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悦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程度逐步提升,出现了包括SPOC与翻转课堂在内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兴教学模式,为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成效给予了有力支持,但其在具体应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文章结合教学实践,重点围绕基于SPOC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简要分析研究,以期为SPOC与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供相应理论指导与实践帮助。
关键词:SPOC;翻转课堂;大学英语教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6-15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2-0034-02
SPOC属于一种规模较小的在线课程,具有一定的私有性。SPOC的教学内容形式多样,包括文本图像、影音视频等,学生可直接利用SPOC进行在线考试。在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中,将其与翻转课堂模式进行相互整合,学生可在线完成高效的英语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学习成效。
一、SPOC与翻转课堂的简要概述
(一)SPOC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SPOC,指的是一种规模较小且具有一定限制性的在线教学模式,是教育信息化下的重要产物之一。SPOC中的S即Small,是指学生共同学习的规模,一般在几十人至上百人之间。P即Private,是指学生必须完全符合规定的限制性准入条件才允许参与各项线上教学课程。在SPOC平台中开展大学英语教学,运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双重教学模式,可以使得师生、生生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均可以实现高效交互,共同分享、传输各种优秀教学资源。且教师可以直接在平台内对学生的各种学习信息与数据,包括微课学习进度、在线测试成绩等进行查询了解,以此有效把握大学生的实际英语学习情况,了解其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实际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践行因材施教原则,帮助大学生全面提升英语学习成效。
(二)翻转课堂
在我国互联网技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与教育之间的融合程度越来越深,翻转课堂也应运而生。传统教学中采用教师先教、学生后学的教学顺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翻转课堂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顺序的一种彻底“翻转”,采用学生先学、教师后教的顺序,要求教师在教学前先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独立完成各项基础理论知识内容的学习。而后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不断思考、实践的过程中,深化对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此过程中只负责根据学生实践情况,提供相应的指导与帮助。由此可见,相比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对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以及深化学生学习体验等均有一定的帮助。
二、基于SPOC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问题分析
(一)师生线上交互有效性不足
虽然在基于SPOC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师生可以利用SPOC课程平台自带的交流工具,在线进行实时交流,但整体来看,师生线上交互的有效性仍然相对较低。一方面,这是由于学生在SPOC的讨论区内,通常只能以文字形式进行相互交流,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尤其是口语交际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加之部分学生本身英语基础薄弱或是缺乏较高的自觉性,在SPOC平台中进行讨论交流时容易出现无话可说、言之无物等问题。另一方面,在基于SPOC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数与教师人数不成比例,有限的教师需要面对庞大的学生群体,因此教师难以同时兼顾线下翻转课堂与线上师生交互、答疑解惑。
(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力较低
无论是SPOC还是翻转课堂,均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有着显著区别,因此许多习惯采用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师,在实际基于SPOC和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对SPOC及其他相应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还相对较低[1]。在SPOC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完成包括SPOC教学计划与教学课件的制作、教学视频录制及后期处理等在内的诸多工作。而学生则需要在课前认真观看教师上传的教学视频、教学资料等,并运用SPOC课程平台完成各种课前预习任务及英语测验。这不仅使得教师的工作任务量骤增,同时也对广大教师熟练应用SPOC与翻转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部分学校缺乏对教师该方面的系统培训与教育,教師的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应用能力水平相对较低,有部分教师在未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及具体教学内容的情况下,盲目地从网络中直接下载并使用现成的教学视频、电子教案等,不仅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还直接影响着SPOC与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效果的提升。
(三)相关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
现阶段在基于SPOC和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基础条件尚不完善。例如,许多教师只简单地从网络中直接下载使用现成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并未结合学生实际与学科情况,建设有特色的校本精品大学英语SPOC课程。此外,绝大多数学校目前也尚未针对基于SPOC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建立起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即便有教师积极参与特色SPOC课程的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果,也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而在对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部分教师也只关注学生在SPOC课程在线测试中的成绩,以及学生线下考试的成绩,缺乏对SPOC与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整体英语学习情况、学习表现、应用SPOC的能力等的综合考量,这也对基于SPOC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成效的持续优化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
三、基于SPOC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对策分析
(一)创新师生交互模式
在基于SPOC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充分立足学生实际,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与学生实现多样、高效交互。例如,学校可以针对基于SPOC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采用“1+1”模式,即除了配置一名任课教师,还会专门委派一名教师负责统一管理SPOC线上讨论区,并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还可以积极鼓励学生争当志愿者,对所有学生志愿者与英语课代表进行集中统一培训,使其能够有效配合教师在线完成学生线上讨论管理、在线答疑、师生交互等各项工作[2]。另外,也可以将微信、QQ等新兴媒介以及网络直播平台与SPOC平台相互连接,增设语音连麦、弹幕等各种交互形式,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通过在线发送弹幕等方式,随时随地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使得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性能够得到极大提升。而在多样化的线上交互中,学生也可以不断训练自身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与英语思维,这对全面提升学生英语学习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教师人才培养
各学校应主动加大对教育信息化人才的培育力度,不斷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利用SPOC与翻转课堂高效开展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为此,学校一方面需要定期组织一线教师参加SPOC与翻转课堂等相关专业培训活动,使其能够系统学习更多先进的教学理念与信息化教育教学技术手段,熟练掌握建设SPOC在线课程及开展翻转课堂的各项技能,为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灵活运用奠定坚实基础[3]。另一方面,在学校的积极引导下,大学英语教师之间也应主动加强沟通交流,构建专业化的教师团队,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对教学视频、教案等各种英语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归纳整理,并依托SPOC平台进行高效共享传输,共建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库,便于其他教师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随时调取使用。与此同时,在运用SPOC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时,教师还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相互配合、协同合作,高效完成教学视频录制、SPOC课程设计等工作,在有效减轻大学英语教师工作量及工作压力之余,也可以借助集体的力量优化基于SPOC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开发出更多精品在线课程。
(三)完善教务管理机制
为使SPOC与翻转课堂能够更好地应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首先,学校需要主动根据自身实际,加大资金、物力及人力等必要资源的投入力度,包括配置高性能的计算机等设备,引入先进的线上教学工具软件等。其次,学校需要积极鼓励教师独立建设有特色的校本在线课程,并对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以此有效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加大对SPOC和翻转课堂的研究力度,开发更多优秀的在线课程。再次,学校也应尽快建立起完善的教务管理机制,如将教师的信息素养、SPOC应用能力等一并纳入教师的评价考核范畴,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职称评定、奖金等直接挂钩,进一步调动教师的内在积极性。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除了要关注学生线上与线下英语考试的成绩,还要有意识地借助大数据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对学生在SPOC课程平台及翻转课堂中产生的各项学习信息和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学生的在线学习时长、做题正确率等。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学生的英语学习行为特点、学习习惯等,并准确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英语学习效率。
四、结语
在当前基于SPOC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还普遍存在师生缺乏真正有效的线上交互、教师对SPOC与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不足、教务考核与管理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在主动加强自我提升的基础上,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创新更多高效的师生线上交互模式,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务管理机制,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SPOC与翻转课堂的优势效用。
参考文献:
[1]华晴岚.MOOC背景下高职英语“SPOC+翻转课堂”教学建构——以货代英语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2):1-4.
[2]华晴岚.高职货代英语“SP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39(5):12-15,46.
[3]王 垠,张 玮,苗丽瑶.军校大学英语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21):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