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背景下开展高职思政教育的思考

2020-01-09 20:26李娅婷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防控疫情

■李娅婷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截至2020年5月,全球已确诊新冠肺炎人数总超370万人,且每天呈倍数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亲自指挥、亲自部署这场人民战争。党中央坚决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排查、管控、隔离、救治等措施,科学防治、精准施策,遏制住了疫情的蔓延。人类在面临这次疫情大考中,有何所思、有何所得、何去何从是我们应该认真严肃面对的事实。对于高职思政教师而言,在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式下,帮助学生厘清现实,看清真相,掌握真理,树立正确价值观、民族观和文化观显得十分有必要。

一、防疫背景下价值取向的引导

价值取向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取向[1]。

1月22日,美国《纽约时报》在报道中援引采访对象的话,称中国在武汉“封城”的做法是“侵犯人权”“反应过度”,美国媒体甚至毫不避讳地打出了“亚洲病夫”的标题。近期,一些西方媒体质疑中国在疫情问题上“数据造假”,更有西方政客煽动其他盟友国起诉中国,提出“赔款”等荒谬要求。面对诸多指责,我国政府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坚持如下几点:

(一)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在中国,人民是真正的主人,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谋幸福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疫情发生以来,习总书记高度重视,他指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始终强调三个“一”,即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广大党员干部要冲到一线。2月10日,习近平在北京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对新冠肺炎患者要“全力以赴救治”“坚决做到应收尽收”;对于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要求,“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特别是要高度关注就业问题,防止出现大规模裁员”,引导群众正确理性看待疫情,提高人民群众自我防护能力等。反观西方国家一直以领导者姿态自居,并坚信着自己的医疗水平处于世界顶端。面对疫情的冲击,其防疫压力与医疗资源的窘迫程度,令其在心态上无法接受。这些指责中国“封城侵犯人权”的国家,也纷纷采取“封国”或“封城”等措施,其实在一定层面上已经认同了中国的做法。此次疫情应对使中国和世界人民更加清楚地看到谁才真正重视和关心基本人权,也充分暴露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和虚伪一面。

(二)守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底线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我们以牺牲巨大的经济为代价,来阻断病毒传播,追根溯源在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失衡所致。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原因很可能是人类误食了野生动物。有数据表明,78%的人类新发传染病与野生动物有关。从SARS、MERS、埃博拉,再到新冠肺炎,都是直接或间接的野生动物疫源性疾病。人类在享用“舌尖上的野味”的同时,也在遭受大自然的惩罚。这次疫情会促使人们的行为习惯有很多改变,其中一点就是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本次疫情为所有人敲响警钟,人们意识到其危害性,纷纷喊出保护野生动物、抵制野味口号。2020年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这意味着中国确立全面禁食野生动物的制度。

(三)构建战役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关于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习总书记这样表示:“中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保持良好沟通,分享防疫经验,体现大国担当”[2]。疫情发生以来,我国除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发布最新疫情情况,举全国之力予以支援,组织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等调派330多支医疗队、416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迅速开设火神山、雷神山等集中收治医院和方舱医院,千方百计增加床位供给,优先保障武汉和湖北需要的医用物资,并组织19个省份对口支援,并且还迅速与各国和国际组织就疫情防控开展广泛合作,共享病毒基因序列,以寻找疫苗或治疗方法,体现了共享共建的命运共同体精神。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中方已经向3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捐赠防护服、口罩、检测试剂盒等防疫物质。同,样在疫情爆发初期,我国也接收到71个国家和9个国际组织向中国捐助的防疫物质,抒写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风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国际深厚情谊,饱含着疫情面前我国与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立场与决心。

二、防疫背景下理论认知的深化

应对疫情,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次疫情用生动的事实丰富了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知,带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一)新时代的“伟大斗争”

今天中国已发展到新的历史起点,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回顾历史发展,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史就是一部伟大的斗争史。从古至今,中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从近代被外敌侵略、压迫到现在被自然灾害欺凌,仅仅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就遭受过大大小小自然灾害不计其数。例如:1954年长江淮河出现近百年未遇洪水;1959-1961年川滇黔三省连续三年自然灾害;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地震;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大洪水;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等。矛盾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伟大斗争”则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动力,只有打赢各个历史时期的伟大斗争,才能推动中国发展进步[3],本次疫情很显然就是一次伟大的斗争。对于多难兴邦的中国,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磨刀石;对于中国共产党,它是一次执政能力的严峻大考;对于中国人民,它是凝聚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团结抗疫的伟大力量。

