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悦 冯 磊 指导 刘喜明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3.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100700)
独参汤出自《十药神书》,以一味人参急煎频服,用治大量吐血及崩漏等危急重证,以其量大力专效宏,常收奇效。刘喜明教授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业医30余载,善用经方辨治杂病。刘喜明教授认为,在危急重证的治疗中,人参有不可替代之作用,刘师常言“以一味药治疗危急重证者,唯独参汤矣”,现总结其对独参汤的阐释,整理如下。
一般认为独参汤首载于《十药神书》[1-2],“丙字独参汤,止血后,此药补之”。刘喜明教授指出宋以前医家已认识到人参可以起死,可用于困重垂死,鸣息欲绝之危急重证,后世医家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刘师提示独参汤脱胎于《肘后方》人参散,其中记载“卒上气,鸣息便欲绝……末人参,服方寸匕,日五六”[3]。独参为散剂,用治肺气欲绝之急重肺病。至宋代《是斋百一选方》破证夺命丹记载“患人困重垂死……好人参一两”[4],此为汤剂,顿服救急。上述二方可以视为独参汤前身。《古今医案按·中风》记载朱丹溪煎人参膏治疗中风脱证。《张氏医通》载“诸失血后,倦怠昏愦,面失色,懒于言语,浓煎独参汤加橘皮,所谓血脱益气也”[5],指出独参汤可以用于各种失血后的治疗。陆以湉云“《仁斋直指方》治吐咯血用人参汤慢火煎服;葛可久《十药神书》于血止后以独参汤补之,盖一脉相承之法”[6]。东晋至宋代医家虽未冠“独参”之名,但已有将单味人参用于危重症急救的记载,元代葛可久将独参汤用于止血后调补,后世医家用独参汤治疗大汗大下后气促气弱及吐血、血崩、血晕诸症,扩大了应用范围。
综上,刘喜明教授认为独参汤肇始于人参散和破证夺命丹,方名首载于《十药神书》,用于失血后调补,丹溪倡回阳固脱,张璐云“血脱益气”。刘师认为对于各种大出血、中风、喘息欲绝、伤寒困重垂死等症,元气大亏、血脱气竭或阴虚阳脱,上气欲绝者,可“只服此一味而安”。
2.1 对人参功效理解 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载人参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的功效[7]。刘师将人参功效归纳为五方面,即补五脏精气、大补元气、回阳救逆、止渴养营、提元气且入阴分。《神农本草经》谓人参“气味甘微寒无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指出人参能补五脏,不独归某经[8-9]。人参实能补养元气,拯救危险,起回阳救逆之功。且凡补气之药皆属阳,唯人参属阴,提元气而又能入于阴分,最为可贵。刘喜明教授指出,现今应用独参汤急救时,以吉林长白山野生晒参为最佳,以其性纯、力强、味正,大补元气作用强。
2.2 独参汤应用要点为“三脱” 目前,独参汤多用于危急重证如失液、产后大出血、感染性休克等治疗[10-12],辨证为气脱、津脱或血脱者。据此,刘喜明教授提出血脱、津脱、气脱的“三脱”证候为使用独参汤指征或关键所在。第一为血脱:指各种大出血,血液迅速丢失,不论吐血、衄血、便血,抑或暴脱亡血,气无所附,出现气随血脱,以致元气大亏,伴见面色苍白、心悸眩晕,脉象虚弱无力或浮大中空者,皆可用独参汤补气以固血脱。第二为津脱:高热酷暑,大量出汗,或剧烈呕吐、洞泄不止,津液暴脱,津亦能载气,津液突然过度丧失,乃气随津脱,出现爪甲凹陷,眼窝塌陷,肌肤松弛,脉微细,但欲寐者,可用独参汤益气以固津脱。