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翻转课堂”为手段提高儿童文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0-01-09 22:38李玉晗
昆明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儿歌儿童文学

李玉晗

(昆明理工大学 津桥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0)

高校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是长期以来一直持续不断的话题,随着讨论的深入,很多高校教师也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实践,提倡参与式教学、注重实践教学、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但总体上并未脱离以教师主导课堂的传统,教学仍然是以讲授—讨论—作业三段式为主,停留在教师讲解为主导的层面,只不过很多教师或加大了课堂讨论内容,或丰富了作业形式,或强化了作品的分析与阅读,或进行与课程内容相对应的创作或表演。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已经加大了学生的参与程度,但仍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学生未能进入自主探索的创新性学习状态,其文学鉴赏能力向文学教育和文学阅读指导的运用转化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训练和培养。对此笔者思考在教学中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动起来,变被动的趋使性学习为自觉的主动性、创新性学习,使教师指导下学习的教材变为学生主动挖掘其潜在信息的学材,以期实现凭借“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提高儿童文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 翻转课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对应性

“翻转课堂”是一种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型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通过教师指导下的线上线下自主学习与课上课下互动讨论相结合,将传统教学模式与师生的互动讨论、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学生通过课前的网络在线学习和线下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完成自主学习内容,然后在课堂上参与同学和教师共同开展的释疑、解惑、探究等互动活动,从而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作为信息时代的新型教学方式,“翻转课堂”强调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充分利用信息科学技术的实践与展示,发掘、培养、发挥并确立学生在专业学习和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有利于深入挖掘课程信息,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品质,从而使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与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培养目标相吻合。

从学校培养目标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应当具有“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特点[1],是一种能将成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运用到实际的社会生产和社会活动中的技能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学校的本科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转换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翻转课堂模式体现出的学生为主体,切实促进学生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2]实现了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共同讨论,一方面掌握课程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在相互的讨论中思考并学习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实践,促成课程的有效教学。课堂上师与生位置的“翻转”,使教师从单纯的学科知识的传达与讲解者变为引领学生获取知识,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者,而思考与讨论的终极目的,是对学科知识的实际应用。正是在师与生的交互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运用知识的意识得到确立,将专业知识运用于专业实训的愿望更为迫切。而这一切,都能为个人专业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完全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特点和培养目标。

从专业培养目标看,应用型本科院校各专业在专业培养目标的设置上,都体现出既根据学校培养目标,突出应用性的共性特征,又体现专业特点的个性特征。例如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根据该校培养“一专多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整体培养目标,结合二级学院——语言文化学院的“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办学思想来确定。其“培养具备全面综合素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能够在托儿所、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教学及管理,在社区从事学前教育及社会服务的适应性、应用型学前教育专门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显示,该校学前教育专业以培养社会需求的技能型、综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课程体系也紧扣这一目标建构。以儿童文学课程为例,该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属于学科基础课程,之所以这样定位,从课程体系的角度看,学前教育五大领域课程的应用转换,都离不开儿童文学作品作为教学素材;从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需求的角度看,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凭借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的传导以对应幼儿的语言教育、情感教育和知识教育,它自然地融注于幼儿园的五大领域活动中。因而将学生对优秀幼儿文学作品的把控、鉴赏能力转化运用于对幼儿的文学教育的应用能力,才切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而如果实施“翻转课堂”,学生能够通过教师引导,以自主探索、合作研讨的方式进行儿童文学课程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以及对作品的感知、鉴赏和分享,再以课后的作品阅读鉴赏为主的任务型学习和拓展性学习辅之,则其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学生的探究、沟通、表达等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也可望得到全面提升,这将会促成学生进一步主动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在校学习期间的模拟教学、实习实训乃至走向社会后的幼儿园教学中。由此不难看出“翻转课堂”对儿童文学课程的实施之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契合。

再从课程的培养目标看,作为基础必修课的儿童文学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幼儿教师必备的儿童文学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儿童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提升学生鉴赏、分析评价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具备开展幼儿园语言文学活动所需的创编、指导、表现能力。本课程既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注重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

由于基本理论对于学生学习、了解儿童文学的重要性,教师在对本门课程的讲授中,自然关注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阐释,希望用教师高屋建瓴的理论分析帮助学生弄明白、弄清楚、弄透彻与儿童文学基本理论相关的问题,用个人对作品的品读分析强化诱发学生阅读作品的欲望,这难免使教学方法囿于传统。即使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情况下,不少教师努力于将理论教学与实际运用相结合,但从总体上还很难走出教师主导课堂的模式。“翻转课堂”强调的自主性、创造性、反思性、互动性,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成为学生讨论活动的一个参与者,这样的教学形式完全打破师与生之间那种传授与接受的沟壑,而成为师生融为一体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抛给学生的引导性问题和融身其中的参与性讨论,教师结合讨论引导学生进行的作品分析与鉴赏,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儿童文学作为浅语艺术的精妙,从而牵引学生一步步走进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堂奥和作品世界,进而明白、掌握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开阔儿童文学阅读视野,培养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真实感受儿童文学课程的学习价值,培养起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这样的学习效果,自然能够确证“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对实现儿童文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对应性。

