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音
(江西省万年县妇幼保健院 万年335500)
剖宫产是临床治疗难产、抢救产妇生命的主要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剖宫产率呈现上升趋势,至2018年已达36.7%。但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是自然分娩的2倍多,对产妇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影响,故有效地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预防产后出血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1]。卡孕栓、麦角新碱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常用药物,可增强子宫收缩力,但关于二者联合用药的研究较少[2]。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卡孕栓联合麦角新碱对剖宫产患者术中、术后出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4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5例剖宫产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年龄24~36岁,平均年龄(27.63±3.14)岁;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8.36±1.42)周。对照组 32例,年龄 25~38岁,平均年龄(28.12±3.67)岁;孕周 37~42周,平均孕周(39.07±1.93)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单胎妊娠;无既往剖宫产史;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无凝血功能障碍。(2)排除标准:心、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者;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者;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行剖宫产术。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清理宫腔并缝合切口,切口缝合2/3时吸净宫腔内积血,置入1 mg卡孕栓(国药准字H10800006)。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0.2 mg麦角新碱(国药准字H11021682)肌肉注射。
1.4 观察指标 (1)术中、术后24 h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胎儿娩出、羊水吸净后,从剥离胎盘开始,记录吸引瓶内血量,以容积法计算术中出血量;使用产妇垫测算术后24 h出血量;记录手术结束至肛门恢复排气的时间。(2)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术前、术后采集静脉血,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Hb及HCT水平。(3)围术期血压:用药前、用药30 min后、用药3 h后,分别用血压测量仪测量产妇血压。(4)不良反应:统计用药后两组恶心、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种、术后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术种、术后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首次肛门排气时间(min)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术中出血量(ml)术后24 h出血量(ml)32 33 tP 183.26±24.17 164.67±21.24 3.297 0.002 132.58±20.47 112.83±22.56 3.693 0.001 37.16±11.25 30.43±10.32 2.515 0.015
2.2 两组术前、术后Hb及HCT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Hb和H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Hb和HCT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前、术后Hb及HCT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术前、术后Hb及HCT水平比较(±s)
组别 n对照组观察组Hb(g/L)术前 术后 t P HCT术前 术后 t P 32 33 10.299 5.289<0.001<0.001 9.051 3.187<0.001 0.002 tP 126.96±9.37 127.13±10.26 0.070 0.945 103.89±8.53 114.41±9.11 4.802<0.001 0.38±0.04 0.39±0.06 0.788 0.434 0.30±0.03 0.35±0.04 5.688<0.001
2.3 两组围术期血压水平比较 用药前及用药30 min后,两组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 h后,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围术期血压水平比较(mm Hg,±s)
表3 两组围术期血压水平比较(mm Hg,±s)
组别 n 用药前收缩压 舒张压用药3 h后收缩压 舒张压对照组观察组用药30 min后收缩压 舒张压32 33 tP 110.23±10.57 109.64±11.62 0.214 0.831 66.87±9.26 67.17±10.41 0.123 0.903 110.68±9.25 110.16±9.38 0.225 0.823 63.21±8.67 62.24±8.39 0.458 0.648 112.34±9.32 118.65±10.21 2.600 0.012 68.31±6.46 73.84±9.33 2.770 0.007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出现恶心2例、呕吐1例、腹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4/32);观察组出现1例恶心、1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6%(2/3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9,P=0.370)。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24 h内出血量>1 000 ml,是导致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3]。造成产后出血的因素较多,如胎盘前置、宫缩乏力等,其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占比高达88%,其主要发病机制是当胎盘与子宫剥离时,剥离面的血窦处于开放状态,进而引起出血;子宫正常收缩情况下,纤维间血管被压迫可压迫血窦关闭,进而达到止血目的,而当发生宫缩乏力时,子宫无法正常收缩,导致血窦无法闭合,从而引起大量出血[4],故临床有效促进子宫收缩尤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用药后3 h收缩压和舒张压高于对照组,术后两组Hb和HCT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卡孕栓联合麦角新碱可有效控制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对Hb和HCT水平的影响较轻,促进产妇机体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卡孕栓属于一种前列腺素衍生物,是子宫兴奋剂,改变子宫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刺激子宫平滑肌,增强子宫收缩的频率和幅度,从而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同时本研究将卡孕栓直接作用于子宫,药物可被迅速吸收,用药5 min后即可刺激子宫兴奋,药效持续时间长达6~8 h[5~6]。此外,卡孕栓也可刺激肠道平滑肌,促进肠蠕动,加速恢复肛门排气,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腹胀发生率[7]。麦角新碱是麦角菌种的代谢产物,也是历史上最早使用的宫缩剂,对子宫平滑肌具有高度选择性,可有效促进子宫下段收缩,在肌肉注射后2~3 min即可起效,作用可持续3 h,达到控制出血量的作用[8~9]。此外,麦角新碱是一种有力的血管收缩剂,用药后可引起血压升高,但因其作用的强弱与用药剂量有关,故其与其他宫缩剂联合使用可减少用量,从而将血压升高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并且麦角新碱在肝内代谢,可通过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机体内无蓄积,药物不良反应较少[10]。综上所述,卡孕栓联合麦角新碱应用于剖宫产产妇有助于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促进产后恢复,且安全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