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任亮(通信作者) 黄丽 伍莉
637000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四川南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引起艾滋病(AIDS)的病因。患者在感染HIV 后,机体免疫力呈现不断下降,出现机会性感染的概率增加,甚至出现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患者死亡[1]。由于人们对艾滋病的认知不足,导致对艾滋病患者存在歧视,这些因素导致患者患病后产生悲观绝望的情绪,容易滋生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问题,直接影响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善[2]。因此,本探究心理护理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善及疗效影响,现报告如下。
2016年10月-2018年8月 收 治 艾 滋病患者108例,男60例,女48例,年龄18~52岁,平均(33.34±2.61)岁。入组患者中,异性接触感染70例,同性接触感染22例,血源性感染患者2例,不明原因感染1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男32例,女22例,平均年龄(33.10±2.58)岁;异性接触感染患者38例,同性接触感染患者13例,血源性感染患者1例。研究组男28例,女26例,年龄18~52岁,平均(33.52±2.40)岁;异性接触感染患者32例,同性接触感染患者9例,血源性感染患者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HIV/AIDS诊断标准。②患者意识清楚,可以沟通。③患者及家属同意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认知障碍患者。②精神疾病患者。③其他免疫系统疾病患者。
研究方法:⑴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向患者介绍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提升患者的认知。⑵研究组患者行健康教育,同时要开展以心理干预为核心的全程化护理模式。①建立心理护理干预小组,采用从事艾滋病护理工作2年以上的护理人员8 名,组成护理小组,包括4名主管护师和4名护师。②登记患者信息,保护患者的隐私,并且按医嘱发放抗病毒药物,同时对患者随访,与患者建立良性的互动。护士每周要保证与患者2 次交流,并且通过微信等方式,与患者建立长期互动,解答患者的疑惑[3]。③针对患者的负性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向患者发放疾病健康手册,讲述疾病发病机制、预后以及药物疗效、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建立心理访谈,引导患者倾诉,聊天过程中,播放抒情以及优美的音乐,1次/d,同时要指导患者适当的运动,包括散步以及打太极等,40 min/d。④对于新入院患者,帮助其适应环境,引导患者主动交流,在日常与患者的交流中,护理人员要秉承耐心和细心的原则,给予患者关怀[4]。另外,护理人员可以将患者拉入微信群,定期组织患者交流,并且聘请艾滋病治疗专家为患者进行讲解,同时配合心理学专家的辅导。心理护理中,需要确保社会的支持,护理人员每月要组织1次家属参加的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家属的支持以及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可以提升对患者的支持,进而为患者营造舒心的环境。
观察指标:①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3、6 个月后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HAMA 是对患者焦虑状态评估的量表,患者7 分以下,表示不存在焦虑状态;7~14分之间可能存在焦虑;14~21分存在焦虑;21~29 分为明显焦虑;29分以上为严重焦虑[5]。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是对患者抑郁状态评估的量表。患者在8分以下,无抑郁状态;8~20分为可能有抑郁;20~35 分为轻度或者中度抑郁;35分以上为严重抑郁[6]。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CD4+T 数量变化情况。CD4+T 淋巴细胞检测,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2 mL,运用BD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HAMA 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HAM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3、6 个月后,研究组HAMA 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HAMD 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HAMD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6 个月后,研究组HAMD 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CD4+T 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CD4+T 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6 个月后,CD4+T 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本研究中,在干预3、6 个月后,研究组HAMA 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艾滋病患者行以心理护理为核心的全程化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的焦虑状态。在治疗中,护理人员采用心理护理指导的方式,针对患者的疾病,加强对患者的关注,且鼓励患者交流,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焦虑水平。另外,建立病友圈,鼓励患者加强交流,在密切的交流以及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焦虑状态。且患者在心理护理6个月后,HAMA焦虑评分会降低10 分左右。本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8-9]。
表1 两组患者HAMA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HAMA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3个月后 干预6个月后对照组 54 22.60±3.01 19.98±2.64 16.68±2.20研究组 54 22.51±2.41 16.61±3.22 13.20±1.58 t 1.269 7.110 8.264 P 0.130 0.009 0.002
表2 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3个月后 干预6个月后对照组 54 29.54±2.72 25.62±2.38 22.13±6.52研究组 54 29.66±2.28 21.31±2.33 15.64±3.17 t 1.236 7.069 8.061 P 0.112 0.012 0.008
表3 两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s,个/μL)
表3 两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s,个/μL)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3个月后 干预6个月后对照组 54 63.6±108.4 122.2±106.4 146.8±98.6研究组 54 62.4±102.2 186.4±111.8 234.6±108.1 t 2.136 9.369 11.996 P 0.158 0.001 0.001
本研究中,干预3、6 个月后,研究组HAMD 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艾滋病患者应用心理护理模式下,自身的HAMD 评分不断下降,表示患者的抑郁水平不断降低。HAMD 量表是评价患者抑郁状态的重要指标。艾滋病患者由于受到自身疾病的影响,导致患者会受到社会的歧视,甚至受到家庭成员的歧视,导致患者在生存中存在抑郁的不良情绪,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而对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模式,可以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加以疏导,从而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和治疗效果。在对患者护理中,结合微信,建立微信群,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解答患者的疑惑,提升患者对自身的重视,这样可以缓解患者的抑郁状态。本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10]。谢彩英等[11]指出,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护理,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并且融入心理指导,可以提升患者的自信心,且更好地融入到生活,降低自身的抑郁水平。陈建玲等[12]认为建立微信群,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解答患者的疑惑,可以降低患者的抑郁评分,患者在经过系统的心理指导和日常指导下,HAMD 评分由29分降低到18分左右,效果显著。
本研究中,干预3、6 个月后,CD4+T 淋巴细胞计数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淋巴细胞是用于评价患者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同时是提升患者免疫能力,预防感染的标志,患者免疫功能出现变化,会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对于艾滋病患者而言,CD4+T 淋巴细胞同样是评价患者免疫能力的重要指标。在本次研究中发现,患者在应用心理护理以及全程化护理模式后,自身的心理问题得到改善,继而在配合治疗的情况下,更好地提升了自身的免疫能力,且患者的CD4+T 淋巴细胞指标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可见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具有较高的疗效。Guarin[13]对艾滋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且采用心理护理模式,发现患者的CD4+T 淋巴细胞达到328 个/μL 左右,同比治疗之前,增长了144 个/μL。可见,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康复效果。查丽俊等[14]探究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术后的影响,通过结合艾滋病患者152例,发现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指导可以显著的提升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含量,进而可以提升患者的综合免疫能力。相关研究发现艾滋病患者容易受到歧视,对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模式,患者体内的CD4+T 淋巴细胞会显著提升,临床价值显著[15-16]。
综上所述,艾滋病患者心理存在焦虑和抑郁等问题,不利于患者治疗和社会生存,应用心理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的HAMA 和HAMD 评分,且增加CD4+T数量。相信在未来的艾滋病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人员可以将心理护理、延续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且在优化社会环境的基础上,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最优的护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