(二)“危机”更见制度优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制度优势,化解各类风险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及其人民,都是一次不可回避的巨大“危机”。当前,我国有效控制疫情的事实足以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自身强大生命力和无比优越性。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是抗击疫情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定海神针。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从实际出发,加强顶层设计,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行动,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基层党组织与普通党员群众积极响应号召,打头阵,做先锋。以湖北武汉和17个地市区为主战场,全国加强分类指导,严守防线,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的战场格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汇聚成了时代的磅礴力量。无论是武汉的暂时“封城”,还是其他地市州的响应,及时控制;无论是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快速建立,还是方舱医院的落实设立等,都在快速、及时、科学、高效地大动员、大集结、大作战中凸显了制度优势。

(三)“战役”凸显治理效能

疫情防控是一场新型的人民战争,在这场大战中,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把制度意识转化为治理水平,才能充分释放治理效益。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善治的着力点在于实施。疫情防控需要人力、物力、财力,我们能够把全国各地最好的医护人员、科技人员、解放军官兵和指战员等各条战线上的人力最大化地调集起来,驰援武汉、驰援湖北;我们能够建立交通运输绿色通道,多措并举,保障重点地区医用物质和生活物资供给;我们能够集中使用中央存量资金统筹用于疫情防控,保障重点支出;我们能够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减税降费政策,帮助支持一些行业复工复厂,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过,这足以说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完全可以转化为治理效能。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为此给予高度评价,他感慨“中方行动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的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四)“大考”提升治理能力

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记忆中获得补偿。这次疫情是一场大考,也是一个契机。它不同程度反映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因而我们要正视弱项,总结经验,在疫情“大考”中淬炼中国之治。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国家治理体系的成熟完善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渐进提升的过程。立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更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的防控举措,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

三、防疫背景下教育实施的途径

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全民战“疫”期间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为抓手,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挖掘抗击疫情中的感人事迹,传播正能量,需要同历史文化相结合、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与新时代文化相契合,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树人,增强文化自信。

(一)与历史文化相结合

纵观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曾断断续续出现过这种大规模瘟疫,比如霍乱、天花、鼠疫等,然而人类同这些瘟疫的斗争却从未停止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卫生防疫事业开辟了新道路。1950年8月,新中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卫生会议,会议确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四大方针,为新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1961年我国基本上消灭了天花,2000年实现了消灭骨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以1958年消灭血吸虫病为例,流行严重时期,一个村80%的村民都患有血吸虫病。三年后,毛泽东同志在看到《人民日报》报导的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的消息后,激动地写下了《七律二首·送瘟神》:“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4]。新世纪以来,我们面临的另一个重大威胁和考验就是2003年抗击“非典型肺炎”(SARS)。SARS因其高传播、强致命,从我国广东开始逐渐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共造成我国内地感染病例5327例,死亡349例。面对磨难,习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越挫越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相信在党中央的团结领导下,我们一定可以打赢这场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

(二)与传统文化相融合

我们在飞速发展的进程中,必须致力于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强化人类对天地万物的敬畏,敬畏是古今中外不可触碰的伦理底线。中国古代的先贤们早已指出人不是自然的主宰,而是依赖于自然生存的一部分,自然万物运行皆有规律,人只有心怀敬畏,顺乎天地之道,方能达至“天地人合”的状态。道家推崇道,提倡“尊道而贵德”。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儒家也提倡敬畏天道、天命,不可逆天而行,《论语·季氏》有云:“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敬畏天命排在首位。自古以来,顺应天道的思想汇聚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敬畏伦理,正如南宋朱熹所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四书集》)[5]。因而把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堂之中,使学生们能够心存敬畏、尊重自然、善待生命、遵循规律,从而强化其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筑牢安全防线。

(三)与新时代文化相契合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新时代文化能为人民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以及丰润的道德滋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新时代文化凝魂聚力所在,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最好体现。在这个看不见敌人的战场上,“最美逆行者”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生命防线。在面对生死考验、危难险重之时,他们能够选择忠诚履职,任劳任怨,甚至赴汤蹈火,这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这些精神力量里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有“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有“不畏艰险、砥砺奋进”的奋斗精神,同时还有“尽忠职守、鞠躬尽瘁”的敬业精神。这次疫情中还涌现出了许多感人事迹,无一不展现着他们的良知良能与大爱大勇,他们把最美的身姿印刻在了时代轨道上、把最大的奉献书写在了发展道路上,把他们的战役精神融入到思政课堂中,融入到学生日常行为中,融入到灵魂深处之中。

猜你喜欢
防控疫情
战疫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代表勇担当 防控显作为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在防控“火线”践行初心使命
疫情当前 警察不退
待疫情散去 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