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华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妇产科 漯河462300)
头位难产是指由于胎头俯屈或朝向位置不良而引起的无法顺利分娩,多由持续性枕后、横位所致,为产科常见病症[1]。据统计,剖宫产指征中,头位难产占85%,其中持续性枕后、横位分别占36%和32%[2]。头位难产可经体格、阴道检查确诊,确诊后可采取有效措施对胎方位进行矫正,对降低剖宫产率具有重要意义[3]。本研究选取228例头位难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对头位难产孕妇经阴道分娩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2月收治的228例头位难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1~37 岁,平均年龄(28.13±3.25)岁;孕周 37~41周,平均孕周(39.07±0.73)周;经产妇48例,初产妇180例。根据产科指征和干预时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65例:宫口开4~6 cm,先露于坐骨棘水平以上1.0 cm;B组97例:宫口开7~9 cm,先露于坐骨棘下0.5~1.5 cm;C组66例:宫口开全,先露于坐骨棘下2.0~2.5 cm。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徒手旋转胎头指征 宫颈扩张6 cm后,胎方位为枕横、后位(排除前不均倾、额位、颜面及高直位),存在产程停滞、延长;头盆四项(胎儿体质量、胎头位置、骨盆大小、产力强弱)总评分≥11分;胎儿情况好,未发生胎儿窘迫,胎儿体质量<4 000 g;产力强度适中,宫缩好;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膜未破;胎头无明显颅骨重叠、产瘤。
1.3 治疗方法
1.3.1 徒手旋转胎头 取膀胱截石位(排空膀胱),对宫口进行扩张并检查,明确胎头大小、与骨盆是否相称;评估头盆情况,骨缝是否重叠,是否存在产瘤。
1.3.2 A组(宫口开4~6 cm) 持续性左枕后、横位者,取右侧卧位;持续性右枕后、横位者,取左侧卧位。方法:俯卧向一侧,含胸屈腰,微躬腰部,下方大腿伸直,上方大腿上收至垂直于脊柱纵轴,腹前壁贴向床垫。
1.3.3 B组 (宫口开7~9 cm) 宫缩间歇时,右中指、食指伸入阴道,平行于矢状缝,中指紧卡顶骨(以胎头骨质部分为着力点),食指叠于中指上,宫缩时,对胎头进行缓慢旋转。右枕横位、后位分别顺时针旋转90°、135°;左枕横位后位分别逆时针旋转90°、135°;2~3次宫缩后,若胎头在枕前位固定,胎头下降且无回缩时,确定无脐带隐形脱垂、胎头回转,将手抽出。旋转胎头时,于孕妇腹部用左手向胎儿肢体方向推送胎背,可重复进行,推至脊前方位。20 min后,进行阴道检查,若胎方位异常,同上进行第2次旋转。若患者合并宫颈水肿,以阿托品1 mg、2%利多卡因10 ml封闭宫颈;若旋转困难,稍微上推胎头(幅度小、动作轻,以防止脐带脱垂),最多至坐骨棘水平,并对羊水情况进行观察;若发生产力不良,静脉滴注催产素(不存在静脉滴注催产素禁忌者),随后进行体位改变,以避免胎头回转。
1.3.3 C组(宫口开全) 转位方法与B组相同,若旋转2次均失败,改行剖宫产。
1.4 观察指标 (1)阴道分娩成功率及失败原因。阴道分娩成功=单纯体位改变成功+第一次转位成功+第二次转位成功。(2)新生儿情况: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3)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胎儿头皮损伤、脐带脱垂、颅内出血、产妇软产道裂伤、胎盘早剥等并发症;新生儿死亡、死产;新生儿轻度窒息。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三组阴道分娩成功率比较及失败原因 228例头位难产孕妇中阴道分娩者180例,成功率为78.95%(180/228);A组总成功率为95.38%,高于B组的72.16%和C组的7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败的48例原因:27例胎儿窘迫,12例羊水污染,9例术中见有脐带绕颈。见表1。
表1 三组阴道分娩成功率比较[例(%)]
2.2 新生儿情况 新生儿体质量2 580~3 860 g,平均体质量(3 240.03±280.11)g;其中 2 580~3 000 g 76 例,3 001~3 500 g 124 例,3 501~3 860 g 28 例;Apgar评分:5~7分9例,≥8分219例。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未发生胎儿头皮损伤、脐带脱垂、颅内出血、产妇软产道裂伤、胎盘早剥等并发症,无新生儿死亡、死产;新生儿轻度窒息9例,经吸氧等处理后Apgar评分正常。
头位难产可引起产程延长、继发性宫缩乏力、胎儿窘迫等,导致剖宫产率升高,且易引起产后出血、感染、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母婴安全,使围产医学质量、人口素质降低[4~5]。胎头位置异常为头位难产最常见因素,其中以持续性枕后、横位最为多见[6]。胎头俯屈不良引起胎头内旋转、下降困难所致的头盆不称存在可变性,矫正异常胎方位后,可以最小径线通过产道[7]。因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持续性枕后、横位进行纠正,可纠正头盆不称,改善分娩结局,提高围生医学质量。产科工作者应对产程进行仔细观察,尤其对于出现产程停滞的产妇,破膜后应及时进行阴道检查,以及早发现头位难产,并严格掌握徒手矫正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时行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使枕后、横位纠正为枕前位,以提高阴道分娩率[8~9]。
进行徒手矫正时,旋转胎头的时机至关重要。宫口开至<6 cm时,胎头位置高,转动胎头会使羊水流出增加,易引起脐带脱垂,故此时以改变体位、加强宫缩为主。过早干预会使感染风险显著增加,且有一部分活跃早期的枕后位试产到活跃晚期多能转为枕前位。宫口开至7~9 cm时,先露于坐骨棘下0.5~1.5 cm,为旋转胎头的适宜时机;宫口开全,先露于坐骨棘下2.0~2.5 cm,胎头过低,产瘤形成,手法旋转难度较大。此外,徒手矫正时应注意:(1)宫缩时利用产力帮助旋转,动作要轻,旋转困难时,上推胎头再旋转,如仍不能成功,不可勉强。(2)对胎心进行持续监测,若发生胎心异常(胎心节律不齐、过慢、过快等),停止操作,观察5 min,若未恢复正常,转剖宫产。(3)旋转胎头时,若发生产力不良,静脉滴注催产素(不存在静脉滴注催产素禁忌者)。
本研究结果显示,228例头位难产孕妇中阴道分娩者180例,成功率为78.95%(180/228),且未发生胎儿头皮损伤、脐带脱垂、颅内出血、产妇软产道裂伤、胎盘早剥及新生儿死亡、死产等并发症。表明头位难产孕妇采用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可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分娩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