生识别问题的过程,以及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用外部资源的情况。部分标注符号如下:

表2 学生识别的翻译问题类型及其标注

4.3 教学数据分析

4.3.1 翻译问题识别

为考察学生所识别的问题类型与其翻译表现之间的关系,笔者统计了每个学生识别的问题类型,并列出了译文初稿的评分,如下表3:

表3 学生对问题的识别情况

学生识别的问题类型有语言问题和语言外问题两种,对语言问题的关注情况为:不明确的有3人,关注T1的有10人,T2的6人,T3的4人,T4的2人,C3的5人;语言外问题的关注情况为:未关注的有6人,关注T4的有2人,T5的7人,T6的有1人。

对于语言问题,学生关注点主要是理解问题,包括原文词语的词性、意义、搭配、语法,也有表达问题,包括对应词的意义、同义词辨析、译文表达是否合适、修辞和整体上的语法关系。但也有3位同学在尚未确定语言问题的情况下,直接查询软件获取翻译结果。而对于语言外问题,学生的关注点则主要是译文的使用场合、要求和目的,但也有6位同学(40%)没有明确表达语言外问题。因此,从学生的关注点看,第一是译文对应词,第二为译文使用语境,第三是译文搭配,第四是原文的语法结构,最后是译文的语法、修辞和翻译技巧。

从问题类型与翻译表现关系来看,分数较低的学生对问题的识别度较低,对语言内外问题不明确的比率较高;而分数较高的同学对语言问题的敏感度较强,问题关注点不仅有原文,还有译文,对语言外问题的敏感度较强。

可见,在自主学习环节,学生所识别的翻译问题主要是语言问题。虽有不少同学能认识到语言外因素对翻译的要求,但无法突破语言翻译的习惯,更难以把语言翻译与译文语境的要求真正结合起来。

4.3.2 外部资源的使用情况

在自主学习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外部资源,整个过程采用有声思维法进行录音。然后对学生使用外部资源的过程进行描述和归类(由于篇幅所限,外部资源的使用过程见附件),标注其依赖度(采用五级量表:强5、较强4、一般3、较弱2、弱 1),如下:

表4 学生外部资源的使用情况

由上表可见,学生翻译均使用了在线词典和网页搜索等资源,使用频率较高的有:在线词典(12人),网页搜索(8人),在线翻译(6人)。对于外部资源的依赖度,3人依赖度强,6人较强,3人一般,2人较弱,1人弱。总体来看,多数同学对外部资源的依赖度较高(9人,占60%),只有3人依赖度较弱或弱(20%)。从表4亦可见,与成绩较高的学生相比,似乎成绩较低(82分及其以下)的学生对外部资源的依赖度更强。

进而,使用Excel对翻译成绩和外部资源依赖度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图1 翻译质量与词典依赖度的关系

图1显示,学生成绩与外部资源依赖度的R平方值为0.1983,当0<|r|<1时,表示两变量存在一定程度的线性相关,但是R的平方值较小,说明两组变量直接的相关性较小。可知,学生的翻译成绩与外部资源依赖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性较小。

4.3.3 自主判断能力

学生TAPs数据中自主判断的关注点有四种:1词语;2词组搭配;3语法;4语境。按关注点数目把自主判断强度依次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只关注一个点为低(-1),两个点为中(0),三个点以上为高(1),得出表 5:

表5 译文成绩与自主判断的相关性

82 82 83 82 83 83 83 83 84 85 85 85 90 12 2/4 1/4 1 1/2 44 3/4 2/4 1/3 1/3/4 1/3/4低低中中低中低低中中中高高

用Excel对学生的翻译分数和自主判断强度两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R平方值为0.5844,0.4≤|r|<0.7为显著性相关,说明翻译成绩与学生的自主判断能力显著相关。

图2 翻译质量与自主判断强度的相关性

很明显,学生的翻译成绩与其自主判断能力有很大关系。自主判断能力强,有助于学生对外部资源提供的译文进行积极评估,形成正确判断。而缺乏自主判断能力,则容易产生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性,降低译文质量。

4.3.4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第二环节是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语境因素,把握语境要求。通过一个小时的合作,各小组译文与第一次译文(见附件表5)相比有了显著变化。

五个小组译文如下:YOVNG,与young同音,是“Youth of Vigorous Shan Dong”的缩写,突出了原文的“青春”概念,既体现了团队所属,又表达了团队特点;Shantung Shining第一个词是山东的英译,且有“盛名”之意,加上Shining产生了头韵和尾韵效果;Gymbonnie是gynmastics与bonnie的混合,突显“漂亮”特征,较响亮;而Nicole则取希腊意义“胜利的人们”,也是外国人对中国娃娃的称呼;VVi-Fi则是 Victory、Vitality、Fight的组合,表现体操队“胜利”“活力”“奋斗”的特点,表现了“活力无限”,彰显比赛目的,并凸显了体操队的奋斗意志,且该组合与人们耳熟能详的WiFi读音相似,简单易记。通过集体投票,多数认为VVi-Fi最适合用作体操队译名,其次为YOVNG、Shantung Shining、Gymbonnie和 Nicole。

