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2020-07-30 11:26余勇飞郭珍立阮清源贾复敏武尹虹祥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3期
关键词:西医黏度证候

余勇飞 郭珍立 周 瑞 阮清源 张 丽 贾复敏武 锋 魏 衡 腊 琼 姜 昆 尹虹祥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 武汉 430015)

流行病学报道提示[1],急性脑梗死致死、致残率在我国已居于脑血管疾病首位,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负担。国内外相关诊疗指南认为[2],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应将促进缺血半暗带区神经功能恢复和侧支循环形成放在首位。但目前西医常规对症干预方案存在总体疗效欠佳、后遗并发症多及远期预后较差等问题,难以满足临床需要[3]。中医认为急性脑梗死属“中风”范畴,而痰瘀是其中决定性病理因素,针对这一病机辨证给药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提高生存质量[4]。本研究旨在观察中药方剂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过氧化氢酶(CA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为中医药方案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提供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符合急性脑梗死西医诊断标准[5];符合痰瘀阻络证中医辨证标准[6];病程在48 h以内;年龄≤75岁;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既往脑梗死或脑出血病史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脑血管畸形者;颅内肿瘤者;腔隙性梗死者;造血系统疾病者;免疫系统疾病者;严重内分泌系统疾病者;肝肾功能不全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4.95±5.50)岁;平均病程(13.49±2.41)h;其中合并高血压病21例,冠心病13例,糖尿病9例,高脂血症15例。观察组中男性33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4.30±5.43)岁;平均病程(13.59±2.45)h;合并高血压病25例,冠心病14例,糖尿病10例,高脂血症2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依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5],具体措施包括降低颅内压、营养神经、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感染、降压调脂及控制血糖等;对于符合溶栓指征者行rt-PA溶栓。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辅以中药汤剂治疗,组成:制何首乌15 g,制黄精15 g,炙僵蚕10 g,天麻 10 g,鬼箭羽10 g,海藻10 g,炙水蛭6 g。每日1剂,加水400 mL煎至200 mL,早晚温服。两组疗程均为2周。

1.4 观察指标 1)依据《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6]进行偏身不利、口舌歪斜、言语謇涩及气短疲倦评分计算,每项总分6分,分值越高提示证候越重;2)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价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3)日常生活质量评价采用BI量表[7];4)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沉降率,检测仪器采用上海寰熙MVIS-2035型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5)凝血功能指标包括血小板聚集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检测仪器采用深圳盛信康SK9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6)CAT、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检测采用ELISA法,试剂盒由珠海泉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5 疗效标准 参考文献[8]拟定。痊愈:NIHSS评分较基线水平下降≥90%,伤残分级为0级。显著进步:NIHSS评分较基线水平下降≥46%,<90%,伤残分级为1~3级。进步:NIHSS评分较基线水平下降≥18%,<46%。无变化:NIHSS评分较基线水平下降<18%。恶化:NIHSS评分较基线水平增加。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4.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见表2。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及本组治疗前评分(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观察组(n=52)对照组(n=52)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偏身不利4.12±1.09 0.95±0.12*△4.09±1.14 1.53±0.40*口舌歪斜4.15±0.92 0.94±0.17*△4.23±0.96 1.47±0.32*言语謇涩4.00±0.94 0.93±0.19*△3.93±0.90 1.40±0.37*气短疲倦3.84±0.81 1.01±0.19*△3.92±0.84 1.47±0.32*

2.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BI评分比较 见表3。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及本组治疗前评分(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BI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BI评分比较(分,±s)

组别观察组(n=52)对照组(n=52)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NIHSS评分17.60±3.67 8.10±1.59*△18.13±3.72 12.72±2.44*BI评分49.97±5.40 76.32±10.91*△50.34±5.34 63.50±7.35*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 见表4。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沉降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及本组治疗前水平(P<0.05)。

2.5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见表5。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及本组治疗前(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观察组(n=52)对照组(n=52)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0 s全血黏度[(mPa·s)]13.10±2.35 9.80±0.99*△13.37±2.28 11.54±1.42*100 s全血黏度[(mPa·s)]7.71±0.83 5.31±0.40*△7.74±0.85 6.98±0.63*血浆黏度(mPa·s)2.70±0.87 1.67±0.38*△2.74±0.90 2.10±0.52*红细胞沉降率(mm·h)34.87±5.80 18.93±2.15*△35.92±5.84 23.37±3.31*

