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卓婷,符 熠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 300250)
在信息化时代下,各种新兴的多媒体手段和形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对于教育行业更是如此。众所周知,只依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然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为了让课堂效率达到最大化,并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合理而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就明确了高校要对各类课程进行思政改革。因此,高校课程在进行思政改革时可以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设备等信息化手段,从而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多的改革方法和发展路径。
而课程思政改革指的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高职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实用人才,而实用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只注重专业技能的获得,更要注重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素。而要想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首先就要培养他们的礼仪素养。因此,礼仪培养在高职院校的课程中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目标正是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以及锻炼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而设置的。而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内涵是培养国家情怀、树立个人品格(包括道德情操、健全人格以及智力等)以及正确的科学观。由此可见,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商务礼仪课程,从而对其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高职商务礼仪课程思政改革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商务礼仪”中的各类“思政元素”没有得到很好地挖掘,并且不能有效地融入到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商务礼仪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和掌握商务礼仪中的基本规则和规范 ,并能正确运用所学的礼仪知识,进一步提高在生活中的礼仪素养,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道德,最终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事实上,商务礼仪课程中涉及到的各项礼仪规则容易掌握,但是掌握完规则后,学生往往只是初步具备外在素养,没有真正实现 “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更有甚者,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有时仅仅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或是为了得到学分而 “被动”学习,从而形成了知识层面和职业素养两层皮的现象。只有深刻地发掘符合该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融入到教学目标中 ,才会给看似单一的礼仪知识点注入“灵魂”,进而对学生从内到外产生影响,真正实现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2.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没有创新性
当前,在高职“商务礼仪”课程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模式比较传统。教师只注重理论讲解,因此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依然是是一种普遍存在模式。即便我校已经对商务礼仪课程进行了“教、学、做”一体化改革,实现了知识点的重组和项目化,但在实际的“教”、“学”、“做”过程中,教师依然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虽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了商务礼仪课程特点,发掘出符合该课程的思政元素,但是由于实施手段单一、传统,使得学生在接受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面对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学生依然怀有抵触心理,缺乏课程学习兴趣和动力,导致课堂效果欠佳。
事实上,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如若不对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更多的创新和改革,不能把信息化技术更好地运用到课堂中,即使有再多再好的教育理念也无法有效达成。而在信息化时代里,教师可以选用多种信息化工具,可以借助多种多媒体设备和软件来辅助课堂教学,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以便更好地吸引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以及价值取向,因此,在《商务礼仪》课程中合理使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帮助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课程,并帮助学生所接受,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在传统课堂上使用信息化技术,对专业课程进行思政改革,目的是让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到实际教学中,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不要让课堂变成“教师要求学生学习”,而是“润物细无声”地将思政元素渗透到相关知识点,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吸收,从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信息化时代给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多样性选择,注重多媒体融合,从而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服务。当然,教师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在挑选各种信息化手段时要充分考虑其是否具有实用性以及趣味性两个要素。
