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苔源流考※

2020-01-10 05:21解天骁赵倩倩李媛媛王忆勤许朝霞燕海霞
河北中医 2020年9期
关键词:彩图舌苔舌质

解天骁 赵倩倩 李媛媛 王忆勤 许朝霞 郭 睿 燕海霞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上海 201203)

1 “剥苔”溯源

《内经》提出“望舌诊病”,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丰富了舌诊理论。从晋至唐,舌诊理论进一步发展,《诸病源候论》《千金方》《伤寒明理论》等均有舌诊内容[2]。但以上著作中均未提及“剥苔”的相关内容。元·杜清碧所著《敖氏伤寒金镜录》为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仅对“无苔”进行了描述。

清·张登《伤寒舌鉴·黑苔舌总论》曰“舌黑无胎而燥”“舌无胎而黑瘦”,提及“舌无胎”一症,并论述其临床意义。清·梁玉瑜《舌鉴辨正·黑舌总论》曰“中黑无苔干燥舌”“黑中无苔枯瘦舌”“全黑无苔舌”,并阐述了“无苔”的临床意义及治疗方药。清·杨云峰《临症验舌法》提出了危证舌象“舌如去膜猪腰子者危”“舌如镜面者危”“舌光无胎,胃气绝也,不治”“舌起白胎如雪花片者,脾冷而闭也,不治”,对危证中的“剥苔”特征进行了描述,进一步完善了“剥苔”的相关理论。清·刘恒瑞《察舌辨症新法》“舌质无苔,亦有分别。有质紫无苔者;有质红无苔者;有舌上无苔质光如镜者;有质干如刺无苔者;有中凹如驳去者;有中有直沟,如刀背印成者;有舌质横裂者;有舌生裂后,如冰片纹者”,对各种剥苔特征进行了描述。《彩图辨舌指南》在此基础上,提到“病本无苔而忽有者,胃浊上泛也。病本有苔而忽无者,肾阴将绝也……余常见久病厚苔满舌者,一用消攻药,忽然退去,光而且燥,乃胃气渐绝之征”,对剥苔的消长变化进行了阐述,“剥苔”的相关理论日渐成熟。

民国时期“剥苔”的相关理论更加完善,如陈微尘、费通甫《舌苔学讲义》(1933年),邱骏声《国医舌诊学》(1934年),陈景岐《辨舌入门》(1934年),陆冕《舌苔学讲义》(1937年),缪宏仁《舌诊学》(1937年),何舒《舌诊问答》(1947年),《舌诊脉学杂抄》(1948年)等,均有“剥苔”记载。历版的《中医诊断学》中均将“剥苔”作为苔质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行阐述。

2 “剥苔”特征的文献记载

古代舌象研究中对于剥苔的认识多限于光剥苔,明清时期中医快速发展,各类诊断专著相继问世,辨证论治体系不断完善,又有温热病学说的兴起。医家对舌诊的研究日趋细致,不断深入,出现了“无苔”及花剥苔“舌见白苔如雪花片”和镜面舌“舌如镜面”的记载。这个时期最重要的舌诊专著有《察舌辨症新法》《伤寒舌鉴》《临证验舌法》《彩图辨舌指南》等。

2.1 光剥苔(无苔) 《察舌辨症新法》中,对于“无苔”有专门的篇章进行描述,在《察舌辨症新法·舌质无苔类总论》及《察舌辨症新法·舌质无苔分别诊法》中描述了多种情况的剥苔,尤其是镜面舌。在以上文献中,光剥苔可与舌红、舌紫、舌体裂纹或舌上肉瘤等伴随出现。《察舌辨症新法·舌质无苔分别诊法》记载“质紫无苔……质红无苔……或者伤食,胃气不能上升,或忧思郁抑,阳气不能上升”。该章节中还结合舌形变化来对剥苔进行辨证,如“中凹如驳去,胃有燥结伤阴,或盲肠有燥结久留不去之候”,描述的是内燥导致阴液匮乏的无苔;“舌质横裂……”描述的是阴虚体质出现剥苔的苔质变化。书中也记载了较为少见的剥苔情况,如“前半光滑无苔,后根上有肉瘤二粒,如舌肉色……”,还记载一些较为特殊的剥苔,如“中有直沟,如刀背印成”“表面无苔,而皮内有一块如钱大,或黄或白……须以苔上见圆晕,分二三色,燥金内结,燥屎不下之候,其症必险”等论述。

