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化学教师的专业成长视角谈课程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0-01-16 07:36丁建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3期
关键词:基地建设教师成长高中化学

丁建华

【摘要】  随着课改的深入,在高中阶段,教师逐渐改变教学意识,从单向的知识灌输转变为正向的积极引导,带领学生徜徉知识的海洋,领略化学变化的魅力。教师重视课堂基地的建设,构建独有的的学习环境,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出发,提升认知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识。课程基地的建设需要教师不断更新化学知识,以专业的视角看待学生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教师成长 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33-012-01

引言

教师能力的提升为课程基地建设提供有力基础,只有当教师教学和实验能力双提升才有可能为学生指引正确的学习方向,使学生在现有的知识体系内,深入探究化学实验本质,了解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为保证课程基地建设的科学性,教师作为建设者,应当积极拓展思维广度,增加教学实践经验,为基地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一、有关课程基地建设的思考

(一)统一的核心理念

课程基地建设是高中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技能,在落实建设内容前,要有统一的核心理念。理念的提出彰显课程核心,并结合现有的高中化学教学价值,选定仍需要继续发展的模块,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完成对学科内部深度剖析的任务。统一的核心理念是建设过程的中心方向,为全部课程内容服务。

(二)提供课程载体

理念为建设指引方向,内容的开展需要有效介质和载体,现阶段学生仍处于学校生活,教师根据学校已有的条件,适当增加提升建设效果的设施,对接高中化学实验优先的特点。详实的内容需要助起飞速发展的载体,在便捷性的场所中,课程实施才会落地。目前,每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和配备条件不尽兴同,教师当立足于学校的教学状况,明确自身发展的优势项目,尽可能弥补校园劣势,纵观课程前景,为实施教学任务建设更为有利的课程基地。

(三)精准定位学科理论

课程基地是一个宏观概念,其中除了上文提到的方向性和媒介性条件外,还需要在其内容的理论性层面下功夫。每个基地除了需要长久发展的目标外,还应当精准的定位指引发展的理论,如此能够保证教师在教学中顺应目标结果,做出适度的教学行为。理论的确定要结合学校现有的教学水平,根据学科的基础特点,明确授课的重难点和优势项目,保证方向的准确性后,找寻提升综合实效的方法,确保基地的建成是满足学生能力和方法转变需求任务的。教师应当明确课程基地建设,是学生自我和合作探究的主阵地,带有浓厚的深度学习的意味。

二、提升基地建设实践效果的方法

(一)增加探究型实验的比例

就化学学科的特点来讲,实验是引出化学理论要点的核心方式,教师能力要与实验要求的深度相适应,才能将学生学习的焦点集中在探究化学实验上,提升对实验的关注度。结合新课标的要求,高中化学对实验掌握深度的要求更为严格,在高中阶段,学生应当明确知识的来源以及面对具体的化学实际问题,能够及时提出解决办法。探究型实验比例的增加,满足课程基地建设关于能力培养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目的的增加实验在教学中的比例,使学生领会到学习化学要从自主实验探究中出发,在实验中不觉间发散思维,丰富教材中较为单一的知识体系。

例如,教材中要求动手操作的实验并不能满足提升实验比例的要求,教师应当和其他教师建立研究队伍,深挖教材中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操作的实验,并将实验的具体步骤、注意事项以及探究要点整理成资源,錄入课程基地的信息库,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及时更新实验库内容。教材中有些理论要点,学生仅通过教师的讲解难以形成理性认知,这部分内容是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的主要出发点。比如,学生对于分子结构的形成和机理,难以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和自我探究形成统一的思维认知,教师可结合多媒体教具和自制教具,让学生合上书本,以小组的合作的形式,制作CO2、H2O、CH2O和NH3的立体模型结构,学生结合多媒体动画演示,了解原子间连接的键型和结构,通过小组实验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建设综合性实验室

综合性实验室的落成需要教师有着连接生活与课程的能力,有敏锐的化学嗅觉,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抽象出化学理念。课程基地建设需要综合性实验室的帮助,学生利用实验室内与生活对接的实验药品和器材,提升服务社会生活的能力,保证实验主题不变的前提下,发散学生思维,设计开放性实验内容,训练学生自主探究化学本质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根据实验内容,在实验室内设置药品区,在实验操作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找到生活中与实验药品主要成分相同的药品名称,结合教师所给药品,结合自身要求进行选择。比如,在酯化反应中,酸和醇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替代品,教师在实验室中特别设立家用酒精和食用醋酸的药品库以及实验用乙醇和乙酸的对比药品库,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主选择,提升探究的主动性。

(三)建立信息化课后交流平台

学生间建立小组合作的机制,是提升课程基地作用效果的重要方式,但仅局限于课堂内使用。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课后,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建立沟通平台的方式,增加学生与其他学生、教师间沟通的黏性,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例如,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发布有关课程学习的微课视频,并设置问题。例如,在学习有机合成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通过10-15分钟的微课,给学生讲授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和反应机理,接着布置思考任务,给出二乙酸-1,4-环己二醇酯的合成路线,鼓励学生在视频下方评论区给出每一步的反应方程式,提升学生互动的频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程基地的建设是检验教师能力水平的介质,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和课程要求,构建科学性、综合性的基地形式,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最终任务,理清建设主体和主题,使用多媒体教具加强与现实生活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过渡到实践中,服务于社会。

[ 参  考  文  献 ]

[1]高港.不同地区高中化学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的对比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19.

[2]辜向红.“ACTIVE活力元素”高中化学课程创新基地建设内容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01:169-170.

[3]王少卿.基于化学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的化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探讨[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3906:45-48.

猜你喜欢
基地建设教师成长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地方财经类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及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课堂的点滴,用心呵护
幼儿园教坛新手园本培训的实践研究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
拓宽师徒结对思路促进体育教师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