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森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辽宁 鞍山 114012)
在临床医学中还没有确诊的出血性疾病都统称为临床出血,大部分的临床出血都是由患者的动脉破裂或者内脏损伤所造成的,在患者大量失血的过程中体内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也都在流失,患者非常容易产生凝血性障碍疾病以及相关的并发症,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失血性休克,从而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1]。对临床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抢救时,患者需要充分了解常规输血方式和大量输血方式之间的不同。在进行临床出血止血治疗的过程中,主治医师需要高效率的控制患者的出血情况,并且为患者补充大量的血小板[2]。本文就3种止血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和探讨,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接受临床出血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90例,将他们平均分为3组,每组30例。血小板组大出血患者的年龄在16~70岁,平均年龄在(55.2±5.1)岁,男患者19例,女患者11例。其中,消化道出血的患者9例、产后大出血的患者7例、外科手术出血患者14例,30例患者的出血量均>1000 mL。冷沉淀组大出血患者的年龄在18~68岁,平均年龄在(48.6±4.7)岁,男患者17例,女患者13例。其中,消化道出血的患者11例、产后大出血的患者6例、外科手术出血患者13例,30例患者的出血量均>1000 mL。联合组大出血患者的年龄在17~72岁,平均年龄在(53.4±4.8)岁,男患者20例,女患者10例。其中,消化道出血的患者7例、产后大出血的患者5例、外科手术出血患者18例,30例患者的出血量均>1000 mL。3组出血患者的其他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止血方法 给予血小板组30例患者输送新鲜单采血小板的方法进行止血治疗。方法:运用血细胞分离机,从单一供血者收集到的新鲜血液1200~3000 mL中获得150~300 mL的浓缩血小板悬液,其中血小板数量>200×109/L。对收集到的血小板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的第3~5天尽快输送至血型相同的出血患者体内,且按照患者的承受程度来调整输送速度,最终达到止血效果[3]。
给予冷沉淀组30例患者输入冷沉淀的方法进行止血治疗。主要操作为,将离体后8 h左右的400 mL新鲜血液分离出血浆后,处理成10 IU冷沉淀(IU为国际单位),然后将100 IU冷沉淀放到-45~-35 ℃的冷冻室进行存放,存放周期为1年。使用方法:将与出血患者同血型的100 IU冷沉淀放置37 ℃的恒温箱中进行融化处理。时间约为10 min。经过融化处理后的冷沉淀应尽快输入患者的体内,并按照患者的承受程度调整输送速度[4]。
给予联合组30例患者新鲜单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进行止血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将以上两组止血方式联合起来应用,不断地为患者输入新鲜单采血小板和冷沉淀,用量分别为10 U。
1.3 治疗效果观察 待治疗结束后,对3组患者的出血情况、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进行检测和观察,并详细记录下来。接受治疗后30 min内出血消失则为止血有效[5]。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调查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采用t进行检验,计量资料包括APTT、PT,当P<0.05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从3组患者的疗效上看,联合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明显强于血小板组和冷沉淀组,而且联合组的APTT和PT相较于血小板组和冷沉淀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研究数据如下:
血小板组患者的平均APTT为(3 7.3 2±4.3 3)s、P T为(15.41±1.46)s;冷沉淀组患者的平均APTT为(37.24±3.96)s、PT为(13.96±1.63)s;联合组患者的平均APTT为(33.41±3.23)s、PT为(12.25±1.33)s。
通常情况下,在进行大型外科手术、孕妇生产后以及受到严重的创伤后都容易出现大出血的情况,血液大量流失的过程中会带走患者体内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导致患者的身体功能急速下降[6]。在止血的过程中,血小板以及裂解的物质能够有效地起到凝血、止血的作用,所以新鲜单采血小板能够快速促进血液凝固,达到止血的效果,但是部分患者的身体注入新鲜的血小板后,会使得身体中的血液快速聚集到出血的部位,导致出血情况没有得到抑制。而血小板质膜上存在的灵芝化合物包含血小板第Ⅲ因子,这种成分能够帮助血小板将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吸附过来,附着在质膜的表面,改善患者体内的血液循环情况,进而达到止血的最终目的,目前新鲜血小板在医学临床上还没有可取代的药物[7-8]。新鲜血小板在为患者进行止血治疗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为患者输入大量的血液后很容易导致患者的凝血功能出现异常,而冷沉淀中含有许多Ⅷ凝血因子,这种凝血因子比较敏感,是由患者凝固血液中的蛋白构成,能够有效地起到外源性或内源性凝血作用,通过和患者体内的各种组织相结合,进而发挥出止血的作用[9-10]。将两种止血方法结合在一起能够激活患者体内的内源性凝血功能,促进患者体内凝血酶的形成,并且冷沉淀中含有的纤维蛋白原能够促进血小板的生成,帮助患者体内血小板快速聚集形成血栓,冷沉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得患者内源性凝血系统激活,促进凝血酶的合成,缩短患者手术创面的愈合时间,最终加快止血的效果,提高止血的效率[11-12]。通过本次的研究结果发现,联合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明显强于血小板组和冷沉淀组,而且联合组的APTT和PT相较于血小板组和冷沉淀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新鲜单采血小板和冷沉淀的方法在临床出血的治疗过程中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减少了患者由动脉破裂或者内脏损伤所造成的昏厥、休克情况,同时,在患者大量失血的过程中体内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也都在流失,患者非常容易产生凝血性障碍疾病以及相关的并发症,而新鲜单采血小板输送和冷沉淀的方法都能够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降低出血症状对患者的威胁。
综上所述,选择新鲜单采血小板输送或冷沉淀的方法都能够发挥出止血的作用,但是其止血效果没有新鲜单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的治疗方法效果显著,该法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体内的血液循环情况,加快止血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家属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