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桃
【摘 要】在初中历史新课改的教学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历史,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本文将以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为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详细地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教学模式;培养策略
家国情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引领学生吸收历史人物的优良品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道德素养的发展。所以,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增加历史知识与家国情怀的关联性,将其渗透到各个课堂教学环节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打造高效的初中历史教学课堂。
一、挖掘历史教材内容
在初中历史教学环节中,教师以教材内容为中心,引领学生自主探索相关的历史事件,以问题设计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多个角度展开历史事件的分析,了解历史的同时,体会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和优良品质,实现家国情怀培养的渗透。
在清朝历史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所设计的课前引导内容,清晰地认知到重要历史事件,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历史知识。然后,教师深挖历史教材,从其中挑选出真实的历史人物英雄事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例,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深刻认知到鸦片对人们身心的危害性,林则徐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做出伟大的壮举,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其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进行学习和传承。其次,还有民族英雄等代表人物,其拥有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伟大民族精神,引领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家国情怀。最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你印象最深刻的历史英雄人物是谁?为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将自身所认知的家国情怀表达出来,比如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视死如归、至死不渝的南宋爱国人士文天祥、替父从军权衡国家与小家之间关系的花木兰等,推动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在初中历史传统教学模式下,整体呈现出过于理论化、死板化的特点,导致学生形成死记硬背历史知识点的学习习惯,将应付考试成为了课堂教学的目标,违背了历史课程的教学本质。所以,教师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形象生动的历史情境,以生活化的方式更好地体会家国情怀,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在“都江堰”历史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图片、音频资料的方式,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都江堰的优美景色和风土人情,引入都江堰建造的历史事件,从多个角度展开历史事件的分析,充分认知到都江堰建设前后对当地人民日常生活的影响,李冰父子受到百姓的拥戴,从其为国为民的行为中体会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其次,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挑选真实事件,便于学生获得更加深层次的感悟,比如为解决国家温饱问题奉献一生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专研,不断提升水稻的产量,为人民带来富裕生活的同时,推动国家、社会更快地发展,促进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和认知。
三、拓展延伸教学内容
在初中历史教学环节中,教师以教材内容为中心,具有针对性地拓展和延伸,充实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为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提供媒介,实现历史教学环节与爱国情怀培养的完美结合,逐渐形成完善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在历史知识点讲解中,教师引领学生自主阅读历史教材内容,明确其学习的重点,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在积极活跃的氛围下完成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然后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自主查询收集相关资料,以对比的方式了解知识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构建完善的历史知识框架,同时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实现家国情怀培养与历史知识学习的完美结合。最后,教师从多个角度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了解到现今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升华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主题,鼓励学生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提升学生爱国情怀培养的教学效果。
總而言之,在初中历史教学环节中,教师深挖教材中的历史素材,引导学生融入到具体的历史事件中,学习其所体现出的中华传统优良品质,同时创新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事件,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机会,切身体会到爱国情怀,以及具有针对性地拓展和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历史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联系古今中外,进一步加强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整体性地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