第三为气脱:肺病重证后期,气息将绝,或极度劳倦,中风脱证,以及各种慢性重症疾病后期等,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元气大亏,或五脏气绝,皆可用独参汤大补元气以固气脱。此“三脱”者,根本在于血气、津气、元气或阳气暴脱,真气大亏,不能固摄津液、精、血,特立一味独参汤,大补元气,固三脱,补五脏,亡阳者亦可加入附子,名参附汤。正如《扁鹊心书》云“至若脱证,唯一于虚,重剂参附或可保全”[13],在临床上,凡符合“三脱”者,皆可用之。
2.3 独参汤功效为“三固” 针对独参汤的“三脱”证候,刘喜明教授认为独参汤的作用为“三固”,固血、固津、固气是其核心。血脱者面色白,用独参汤补气固脱,出血后,以独参汤补气生血,此乃“固血脱”也,《医贯砭·阴阳论》载“血骤脱者,气亦随之而脱,势极危殆,故用补气之药以固之,使不全脱。然后渐用补血之品,以填之、生之,非谓一时之气即能生血也。即气固之后,仍当大补其血而以气药佐之,亦非专补气也”[14]。津脱者面红凹陷,用独参汤补气救津,固摄津液,气固津还,此乃“固津脱”。气脱者全身或四肢厥冷,用独参汤峻补元气,救危险于垂绝,回阳气于顷刻,此乃“固气脱”。
刘师指出在临床上凡血崩不固、津液不固、气陷不固、肛脱不固等,以及慢性重证、难证、绝证,它药不效者,皆可用人参,补之、救之、固之,“不离乎三脱”,亦“不拘泥三脱”也。
2.4 独参汤剂量与服药方法 1)独参汤剂量。独参汤或人参,必有元气亏虚,方可用之。刘师临床应用独参汤,不泥古一味大剂投之,依元气亏虚程度,病情轻重缓急,人参剂量大、中、小,分为重固、中固和轻固。小剂量者10~15 g,为轻固,适用于脱证较轻者,若未见急脱之象,但已有元气亏虚之证者,酌情以10~15 g小剂量徐徐轻固之,防止变脱,并适当延长服药时间,使其元气渐生。中剂量者16~30 g,为中固,适用于病情较重者。大剂量者31~60 g甚至更多,为重固,浓煎,24 h,多次频服。古人应用独参汤时,气脱亡阳多为大剂重剂,如《景岳全书·古方八阵》独参汤,用人参二两,水煎顿服,治诸虚证垂危者,《张氏医通》载“猛进独参汤”,一夜中用尽人参二两。朱丹溪治疗中风阴虚而阳暴绝“服参膏尽数斤,病已”。刘师指出垂危之刻,人参剂量皆30 g以上,若出血不止,或大汗淋漓,或手撒尿遗,神昏之重证者,用量甚至更多,以大剂量急救之。2)独参剂型与服法。刘喜明教授指出,独参法的应用不局限于汤剂,依据病情散剂、膏方皆可。危急重证之时,急煎顿服,或昼夜频服。《本草纲目》人参膏,急救用之。或仿《肘后方》人参散,制成散剂,日服5~6次。或吞服小块人参,徐灵胎治喘用此法,以纳肾气。在热病脱证时,以独参汤沉水,冷服。
2.5 独参汤化裁方法 刘师指出,独参汤可根据病情需要和病证特点,灵活变化,不可拘泥于一味人参。如兼阴虚火旺,虚火上冲之出血,用人参加盐一小撮,或加秋石,或用猪胆汁、童便,以其咸寒、苦寒降火凉血,牵制人参升燥之性。若兼阳气大亏,畏寒怕冷,脉沉细,可加附子,取参附汤意,补气回阳救逆。若兼有气陷者,症见气短明显、呼吸费力,可加黄芪以升举阳气;若兼阴精亏虚,形瘦体弱,可加熟地,取两仪汤意,气精双补;若兼夹痰浊,可佐天麻、胆星,以补气化痰息风。如《扁鹊心书》[13]云“脱证已具三四,而犹云有风有痰,虽用参附而必佐以秦艽、天麻、胆星、竹沥冰陷疏散”,言其“诚不知缓急者也,乌足与论医道”,《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独参汤项下“如薛己治中风,加人参两许于三生饮中,以驾驭其邪,此真善用独参汤者矣”[15]。刘师强调临床使用独参汤时,须根据病情权变。