二、 翻转课堂的实施原则

既然“翻转课堂”的教学实施与培养目标相契合,那么,从课程的培养目标出发实施教学,自然涉及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调整、教学过程的把控、教学评价的改革等问题,必有可遵循的原则。对此,笔者从对儿童文学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尝试中获得以下启示:

(一)先学后教原则——教学方法的调整

“先学后教”,即自主学习先于课堂教学。这里的“先学”指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于课前通过网络在线学习和资料的查阅整理,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学生在先学中通过思考、质疑、探究、解惑,达到对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所谓“后教”,并非课堂教学中的全程讲授,而是教师的精当的点拨,是教师对学生在“先学”过程中有疑惑的问题通过师生互动探究的方式进行解答,或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完善,或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在“先学后教”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则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而是鼓励、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先学后教”突显了“以学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既遵循了教育规律,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了教学效率,实现高效课堂。

以笔者的教学为例,在对儿童文学课程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前的网络在线学习和线下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完成对“儿歌”“童话”“儿童故事”等文学文体的概念、特征、类型等基本知识的自学,并按照学习任务做好课堂上的阐释分享准备。在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则组织学生首先以小组汇报的方式阐释自学内容,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本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而其他小组则针对展示小组的阐释的问题进行提问或补充。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够自主解答的则由学生解答,由此形成讨论的氛围。对学生难以解答或解答有误的问题,教师则自然参与其中或进行引导探究,或纠正错误,或补充知识。正是通过研讨交流、分析总结、补充拓展的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成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活动的讨论平台,创设了热烈,开放的课堂教学气氛。

(二)系统有序原则——教学过程的把控

在“翻转课堂”中采用系统有序原则,是把教学过程视为一个系统,教学过程中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是构成这一系统的基本要素,只有三个要素有序进行,协调发展,才能确保“翻转课堂”的教学顺利开展。因此贯彻“翻转课堂”的系统有序原则,需要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教学重心,对每一环节的实施需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和定位。

首先是抓好课前自主学习。一堂课的起点开始于学生的自学是“翻转课堂”最大的特点,因此抓好课前自主学习是确保“翻转课堂”教学过程顺利开展的首要条件,它为课中探究和课后指导奠定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进行学习资源的开发,精选“翻转课堂”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确定具有实用性、可掌握性高的章节作为“翻转课堂”中自主学习的内容,并制定课前学习要求,明确学什么和怎样学,有序指导学生进行课前学习。学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资料收集和资源利用,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其次是抓实课中讨论,课中讨论是“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的核心内容,在学生的课堂展示前提下,教师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设置与学习内容相关并能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与学生共同研讨,并以积分制、小组竞争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讨论中,促成课堂教学由“学生讲”而“师生谈”进而“学生互辩”的讨论氛围,使课中讨论落在实处。再者要抓活课后指导,课后指导对于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课后指导时除了课后现场答疑、课后在线辅导的方式,还可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巩固习题和拓展活动,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丰富和提升课后指导,巩固课堂教学内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有序进行促使“翻转课堂”教学过程形成互有联系整体,使得教学得以循序、连贯、系统地进行,保证学生的学习有章可依。

(三)多元民主原则——教学评价的改革

教学评价的多元民主是“翻转课堂”质量评估遵循的原则,具体指在“翻转课堂”教学全程结束后,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所进行的多维度测评,评价的内容包括由多项内容构成的平时成绩的评价,也包括以考试内容为主的终结性评价,以凸显评价的多元性。评价的方式也由教师作为独立评分人拓展为师生互评和生生互评,以凸显评价的民主性。按多元民主原则实施的教学评价,从注重“学习结果的考试测验”转变为“学习过程的多角度综合评价”,重视对学生的知识内化,应用分析能力的评价和其学习的过程评价。