表5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 时间观察组(n=52)对照组(n=52)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75.85±10.70 52.72±6.96*△75.31±10.48 63.54±8.7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170.82±31.489 104.37±20.73*△172.58±33.52 123.16±24.59*凝血酶原时间(s)8.59±0.96 14.55±1.87*△8.63±1.01 12.39±1.5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s)30.53±5.46 42.32±8.06*△30.71±5.52 36.55±7.29*凝血酶时间(s)13.70±0.92 18.94±2.19*△13.91±1.00 16.20±1.42*纤维蛋白原(g/L)3.78±0.95 2.19±0.31*△3.85±0.99 2.72±0.55*

2.6 两组治疗前后CAT、VEGF及bFGF水平比较 见表6。观察组治疗后CAT、VEGF及bFGF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及本组治疗前(P<0.05)。

表6 两组治疗前后CAT、VEGF及bFGF水平比较(pg/mL,±s)

表6 两组治疗前后CAT、VEGF及bFGF水平比较(pg/mL,±s)

组别观察组(n=52)对照组(n=52)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CAT 13.40±2.80 20.95±5.63*△13.26±2.73 17.69±4.10*VEGF 236.19±51.93 326.41±69.36*△240.27±53.06 283.93±60.84*bFGF 21.19±2.35 34.36±4.02*△21.50±2.41 26.78±3.26*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主要与脑部血液灌注不足导致神经细胞严重缺血缺氧,造成脑组织局部坏死或软化,神经元迅速凋亡密切相关;同时脑血管闭塞后供血组织周围侧支循环形成减少和继发微循环障碍亦是导致病情进展关键因素[9]。目前已有的西医治疗方案对急性脑梗死仅能短期内降低神经损伤程度,对远期后遗症状和死亡率改善方面疗效局限。在这一情况下越来越多学者开始重视中医药疗法在急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并进行大量探索[10]。

肝肾亏虚、痰瘀阻络为急性脑梗死发生关键病理环节,病位由血至脉再达脑络[11]。年老体衰、饮食不节、情志所伤等因素导致肝肾亏虚,津液代谢不归正化,聚湿化痰,脂浊内生,血滞为瘀,痰瘀互结,相互影响,相兼为患,日久则发为本病[12]。故急性脑梗死中医治则当以滋补肝肾、祛痰化瘀为基本治则。本次研究所用中药方剂组分中,制何首乌补肾益精,制黄精益气滋肾,炙僵蚕化痰散结,天麻通脉开窍,鬼箭羽破血通经,海藻消痰软坚,而炙水蛭活血散瘀,诸药合用可共奏祛血瘀、化痰结及滋肾阴之功效。药理学研究证实,黄精具有拮抗血小板聚集,降低神经细胞凋亡速率及改善远期生活质量等多种作用[13];僵蚕可有效刺激模型小鼠大脑VEGF表达,增加缺血缺氧区域侧支循环形成速率[14];鬼箭羽能够上调机体CO合成释放量,改善脑部缺血缺氧状态,发挥神经组织保护作用[15];而天麻在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增加大脑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方面的作用已被广泛认可[16]。

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临床疗效、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BI评分、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聚集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保护神经系统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及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较单用西医具有明显优势。而观察组治疗后CAT、VEGF及bFGF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则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加用中药方剂可有效上调CAT、VEGF及bFGF表达,而这可能是中药方剂加用后疗效更佳重要机制所在。已有研究显示[17-18],VEGF水平升高可延缓神经细胞凋亡进程,促进局部微血管新生和侧支循环建立,这对于控制脑梗死范围具有重要意义;bFGF能够诱导趋化多种血管生成相关细胞因子,加快血管内膜细胞增殖和基底膜降解速率,进而诱导内皮细胞迁移形成管腔结构,最终达到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同时其还能够刺激神经元增殖,实现神经功能重塑[19]。近年来实验及临床报道提示[20],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增强和过量脂质过氧化物形成,是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及病情进展的重要原因;而抗氧化酶CAT在机体内部能够快速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保护中枢神经细胞功能;其水平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呈明显负相关。

综上所述,中药方剂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缓解神经损伤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而中西医结合方案疗效更佳可能与其对于CAT、VEGF及bFGF水平具有更佳调节作用有关。

猜你喜欢
西医黏度证候
有机蜡对沥青黏度影响的研究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初探
高黏度改性沥青黏韧性的影响因素
两手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PMA黏度指数改进剂对减振器油性能的影响
血黏度高怎么办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