《伤寒舌鉴》中对光剥苔的叙述较少,主要结合舌色对剥苔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伤寒舌鉴·黑苔舌总论》《伤寒舌鉴·灰色舌总论》及《伤寒舌鉴·紫色舌总论》中有“舌黑无苔而燥”“舌灰色无苔者”“舌色青紫无苔,且滑润瘦小”等论述。

2.2 花剥苔 花剥苔在各种古籍中的叙述较少,对其特征的描述也较为相似,如“雪花片”“冰片纹”。中医古籍未将剥苔进行分类研究,因此并无“花剥苔”的规范命名。

《察舌辨症新法·舌质无苔分别诊法》“舌生裂纹如冰片纹,老年阴虚常见之象也。少年罕见,有此不吉”。这里的冰片纹亦属于裂纹舌的一种,属阴虚水涸之象。《临证验舌法》描述了“舌起白苔如雪花片者”,属花剥苔的特征,为脾阳大伤,三阴寒闭,津液运化功能失调所致之危证。

对“工作经验”字段的取值进行整理,有经验要求的招聘信息共6 245条,占总数的91.49%。其中,教育机构类对经验作出较低的要求,多为“1-2年”;营销与贸易类与技术类岗位对经验要求较高,“3-5年”占比最高。

《彩图辨舌指南》中对花剥苔的记载更加全面,不仅分类详细,也提到了舌苔的“全偏”。“全者,苔铺满也,为湿痰滞中。偏者,其苔半布也,有偏内偏外、偏左偏右之分。凡偏外者,外有苔而内无也。邪虽入里,而犹未深也,而胃气先匮。偏内者,内有苔而外无也。里邪虽减,胃滞依然,而肠积尚存,及素有痰饮者,亦多此苔。偏左滑苔,为脏结证,邪并入脏,最为难治。偏右滑苔,为病在肌肉,为邪在半表半里”“又如边厚中薄,或中道无苔者,阴虚血虚也”。《彩图辨舌指南·阴阳》中讲到“舌苔有剥落不生者,为心阴不足,心阳有余,或胃阴将涸”,提及了心阴不足所致的花剥苔。《彩图辨舌指南·生死》中讲到“如舌见白苔如雪花片者,脾冷而闭也”,此处的花剥苔为脾虚阳闭所致。《彩图辨舌指南·化退》云“又如舌苔忽剥蚀而糙干,为阴虚。剥蚀边仍有腻苔为湿痰。剥蚀由尖及内,症可渐平”。且在《彩图辨舌指南·虚实》中也有“若舌中忽一块如镜,无苔而深红者,此脾胃包络津液太亏,润溉不用也”的论述。

3 “剥苔”临床意义的文献记载

文献中记载的剥苔的临床意义既有虚证亦有实证,其中虚证多为阴虚所致,也有阳虚寒闭、脾阳虚、肾阳虚等证所致;实证多为寒邪直中。对比分析主要舌诊专著中关于剥苔的病因病机论述发现,因虚致剥苔的情况共54处13种,寒邪直中三阴的情况共9处3种,其他情况若干。

