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低年级识字教学

2020-01-16 07:40李宏梅
黑河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识字阅读传统文化

李宏梅

[摘 要]从2019年秋季开始,中小学部分学科开始使用统编版教材。语文学科教材的内容较之前版本更丰富,更加适合学生学习和阅读。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就要开展好识字教学。新课程背景下的识字教学要结合教材选文特点渗透传统文化教育,采用多样的识字方法,发扬我们的文化之根,让学生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扎实记忆所识汉字,为阅读和习作打下良好的汉字基础。

[关键词]传统文化;识字;阅读

随着新课程时代的到来,国家教育部大刀阔斧进行教材改革,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举措,因为新时代的人不能总是捧着旧时课本读来念去。统编版语文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有了更多调整,巧妙组合的中国汉字的语言文化依旧蕴含其中,并且不断升华,更加适合新时代儿童的认知。这点从低年级的识字单元的内容安排中可见一斑:一年级上册安排了两个识字单元,分别从多角度识字方法的积累上选编内容,识字(一)侧重对象形字的初步认识,识字(二)引入会意字,让学生初步了解汉字偏旁表意的构字规律。为了开展好新课程背景下的低年级识字教学,教师要做以下努力:

一、在识字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王宁教授在《汉字与中国文化十讲》中这样说:“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也是社会进步的必要元素。我的理想就是在基础教育里面,把中国最美好的传统巩固在每个人的血液里。”学习汉字,书写汉字,使用汉字,就是在传承汉字文化。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文字历史悠久,从刻在龟甲上的甲骨文到如今的楷书、行书,从象形字到形声字的发展变化,从隶变到初文再到后起字的产生,汉字有着自己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凝结着历代文字传承人的精神。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祖国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文化之根。作为语文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做文化的传播者,把我们的汉字文化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传承给新一代。此外,统编教材中更多地融入了传统文化知识。一年级上册识字单元中的课文中蕴含传统文化因子,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借此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例如,《对韵歌》采用的是韻文声律的对仗形式。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过年家里张贴的春联入手,让学生了解上联与下联的关系后再进行韵文“对子”的教学。像这样融合传统文化内容的文章,统编版教材中还有很多,如《古对今》《端午粽》及一些古诗文。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文中的文化因素,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传承文化精髓。

二、采取多样的识字方法,抓实记牢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要正确把握识字教材的编排特点,依据教材特点采用适合学生的识字方法,突出情趣,有所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1.利用语境,归类识字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内容令人耳目一新,很多课文都是新的,儿童化的语言和文中的配图更加吸人眼球,教师可充分运用课文中的语境进行识字教学。

一年级下册《小青蛙》是一首儿歌韵文,课文内容与书页图画联系紧密。儿歌内容富有节奏,读来朗朗上口。教学时,识字为主线,采用情景带入的方法,让识字学习水到渠成。“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当学生踏着音乐的节拍,拍着手,摇晃着小脑袋,朗读儿歌的这一刻,我的心被这美妙的童音带入了文字包含的情景中:天空晴朗,河水清澈见底,一只睁着大大眼睛的小青蛙在荷叶上休憩纳凉……这样的思绪如潮水般荡漾,这就是文字情景带入的魅力所在。这样的情景带入促发的是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有了这样的情景,再鼓励学生帮助小青蛙找寻“青”字家族的朋友,学生的思维是活跃而兴奋的,他们用手中的铅笔快速地画出了“青”的朋友。“可是小青蛙由于不注意保护视力,眼睛看东西很模糊,没办法区分它朋友的样子,也叫不出它们的名字,谁愿意帮助小青蛙呢?”学生跃跃欲试,在我的引导下纷纷从“青”字家族中汉字的字音、字形、字义上想办法帮助小青蛙,这样“青”字族汉字的音形义就在学生的交流中完成。教师在巩固识字环节再根据这些汉字的构造进行“青”字族的识字拓展,重申“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归类识字就在这样的情景中内化于心。

