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域下的名著导读
——以《骆驼祥子》为例

2020-01-10 20:25
课外语文 2020年36期
关键词:小福子祥子骆驼祥子

周 延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中学,江苏 苏州 215200)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名著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是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能给人们以警示和深远影响。用建构主义方法带领学生深入阅读名著,让学生在与历史、文化的碰撞中获得新的认知,恰恰符合名著教学的最终目的。近几年,各地都将名著导读课作为一种新的课型进行研究,在各级各类展示及赛课活动中,名著导读课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去年,我有幸在苏州市名著导读观摩展示活动中作观摩课,课题是《骆驼祥子》。下面就结合这个课例,谈谈我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名著导读的几点看法。

一、深入文本,精准架构教学目标

“导读导读”,其目的是指导、引导、启发学生在浅阅读的基础上通过这节课走向深层阅读,教给学生进行深层阅读的方法,激发他们重读、细读、精读这本书的兴趣。首先,无论是讲一本书,还是一篇文章,都离不开老师对作品的独立解读,只有自己读得深,才能让学生理解得透。其次,只有确定“教什么”,才能研究“怎样教”。名著导读课让学生收获的不应是他们已知的内容,也不应是从参考书或者网络上自己就能读到的内容,而应该引导他们对人生、对社会、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这个过程不是由教师把自己对名著的体悟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进行建构的过程。基于以上想法,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立为:结合作品内容深层分析祥子沉沦的原因,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目标的设置体现了名著导读课设计的主导思想:第一,深入文本,重读名著;第二,深层探究,读懂名著;第三,深化思考,感悟名著。

二、提供支架,梯度设问引领研读

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和引导者,应该给学生提供能够引导学生思辨精神或发散思维问题。在师生的互动中,教师应激励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多角度、深层次看待名著内容,巧设问题。因此,主问题的设置格外重要,既要有帮助学生回顾名著内容的知识型提问,更要有引导学生深层阅读的探究型提问。问题的设置要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支架,让学生在阅读研讨中逐步理解作者的思想及创作意图。

依据这个主导思想,我将本节课的主问题设置为: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本书讲了什么故事。具体说是哪些人、哪些事导致了祥子的沉沦,试着绘制祥子的心理变化曲线图。2.为什么小福子的死导致了祥子的彻底堕落?老马的命运带给祥子怎样的影响?3.如果没有遇到这些人和事,祥子的命运会不会发生改变?4.第二十三章已经完成了祥子命运的转变,为什么还要写祥子出卖阮明及浓墨重彩地描写人们看阮明游街行刑的画面?

在以上问题中,问题1是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概括纵览,一方面引导学生回顾整部书的内容,梳理主要情节,另一方面通过绘制祥子的心理变化曲线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祥子的沉沦不是一步步的,他一直在挣扎,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完全堕落的。进而引出本节课的重难点——深入分析祥子沉沦的原因。问题2、3的用意在于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祥子形象,让读者感受到祥子的沉沦除了有深重的社会因素,也有其个人因素。问题4引入写作目的的探究,通过祥子出卖阮明,人性尽失,以及人们兴高采烈看阮明游街行刑的画面,感受当时的社会环境——人心淡漠、人性扭曲,从而认识到“旧社会把人逼成鬼”这种特殊的时代现象,揭示病态的社会环境,引导学生理解祥子的沉沦既是个人的不幸,更是社会的必然。

三、注重结构,精选片段多重对话

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名著导读课中,我认为引导学生走入原文,通过各种形式品读文本,感悟文本,穿越时空与作者心灵沟通、对话非常重要。所以,在导读课中材料的选择非常关键,需要教师慧眼独具,从浩繁的文字中选择与教学目标相契合的着眼点,带领学生在课上重读、精读,获得新的理解、感悟。下面截取一段课堂实录:

师:大兵、孙侦探、虎妞,他们都是对祥子做了坏事的,但是面对他们的压榨,祥子一直能够反抗命运,保持积极的心态。可小福子呢,她只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为什么祥子就从此一蹶不振了呢?生:因为小福子是祥子的真爱,是他在这个世上唯一留恋的人。师:在祥子眼里,小福子是最美的。“假若祥子再娶,她是个理想的人。”可是祥子为什么没有娶小福子?生:觉得负担不起她的俩弟弟和醉爸爸。师:让我们通过材料二来看一看小福子与祥子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吧。虎妞死后,小福子帮忙料理完后事,赶上她爹二强子来要钱,小福子摸索遍全身凑出十几个铜子后,二强子大骂着走了。请大家默读这段文字,选一两处,从人物描写及表现人物心理角度简要批注。

