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亚五国来华留学生语言服务人才体系建设

2020-01-09 20:26■陈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五国中亚留学生

■陈 旦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浙江 义乌 322000)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和交流的不断深化,语言服务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使用的通用语有近50种,其中有18种语言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尚未开设,语言人才储备存在较明显的不足。当前外语类行业语言服务多以英语为主,人才培养多以高校中国学生为主,是否可以考虑利用来华留学生“语言火种”的作用培养新型语言服务人才,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

一、研究意义

(一)语言服务的经济价值

语言服务产业具有显性的经济价值。第一,语言可以促进贸易发展。“一带一路”经济格局是以中亚地区为核心进行构建,进而向周边辐射发展的。2014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总额近450亿美元,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的贸易交往不断频繁。决定国际贸易流量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语言”。根据杨荣华的统计,能够使用共同语言进行沟通的国家之间可以更成功地签订贸易合同,其贸易量是没有共同语言的国家之间的1.5倍。由此可见,“语言”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1]。第二,语言推动语言产业的发展。2015年,中国语言服务行业产值约为2822亿元,在2011年基础上增加了79%,年均增长近19.7%。此外,来华留学生数量逐年上升,2012年来华留学生达到32.8万人,语言培训产业逐步成为显性经济价值巨大的支柱型语言服务产业[2]。

(二)语言服务的社会价值

在谈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通”。“五通”之中首要的是语言互通,能够建立“表情、通心”互通语言[3]。英语虽可以通意,却无法通心。“一带一路”建设必然深度介入沿线国家老百姓的生活,必须用当地人所熟悉的通用语。中亚各国内部的通用语言有俄语和本国语言(近6种),其中塔吉克斯坦部分地区通用波斯语和本国语言。但目前国内大学开设中亚五国语言专业的只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几所院校,语言人才供给无法满足语言服务市场的需求。为解决“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市场供求不平衡的问题,高校与地方应加强合作,构建新型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三)语言服务的战略价值

语言服务的战略价值指从国家语言战略层面考虑语言服务的价值。目前中亚五国语言在我国外交语言领域的应用仍很薄弱。高层领导人国事互访和重要会议多采用俄语翻译,而非本国语言。同时,我国驻中亚五国大使馆官方网站也均使用中文和俄文两种文本,没有所在国的官方文种,缺乏语言多样性和专业性[3]。从国家文化安全的角度来说,语言多样性可以促进国家、民族文化发展。我们在传承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化的同时,也需要学习和借鉴他国语言文化。高校可以利用中亚五国来华留学的机会,创造中外学生语言学习互助的机会,让中国学生有机会学习中亚五国语言和文化,了解和吸收外来文化,丰富本国语言文化体系。

二、研究现状

李现乐将“语言服务”定义为通过语言进行的服务行为,语言可以是一种工具手段,也可以是一种产品内容[2]。从范围上说,语言服务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种。微观的语言服务多以某群体或个人为主;宏观的则以政府部门或相关的学术团体为主。语言服务最主要的目的是进行语言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解决语言问题[6]。本课题是从宏观层面上来研究语言服务。邵敬敏提出语言学不能仅仅局限在学术范围内,而应该为社会、大众和时代服务[7]。李宇明补充针对“一带一路”建设提出要培养能够“表情、通心”的语言人才,重视搭建语言技术平台及打造语言产业[3]。因此,语言服务人才体系建设也应以培养“表情、通心”的人才为最终目的。

李现乐认为语言资源的价值包括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显性价值多以经济价值体现;隐性价值包括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战略价值等非经济价值。由此可见,语言服务的问题具有深刻的研究价值[2]。

“语言服务”的概念在21世纪初才有较为系统的论述,但语言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都相对较少[4]。国内的语言服务行业研究主要涉及汉语国际教育、少数民族语言服务、AI语言服务、外语及跨文化人才培养等。已有的研究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语言服务提出了理论依据,但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针对中亚五国提出相关的语言能力规划、服务等对策性方案。张文对近十年的语言服务研究做了综述后指出,小语种语言服务方面的研究相对匮乏,应完善研究方法,从社会需求角度研究语言服务,提出能够真正服务于社会的语言服务对策[4]。

基于以上研究现状,本文将研究如何依据当地语言服务产业的需求,利用中亚五国来华留学生资源建立语言服务人才体系,将语言服务转化为语言经济,推动本地区商贸发展。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中亚五国对外贸易领域语言服务产业的问题和需求

“一带一路”战略带来大量语言服务需求。浙中地区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地区,“义新欧”班列始发站,在与中亚国家进行经贸合作中,会设计诸多专业性领域的语言交际活动,包括外贸交易磋商、订立合同、履行合同、处理争议等语言交际活动,语言服务需求成倍增长,对本地区语言服务产业带来重大机遇。但目前市场上的语言服务以英语、阿拉伯语为主,网站中只有汉、英、韩、阿拉伯等语种,公交站牌等公共服务也多为汉英双语,中亚五国语言服务资源极其匮乏;此外,现有的翻译市场存在译员的业务素质偏低、翻译质量偏低、高端翻译人才稀缺等问题。杨荣华在研究对外贸易领域中化妆品出口的语言服务问题时指出:因语言服务缺失导致化妆品出口存在说明书或标签一些不合格;产品在翻译过程中将产品成分、功效夸大,滥用、错用医疗术语,混淆药品和化妆品;缺乏合格的翻译人员处理贸易谈判、合同签订和商务纠纷[1]。语言服务人才市场存在“结构性失衡”。市场需求量很大,译员数量很多,但符合市场需求的译员供不应求。