以笔者的教学为例,在儿童文学“翻转课堂”教学实施中,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制定“学生成绩考核评定细则表”,其中涵盖“翻转课堂”学习中“微课学习”“课堂表现”“讨论提纲”“作品阅读”“书面作业”等多项学习内容的记录与评价,同时细化各项学习要求的比重,使每一项学习都获得量化评价的标准。对学习成绩的考核,则采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综合评分。例如,对“儿歌”的教学展示,每一小组的学生均就本小组在“翻转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内容展示和知识点阐释进行自评,其他组同步对之进行评价,从而综合各组的打分情况给出客观、公正地评价。当然,在教学评价中,教师也给予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过程的机会,通过教学问卷调查、网上评教审视学生对教师教学组织的满意度,通过师生互评的民主评价方式明确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及时的改进,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儿童文学课程,探索以网络学习为先导、以课堂讨论为主体、以应用实践和任务拓展为辅助的“线上与线下相混合”“自主与合作相协调”“应用与拓展相辅助”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提高其教学的有效性。

(一) 线上与线下相混合

“线上”是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在线学习,“线下”是在网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资料的查阅与整理,并通过师生的探究研讨进行深层次的学习。线上与线下相混合的教学模式能将线上与线下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到课程学习中,充分利用线上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进行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提升了学习效果,改进课堂教学。

如何有效实施线上与线下相混合的教学,答曰:任务先导,讨论引领,问题反馈。对此,笔者在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就通过制定“课前学习任务单”“讨论提纲”“翻转课堂问题反馈单”指导学生的线上线下学习。例如:在儿歌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制定《<儿歌> 翻转课堂学习任务单》,详细列出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学习内容及汇报内容、学习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扫描各章节的微课二维码,利用网络资源完成章节基础知识、作品推荐阅读以及相关理论研究的线上学习。线下学习则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首先是收集和整理资料,制作PPT课件总结学习内容;其次是撰写讨论提纲,记录课上需要探讨的问题。教师在课前完成课件的修改和讨论提纲的评阅,形成《翻转课堂问题反馈单》,并对课件提出修改意见,反馈给学生,学生再一次修改,为课上讲解做好准备。

线上与线下相混合的教学模式提供给学生新颖灵活的学习方式,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反映在期末考试的试卷评析中,则是课程通过率达100%,最直观地体现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

(二)自主与合作相协调

自主与合作相协调的教学即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网络在线学习,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线下学习和课堂研讨,这一方式的运用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同时也加强了师生、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得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的由教师主导的直接灌输的形式,而是师生共同参与,教师指导学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合作探究,有效地拓展和延伸了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营造了积极、融洽、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了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双赢。

例如:在儿歌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了解了儿歌的含义、特征、结构、句式以及类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各小组提出了诸如游戏歌和逗乐歌的区别是什么,问答歌、摇篮曲、连锁调的特点是什么,颠倒歌是否会影响儿童的认知,不同类型的儿歌对儿童有什么影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进而引导学生探讨并以参与讨论的形式进行答疑。自主与合作相协调的教学模式的运用,有效地巩固和深化了学生对儿歌基本知识的了解,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和积累儿歌的兴趣,为将来的幼儿园儿歌教学储备了丰富的素材。

(三)应用与拓展相辅助

应用与拓展相辅助指在课堂讨论结束之后,教师结合相应的学习内容安排课后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应用与拓展学习,这有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现理论知识的应用转化。需要强调的是,课后的巩固学习任务应尽量采取丰富灵活的形式,同时与课堂教学知识紧密相关,以达到多角度、多层面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的目的。

同样以笔者的对儿歌的教学为例,在完成全部教学内容后,教师采取了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首先是讨论习题。从学生可能对儿歌和儿童诗两种文体出现的认识上的混淆,教师布置“儿歌与儿童诗的异同”讨论题,让学生通过品读儿童诗,自学儿童诗去领悟二者的区别,在此基础上组织课堂专题讨论,从而对这两种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儿童文学体裁有明晰的认识。其次是活动拓展。在儿歌章节的课堂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安排了“儿歌吟唱给你听”的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课堂上学习的关于儿歌的类型、特征,收集生活中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民间儿歌,通过小组展示的形式再次感知儿歌短小、浅显、朗朗上口的特征。再者是作品阅读。针对儿歌章节的教学,布置一定量的儿歌背诵任务,同时要求每位学生在每节课之前背诵三首儿歌。通过任务型阅读,帮助学生积累作品的阅读量,为未来幼儿园教学工作奠定学科知识的基础。应用与拓展相辅助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知识向实践运用的转化,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内容根植于现实生活,能有效将二者结合起来,促进自身学习能力和文化素质的提升。

“翻转课堂”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师教学的自由度,其教学模式可运用于儿童文学课程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同样也可以运用于其他课程之中。而多重结合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于不同教学内容的运用,其侧重点或操作方式却是因课程的性质,内容而异的,这需要从教者在具体的教学中,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选择和使用。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儿歌儿童文学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睡觉儿歌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儿歌绝唱
七月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