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静 山东农业大学
“直播带货”可以让消费者直观了解产品,特别是政府官员走进直播间以最接地气的亲民形象为当地扶贫农特产品代言,充分调动了生产者、消费者的积极性,这种现象所展现出的新型农业产销模式,让农产品迎来“出村进城”新契机。
“水浒故里淳朴情,好物就在大郓城。” 菏泽市郓城县副县长史庆华在三个小时的直播中向网友推介郓城本土特色农副产品,他边为网友介绍郓城的历史和文化,边为大家吃播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郓城好物---“仲堌堆西瓜酱”。妙语连珠,网友们频频下单。短短几个小时,郓城当地的荷叶鸡、梨膏糖、小番茄、烤鸭、黑蒜、西瓜酱等特色产品销量直线上升。
江西开展的“百县千品消费扶贫活动”有近百个县的政府官员、第一书记、网红等成为带货主播,为家乡农产品打开市场。直播期间,铜鼓县共卖出了1万多枚土鸡蛋、1000余斤蜂蜜、1000份烟笋……销售额达到32.42万元。活动当天江西各地直播间累计访问量达到2690万人次,展销扶贫产品567种,销售额超过750万元,直接带动贫困人口4.3万人增收。
疫情期间,为了有效解决扶贫农产品销售问题,让农产品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子,贵州各级领导干部也纷纷走进网络直播间,开启直播带货模式,助推复工复产,助力脱贫攻坚,成为了产业革命新“网红”。4月26日,习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维清在“看点直播”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乡土》栏目,为当地农产品在线“直播带货”1小时,直播间吸引了52.3万网友同时在线,点赞、互动、抢单。
日渐火爆的直播带货,让更多农产品“出村进城”,为贫困户解决了销售难题、获得了更多收益。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依靠科技力量蹚出了一条致富新路子。
“疫情带来了挑战,但还是要想办法。之前我们搞科技服务侧重于技术层面,教农民怎么种出好产品。现在是直播经济时代,更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打响本土电商品牌,将当地文化和更多特色产品推广出去,”史庆华说。
但光有直播带来的热度还远远不够,这背后更多的是对当地农产品质量、供应链的考验。如何利用好新媒体,扩大农副产品的影响力和销售量,让优质农特产品搭上电商快车,让直播销售成为农业转型的“风口”,让短期流量红利变成长期效益,才是当地政府和企业要思考的重心。直播带货的火爆背后,传递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方向,“互联网+农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理念和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的新思路。
在当前疫情防控大背景下,“直播带货”将线下营销手段搬到线上,打破了地域限制,已成为一种常态化消费方式,为疫情之下农村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大有可为。要用好这个“新引擎”,还需要有几个“大动作”。
一是政策扶持,营造智能营销新业态。直播带货是消费扶贫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网络直播销售扶贫产品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近年来特别是疫情期间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既把扶贫地区的产品卖出去了,又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的渠道,同时也让城里人知道并且享受了贫困地区绿色优质的农产品。各地相关部门应制定配套政策措施,进一步扶持新业态的发展。
二是产业引导,打造农产品质量和品牌效益。把优质农产品供给作为当地发展航标, 严把产品质量关,打好以品种和品质为核心的农产品质量牌,做大做强区域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顺应现代农业发展速度,真正实现农业生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动当地优势特色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双提升。
三是人才培育,加强农产品电商直播人员培训。当地政府和企业要抓住农村电商发展的机遇,通过提供电子商务知识教学、电商运营实习、农民创业指导等,组建农民电商培训班,为当地众多农业企业、合作社负责人进行“互联网+”销售培训,帮助本地农业企业、合作社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直播带货”不仅仅是疫情之下的应急之举,或将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新常态。各地相关部门要抓住机会,以电商直播为契机,把网络直播、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电商企业等整个产业链条有机结合起来,将本土的特色产品推广到全国各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扩宽农民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