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江华
组建学习小组时,应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还应以学生自愿为原则,通常4-6人为宜,由1人任小组长,小组长一般是学习成绩较好、乐于助人、具有一定的合作创新意,口头表达、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组建后,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并适当组织一些小组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时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既学会合作又增强自信心。
首先,学习内容可具体分解。合作学习,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要选取那些内容可分解,可让每个合作成员有明确任务,又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其次,讨论的问题要有思考性、启发性、探究性。“学源与思,思起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思考、常探索、常创新。探究疑点的时候注意筛选那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可以答案多样、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如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学生的思维还没有打开,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出现人与亦云的现象。
预习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而预习是否主动也会影响预习的质量。但有些同学缺乏预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无视预习,到课堂上疑点重重,感到吃力。一年来,我让合作小组积极参与课前预习,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调动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口算除法”前,我先布置学生预习,并试做几道题,发现疑难问题可在小组里讨论解决。预习前,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思考题,独立思考后,再拿到小组里比一比,看哪组同学学得好,谁是小组中表现最棒的人。学生为了表现自己,认真预习,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心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
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教师适当点拨指导,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创新的乐趣。例如,教学“乘加、乘减”时,先出示例题:四个盘子,前三个盘子放了3个桃,后一盘只放2个,求一共放几个?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想出的方法最多最好,并写下来。这时学生热情很高,通过探讨,一下子写出了近10个算式来3+3+3+2=11;3×3+2=11;3×4-1=11;2×4+3=11;6+6-1=11等,并说出是怎样想的。我及时表扬了他们真会动脑筋,使他们尝到了合作成功的快乐。
有时来自同学的鼓励、帮助,比来自教师的更有效果。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时自拟几个题目,让学生进行测试,然后让小组长按标准给每位同学打分,再按小组总分进行评比。成绩好的同学感到他们只为自己学习是不够的,成绩差的同学感到影响了小组有了压力,这样使压力变成集体和个人的动力。评比后,小组里的学困生每天都有同学督促和帮助,学习成绩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可见,适当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活动,有利于强化学生合作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通过学生的各种有效学习合作,引导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也就是说,在三种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是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探究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小组合作学习就自然成为新课程教学中应用最多的教学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点在于小组合作是否有效,只有有效的小组合作才能使课堂达到高效。小组合作学习是符合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学习方式,它对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积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最佳时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