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摘 要]家访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有效渠道,是形成教育合力的关键,是转化后进生的催化剂。教师通过家访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通过家访还可以从多角度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及时找到增加学生自信的有效途径,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法,因此,家访深受家长们的欢迎。
[关键词]家访;细心;沟通;师爱
一、家访源于细心
细心是一种习惯,与性格有关,但它不是天生的,一切习惯都是后天形成的。我是一名细心的教师,每天迈进学校大门,走进明亮的教室,都是我最幸福的时刻。我总习惯在班级门口迎接每一个孩子,从一张张稚嫩的脸上观察各种表情,捕捉孩子们的心情。
记得有一次,我一如既往地站在班级门口迎接孩子们,每一个走进班级的孩子都如往常一样和我打着招呼:“老师,早上好!”我也像平常一样亲切地回应着他们。但当王同学走到我面前时却低着头,没有和我说一句话就走进了教室,一个不经意的动作让我感觉到了孩子身上的变化。因为几年的相处,我知道她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女孩,平时也非常有礼貌,她总会在离教师很远的地方就大声地问好,但今天为什么默默无语了呢?下课后,在与她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今天家里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我及时地给她的爸爸打了电话,征求了家长意见,放学后和孩子一起来到了她家。通过家访了解到,她的爸爸在前不久已经再婚,新妈妈对她一直很好,但是由于孩子心里不太容易接受新妈妈,每天都和新妈妈产生矛盾,她的爸爸夹在中间也不好处理。今天早上为了一点小事两个人又起了冲突,爸爸就训斥了她,她不服气,连早饭都没吃就去上学了。通过我细心、耐心地劝导,孩子对自己早上所发生的事情进行了自我反省,知道自己做得不对,给新妈妈道了歉,并且保证今后不再无理取闹,她的新妈妈也泪流满面地接受了孩子的道歉,抱着孩子一再地夸奖,当我看见这温馨的场面,心里无比的感动。同时,我也明白了,没有解不开的心结,只有不去解的心结。
二、家访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一种传递。当教师真诚地对学生付出了爱,必定会收获孩子们更多的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尤其是对于在家庭生活中缺少关爱的学生来讲,更是这样。
在我的班级里有这样一位不幸的女孩,她的名字叫小优。这个女孩是三年级下学期转到了我的班级,当时她的身体不是很好,不能做剧烈运动,每当她生病不来上课时,我会利用休息时间去她家看望她,为她无偿补课,但是到了四年级下学期,无情的病魔残忍地剥夺了原本属于她所有的快乐童年,可恶的病症击碎了她的梦想。刚一听到这个消息,我和班级的同学们,以及家长朋友们都不敢相信每天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的女孩得了和姐姐一样的病,病魔在无情地折磨着她们。她们的父母都没有正式的工作,母亲常年在家照顾姐姐,父亲出去打零工,家里还有一个87岁高寿的祖爷爷,生活非常拮据。这些年为了给姐姐治病也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她也面临着每天要进行腹膜透析的治疗,这又是一笔非常大的花销。
当我得知这个消息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多次去小优家了解孩子的近况,安慰孩子的心灵,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但是,对于这个普通的家庭来说,一个患儿就已经快承受不了了,何况又有一个孩子也得了同样的病,这对姐妹花要怎样生活下去呢?经过一夜的辗转难眠,我决定第二天召开班级家长委员会会议,把孩子的情况向家长们进行了说明,大家纷纷表示要对她进行救助。经过一周的精心准备,我们为小优同学举行了一次募捐活动,为小优同学能早一天治好病,大家都付出了自己一份微薄之力。当我带领同学代表和家长代表把这笔钱交到她妈妈手里时,小优的妈妈已经感动得泣不成声,一再地鞠躬表示感谢。我相信,在大家的关心与帮助下,小优同学一定能战胜病魔,重返校园。
三、家访让孩子的心不再孤单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劳务输出的大国。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多,他们的父母为了挣钱养家外出打工,把小孩放在家里,由其他亲人照顾。现在无论在幼儿园、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留守儿童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并且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是社会各界所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每一届都有很多这样的学生,对于这些孩子们,我不仅在学习上帮助他们,而且会在生活中更加关注、关心他们,不定期地去这些留守儿童家里做家长的思想工作,询问孩子在家的表现,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校期间的表现,使这些留守儿童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宇同学就是典型的留守儿童,他的父母早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妈妈不知去向,爸爸再婚,一直不在他的身边,他和爷爷相依为命。