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血管阻断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2020-01-15 03:40许华玲黄晓兰郝月赵航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血常规肌瘤腹腔镜

许华玲,黄晓兰,郝月,赵航

子宫肌瘤以良性肿瘤为主属于妇科常见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1]。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子宫肌瘤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微创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腹腔镜设备的更新换代,腹腔镜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逐渐得到应用,腹腔镜术式具有微创性等优点[2],研究显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实施子宫血管阻断术,以进一步提高手术微创性[3],本研究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血管阻断术用于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于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85 例。纳入标准:(1)经病理诊断确诊为子宫肌瘤;(2)存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指征;(3)临床资料保存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糖尿病、高血压、严重感染;(2)存在精神障碍或意识障碍;(3)既往有麻醉药物过敏史。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0 例患者,对照组45 例患者。对照组,年龄21~45 岁,平均(33.05±8.49)岁,子宫肌瘤直径1.5~6.7cm,平均(4.21±1.34)cm;观察组,年龄20~47岁,平均(33.46±8.32)岁,子宫肌瘤直径为1.3~6.8cm,平均(4.09±1.40)cm。两组患者年龄和子宫肌瘤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麻醉方式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体位为仰卧位,于脐部上缘穿刺作观察孔(直径1 cm),将腹腔镜及Trocar 置入,建立人工气腹,气腹压为12~14 mmHg(1 mmHg=0.133 kPa),利用腹腔镜探查子宫肌瘤位置,明确定位子宫肌瘤后,于左侧、右侧髂前上棘2 cm 处穿刺,分别作为主、副操作孔,将手术器械置入,在腹腔镜直视下,利用超声刀切开假包膜,剔除肌瘤后电凝止血并留置引流管后缝合切口。

观察组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并实施子宫血管阻断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步骤同对照组;子宫血管阻断术:将腹膜桥切开,于患者骨盆入口处将髂内动脉游离,使髂内动脉分支显露,再分离子宫动脉,自子宫动脉起点距离2~3 cm 处,将血供夹闭阻断,于圆韧带输卵管三角区域对子宫与卵巢的交通支血管进行游离,夹闭血管。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1)手术情况(手术用时和术中出血量);(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体位性低血压、盆腔黏连和切口感染);(3)术后恢复时间(盆腔引流、离床活动、住院时间);(4)术前、术后第2 天性激素指标[测定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5)术前、术后第2 天测定血常规指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6)术前、术后第2 天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手术用时(59.46±15.81)min 与观察组患者(60.23±16.37)min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0.91±5.08)ml 低于对照组患者(34.58±8.2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患者1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P=0.04,表1)。

表1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布[n(%)]

2.3 术后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盆腔引流时间、离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比较(d,x±s)

2.4 性激素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性激素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二天,两组患者性激素指标均低于术前,观察组患者的LH、FSH、E2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性激素指标比较(x±s)

2.5 血常规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血常规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二天,两组患者血常规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均低于术前,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CD3+和CD4/CD8 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常规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比较(x±s)

3 讨论

子宫肌瘤的发病率较高,该疾病的高发人群为育龄期女性,发病率为20%。子宫肌瘤发生后,患者以下腹疼痛为主,其阴道会出现不规则异常流血情况,导致患者月经周期紊乱,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4]。随着子宫肌瘤患者病情发展,子宫内的肌瘤体积慢慢增大到一定程度,会发生恶变,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等子宫恶性肿瘤,还可能会导致患者生育功能受到影响而引起女性不孕症[5-6]。

临床针对子宫肌瘤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传统的子宫肌瘤手术为开腹手术,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通过打开患者腹壁,显露子宫肌瘤,将子宫肌瘤有效去除,达到控制病情目的,但这种术式属于开放性手术,具有切口大、手术创伤严重、并发症风险高等局限性。随着微创医学的发展,子宫肌瘤患者的微创手术逐渐取代开腹手术成为主要治疗手段,其术式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为主,该术式的手术切口小,经穿刺孔置入腹腔镜及手术器械,在腹腔镜直视下操作,其手术视野不受限制,手术医生可完整剔除子宫肌瘤,手术创伤轻,具有微创性[7-9]。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对于子宫肌瘤患者的微创手术治疗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不仅要求减轻患者手术创伤,还要求在手术中尽可能不破坏患者子宫完整性,尽可能不影响到其性激素分泌,常规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为此,临床上提出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采用子宫血管阻断术。由于卵巢血供来源以子宫动脉和卵巢动脉为主,子宫血管阻断术通过夹闭子宫动脉、子宫与卵巢的交通支血管,在短时间内可为患者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维持患者卵巢血液供应,尽可能规避手术操作影响患者卵巢功能,有利于保留患者子宫完整性,避免影响其性激素分泌,且该术式由于夹闭了子宫动脉,阻断了血流,可对术中出血进行控制,减少术中出血量[10-12]。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实施子宫血管阻断术可切实减轻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创伤,降低并发症风险,加快术后康复毒速度,究其原因为子宫血管阻断术有效阻断了患者子宫动脉的血流,避免手术操作对患者子宫动脉血供产生影响,避免术中操作对子宫血管造成损伤而引发子宫大出血;(2)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性,但腹腔镜手术仍属于侵入性操作,会对子宫肌瘤患者机体内环境产生影响,导致内分泌、血常规状况、免疫功能受到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第二天,观察组患者性激素、血常规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实施子宫血管阻断术可规避手术操作对机体造成的刺激,子宫血管阻断术阻断了患者的子宫动脉及卵巢动脉血流,保护了子宫完整性。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子宫血管阻断术可减少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出血量,减轻手术操作对患者性激素、血常规、免疫功能的影响,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

猜你喜欢
血常规肌瘤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