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文娟
如今高速发展的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体现在文化知识方面,对他们的道德品质也非常重视。初中班主任应该把握好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把握学生在心理、生理发展的规律,耐心引导,细致观察,用自己真诚、博大的爱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发展,基于立德树人方向的德育工作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科学知识,更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等进行正面积极的引领和指导。德不配位,必遭大殃。古人早已重视起人的道德品质,一个人的知识储备和学历学位无论再高,没有良好的德行始终是不能将其个人价值发挥在社会主义建设上的,而没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再高的学识和能力都不能为人类社会创造巨大的价值。因此,班主任需要在日常对班级管理中不断渗透相关德育方面的知识,注意自身的言行,为学生做好榜样示范[1]。
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班主任教师立德树人德育工作的进行。因此,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要及时找出这些问题并加以改正。一些班主任没有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完全没有将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理念引导工作作为班级管理的一部分,这样的班级管理是畸形的。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缺乏德育实际操作,初中学生学习任务较重,许多班主任及其他学科教师直接省略掉对学生循循善诱的启发,缺失让学生自己思考的教学环节。而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恰恰与德育教育提倡的教学以学生为主这一观点相悖,没有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深层次地接受价值理念方面的教育。其次是德育教育制度缺乏。虽然中央教育部、各省市教育厅、教育局一直呼吁德育教育,但并没有制定出一套完善实用的体制机制以及学生发展的活动。这样各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就没有相关的德育制度作为参考和依据,德育教育质量参差不齐[2]。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经常以学生成绩的好坏作为评判学生的依据,对于那些成绩优良的学生总是青睐有加,而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甚至会自动屏蔽。但成绩优良的学生可能价值观念存在偏差,若班主任不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价值观,则很可能阻碍这部分学生的长远发展。而那些成绩普通但具有高尚品格的学生理应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肯定,道德是每个人发展的基础。
例如,我平等地对待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在日常班级各类事项中都考虑大部分学生的情况。班级调换座位时将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安排在一起,以此带领班级后进生学习,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有些教师建议我将成绩好的学生安排在前面位置,成绩差的学生安排在后面,但是我听了之后并没有采取这样,我认为不管成绩好坏,每位学生都应该平等地坐在教室听课,并定期轮换座位,保证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坐在前排更好地听课。
教师在日常管理中应将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班级管理事项。这样,学生在班级活动和学习中才会体会到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不易,减少上课说话、不遵守班级纪律等违规事件的发生频率[3]。
例如,我采取每日值日班长制度,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当一天的值日班长管理班级纪律和撰写班级日志。这样每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日常学习过程中能体会到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不易,然后规范自身行为,遵守班级规章制度。
平常初三学生的课业繁重,学生在学习中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花费在知识学习上,对德育的相关理念了解较少。这时班主任应该定期举办相关班级活动,如班会、课外实践等,在活动中渗透相关价值理念的道德体系方面的知识。例如,每个星期都会拿出一节课进行学生的思想教育,针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类情况向学生普及缓解考试压力、不要有攀比心理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的价值理念和心理活动定期得到教师的引导,进而更健康地成长。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班主任立德树人下的德育管理进行阐述,相信可以为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一些思路,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