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维度解读

2020-01-16 15:33谢新清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愿景共同体中华民族

谢新清,王 成

(1.济宁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宁 272067;2.山东大学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济南 250100)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事务是国家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我国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幸福,国家巩固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共同发展富裕战略,取得了民族事务治理的历史性成就。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基于国内外双重因素的作用,我国民族事务治理依然任重而道远。

一方面,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而这种发展不平衡极易导致少数民族民众心态失衡。“这些心态一旦指向国家或国家的政策,就会对他们的国家认同形成某种侵蚀或消解作用,对国家认同产生消极影响。”[1]另一方面,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迅速传播的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也助推着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遏制战略。冷战结束后,“随着两种主要意识形态对立的褪去,民族主义正成为影响发展中国家社会运动的新的主要意识形态”[2]。民族主义有两大危害:民族分离主义和国家分裂主义。“藏独”“疆独”“台独”“港独”,这些势力都打着民族分离主义旗号行分裂国家之实,严重危害了我国长治久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发展崛起的复兴伟业,同时也考验着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为化解民族分离主义和国家分裂主义的困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习近平借鉴“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把“共同体”这一社会学、政治学、民族学、管理学术语引入民族问题研究领域,创新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术语。斐迪南·滕尼斯将共同体分为地缘、血缘和精神共同体,中华民族就是融地缘、血缘和精神为一体的民族共同体,是一个历经五千年风雨熔铸而成的“多元一体”的命运共同体。共同体意识是铸牢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所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具象表达为民族成员围绕中华民族的历史脉络、存续立意、发展向度等重要问题所形成的认识一致、观念契合、意志统一的状态”[3]。本文拟从六个维度,即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优秀民族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愿景来解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的内涵。

一、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

“‘中华民族’概念的创生,是与清朝末期积弱积贫、屡遭外辱的国运背景分不开的。”[4]1902年春,梁启超在《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最先提出“中华民族”一词,随后梁氏在多种含义上使用这一术语。1905年初,梁氏又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中断言,“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数民族混合而成”[5]。至此,梁氏完成了“中华民族”概念的创设。中华民族术语提出百余年来,中国不同的政治派别、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利益需要、各自的解读释义出发,提出了各自的“中华民族”理念:民国初年的革命党人主张“五族共和”,孙中山提出建设一体化的“国族主义”,蒋介石抛出“宗族论”的中华民族,顾颉刚、傅斯年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中华民族是整个的”的主张。1988年,在“泰纳讲演会”上,费孝通先生发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观点:“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6]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既能解释中华民族的演变过程,又能对我国当代民族事务治理提供积极借鉴,因而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成为我国民族事务治理决策的顶层设计。习近平用中国民众通俗易懂而又充满亲情的“大家庭”进一步释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指出“我国历史演进的这个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7]。在此基础上,他还把“共同体”理念引入到民族问题的治理中,“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8]。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大团结、大联合”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国古代“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民族治理传统的借鉴和改造,凝聚着作为中国人整体认同的政治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走向,是对百余年来中华民族理论研究所进行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

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同

国家是一定疆域内的群体所结成的政治共同体形式。国家认同是其国民认可所属国家及其政权的合法性以及由此导致的内心归属感、忠诚感及责任感。“普遍而真实的国家认同,是国家稳定的民意基础,也是国家兴旺的重要前提。”[9]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国家得以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国民的高度认同,尤其是对多民族国家而言更甚。威尔·金里卡认为:“一个承认自己拥有不同民族群体的多民族国家,只有同时培育一种各民族群体的成员都拥护并且认同的超民族认同(supranational identity)时,他才可能是稳定的。”[10]这里的“超民族认同”,其实就是对国家的认同。

马克思指出:“要使各民族真正团结起来,他们就必须有共同的利益。”[11]各民族对国家共同体的认可不仅取决于他们的心理感受、情感共鸣得到尊重,还取决于他们的政治权利、物质利益是否得到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是近代以来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反抗封建压迫、共同反对外国侵略、共同努力奋斗创建的民族国家,各族人民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捍卫者。新中国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族人民都有自己民族的代表行使国家权力;实行政治协商制度,各族人民都有反映本民族利益的通畅渠道;此外,在进行民族识别工作的基础上,我国还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大限度地保护少数民族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代表中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坚实“政治屋顶”。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三、对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2]精神家园的根基在于文化,中华优秀民族文化沃土滋养着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传统优秀文化、红色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精髓,核心是在此基础上凝练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各族人民相互欣赏、相互学习、交流互鉴,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体现的自强不息精神,“大同小康论”描绘的美好社会理想,维护团结反对分裂的“大一统”政治理念,“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以及经世致用、求同存异、天人合一、和合共存、和而不同、宽厚仁爱等传统文化精髓,滋养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各族人民。