(二)中亚五国留学生语言现状调查

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态度较好,汉语的语言能力较好,听力、口语能力高于阅读、书写能力。汉语学习的动机以融入型动机和工具性动机为主,融入型动机以“喜欢汉语”“想要和中国人聊天儿”为主。这与近年来“一带一路”政策、来华留学生国家奖学金优惠政策、中亚孔子学院的设立等有直接关系。中亚地区的“汉语热”持续升温。工具性动机以“找工作”“做生意”“在中国上大学”等为主。这与中亚贸易的日益发展有密切关系,越来越多的中亚留学生随着亲人朋友到中国发展贸易、与中国建立贸易关系来到中国,或被家人“要求”来中国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和风土人情。学成归国后,加入家族企业,发展与中国的跨国贸易。从中亚留学生对汉语的情感价值来说,中亚留学生对汉语的社会威望、实用性和亲切程度评分都较高,可以体现中亚留学生对汉语的认同度较高。

四、语言服务人才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针对中亚五国对外贸易的商务汉语专业

“一带一路”建设对中亚五国语言人才的需求迫切,与其花费大量精力在高校外语专业增设中亚五国语言专业、想方设法吸引中国学生学习中亚五国语言,不如利用来自中亚五国华留学生的天然优势。他们对汉语和当地文化的学习有天然的需求,本身又通晓本国语言,甚至部族语言。通过“语言+”教育培养既掌握语言能力又熟悉两国当地情况,同时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促进中亚五国贸易畅通、民心融通,为区域稳定、国家认同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3]。

专业课程设置包含语言技能、商贸知识、中国概况、中国法律、翻译技能、跨文化交际等课程,根据学生语言水平进行分层分类教学,将汉语言知识、本地区文化、制度、风土人情和商贸情况融入专业课程中。

(二)创建留学生与中国学生语言互助模式

在高校增设中亚五国语言专业存在一定的难度,但高校可以利用中亚五国留学生这一天然语言资源,创造留学生和中国学生语言互助模式,对中亚五国语言有兴趣的中国学生可以与留学生结成互帮小组,依据老师指定的学习目标完成语言学习,并可获得相应学分。中国学生可将此作为第二外语选修课,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而通过学生互助形式,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之间的语言沟通、跨文化交际能力都会得到提升。中国学生有机会学习中亚五国语言和文化,了解和吸收外来文化,丰富本国语言文化体系,构建相关语言服务和语言人才培养应急体系。

(三)建立汉语翻译专业资格(CATTI)考试考点

依据浙中地区现有的翻译市场调查来看,译员素质低,翻译水平低。依据《中国语言服务业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1年年底。翻译从业人数60多万;但截至2014年上半年,仅有3.6万从业者拥有国家翻译资格证。通过现有文献和数据报告两方面推导,翻译人员的能力和素质都需要大幅度提升,翻译市场的缺口很大。作为拥有中亚五国留学生资源的高校,可以设立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考点。考点的设立可以鼓励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言知识和文化的同时学习翻译技巧,通过翻译资格证考试,提高自身翻译专业水平,为地区市场输送语言服务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四)产学结合模式

高校的语言教育不能脱离企业和市场。学校应与外贸企业对接,输送商务汉语专业的留学生到中亚五国对外贸易企业进行定期实习,及时反馈实习体悟,依据实习经验和企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课程内容。留学生也可以利用浙中地区各类展会的契机做翻译志愿者,提升自身的翻译技能和职业道德建设。

除此以外,高等院校可以建立智库,包括语言服务行业术语库、语料库、企业案例库,着力研究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的重点问题,提出符合国情和行业实际的语言服务行业政策建议。

五、结语

语言在社会中起到的作用越大,语言的经济价值就越明显。语言服务产业会随着经济价值的提升发生联动反应,语言培训、语言翻译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会十分明显。与此同时,高质量的语言服务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外贸产品上出现的错翻、漏翻问题,出口产品标签或说明书译写错误等问题,减少因语言问题而导致货物被召回、扣押甚至被销毁等情况的出现,提升贸易量。因翻译问题而导致的国际贸易纠纷也会随之减少,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减少公共服务成本。除此以外,语言翻译产业的质量也会得到提升,带动译员的收入和整个翻译产业的发展。同时,高质量的留学生语言教育和培训,为高校带来可观的语言培训收入。语言翻译产业和语言培训产业的发展也可以转化为语言经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高校为发挥语言服务业产业链上游的优势提供智力支持,与语言服务企业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建立实训基地,实现高校理论教学与企业需求的无缝衔接,促进产学研政合作的协同创新机制,填补中亚五国国际语言人才空白,解决语言服务人才市场“结构性失衡”问题。

通过中亚五国来华留学生开设中亚五国通用语互助学习班,促进中国学生对中亚语言的学习,为我国建立紧缺语种人才库提供支持,对高校建立中亚语言人才储备和智库都提供有利保障。同时,来华留学生,特别是中亚五国留学生,可视为“语言火种”。在中国高校习得汉语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后,可作为汉语传播使者,开辟中国与中亚五国新发展道路。语言通,才能实现“民心相通”,才能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猜你喜欢
五国中亚留学生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
White Elephant
中国与中亚关系的里程碑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