3.1 病案1 患某,女性,45岁,初诊日期:2018年3月14日。主诉:外阴大量出血26 d。现病史:患者26 d前于外院针灸后出现外阴大量出血不止,伴血块,无腹痛。既往有糖尿病史20余年,临床蛋白尿12年,慢性肾功能不全3年。于2018年3月8至12日于外院妇产科住院治疗,查血红蛋白66 g/L,诊断:异常子宫出血,中度贫血。输注红细胞悬液2 U,肌注达菲林、止血治疗,但仍大量出血不止,家人专门扶持来诊。刻下症:外阴出血,量多,不敢下床活动,下床或解大小便即出血,面色白,极度乏力,纳可,眠差,大便2 d 1次,质干,小便频。舌淡嫩,苔薄白,脉沉细。诊断:崩证,血脱证。治法:益气固脱。方用独参汤:生晒参30 g,3剂,日1剂,水煎至300 mL,1 d内服尽。自诉服药1剂,外阴出血减半,2剂血止,共服6剂,随后1周未再出血。3月26日外院复查血红蛋白89 g/L,乏力减轻,体力明显好转,继用健脾益气法以巩固之。
按语:本例中年女性,有糖尿病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病,外阴大量、长时间出血,贫血较重,输血只能“补有形之血”,但“不能益无形之气”,故仍出血不止。此时元气大亏,气不摄血,有形之血不能骤生,无形之气宜当急固,师先贤“血脱益气”之旨,投大剂人参峻培元气,补气摄血。1剂出血减半,2剂血止,血色素值回升。可见,独参汤放胆用之,量大力宏效佳,不愧为“独参”之意。
3.2 病案2 患某,女性,89岁,初诊日期:2019年2月21日。家属代诉:精神萎靡不振1月余。现病史:患者1月前高热,外院急诊治疗后体温已正常,之后出现乏力,精神萎靡不振。既往有糖尿病史35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年。现仍于外院住院治疗,2月18日查血钙>4 mmol/L,随机血糖17 mmol/L,虽应用大剂量利尿剂仍小便量少,血钙持续不降,因高钙危象不能改善,下达病危通知书。刻下症:全身极度乏力,精神萎靡,大便秘结,多日未行,小便留置导尿,量少,下肢浮肿严重,脚肿至膝,呈指凹性,厌食,眠差,面色偏暗虚浮,口唇色红,舌脉不清。诊断:高钙血症,气脱证。辨证为元气大亏,邪热伤阴,水液内停。治法:大补元气,育阴利水。方用独参汤加味:生晒参5 g,芦根30 g,白茅根30 g。5剂,水煎服,日1.5剂,分4次服。患者当晚开始服药,22日小便量显著增多,24 h尿量约1 800 mL,23日24 h尿量2 000 mL以上,精神好转,下肢水肿消退,外院评估后拔除尿管,25日复查血钙正常,各项生化指标均有好转,准予出院。
按语:本例患者老年女性,体弱多病,高热后极度乏力,精神萎靡不振,乃元气亏虚,唯恐变脱;口唇色红,二便皆少,下肢浮肿,为阴液受伤,津液不化。单用补气唯恐助热,纯用利尿则更伤阴液。此时大剂人参恐其虚不受补,且邪热未尽,又恐其助热,故以小量生晒参以培补元气,加芦根走气分,以清气分之热,生津利水;白茅根走血分,以清血分之热,凉血利尿,二者清热利水而不伤阴。徐徐轻固之,使元气渐生。药后元气复,精神好转,余热清,小便增,血钙恢复正常。可见,独参汤小量亦能治重证,善用古方者不执方也。
刘喜明教授关于独参汤有独特的阐释与发挥。其认为独参汤为补气固脱之剂,凡是符合血脱、津脱、气脱之“三脱”证候者,临床症见大量出血、大汗淋漓、洞泄不止、喘息欲绝、手撒遗尿等元气大亏之象,即是具备独参汤使用指征,均可用之。至于独参汤剂量,刘教授指出不可一味因循守旧,应根据病情、患者元气亏虚的程度选择,依据剂量的大、中、小,分为重固、中固和轻固。大剂重剂,可用至30 g以上,危急重症情况下,须用独参一剂急煎频服之,加减化裁恐不及待。另外,刘教授强调,可根据病情权变,不拘泥于单味人参,以期取得最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