“我没法子!”她自言自语说了这么一句,这一句总结了她的困难,并且含着无限的希望——假如祥子愿意娶她,她便有了办法。

祥子,经过这一场,在她身上看出许多黑影来。他还是喜欢她,可是负不起养着她的两个弟弟和一个醉爸爸的责任!……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钱上决定,“情种”只生在大富之家。

他开始收拾东西。

“你要搬走吧?”小福子连嘴唇全白了。

“搬走!”他狠了心,在没有公道的世界里,穷人仗着狠心维持个人的自由,那很小很小的一点自由。

“这几件衣裳,你留着穿吧!把铺盖存在这一会,我先去找好车厂子,再来取。”不敢看小福子,他低着头一气说完这些。

她什么也没说,只答应了两声。

祥子找好车厂,回来取铺盖,看见她的眼已哭肿。他不会说什么,可是设尽方法想出这么两句:“等着吧!等我混好,我来!一定来!”

她点了点头,没说什么。

——《骆驼祥子》第二十章

生1:“我没法子”是语言描写,小福子心里想假如祥子愿意娶她,她便有了办法,要是不娶她,她就没出路了。师:没出路了会怎么样?生1:只有死路一条了。生2:我从“嘴唇全白了”看出她对祥子很失望,因为她觉得祥子不会再回来了。师:祥子不是说“等我混好,我来!一定来!”吗?两个感叹号,语气多强烈。小福子为什么还这样想?生2:“等我混好”,在这样的社会,祥子永远不可能混好,他怕小福子拖累他,又不忍心直接拒绝,所以这只是他的借口。我觉得祥子真自私。生3:还有他“不敢看小福子,他低着头一气说完这些”,说明他心虚。生4:还有“她什么也没说”“她没说什么”她不讲话了,而且“眼已哭肿”,看出她对祥子非常失望。师:仅仅是失望吗?换一个字。生齐:绝望!师:祥子是故事的主人公,写小福子是为了突出祥子的人物形象。小福子越伤心,越绝望,我们就觉得祥子越自私,越无情。残酷一点说逼死小福子的不仅有苦难的生活和她那没人性的爸爸,还有——祥子(生齐)。小福子和祥子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她善良、要强、勤俭、忍辱负重,这不正是祥子苦苦恪守的人生信条吗? 她的死之所以对祥子的打击如此之大,是因为与其说祥子发现小福子死了,还不如说祥子在小福子的死亡中发现了自己的死亡。“哀莫大于心死”,他怎能不彻底堕落呢?

通过这样的片段的品析,老师引导学生对小说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层品读,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等多种对话形式,在交流合作中激励思想,一步步感知作品的内涵,走向深入学习。

四、合作品读,共同建构名著意义

名著导读课也是语文课,语文课就应上出语文味。课堂充满琅琅书声,咬文嚼字,圈点批画,分析问题,各抒己见,这是我理想的课堂状态。所以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品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朗读,在读中品,读中悟。朗读形式有自由读、对读、齐读、范读等。品读方式有从人物描写角度,从内容、句式、标点、社会环境角度等。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名著导读教学,让学生在不断的语文活动中获得认知,在语言文字的魅力中感受文学,在与师生的思维碰撞中激荡思想,随作品人物的命运感悟人生,了解社会,这样的名著导读更扎实,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对这节课进行构思,我感受到名著导读不能脱离语文知识标新立异,或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名著导读需要教师有更深厚的文学积淀和对事物独特的见解。想要给学生“一瓢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的时代已经过去。在信息量如此大的社会中,不少学生自身就已有了“一桶水”。这就更要求我们要不断充电,与时俱进,把好水源,将我们的知识转化成能量,在课堂上做到教师深入浅出,学生浅入深出。

猜你喜欢
小福子祥子骆驼祥子
论小福子之死的必然性
论《骆驼祥子》中祥子人生悲剧的原因
骆驼“祥子”在唐朝的一天
建房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