1.实用性
所谓实用性是指教师所选用的信息化手段是否能在课堂中进行全方位覆盖,即让全体学生全员参与,同时操作简单、便利,可以重复利用并且可以随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修改或增减。以传统的信息化手段微课为例,微课以其教学时间段、主题突出、传播方便等优点成为信息化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优良的微课制作过程复杂,占用了教师大量的课下时间,而且一经制作完毕很难再在原基础上进行改动。教师如果想再添加一些新的教学内容,就不得不重新制作一遍。那么,能够随改随用,并可以方便传播的信息化手段就显得优势突出。
2.趣味性
所谓趣味性是指教师向学生推荐的信息化手段要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教师对课堂进行信息化改革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学生也见识过多种信息化手段,例如 :微课、视频、图片等。面对传统的信息化手段,学生极有可能提不起兴趣,即便教师有再好的教学理念也无法很好地传达给学生。学生面对教师发布的传统视频等信息化手段,往往是“能不看就不看”,要是一些理论性强的视频就更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如果一味依靠类似于微课这样的传统形式向学生讲述和灌输,其效果可想而知。现代学生对课堂和教师都极为挑剔,再加上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成长于丰富的信息化环境中,如果没有生动、有趣的信息化手段在课堂上实施,学生自然就难以配合。
考虑到目前学生普遍使用手机的普遍性以及结合商务礼仪课程的自身特点,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摒弃了传统的信息化手段,利用Kahoot!教学游戏以及希沃白板,将看似枯燥的“商务礼仪”知识点以及相关的思政元素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1.Kahoot!游戏平台在商务礼仪课上的应用
Kahoot!是挪威一家在线教育企业的产品,于2013年9月首次在北欧发布。Kahoot!是一个基于游戏的评估平台,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在线开展游戏化测评,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在课前备课时,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创建包括测试、讨论、调查问卷等,当教师编辑测试题目时,可以配合生动有趣的画面和背景音乐,从而增强互动性和感染力。学生每完成一个测试或者一道题目,系统就会给出回馈,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班级正确率,排名以及得分等各种情况,使得教学和测验过程不再枯燥,如同玩游戏一样,让学生乐在其中。教师所设计的测验可以是针对每个学生个体的,也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各组之间展开竞赛。同时,教师可以规定测验的规则,包括正确率、学生作答的时间和速度。
该游戏平台的应用需要大屏幕、投影仪、WLAN网络,还需要学生自备手机即可。我校的所有教学教室都已具备以上硬件和软件条件,教师在这个学期使用了Kahoot!游戏平台后深受学生欢迎,课堂效果良好。例如,“商务礼仪”中发掘的一个思政元素是: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该思政元素可以通过对中外民俗礼仪进行比较而让学生获得。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中,教师会通过PPT以及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是被动的。在采用Kahoot!游戏平台后,教师提前把中外不同民俗编成试题,让学生参与答题,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主动地掌握了知识点,再加上教师的提醒和讲解,最终获悉了中外不同的文化差异,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热爱祖国并且坚定文化自信等。
更为重要的是,与传统的信息化手段相比,经Kahoot!游戏平台设计过的题目是可以反复利用并且随意修改。而且,在登录该平台之后,平台上所有已经公开发布的游戏或是题目都能直接供自己使用,可谓达到了资源共享。
2.希沃白板在商务礼仪课上的应用
希沃白板是一款由希沃(seewo)自主研发,是一个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而设计的互动教学平台。该平台以生成式教学理念为核心,为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工具等多种授课功能。而且它以强大的可以游戏化的形式完成课堂互动,提供多种思维导图,广受师生欢迎。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授课内容和教学目标,利用希沃白板自行设计游戏,加大课堂趣味性,促进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利用该软件设计的教案或是游戏也可反复修改,重复利用率很高。
以商务礼仪中加强个人道德礼仪修养为例,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具备商务人员的仪容仪表,即如何穿搭职业装。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只能通过PPT向学生展示图片进行讲解。利用希沃白板后,教师可以把相关的图片设计成归类游戏,提前设置好答案,让学生在大屏前进行拖拽归类。如果归类正确或是错误都会有相关提示。学生在游戏中就学会了职业装的穿搭标准,从而让学生自主审视个人礼仪习惯,并自觉加强个人道德礼仪修养。
以上两种信息化手段的共同优点是趣味性极强,操作简单方便,内容可以随意修改,不会产生昂贵的制作成本。目前,本人已经开始尝试使用这两种信息化手段对商务礼仪课进行思政改革,并取得不错的反响。其中,教师利用希沃白板设计各种游戏,让学生在完成游戏中掌握商务礼仪的各项知识点,再通过Kahoot!游戏平台设计出测试题,把“商务礼仪”中的思政元素通过测试形式让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进行思考,并且掌握。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高职教师要进一步明确高职教育的意义和任务,要与时俱进,发掘出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合理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从而完成高校课程的思政改革,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改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