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路径及策略分析

2020-01-16 07:42王毅
教师·中 2020年11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校企合作课程思政

王毅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国高校最注重也最庞杂的教育内容,全面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高效性是目前各大高校的首要目标。文章从当前高校课程思政遇到的困难入手,逐步分析了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具体路径和有效策略。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教育;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6-15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2-0003-02

一、发展课程思政的价值与任务

(一)与相关课程体系配合发挥课程思政的价值

在日常的教学体系中,高等教育所包含的专业与课程被细化得较为具体,但实际上,不论专业与课程的实际内容是什么,其核心思想都与价值观念和精神思想息息相关,而这些思想会对学生日常的学习与生活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为发挥课程思政的积极效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相关的课程融合在一起,进而形成课程思政的课程网络,促成思政教育系统以及思政课程互动体系的构成。这样不论是对大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还是对意志品格、精神境界的培养都會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通过协调统一完整的课程体系促进其内涵的形成,进而不断发挥课程体系与课程思政的联合作用,促进学生理论认知与思想认识的深化,保证教育目标的顺利完成。相较于仅开展思政课程,发挥联合效用能大大提升最终效果。

(二)牢牢把握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

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转变错误的思想观念,成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保证专业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性,还要加强立德树人与价值观培养的工作建设,不断完善思政教育和德育过程,进而加速课程思政的科学实施与有效推进,推动大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稳步上升。高校的思政教育必须立足学生的综合发展,将学生的需求作为工作方向,使课堂上的基本教学理念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不断融合,辅以各类课程和实验实训,有效提升相关内涵的深入程度,从而完成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同时提高对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重视程度,在紧紧围绕育人目标的基础上不断突出教学特色与教学理念,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与提升。

(三)发挥课程思政价值的丰富性与多元性

要想更好地引导高校学生的行为与思想就必须有效利用课程思政全面性、多维度的特点。不同的课程思政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与职责体系作用的时候,所衔接的学科及实施的德育力度也是不同的,因此要注重课程思政的差异性,推动相关载体的延伸配合。在日常的教育体系中,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无论是对德育建设还是思政教育,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要坚持开展促进学生思想进步、增强学生政治思想认同的高校思政工作。作为高校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应不断完善,促进大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二、当前课程思政遇到的困难

(一)对思政课程的理念信念掌握不足

信息时代迅速发展既带来了便捷的网络技术,又使得一些不良文化开始盛行。例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文化会影响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使其产生错误的判断,甚至犯下反社会的罪行。不良思想对大学生的影响十分大,易让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而过分重视个人利益,也会导致大学生丧失行为底线。现阶段,在高校思政课堂上,教师对思政教育的理想信念和课程认知程度不够,课上只是对课件进行简单的复述,这样单方向的知识理念灌输很难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学习热情,无法解决大学生遇到的问题,导致思想政治课程失去了原有的价值与意义。

(二)思政课程教学改革还需深化

各大高校需要加强思政课程的教育改革,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创新教学形式,提升思政课程的传递能力,加深大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同时应该融入更多的思政教育的实践内容,而不是进行单一的理论教育,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加入案例范式,结合政策规定,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进而提升思政课程的吸引力,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同时也应将社会调查及校外参观等活动融入思政教学中,以解决实践教学形式单一、流于形式及理论知识同社会实践联系不紧密的问题。

(三)思政课程教学体系融合不足

在现有的思政教育体系中,因过度重视高校内部教学分工的细化,导致思政教育的整体性目标与具体性目标难以统一。就现在的形势来看,很多部门都有独立的组成结构、考核标准与任务目标,这样过度的单独运行、自成体系使得各个教师的做法也不同。另外,现阶段部分高校的考核评比制度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各部门与教师的联系不紧密,也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这样就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进度的重视程度不足,难以达成很多需要落实的教学目标,教学中的随意性也较强。

三、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具体路径

(一)做好顶层设计和协调督导

1.顶层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通过重新规划制度和评价指标的顶层设计,实现课程思政新目标的落实。为保证课程思政新制度的执行力,应在各大高校内建立领导小组,监督并指导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评价指标方面,应考虑课程思政的背景建设、输入建设、过程建设和成果建设四个指标,这四个方面构成了高校课程思政的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课程思政评价的标杆。

2.协调督导

课程思政最开始是上海市教委提出并执行的理念和措施。最近几年很多高校也纷纷开始效仿,规划起了自己的课程思政交流平台,并基于上海市教委的经验,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教学情况和思政教育建设程度进行了本土化改造。

随着对课程思政研究的不断深入,学校将课程思政与各大院系联系到一起,加大统筹规划的力度,贯彻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的培养方案,深度挖掘各个学科之间可行的思政教育合作模式,从而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融合,将思政教育贯彻到大学教育的方方面面。

(二)开展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

1.实践教学

各大高校应当将课程思政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在一起,培养出具有新思想的当代大学生。从理论上的认知与规律到实践的摸索与练习,选择能融入时代的教学方式对现在各大高校的课程思政教育尤为重要。通过实践教育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达到更直观且深入有效的效果。毕竟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学生对理论研究有所疑惑时,不妨让学生走出课堂,在课堂之外学习课堂之内的知识。通过揭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公式来激发大学生自我探索和自我思考的热情,从而达到让思政教育深入人心的目的。

2.校企合作

各大高校和各大企业可以开展合作培训,让大学生在毕业前就接触到企业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同时也应将企业的优秀文化渗透其中,通过培训的形式向大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例如,“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华为精神、“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格力价值观、“创业创新的两创精神”的海尔发展观,这些都是优秀的企业文化。

这些企业文化的有效渗透,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素质。学校还可以邀请各行业的专家、大企业家以及优秀校友参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让他们现身说法,把自身的经历讲给大学生[1]。

四、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有效策略

(一)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

现阶段仍有部分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师没有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正确且深刻的认识,无法贯彻落实思政教育目标,无法实现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

高校的思政教育是一項复杂的教育系统,涉及人才培养的多项指标。各大高校应该率先让思政教育的教师树立起正确的育人观念,赋予他们使命感,从而让他们做好本职工作。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正确思维态势,需要贯彻整个大学思政教育的每一环节,形成一个教书育人的明确机制。这需要高校管理层加强对教师的指导和培训工作,树立教师的责任感。

(二)构建教师与学工的互助系统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十分复杂,各大高校应建立各个学科部门之间的互助系统,将教师和学工人员联系到一起[2]。组织定期的合作研讨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程和成果进行定期的汇报和总结,并针对目前的工作情况进行下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认,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变成多个学科的综合教育,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素养。

(三)打造协同育人平台

将思想政治的实际教育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进行适配,发挥出协同教育的最大效力,建立行之有效的协作系统。打造一个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平台,更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归档处理。这样既有助于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第一时间获得自己所需的教育资料,又有助于大学生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同时,活用信息技术也能为高校节约人工成本,方便思想政治教育的流程安排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贯彻落实。

思想政治教育是各大高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它关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创建高效且务实的思政教育系统是当代高校育人机制的重中之重,也是帮助大学生完善思想,为国家培育人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胡 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与路径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19(6):88-95.

[2]滕跃民,韩 锋.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路径及策略分析[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8,31(6):45-47.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校企合作课程思政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