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学习学情调研的框架与实践*

2020-01-14 10:39毛文波吴玉国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0年12期

毛文波 吴玉国

摘    要   结构化学习学情调研的教育意义是以学为主,构建学前、学中、学后三个模块,七个要素,三个目标指向的调研框架。在具体课时学情调研实践中要落实三个策略:学前调研,找准认知冲突,有效设计学程;学中调研,适时调控关联活动,高级思维有效发展;学后调研,及时诊断评价学情,反思后续进程。

关键词  结构化学习 学情调研 框架建构

学情调研是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统计学原理,通过调查、测量等途径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认知结构、情意结构等进行研究,能够准确获得个体当前学习信息,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组织学习活动,促进学习目标达成。学情调研、学理分析、学材开发、学程设计和学评调控合称结构化学习倡导的“五学”,学情调研是重要环节之一,对其他“四学”的开展与实施起着基础性作用。学情调研贯穿于学习的整个环节。本文拟对学情调研的框架和实践层面作一些探索。

一、 学情调研的框架建构

Image结构化学习的学情调研框架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结构化学习的相关教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二是教育科学统计的相关原理。学情调研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掌握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我们构建了三个模块、七个要素和三个目标指向的,由知导行的学情调研框架(如图1)。

1. 三个模块

三个模块是指学前、学中、学后调研的三个阶段。学前调研模块是通过问卷访谈等途径重点了解学生的“知”,即知识、认知和情意,包括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技能水平、认知结构、表征方式、思维水平、情意态度等,找到认知冲突。学中调研模块就是在“连续、关联、循环”的学程中观察学生学习在场,根据学生的认知冲突解决的状态,对预设适时进行调控,使学生学习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有力促进学生“四基”的落实、“三能”的培养,最终达到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学后调研模块主要是对学习材料的分析、学生的访谈等,对学习的效果作出定量与定性分析评价,为改进学习提供参考。

2. 七个要素

(1)生活经验

这里的“生活”应指当下儿童的生活,“经验”指学生经历、观察、体验过的潜伏状态的生活数学。

(2)知识结构

数学知识体系是结构化、系统化的。学生知识结构是指现在已经具备了的知识系统,包括方法、思想等内容。如果学生的知识系统与教材知识结构匹配,说明他们的知识结构完整,如果不匹配,存在缺陷,结构生长就不能顺利发生。我们常常依据教材的知识结构来推断学生应有的知识结构,学生知识结构是调研的重点内容之一。

(3)技能水平

数学技能是一种特殊的技能。研究表明,技能具有“心智性”“规则性”和“层次性”的特点[1],现代课程标准认为基本数学技能包括运算、图形、推理[2]。数学运算是指运用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对具体对象进行求解的过程,即“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3],正确、灵活、合理、简洁是它的水平特征。图形技能分为识图和画图两个方面,根据课程标准,图形技能主要指“空间观念”中的要点[4],分两个层次:水平一是在基本图形中能找到基本元素及其关系,水平二是在复杂图形中能分解出基本图形并找到图形间的关系。推理包括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推理过程的严密性、逻辑性,条件的必要性,结论的正确性是衡量推理技能水平的重要内容。结构化学习学情调研对学生的技能水平层次要准确分析与区别,只有这样,学习的水准才会有保证。

(4)表征方式

表象、知觉和记忆是一个整合的认知系统,三者共享相似的表征[5]。目前,多元表征的表征方式主要有情境表征、动作表征、实物表征、图像表征、言语表征、文字表征、符号表征、模型表征等。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不同的年龄特征、不同的认知经历,对同一事物的表征方式存在一定差异,但同一环境同一年龄段的表征方式会存在共性,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同一对象的认知常常是多种表征方式共存,增强了学生辨别数学概念的洞察力[6] 。

(5)思维层次

思维是数学的核心,数学思维贯穿于数学学习活动始终。顾泠沅先生领导的青浦实验构建了数学认知水平分析框架,将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分为操作性记忆、概念性记忆、说明性理解和探究性理解四个层次,前两层次为较低思维水平,后两层次为较高思维水平[7],探究性理解水平被称为最高思维水平[8]。我们采用顾泠沅先生的研究成果,便于实施结构化学习。

(6)情意态度

情意态度是关于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情绪、习惯、信心、态度等非认知的情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非认知因素一直伴随始终,如果配合得好,能起到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7)认知冲突

认知冲突是学习者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正遇到的学习情境之间产生的无法同构的一种状态,由此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不平衡,不能用原来的认知结构来同化,打破了之前的平衡,顺应达到新的平衡。认知冲突一般会出现在学生的知识缺陷处,新旧知识衔接处,概念、规则概括、抽象处,知识应用到新情境处等。

七个要素虽然被划归在学前模块中,但在学中与学后依然要密切关注,因为学中是检验落实学前的预判,学后就是下一课的学前调研。

3. 三个目标

学前、学中、学后学情调研的目标指向分别是摸底、调控和诊断。摸底就是摸清学生七个方面的具体情况。调控就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监察学生学习行为、调整学习过程、控制学习节奏等。诊断就是在学后运用评价量表对学生学后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诊断学习的效果与目标达成度。

二、学情调研的实施策略

學情调研的样本视学习目标与研究对象而定,通常调研的对象是本班学生。调研时机视目的而定,目前结构化学情研究的重点是课时、单元的调研。下面以课时教学 “小数的意义”为例,谈谈学情调研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