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2020-07-30 11:26王恩德王崇丽孙学玉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3期
关键词:内皮细胞证候注射液

王恩德 王崇丽 孙学玉

(山东省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 266300)

心力衰竭是一类因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下降而引起的心脏功能障碍性综合征,同时该病亦是各种心脏疾病进展引起心脏功能失代偿终末阶段[1]。而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病急骤,多表现为呼吸困难、咳泡沫痰及水肿等症状,如未及时控制可快速进展为心源性休克,总体死亡率接近4%,同时6个月内再住院比例可达40%~60%[2]。在西医常规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效果欠佳背景下,寻找更为有效方案以改善该病患者症状和降低死亡风险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3]。中医学认为急性心力衰竭属本虚标实之证,其中本为气虚、阴虚及阳虚,标为血瘀、痰饮及水停则为标实所在,同时在疾病进展过程中虚实、阴阳、寒热还可相互转化。而中医药疗法具有随证施治、标本兼顾优势,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方面已显现出一定优势[4-5]。本文旨在通过探讨中药方剂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疗效及作用机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西医诊断标准[6];符合中医心气阳虚证辨证标准[7];年龄≤75岁;病程<1 d;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严重心律失常难以控制者;入组前4周及治疗期间服用影响疗效其他药物者;肺纤维化者;结缔组织疾病者;严重内分泌系统疾病者;恶性肿瘤者;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妊娠哺乳期女性;过敏体质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55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62.70±5.94)岁;平均病程(15.08±2.37)h;根据基础疾病类型划分,急性心肌梗死27例,瓣膜性心脏病5例,扩张型心肌病23例。观察组男性31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2.95±5.99)岁;平均病程(14.82±2.34)h;根据基础疾病类型划分,急性心肌梗死30例,瓣膜性心脏病6例,扩张型心肌病19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规范药物治疗,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6]制定具体方案。1)基础治疗。即阿片类、洋地黄类及毛花苷等药物。2)对症治疗。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ARB及硝酸酯类等药物。3)rh-BNP静脉给药,初始负荷剂量为1.5 μg/kg,如收缩压>90 mmHg后改为0.01 μg/(kg·min)持续泵注,如收缩压<90 mmHg则应停止给药,待收缩压恢复后再给予0.005 μg/(kg·min)持续泵注。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中药方剂合参附注射液治疗。1)中药方剂,组方:酸枣仁50 g,红毛五加皮15 g,牡蛎30 g,柴胡25 g,生晒参20 g,生地黄20 g,当归20 g,白芍15 g,川芎15 g,肉桂10 g。每剂加水500 mL煎煮留汁200 mL,早晚温服。2)参附注射液(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72190)静滴,每次100 mL兑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

1.4 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评分。包括心悸、面色无华、喘促、口唇发绀及浮肿,每项总分6分,分值越高提示证候越严重[7]。2)Lee氏心衰量表。总分24分,分值越高提示病情越严重。3)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中心静脉压(CVP)、心肌钙蛋白 T(CTnT)、脑钠肽(BNP),其中CTnT和BNP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试剂盒由珠海泉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4)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水平。NO采用硝酸还原酶比色法,ET-1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试剂盒均由上海生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5 疗效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拟定。显效:心功能分级改善≥2级,中医证候评分减分率≥70%。有效:心功能分级改善1~2级,中医证候评分减分率≥30%,且<70%。无效:未达上述标准。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4.0统计软件。其中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观察组(n=55)对照组(n=5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心悸4.19±0.92 1.62±0.37*△0.95±0.16*△4.13±0.84 2.40±0.63*1.58±0.31*面色无华4.33±1.05 1.77±0.40*△0.97±0.17*△4.27±1.02 2.40±0.79*1.39±0.43*喘促4.09±0.88 1.96±0.35*△1.05±0.19*△4.17±0.92 2.51±0.68*1.66±0.40*口唇发绀4.24±0.99 1.88±0.60*△1.06±0.26*△4.16±0.95 2.35±0.77*1.64±0.53*浮肿3.86±0.82 1.35±0.39*△0.88±0.14*△3.99±0.87 1.97±0.76*1.35±0.38*

2.3 两组治疗前后Lee氏心衰评分比较 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Lee氏心衰评分分别为(10.34±2.09)分,(7.88±1.60)分;观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Lee氏心衰评分分别为(10.28±2.05)分,(5.60±1.24)分。两组治疗后Lee氏心衰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LVEF、SV、CVP、CTnT及BNP水平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后LVEF、SV、CVP、CTnT及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LVEF、SV、CVP、CTnT及BNP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LVEF、SV、CVP、CTnT及BNP水平比较(±s)