3.1 正气亏虚 正气亏虚所致剥苔,多指气阴亏虚,不能上蒸舌面而形成舌苔。据《察舌辨症新法》所载,阴虚所致无苔最常见,主要为六邪伤阴,气不化津与素体阴虚。如“质干如刺无苔,紫而干者,热伤阴液;红而干者,气不化津”。提示热病与气化不利均可致无苔。“舌质横裂,素体阴亏也”,描述了阴虚体质出现的剥苔。除阴虚外,气阴两伤也会致镜面舌的出现,“中有直沟,如刀背印成,阴液元气皆虚也”,所述舌体出现了直线形裂纹,为气阴两虚之证。

《望诊遵经》中主要将剥苔的原因分为虚证与中寒2种,阴虚更为常见,其中还包括气阴两虚、津枯血燥、虚阳上越及亡阴证。在《望诊遵经·望舌诊法提纲》总论中就有“由是视其苔垢。舌常有苔也。无苔者虚也。苔垢薄者,形气不足。苔垢浓者,病气有余”的说法,将虚证作为剥苔出现的主要原因。《望诊遵经·诊舌形容条目》中“舌无苔而黑瘦者,津枯血燥也”,描述的是阴虚液涸、血燥而虚热内生所致无苔。类似情况在《望诊遵经·诊舌气色条目》中也有叙述,如“舌黑无苔而燥者,津液受伤,虚阳上越也”,以及《望诊遵经·诊舌津液条目》中“舌中黑无苔而燥者,津液受伤,虚火用事也”。从这些论述中可见,在《望诊遵经·诊舌津液条目》中无苔且舌体黑的原因多为津液大伤,无以滋润舌体所致,如“舌无苔而干燥者,肾脏不足,津液虚竭也”,根据望色理论,色黑多主肾病,肾主水,且肾经连舌本,提示舌黑无苔者往往病及于肾,津枯液竭,病情较重。

《伤寒舌鉴》阐述了无苔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证治。《伤寒舌鉴·黑苔舌总论》论述了阴虚及中寒是导致剥苔的基本病机,如“舌黑无苔而燥,津液受伤而虚火用事也,急宜生脉散合附子理中汤主之”,所述为阴虚火旺、津液亏耗所致的无苔,而舌黑为阳虚中寒之征,因此用生脉散滋阴养液,附子理中丸温中散寒。“津枯血燥,舌无苔而黑瘦,大便五六日不行,腹不硬满……炙甘草汤”,所述津枯血燥、舌苔难以成形之剥苔,用炙甘草汤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彩图辨舌指南》中引用了现代医学对舌象的相关研究,包括舌的组织结构、病理机制等,进一步完善了剥苔的病因病机理论。《彩图辨舌指南》中有18处有关剥苔的论述,病因病机涉及胃阴虚、胃气阴两虚、脾阳虚、脾气下陷、肝阴枯竭、肾命门之火不得蒸化、心阴虚等。《彩图辨舌指南·厚薄》中记载“薄白无苔为虚寒。”《彩图辨舌指南·化退》又有“因朝起未食则舌苔化,食后则苔退。又如舌苔忽剥蚀而糙干,为阴虚。”提示虚寒、阴虚均可导致无苔。《彩图辨舌指南·辨舌苔察时温与伏热》中还提到“如风热无湿者,苔质白润无苔”,《彩图辨舌指南·仲景察舌辨证法》提到“邪气在表者,舌上则无苔,及邪气传里,津液结搏,则舌上生苔也”。这两处论述均提及邪气在表的无苔,结合中医理论分析,患者当兼里虚之证。《彩图辨舌指南》中“舌苔忽剥蚀而糙干为阴虚,剥蚀边仍有腻苔为湿痰。剥蚀由尖及内,症可渐平”指的是花剥苔兼腻苔,提示痰浊未除,正气已伤。《彩图辨舌指南·虚实》中也提到“阴虚之证,全舌必绛色无苔,虽有横直岭纹,而舌则短小不等。若全舌无苔,有津湿而光滑,或其苔白色与舌为一,刮之不起垢腻,口唇必润泽无缝,淡白透明,是虚寒也”,说明阴虚与虚寒是导致剥苔的重要病机。