有一段时间,他上课经常迟到,课上也无精气神,学习没有动力,更不用谈学习兴趣了。借助家访这个机会,我和数学教师明确要求他的爸爸要定期和不定期地给他打电话,了解他的学习和生活动态,关心他的思想变化。这样做也许不能切实为他做什么,但至少让他知道父亲一直都在关心他,牵挂他,使他学习起来更有劲,也能更好地理解父亲在外打工的辛苦和难处,让孩子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在家访后,我也一如既往地关注他的学习和生活,让他深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师爱。留守儿童需要更多的关心,更多的爱护,而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应该是持久的、发自真心的,而不是暂时的、处于应付式的。
四、家访让孩子们更加自信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与感情交流的一種途径,家访就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而是要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交流和沟通。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班主任,在家访时,我们要对每一位学生在校的行为进行细致、耐心地向家长汇报,对症下药,不要和孩子们成为“敌人”,而是要和他们做“朋友”。
我现在的班级里有这样一名转学生,他学习成绩差,性格孤僻,不服教师管理,经常和学生动拳头。自从他来到我们班,我多次和家长反映这一情况,但家长的“棍棒教育”不但无效,还使学生产生了抗拒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改变了方法,去寻找“双差生”的闪光点。他喜欢体育运动,尤其是爱踢足球,并且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同学也佩服他,但孩子的家长不愿意让他参加活动,还经常打击他,说他不会有出息。了解到这种情况,我多次去他家家访,我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他,家长很吃惊,他的姥姥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外孙在学校还有这么多优点,当着教师的面也夸奖了他。当我看见孩子稚嫩的脸上露出自豪的表情时,我们用眼睛进行了交流,我也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期末考试中成绩优异,有了很大的进步。通过家访,找出孩子的“闪光点”,先感化家长,再与学生进行沟通,给学生自信、希望和动力。
五、家访为家长排忧解难
每个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每个家庭也都有着自己不同的困难。作为班主任来到孩子们家里做家访的时候,无论他们愿不愿意向你述说自己的困难,我们都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因为有这样一句名言:“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在我上一届的学生中有一个身患“软骨症”的孩子,这个孩子从小就不能走路,在医生一次次地给他动手术中,他的腿放了很多支架,孩子才能勉强走路,但走路时间不能过长。她的妈妈没有工作,孩子也离不开人,爸爸是铁路工人,一个月有六百多元的工资维持家里的生活。孩子每受一次伤就要去做手术,就得花去上万元,家里早已经负债累累。我通过家访了解了这个孩子的情况,为了不让其他孩子碰到他,特意为这个孩子设立了单人单桌的特殊待遇,以免让他受伤,我还多次在孩子有病不能上学的情况下,亲自去他家为他补课。后来我看到他的妈妈每天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在学校外面守着,等到第二节课下课再陪孩子去洗手间,这样太浪费时间,就和学校商量为他妈妈找了一个在学校打扫卫生的工作,这样既能看孩子,又能挣点钱贴补家里的生活。孩子的妈妈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地说要好好工作,不辜负我的一片心。
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二十多年中,我家访过的家庭很多,也正是通过家访工作,让我坚信:只有走进学生的家庭,才能走近学生的心灵;只有做到用心灵去沟通,用行动去交流,才能事半功倍。让我们的大手去牵小手,让师爱变得更加温暖,随着家访之路走进千千万万个家庭,为孩子构筑健康成长的晴空。
参考文献:
[1]金甫.教师家访需要讲技巧[J].青年教师,2016,(12).
[2]威特克尔,费奥雷.如何应对难缠的家长[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陈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