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维燕,侯日霞,刘翔云
(1.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山东 济宁 272067;2.济宁医学院管理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职业成熟度是个体职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评估指标,能够较好地预测个体的职业发展[1]。自立人格是立足于我国传统文化提出的一个概念,包括个人自立和人际自立两个维度[2]。国内关于自立人格与职业成熟度的研究不多,仅有的研究发现,自立人格与职业探索行为和职业成熟度关系密切[3]。择业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成功完成择业相关任务所必需的能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它是了解生涯发展相关行为的重要指标,针对个体开展择业效能感的干预研究,可以提高其职业成熟度水平。
本研究预考察自立人格、择业效能感和职业成熟度间的关系,力求丰富职业成熟度相关研究,为促进医学生求职和就业提供一些参考。
在某医学高校随机选取被试,发放问卷400份,有效回收377份。男生102人,女生275人;大一到大四分别为68、80、106、123人。
1.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由夏凌翔和黄希庭编制,包括个人自立和人际自立两个分量表,共40个项目,采用五点评分,得分越高即具有相关特质的水平越高[4]。
2.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由张智勇修订,共34个题目,包括六个维度,采用五点评分,得分越高,说明职业成熟度水平越高[5]。
3.择业效能感量表。由龙燕梅修订,包括五个维度,共25个题目,采用五点评分,得分越高,表明其择业效能感水平越高[6]。
采用SPSS 22.0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
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及变量间的相关分析如下(见表1)。
表1 自立人格、择业效能感和职业成熟度的描述统计和相关矩阵
注:**P<0.01
在控制性别、年级变量后,以人际自立、个人自立、择业效能感为自变量,职业成熟度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择业效能感、人际自立和个人自立均进入了回归方程,正向预测职业成熟度(β=0.35,P<0.001;β=0.29,P<0.001;β=0.16,P<0.001),其联合解释量为39.9%。
按照温忠麟等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7],采用偏差矫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选择5000样本量,对95%的置信区间进行估计,分析择业效能感在人际自立和职业成熟度间的中介效应。控制了性别、年级变量后,结果显示(见表2),95%的置信区间为(LLCI=0.051,ULCI=0.136),择业效能感在人际自立和职业成熟度中的间接效应量为0.09,占人际自立对职业成熟度总效应的19.6%,择业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显著;在控制了择业效能感这一中介变量后,自变量人际自立对因变量职业成熟度的影响也显著,95%的置信区间不包含0,因此择业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是部分中介。
采用同样的方法,分析择业效能感在个人自立和职业成熟度间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见表3),95%的置信区间为(LLCI=0.104,ULCI=0.208),不包含0,择业效能感在个人自立和职业成熟度中的间接效应量为0.15,占个人自立对职业成熟度总效应的34.1%,择业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显著。
表2 择业效能感在人际自立与职业成熟度中的中介效应检验
注:**P<0.01,***P<0.001
表3 择业效能感在个人自立与职业成熟度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注:**P<0.01,***P<0.001
本研究中自立人格及人际自立、个人自立维度、择业效能感与职业成熟度间均相关显著,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人际自立、个人自立、择业效能感均能正向预测职业成熟度,这一结果与以往研究相一致[8-9]。有研究显示个体自立人格的高低影响其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质量[10],职业成熟度是个体实现职业任务的程度,此过程本身就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因此本研究也从另一角度验证了先前的研究。
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人际自立、个人自立均通过择业效能感对职业成熟度产生间接影响。前期研究显示,无论是高个人自立者还是高人际自立者均表现出更积极的自我图式[11-12],具有更积极自我图式的个体对自己比较自信,这种自信反映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就是择业效能感的提高,从而影响到职业成熟度的水平。
本研究综合考察了择业效能感、自立人格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结果提示,在学生的生涯指导中,既可以考虑自立人格的直接作用,又可以着手与择业效能感对职业成熟度的间接影响,将完善人格与提升择业效能感联系起来,促进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