3.2 中寒之证 有学者认为,花剥苔不尽主阴虚,也与其他病因有关[3]。清代的中医著作中就有关于寒邪导致剥苔的记载。

《望诊遵经》认为寒邪是导致无苔的病因。《望诊遵经·诊舌气色条目》指出“舌灰黑无苔,脉沉迟者,直中三阴也”,所谓直中三阴,为伤寒六经辨证的说法,指太阴、少阴、厥阴三经未经阳经传导而中寒,为实寒之重症,寒邪凝滞,气血郁滞,津液运行受阻,寒邪易伤及阳气,因此人体气化作用失常,导致舌苔无以生成而见剥苔乃至镜面舌。《望诊遵经·诊舌津液条目》也指出“舌上无苔而冷滑,脉微恶寒,身蜷而卧者,少阴中寒也”“舌无苔而冷滑者,少阴之寒证也”,均指中寒之证。

《伤寒舌鉴》中也有中寒之证导致剥苔的记载。《伤寒舌鉴·紫色舌总论》记载“舌色青紫无苔,且滑润瘦小,为直中肾肝阴证,吴茱萸汤、四逆汤急温之”,描述的是厥阴与少阴中寒之证。舌紫多为血瘀或寒证所致,吴茱萸汤温热且通肝经,四逆汤温阳,可散肝脾经之寒。《伤寒舌鉴·灰色舌总论》记载“舌灰色无苔者,直中三阴而夹冷食也”“若直中三阴之灰黑无苔者,即当温经散寒”,均论述三阴中寒之证,用温阳散寒法治疗,吴茱萸、附子均为大热之品,散寒同时扶阳以达治疗效果。

3.3 危证 古今医家对剥苔病机的认识基本一致,即剥苔为危重之兆,常见于久病之人,久虚则重伤阴津,故见剥苔。

《察舌辨症新法》记载了危重症患者的舌象“表面无苔,而皮内有一块如钱大,或黄或白,为正气不足,血液亏虚,或有痰凝之候,须以苔上见圆晕,分二三色,燥金内结,燥屎不下之候,其症必险”,描述的是危重病情下,正虚血瘀,亦有津液大亏、亡阴所致的无苔。

一旦出现阴不制阳,虚阳上越,则为病危,亦会出现无苔。《望诊遵经·诊舌气色条目》曰“舌焦干黑者,死证也;唇舌紫黯青肿者,中毒也;舌见纯紫色者,酒毒也;唇青舌黑如猪腰者,九死一生也;舌上无苔,如去油腰子者,亡津液,不治之证也”。舌苔为胃气与津液蒸腾产物,如津枯,必然出现舌体焦黑之镜面舌。

《彩图辨舌指南·辨舌质生苔之原理》也提到更加严重的情况,“若舌绛而光亮,或绛而不鲜,甚至干晦枯萎,或淡而无色如猪腰样者,此胃肝肾阴枯极而无神气者也”,在众多典籍中都有对重症见“如猪腰样者”镜面舌的记载,说明镜面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危重舌象之一。《彩图辨舌指南·阴阳》曰“舌无苔,结成干赤光皮,似煨熟猪肾,乃阳中伏阴也”,《彩图辨舌指南·生死》曰“唇青舌黑,如去膜猪腰者,为亡津液,不治之证也。舌如镜面者,舌鉴云:舌色红光滑柔嫩无津者是也,良由汗下太过,元津耗伤,宜大剂生脉散救之,尚可复生也”“若舌无苔,全舌黄如金色者,脏器交绝也”。这些描述都是津液大伤后的危重症而见镜面舌。

