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春华
羊是我国三大肉用家畜之一,也是全国食用范围最广,烹饪方法最多且最具特色的肉类之一。羊是纯食草动物,其肉质较牛肉细嫩,较猪肉和牛肉的脂肪、胆固醇含量都少,且热量较高,滋味鲜美,食后容易被消化吸收,是老弱妇幼皆宜、医食兼优的冬令进补佳品。
羊肉之美,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知道。原始时代,人类以捕猎野兽为生,抓到什么吃什么,当然偶尔也会有野羊,初尝羊肉美味。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畜牧业的发展,野羊开始被人类驯化变成家羊,并在人类的辛勤培育下分化为现在的绵羊和山羊,逐步满足着人类需求的多样性。河北、河南、陕西等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都出土过羊骨或陶羊,说明中国北方的养羊历史至少有六七千年以上,南方的养羊历史则要晚于北方。到了商周时期,养羊业已甚为发达,羊成为主要的肉食畜之一,并用于祭祀和殉葬,商代青铜器也常用羊首作装饰。
先秦时期,人们就有吃羊肉、喝羊肉汤的生活习惯。《战国策·中山策》记载:“中山君飨都上,大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国语·晋语》中有:“子为我具特养之飨,吾以从之饮酒”。这里说的就是吃羊肉、喝羊汤的事。
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几乎历朝历代羔羊都是重要贡品之一,羊对古代劳动人民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家畜之一。唐代武则天就好食羊肉,并曾以“珍烹惟羊羹”的诗句赞美羊肉食品。而清朝慈禧太后尽管吃尽山珍海味,稀世珍肴,但也对一种用羊肉作原料烹制的“它似蜜”胃口大开,倍加赞赏。
羊肉营养价值颇高。现代营养学分析,每100克羊肉含蛋白质17.3克,脂肪13.6克,碳水化合物0.7克,钙15毫克,磷168毫克,铁3.04毫克,锌3.61毫克,硒7.18毫克,还含有核黄素、烟酸、维生素B族、维生素A、维生素D、烟酸等。羊肉中富含微量元素硒,而硒对人体的正常生长和生殖非常重要,还可降低胃液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对增加消化酶成分,保护胃壁,帮助消化,预防胃癌发生有一定作用。
中医认为,羊肉性温、味甘,有补虚祛寒、温补气血、益肾补衰、通乳治带、助元益精、开胃健力的功效,对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肾亏阳痿、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病后或产后身体虚亏等一切虚状均有治疗和补益效果。
寒冬季节常吃羊肉能益气补虚,促进体内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抗寒防病强身健体,故民间有“冬食羊肉赛人参” 之说。我国古代医书上说羊肉是“血肉有情之品”,温性较强,人们在寒冬食羊肉易于吸收,有“补气滋养、御风寒”之效。中医学界也把羊肉与大补元气的人参相提并论,有“人参补气,羊肉补形”的说法。
羊肉味美,吃法很多。常见的吃法有红烧羊肉、清炖羊肉、爆炒羊肉、烤全羊、羊肉汤、羊肉糕、酱羊肉、羊肉泡馍等。羊肉已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青睐的美食,各地涌现出不少具有地方风味的羊肉名肴,如北京的涮羊肉、新疆的烤羊肉串、镇江的东乡羊肉“佛跳墙”、苏州的“藏书羊肉”、江苏泗阳的全羊席、上海的白切羊肉、宁夏的羊羔肉、山东的羊肉汤、西安的羊肉泡馍、陕西的炸芝麻羊肉、甘肃的“珊瑚羊肉”、海南的白汁羊肉等,都久负盛名。
羊肉虽是冬令进补防寒佳品,但属温热食品,易引起痰湿上火,有发热、牙痛、口舌生疮、咳吐黄痰等上火症状者不宜食用。羊肉膻味较重,炖煮时放些山楂或萝卜、绿豆,烹炒时放些葱、姜、孜然、料酒可解除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