组别观察组(n=55)对照组(n=5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前治疗后2周LVEF(%)29.88±4.44 39.10±6.02*△30.96±4.20 34.82±5.38*SV(L)62.73±4.27 75.47±6.50*△62.15±4.01 68.60±5.23*CVP(kPa)1.93±0.57 1.28±0.37*△1.96±0.60 1.51±0.45*CTnT(μg/L)0.35±0.08 0.10±0.02*△0.33±0.07 0.19±0.05*BNP(ng/L)432.02±66.91 125.60±30.10*△435.89±68.86 199.95±42.36*

2.5 两组治疗前后ET-1和NO水平比较 见表4。两组治疗后ET-1和NO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ET-1和NO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ET-1和NO水平比较(±s)

组别观察组(n=55)对照组(n=5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前治疗后2周ET-1(ng/L)61.31±7.73 36.08±4.67*△60.26±7.10 48.71±5.82*NO(μmol/L)45.82±4.81 78.09±8.47*△47.68±5.04 65.54±7.20*

3 讨 论

急性心力衰竭发病与心脏舒缩功能持续下降,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心排出量降低,肺循环压和肺血管阻力增大密切相关[9]。患者因肺静脉回流不畅、肺静脉瘀血或肺水肿而导致心脏功能衰竭,其中尤以左心衰竭最为常见[10]。目前临床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主要以强心利尿、扩张血管及营养心肌为主,但在近远期预后改善方面均不理想,死亡率和再次住院比例降低未见明显降低,部分患者无法耐受性,同时部分心血管活性药物还可能增加心律失常发生风险[11]。医学界对于急性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相关研究指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是导致急性心力衰竭病情进展重要始动因素[12]。而NO和ET-1间平衡紊乱是公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标志;其中NO可上调血管内皮细胞cGMP水平,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心肌血流灌注量;而ET-1则属于强效缩血管活性肽,能够有效刺激小动脉血管强烈痉挛收缩[13]。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时,NO和ET-1合成分泌紊乱,加重血管收缩痉挛,增加机体血栓形成风险,导致心肌持续缺血缺氧,最终引起心功能恶化甚至衰竭[14]。

急性心力衰竭在中医学中可归于“心痹”“怔忡”范畴。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阳虚衰易累及脾脏,而心脾阳气皆虚,则水谷精微无以化生,导致血液生成不足;而正常心脏功能发挥依赖于脉管内有形之血,血液生成不足则可致心气无以推动血行,最终形成恶性循环[15-16]。《新方八略引》云“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即心阳功能发挥需以阴津为基础[17],故急性心力衰竭中医治疗应兼顾补阴津和温心阳两方面。

本研究所用中药方剂组分中,酸枣仁生津安神,红毛五加皮益气活血,牡蛎平肝潜阳,柴胡和解少阳,生晒参养心益血,生地黄养阴生津,当归生血养血,白芍养血柔肝,川芎化瘀止痛,而肉桂则活血通经,诸药合用可共奏补心阴,振心阳及复血脉之功效。中医药理学研究证实,生地黄梓醇可通过调节PI3-Akt信号通路,拮抗硝化和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有效保护心肌功能[18];柴胡皂苷能够减轻过氧化氢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延缓由此引起心力衰竭病变进展[19];当归在增加冠脉血液灌注量、降低心肌细胞能量代谢负荷及预防血栓形成方面作用已被证实[20];而肉桂则具有扩张外周血管、改善血液微循环状态及减轻心肌缺血缺氧状态等多方面效应[21]。参附注射液是一类以人参和附子提取物为主要活性成分的中成药针剂,可奏益气健脾、温阳复脉之功效;其中人参皂苷及甾醇成分可有效提高心肌兴奋性、刺激心脏收缩,调节心肌细胞膜Na+-K+-ATP酶,上调心肌胞内Ca2+浓度,从而达到增强心脏泵血功能的作用[22];同时多种附子碱还有助于激活心肌α受体和β受体,双向调节血压及增加心排血量[23]。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临床疗效、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Lee氏心衰评分、LVEF、SV、CVP、CTnT及BNP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有助于提高症状控制效果和改善心脏功能方面具有优势。而观察组治疗后ET-1和NO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则表明中医药疗法辅助应用在调节ET-1和NO水平,减轻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方面具有优势。

综上所述,中药方剂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可有效改善病情缓解效果,促进心脏功能恢复,并有助于减轻心肌损伤;同时该方案能够更有效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可能是疗效优势形成可能机制所在。

猜你喜欢
内皮细胞证候注射液
有氧运动和精氨酸补充对高血压的干预作用及其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土槿皮乙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鱼腥草注射液在养猪生产中的妙用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初探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tocol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Trial Version 7)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