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宁 张 莹 金 可 陈思烨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汲取知识,开阔视野。《中国城市儿童阅读调查报告》显示,在阅读书目的类型上家长和学生出现了明显的分歧。孩子喜欢阅读轻松有趣的,而家长更希望孩子读有教育意义或者对学习有帮助的书。学者王昆建在《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现状分析及思考》一文中指出,在种类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料中,学生的课外读物却主要集中在文学和童话故事,由此可见,在课外阅读指导方面,老师的引导能力不足,书籍种类推荐单一,不利于学生实现课外阅读的广泛性与阅读水平的提高。综上所述,我们发现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与家长和教师的指导息息相关。而对目前阅读资料状况进行分析是推荐合适阅读书目、优化指导策略、改善阅读方法的基础。除此以外,我们需要进一步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时间安排、阅读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选取扬州市竹西小学五、六年级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问卷中,有效问卷180份。有效问卷调查对象中男生83人,女生97人。教师访谈方面,选取两名五年级教师,两名六年级教师。家长访谈方面,选取四名学生家长,五、六年级各两名。调查问卷从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教师指导策略、家长指导策略三个维度设计,以探究学生、家长和教师在课外阅读中发挥的作用。
调查显示,在众多的阅读资料中近八成学生倾向于选择文学名著和故事、漫画类,喜欢读科普类书籍的学生不到两成。囿于传统印象,很多人提到阅读首先想到的是语文阅读,而语文推荐阅读几乎全部为文学类名著。调查中,我们曾采访过四名语文教师,她们所推荐的课外阅读资料大多来自扬州市中小学学生阅读工程推荐书目。提到推荐的书目类型时,也都表示是一些名家名篇,这是由于受到学科特色的影响。长此以往,学生的视野受到局限。《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指出:“国文教学选材能够不忽略教育意义,也就足够了,把精神训练的一切责任都担在自己的肩膀上,实在是不必的。”课外阅读也是如此,不应当语文唱独角戏。
关于课外阅读资料的选择,近七成的学生大多数的课外阅读资料是自己选择的。调查显示父母和老师对于学生课外阅读资料的选择有比较强烈的愿望。受到调查的孩子,在问到他们最喜欢的书时,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示喜欢《斗罗大陆》《植物大战僵尸》等,然而这些书目却不符合主流。在网文盛行,快餐文化侵蚀精神深度的时代,对于小学生课外阅读资料的选择不可不亟须进行,也不可不慎重。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想达到教育目的,必须让每一个青少年都找到在他一生中留下很深印象的书。让学生找到影响他一生的书,绝不是放任自流,以肤浅为乐趣,以粗俗为流行,教师和家长都需要给孩子指明方向,教会他们辨别书的优劣。
教师的着眼点大多放在阅读结果上,对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关注和培养不够。首先,教师所推荐的阅读书目大多来自扬州市中小学学生阅读工程推荐书目,推荐的过程中少有自己的看法,学生也机械地跟着教师的步伐,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选择习惯,在面临自主选择的情况时,就会显得茫然。其次,学生对于如何高效地阅读一本书还很模糊,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的方式存在很大不同,许多教师并未做出示范,学生也只能凭着感觉走。最后,教师在重读方面的重视不够。许多教师都急于推荐新的书目,往往会出现“一次过”的现象,好书是需要慢慢咀嚼的,重读时也会生发新的感悟。
课外阅读评价形式单一。对四名教师进行访谈后,我们得知竹西小学在课外阅读方面设置了阅读卡,并且一周一张,以期激励学生阅读。这种方法确实有一定成效,但是缺少了读书分享与评价的环节,导致学生的获得感不强,有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会“浑水摸鱼”。通过分享环节,不仅能激励学生认真读,学生也可以在交流中开阔眼界,增强成就感。
对于课外读物的选择,大部分家长都没有明确的指导意识和指导策略。问卷调查显示将近一半数量的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没有自己较清晰的规划,一般是听从教师的意见或选择标题醒目的“孩子必看书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三成以上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家长陪伴不够,家长错误地认为自己只要向孩子提供阅读条件即可,只看到阅读的个人化,忽视交流、沟通的重要性,忽略学生阅读的有效性,缺乏检查与反馈。
阅读是一项有意义的、需要长期坚持的活动。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家长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中存在一些问题。在课外读物的指导选择方面,家长应当选择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具的作品,种类尽量多种多样,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同时,选择课外读物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在亲子共读方面,双方可以交流读书的体验和感受,共同构建对书籍内容的认识。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不能只充当监督者,积极参与、加强沟通,才能发挥在亲子阅读中的引导作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一个深思熟虑的教师,从接手教育工作的最初几天起就应当仔细考虑让学生读哪些书。针对调查浮现的问题,我们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1.教授阅读方法,提升阅读效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写作、阅读、口语交际都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这三者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写作的形式可以是读后感、随笔、摘抄等等。优秀的课外读物上有丰富的语言材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们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养成摘抄、记录和思考的习惯以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2.建立课外阅读成长档案袋,完善阅读评价制度
教育心理学指出,“教师应教会学生使用自我管理策略来安排学习生活”。教师要有效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定期检查,帮助收集阅读材料并及时进行评价反馈。将学生每次阅读后的阅读记录卡收集起来装订成阅读成长档案袋,学期结束后,同学们互相交换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评选出小组的优秀作品,由任课老师在全班进行优秀作品展示,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与反思。
3.开展同伴互助阅读、阅读分享等主题类活动
独立探究与合作学习均是学生提升阅读水平以及阅读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同伴交流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读时可以对学生进行阅读小组的划分,让学生实现优势互补,在小组内共同针对同一个篇章进行阅读,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小组为单位的阅读交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解读鉴赏能力,在彼此的理解交流中还能产生新的思维碰撞,这也会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总之,教师和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的指导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阅读习惯。学生能否有效实现课外阅读不仅依赖于学校教师的指引,而且家长的指引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双方共同致力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才能够有效实现课外阅读环节。但这其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如何平衡学生阅读兴趣和教师、家长以及社会期望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