小组合作同时生成了翻译产品,根据语境要求,译名很可能印制在衣服上,为了观察翻译效果,小组设计了带有译名的T恤衫,如图所示:

图3 学生翻译产品创意图

小组合作产出的译文富有创意,能够满足体操队参加国际大赛的需要。而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越过了语言翻译的界限,学会了如何在翻译过程中进行批判、创造和协商,对翻译的交际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4.3.5 翻译实践反思

学生对同伴译文进行评价,同时对翻译过程进行反思。学生能够从以下角度评价和反思翻译问题:语言问题有译文搭配、语法错误、结构不对称、表意含糊、语义脱离、用词不当、原文意义缺失等,而语言外问题包括语境的长度限制、队名要求、体操队特征、语用效果等。反思实例如下:

评价实例(1):整体上,所有的译文都过长,有的含有破折号、&、the等不必要的成分,印在队服上不够简练与合适。

评价实例(2):翻译都停留于文本的意思;队名应该简洁;应该参考国外的参赛队名。找一两个词能表达内涵的即可。如:Final Five

由以上两个反思实例来看,经过同伴评估和小组讨论,实例(1)更清晰地认识到了体操队名翻译的交际特征,即简洁。实例(2)意识到翻译不能仅停留在从 ST(source text)到 TT(target text)的意义转换层面,而更应关注译文如何实现交际功能的问题,并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查询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5.对PBL翻译教学的启示

通过对PBL翻译教学案例的分析,发现了PBL教学过程中的问题:(1)在问题识别方面,学生对语言问题关注较多,对语言外问题关注较少;高水平学生对语言外问题的敏感度比较强,并能结合语言问题形成较为复杂的问题模式;(2)学生多数对外部资源的依赖度较高,翻译成绩与其对外部资源的依赖度存在一定相关性;(3)翻译质量与学生的自主判断能力呈现显著相关性;(4)小组合作能让学生发挥创造性,产出高质量产品;(5)通过同伴评价和反思,学生可增强翻译问题意识,想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发现的这些问题对PBL翻译教学具有重要启示。

首先,PBL翻译教学要选取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本案例使用的是真实问题,来自真实的生活需求,代表了功能类文本的翻译。案例所用的材料具有中国特色,在国际化语境下,如何把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翻译成符合国际需求的产品,是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该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属于PBL所要求的弱构问题(ill-structured problem),有助于驱动学生的深度学习,形成一定的解决类似问题的策略和方案。

其次,教师应对学生使用外部资源的过程进行指导。案例显示,学生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性较强。对此,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有效使用外部资源:一方面,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翻译策略,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性;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信息查询的方向和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目的语规范。

最后,教师在PBL翻译教学的整个环节都要发挥“脚手架”的作用。在问题识别阶段,教师需要提示学生抓住关键问题,利用有效的语境信息,把语境要求同译文规范结合起来;在使用外部资源时,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能过度依赖词典译文和在线翻译,而要提升自主判断能力;教师应鼓励小组合作,让学生发挥创造性和主动性,产出合格的翻译产品;教师须指导学生进行反思和同伴评估,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形成解决翻译问题的策略。

6.结语

在PBL教育理念指导下,笔者开展了翻译教学实践,并收集了相关的教学数据。通过对教学数据的分析,笔者发现学生在问题识别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积极引导,让学生走出语言翻译的圈子,掌握语境要求,并与语言翻译结合起来。而在资源使用上,学生对外部资源的依赖度较高,外部资源虽可拓展学生学习的知识面,但要掌握使用方法才能提升使用效果。此外,案例分析显示学生的自主判断能力较低,与其译文成绩呈正比关系。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判断能力是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也是PBL翻译教学实践需要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鼓励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发展自主判断和创新能力,提升翻译的效果和质量。

注释:

1 在中国知网搜索“PBL”,共有25820条结果,可视化分析显示PBL主要应用于医学教育领域。进一步搜索“PBL”与“翻译教学”,只有26条文献记录,阅读文献发现,PBL缩写代表两个不同的教学法:基于项目或项目驱动的学习法(Project-based learning)和问题为本的学习法。大多数文献探讨在翻译教学中使用“项目驱动”的学习法,只有十篇与“问题为本的学习”翻译教学法有关。(检索日期:2018年6月17日)

猜你喜欢
依赖度译文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虚拟现实技术在装备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要素报酬的农户自然资源依赖度评价研究
弟子规
弟子规
跟踪导练(三)2
基于模糊软集合的区域信息生产力效能关键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