近代以来,中国最伟大的变革就是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这场革命洪流中,觉醒了的中华各族人民创造出丰富的红色文化,留给后人丰厚的精神遗产,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等。新中国成立后,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又创造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了催人奋进的精神财富,如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女排精神、抗洪精神等。无论是红色文化中信仰高于一切的理想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严纪律顾大局的集体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顽强拼搏的爱国精神,都是中华民族涅槃重生的力量源泉。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融合了近现代以来中国红色文化朝气蓬勃、锐意革新的优秀品质,凝聚了当代中国人民在价值观追求上的共识,决定着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和方向。正如习近平所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13]

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

“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14]当今时代是政党政治时代,政党主导着国家发展。一个政党只有得到全社会成员最广泛的政治认同,才能发挥管理社会、主导发展的政治作用,才能完成历史赋予的时代使命;一个人,只有对一个政党或一种政治信念产生认同,才能对政党或信念表现出发自内心的热忱和忠诚,才能焕发出努力工作的内在动力。

穿越时空,透视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和政治宣示,还是中国民族国家建设和制度变迁历程的真实写照”[15]。1840年以后,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了长达近百年不屈不挠的斗争。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都失败了,辛亥革命也没有取得彻底胜利。领导中国革命的重担落到了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身上,历史已经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工业、农业、国防及教育科学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依靠中国各族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奋斗史、牺牲史、奉献史赢得了中国各族人民的拥护,成为中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认同、之所以值得全国各族人民信任,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性质和宗旨,在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在题为“国际视角下的中国共产党”的主旨演讲中指出,西方政党制度与中国政党制度有着根本不同,西方政党是部分利益党,代表的是部分团体利益;而中国共产党是整体利益党,代表的是人民整体利益。《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28年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奋斗牺牲史,70多年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创业奉献史向世人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16]

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复兴之梦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要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以发展生产力为第一要务,坚持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包括独具中国特点、符合中国民族问题实际、得到各民族拥护的中国式民族治理之路。多民族国家面临的普遍性课题是如何处理民族关系,纵观世界各国的民族问题治理之路,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同化主义、文化多元主义皆效果不佳。时至今日,种族矛盾、少数族裔问题依然是西方社会挥之不去的梦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现实国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平等团结互助政策。在党的统一领导下,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国家政策精准扶贫、发达省份对口支援、基础设施优先发展、民生问题差别优惠等诸多措施,加快西部及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要遵循“八个坚持”,即“必须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17]。“八个坚持”是中国共产党对70多年来我国民族工作理论、政策、制度、法律的集中总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12],是中国共产党向各族人民作出的庄严政治承诺。

实践证明,以平等团结互助为价值取向、以共同繁荣发展为终极目标、以民族区域自治为制度设计的中国民族治理方案,较之西方殖民主义、“民族熔炉政策”、种族主义具有更佳效果,也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历经艰难曲折找到的一条通向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一条更好解决民族问题的大道。道路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行的道路绝不是只有“西方式”一条道路。改革开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各族人民历经艰难曲折找到的康庄大道。

六、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愿景的认同

“中国梦”是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的。2013年3月23日,他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8]党的十九大报告规划了实现“中国梦”的“两个一百年”目标。

“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描绘的一个美好愿景,愿景是一种对未来情景的意象描绘。詹姆斯·库泽斯认为:“愿景本身要富有吸引力,让每个人感觉到自己的利益与它休戚相关。只有共同的愿景才有使大家持之以恒地为之献身的魅力。”[19]纵览历史上每一个共同民族愿景,都极大地激发起中华民族强大的向心力和行动力。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民族愿景,谱写了“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悲壮华章;“四个现代化”的宏伟愿景,激励着中国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坐标中,唯有共同的民族复兴大业才能够作为整个中国社会的愿景和追求。“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深切的渴望。”[20]这是中国梦愿景一经提出即马上得到全国各族民众热烈响应的原因所在。

然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当前,我国各项改革难度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加重、社会和谐安定大局有待稳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需完善和提升。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西方社会普遍焦虑不适,心态失衡。西方敌对势力以民族问题为借口遏制中国快速发展的势头,打着人权的旗号、民族自决的幌子,或明或暗地支持“疆独”“藏独”“港独”“台独”势力,妄图以此打断中华民族的崛起复兴。历史经验表明,要在日趋激烈而又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有的中国人,必须团结为一个整体。正如习近平所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21]。

猜你喜欢
愿景共同体中华民族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共绘中国与东盟合作愿景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