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彩云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思源实验学校,甘肃 庆阳 745000)
文言文主要是我国初中语文教育的重点、难点,教师在进行文言文的教学中,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调动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继承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同时能更好地将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发扬出去。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吸取经验以及教训,更有效地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本文主要对核心素养背景下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进行分析。
我国目前的发展十分迅猛,在现代的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初中的语文教育,文言文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也就侧面表达了文言文在初中语文中的重要性。目前,文言文的教学思路已经逐渐形成定式,虽然个别的教师想法比较新颖,也会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比如个别教师会根据文言文的内容,给学生设置几个比较简单的问题,之后,在课堂上采用一对一的问答形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但是这种形式并没有避开文言文的单字理解,反而忽略了文言文本身的美感,这就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应试教育是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实质,由于应试教育的实行,我国很多的学生有很大的升学压力,学生是为了考试而去学习,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忽略了学习的初衷,对于文言文本身所蕴含的内涵以及中心思想不能做到有效的把握。学生在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下,不断累积自身的知识,但是这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对学习不断产生厌恶感。
文言文是我国上下五千年的优良文化传承,也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表达方式,我国现代化的语言是由文言文演变起来的,所以,初中生只要对文言文的学习重视起来,就能更好地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且枯燥的,许多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会感到压抑,没有兴趣去听课,从而导致老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所以,培养学生浅易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基础目标,也是文言文的主要知识以及能力目标。教师可以不断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与热情,之后还可以趁热打铁鼓励学生对文言文进行阅读,或者让学生自己对新的课程进行预习,同时还能对旧课文进行复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文言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是此阶段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因而怎样引导高中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知识,领略优秀文化的魅力,是值得老师深入研究的问题。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养成习惯。”朗读是人们从无数次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方式,有效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记忆力。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初中生通过朗读的方式,对文学经典进行朗读,可以让学生沉淀一定的文化底蕴,有助于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甚至对于学生人格的形成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通过朗读的方式,还可以让学生对文言文的知识有一定的积累:在讲解文言文的字词中,“举一反三,联系旧知识”是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上,除了“举一反三”这个教学方法,学生自己在课后进行归纳也是积累文言文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比如文言文中的一个词或者一个字在一篇课文中出现的次数可能会比较多,但是并不是同一个词就有着同样的意义。在一篇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语法也是比较多样的,比如词类活用、宾语前置以及意动用法等,全文有哪些字或者词是采用这一类用法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对这些字词特别标注,并且引导学生自己找出规律,进行总结以及归纳,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全文。学好文言文的基本要求主要是朗读与积累,朗读与积累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学生通过反复对文言文进行阅读,可以有效积累自身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好比路灯,引导你走向成功;在初中的文言文教学中,由于文言文的内容比较难学,直接讲解很难让学生对文言文知识渗透理解,久而久之,还可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趣味性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教师在进行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知识竞赛、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对文言文的知识进行熟悉,同时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对文言文中的人物描写以及情感表达有更深刻的体会。比如教师在讲解《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篇文章时,讲到“窥镜比美”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行朗读,在这个过程中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同时还可以展现出文章中妻子对丈夫的爱意。
在文言文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同时还要不断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且通过指导学生,让学生有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自身的文学思维不断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在进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学习时,教师可以提出“惠子与庄子在辩论的过程中,谁获胜了”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思考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在学习《观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壮”这个词,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钱塘江海潮中“壮”的表现。通过态度。司马迁在文章中对燕太子丹和荆轲的态度是同情以及礼赞的,尤其对荆轲,司马迁先借田光、樊於期之节烈来映衬他,在其死后还借助高渐离在民间得人尊敬以及继承他的志向继续刺秦来映衬,鲁勾践的“甚矣,吾不知人也”也是在表达对荆轲人品的肯定,最后司马迁直接评价他“立意较然,名垂后世,岂虚妄哉”。这些是评判性思辨的文本证据,另外也可以从当时燕国的处境来思考。明代黄洪宪认为“当燕丹时,内无强力,外无奥援,而以孱国当枭鸷之秦,此所谓卵抵泰山者也。故刺秦亦亡,不刺亦亡,故刺秦非失计也”。指出荆轲刺秦在当时是一种冀幸于万一的行为,不能说是错误的决策。抛开《荆轲刺秦》文本,抛开对历史背景的还原,而只是站在当下的角度,认为当时的秦国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生产关系,荆轲刺秦的举动只是意图阻止历史前进,无异于螳臂当车,因而是无意义的,就是典型的不尊重文本、不客观的随意解读。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要求,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之一,应该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而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在认识、理解、接受其文化价值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看到文言文自身具备的时代的局限性和现代人已有解读上存在的不足。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显得十分迫切。而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笔者认为需要在尊重文言文学科特点、尊重文本的前提下,师生共同努力来实现。这些问题的设计,给予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展自身的思维,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中生的思维能力一般是形象性思维,由于初中的文言文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复杂,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不仅削减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也拘束了学生头脑的发展。针对这一个问题,初中的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循序渐进,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比如在学习《爱莲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者大量描写牡丹以及菊花对全篇有什么意义进行分析,并让学生自己通过思考来回答这个问题。
综上所述,初中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兴趣制定教学方案,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