2.追溯源头,字理识字

我国的汉字文化从传说仓颉造字至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从刻在兽骨上的甲骨文到如今写在纸张上的楷书,文字从图画式逐渐演变成了棱角分明的符号式。虽然便于书写和使用了,但学生对于汉字的部件来源的文化因素与古文字图画式相比越来越不清楚了,似乎把汉字的“根”给弄丢了。统编版教材的内容安排更加鼓励多样化识字,而字源字理的识字方法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池上》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采”字,我出示了“采”字的甲骨文字形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采”为何上面是“爫”字头,因为上面这部分在甲骨文中表示人的一只手,而“木”正是表示长满果实的树,这两部分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这个会意字“采”。这样的识认过程,让学生对于“采”的字形、字义有了更深了解,在拓展学习时对于带有“采”部件的汉字“菜”“踩”“彩”也有了初步了解。

字源识字法学生很喜欢。有考古发现证明,人类图像的历史先于文字,而这样的识字法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研究表明,图像的认知效果要高于对于文字符号的认知。例如,教学《动物儿歌》一文中“蜘蛛房前结网忙”中的“网”字时,以往教学更注重“网”字的写法指导,即使这样再三强调,有些学生还是不会写这个字。受新课程文化理念的影响,教师注重语言文字教学方法的改变,由重笔画部件到重字源字理的教学,改变了识记教学的方向。从“蜘蛛房前结网忙”这个语境中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蜘蛛织网的动作和织好蜘蛛网的样子,然后讲解蛛网的作用是蜘蛛捕获昆虫作为食物的工具。在此认知基础上出示“网”的古文字形 ,并告知学生这个“网”当时是捕鸟兽的,是在两根木头中间用绳索交叉编织而成,因此这个字才是这样的形状。这样一讲,学生牢牢记住了这个字为何如此写了。

3.联系实际,生活识字

“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识字。在识字教学中“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为了增强低年级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寻识字资源,用多媒体、表演、插图、实物、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关键是找准学生生活中与识字教学连接的交叉点,顺势巧妙地引导学生识字。例如,一年级下册《怎么都快乐》一文中“得”字是个多音字,学习时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区分三个读音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教师用“写得非常好”“天气热得很”“天黑了,我得回家了”三句话,就能让学生很好地记牢,因为这样的语言环境就在他们身边,将所学与所用巧妙融合,音不离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环环相扣,逐层递进。再如《春夏秋冬》一课中的识字部分,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平时观察,说一说每个季节的特点和自己在每个季节中最想做的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书中的短语进行说话训练。这样图文并茂、联系生活实际的讲解,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汉字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随处可见、可用,不遥远也不复杂,主动去识记。

三、与阅读并行,巩固运用识字

学生识字是为了阅读和写作。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数量远远高于写字数量,识字是基础,阅读是展现识字效果的舞台。有了一定的识字量,阅读才能成为可能。识字绝不是仅以会读字音就算了,而是要引导学生了解、体会、理解汉字和词语的意思,并在头脑中进行鲜明的形象思维或准确的逻辑思维训练,还要在适合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检查字词的学习效果,而这样的过程必须靠阅读来完成。识字教学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阅读是最便捷、最实用的逐步巩固汉字使用效果的识字方法。在阅读中,学生可以再现所识的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学习运用,还能够帮助学生区分形近字、同音字等形近、音同、意近的漢字。因此,识字应与阅读同步进行,除了教材中的阅读范文,可以把学生当堂学习的汉字变成一段话,或将近期学习过的汉字融入到一篇文章中巩固阅读,加强记忆。

“汉字究竟是什么?汉字是时间的纽带,它用自己的身体承载着悠久的文明传承至今;汉字是我们的精神……”教师要依托新课程,小处着笔,从一个汉字、一组汉字、一串汉字中继承和发扬中国的汉字文化。

参考文献:

[1]张田若,陈良璜,李卫世.中国当代汉字认读与书写[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2]赖瑞云.文本解读与语文教学新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3.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识字阅读传统文化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