4 “剥苔”形成机制的现代研究

舌诊的现代医学研究为揭示剥苔的形成机制奠定了基础[4]。现代医学认为,剥苔的原因以炎症为主,可见于萎缩性舌炎(多见镜面舌)及游走性舌炎(多见地图舌)。

萎缩性舌炎是指丝状乳头、蕈状乳头相继萎缩,最终可导致舌乳头完全消失,舌体表面红绛平滑,舌上皮层至舌肌萎缩变薄。其成因主要包括:①真菌感染,即念珠菌感染[5];②维生素缺乏,以缺乏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为主[6-7];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减少;④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后期等原因[8]。通过对舌脱落细胞、唾液等进行化学分析,可进一步寻找以上环节的关键因子[9]。米丽华等[10]用琼脂平皿扩散法分别测定了42例正常舌苔(体检健康者且舌淡红、苔薄白)和66例门诊异常舌苔患者舌苔的溶菌酶含量,门诊患者白苔、黄苔、黑苔者溶菌酶含量均值为3.62 mg/L,正常舌苔组溶菌酶含量均值19.7 mg/L,故认为溶菌酶含量低下与异常舌苔的形成存在一定关系。正常人口腔pH值为6.7~7.2,长期使用激素、广泛使用抗生素、免疫力低下等情况下可使口腔内环境发生紊乱,口腔内真菌繁殖而引起剥苔。慢性肺系疾病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真菌在酸性环境下生长较好,老年人腺体萎缩,唾液分泌减少,有利于真菌繁殖[11-12]。口腔真菌感染若不能及时控制可导致真菌侵袭其他脏器,继而引起深部真菌感染,严重者危及生命。每次吸入糖皮质激素后要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真菌感染[13-14]。

有研究认为,地图舌是特禀质人群中最常见的一种舌象,多与先天失养、脾气亏虚有关[15]。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缺锌性贫血为目前较为常见的地图舌原因之一,地图舌患儿血锌含量显著低于总体锌含量,提示地图舌患儿锌含量较正常患儿低[16-17],且中医辨证多为阴液亏虚、脾胃虚弱,补充适量的锌在治疗地图舌上有重要意义[18]。

游走性舌炎指丝状乳头萎缩,留下圆或椭圆形红色光滑凹陷剥脱区,周围有丝状乳头增厚的黄白色边缘,可单独存在,亦可多个融合成片,类似中医地图舌,多见于小儿及各种脾胃系疾病,主要原因包括:①遗传因素。具有家族遗传史会提高游走性舌炎的发病率,有研究表明父母双方有一方为地图舌,其子女患病率显著高于父母双方均正常者[19];在一项调查地图舌危险因素的试验中发现约有28%的地图舌患者伴有沟纹[20]。②微量元素失调。以血锌含量低为主[21]。③过敏。家族有哮喘史和湿疹等过敏反应的小儿更易出现剥苔[22]。④真菌感染。⑤银屑病。不同的文献报道银屑病患者中1%~18%有地图舌,脓疤型银屑病中地图舌患病率更高[23]。⑥胃肠功能紊乱。⑦唐氏综合征。

5 结 语

纵观古今医家对剥苔的认识,《伤寒论》最初仅辨舌质,到《敖氏伤寒金镜录》中“无苔”的描述,病机为阴虚及肝肾中寒。明清时期,《察舌辨症新法》《伤寒舌鉴》中出现花剥苔“舌见白苔如雪花片”和镜面舌“舌如镜面”的记载,《彩图辨舌指南》结合历代文献系统阐述了剥苔的病因病机,涉及阴虚、气阴两虚、寒邪直中、正虚血亏4类。医家们对剥苔的分类、名称、病因病机的认识逐步完善,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不断传承、发展、创新,以及中医不断自我完善的历程。

猜你喜欢
彩图舌苔舌质
基于舌诊偏色与去干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宝宝需要清洁舌苔吗
中医舌象与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刷牙别忘清理舌苔
舌苔厚腻 原来是湿气太重
彩图吧
彩图吧
彩图吧
彩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