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丹
(铜仁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问题。这既是高等教育的“时代之问”,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之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扣“两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就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2016年12月8日—9日、2018年9月10日、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新时代当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的认识论逻辑起点,方法论逻辑展开和价值论逻辑归宿,准确把握其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对于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正确育人方向,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四个服务”,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培养什么人,作为“两问”的首要问题,在逻辑三度,处于问题发轫和问题研究的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立足“培养什么人”这一逻辑原点渐次展开,显示了非凡的逻辑力量。
关于培养什么人,党的教育方针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逻辑起点,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包括两层逻辑涵义和规格定位。一是人才结构逻辑和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原来“四育并举”(德、智、体、美)的提法上升为“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赋予了全面发展新的内涵。德指的是思想政治素质,智指的是科学文化素质,体指的是身心健康素质,美指的是审美创美素质,劳指的是技能创造素质。二是政治目的逻辑和定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的大学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这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重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没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即在个人的独创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惟一的社会中,这种发展正是取决于个人间的联系。……因此,这里谈的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个人,而决不是随便什么样的偶然的个人,且不谈不可避免的共产主义革命,它本身就是个人自由发展的共同条件。”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恩格斯指出:“教育将使他们摆脱现在这种分工给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将使它的成员能够全面发挥他们的得到全面发展的才能。”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革命之后,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新人将诞生在共产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是社会主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题中应有之义。[1]苏三埃政权确立后,列宁提出了培养青年成为共产主义者的目标。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列宁指出,“青年团的任务是教育、训练和培养青年一代,使之联系实际生活努力学习共产主义理论,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武装自己的头脑,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坚持与工农的劳动相结合,成为具有共产主义理想的一代新人。”
受到近代新民主主义思潮影响,毛泽东早年就有改造国民性的想法,并且通过开办夜学,组织新民学会等方式实践“新民与救国”的设想。在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毛泽东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依据,逐渐形成了以“重视通过劳动和社会运动等方式发展人本身”为突出特点的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2]立足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伟大实践,邓小平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加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思想。在此基础上,以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先后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了殷切希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没破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中引领新时代高等教育。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指出:“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深刻阐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涵、要求和举措。“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至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已经为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认识论逻辑依据。
培养什么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认识论的逻辑起点,那么怎样培养人则是其方法论的逻辑展开。关于怎样培养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发表过重要讲话,有很多重要论述,最集中地体现在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讲话中。梳理其逻辑理路,概括起来就是一个核心点: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立德树人反复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等。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地指出了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内涵要义和时代要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既体现“怎样培养人”的方法论逻辑,又蕴涵工作思路和行动指南。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若干方面下功夫的要求,形成完整的逻辑体系,更是“怎样培养人”的基本遵循路径,对于怎样培养人的方法论逻辑展开,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一是“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并特别强调,要“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建功立业。这些重要论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深刻回答了立德树人的核心要求,准确把握了“怎样培养人”的正确方向。
二是“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加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这些重要论述,抓住了立德树人的重要前提,为“怎样培养人”提供了精神动力。
三是“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人当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靠学识能力,更要靠品德修养。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着力引导学生“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当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没”“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立德树人在品德修养层面的总要求,找准了“怎样培养人”的切入点。
四是“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学生“精心学习,通过学问提升境界,通过读书学习升华气质”。科学文化知识是成就梦想的重要基础,见识阅历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增长知识见识并成功走向未来,必须依靠学习。通过学习“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传道、授业、解惑”密不可分的关系,为在立德树人过程中把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有机结合起来提供了基本遵循路径。
五是“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当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学生培养奋斗精神的要求,“关键是要迈稳没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培养奋斗精神的路径,要教育引导学生“不贪图安逸,不惧怕困难,不怨天尤人”“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没一个脚印往前走”,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广大学生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些重要论述,明确要让学生养成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让艰苦奋斗成为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
六是“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求,要着力帮助学生自我塑造,增强综合素质,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锤炼意志、砥砺品格,培养奋勇争先的进取精神,历练不怕失败的心理素质,敢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着力帮助学生把创新的理念融入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培养独立思考、理性分析的特质,培养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要通过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和途径。
七是要在促进身心健康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怡情养性”,努力当一个“心灵纯洁、人格健全”的人。针对学生身心健康存在问题,他强调,要加大力度不断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强调要加大力度提升学生意志和品质,帮助学生“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强调要加大力度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要在立德树人过程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指明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工作着力点。
八要在加强美育上下功夫。美育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些重要论述,既提出了一个重要任务:加快构建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美育体系,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又揭示了一种重要现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能为美育提供更加充分的现实条件和实践基础,美育具有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可能具有的重大作用。[3]
九要在弘扬劳动精神上下功夫。劳动,创造人本身。学生只有弘扬劳动精神,运用劳动这把“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4],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才能认识人类和社会,才能改变人生和世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些重要论述,把劳动与立德树人紧密联系起来,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劳动历史观,也为学生指明了一条成功和幸福的必经之路。
十是要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围绕这一科学论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当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必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要着力抓好的重要环节:“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障:“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要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当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当在日常、当到个人。”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通过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怎样培养人”的方法路径。
十一是要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他提出了引导教师尤其是思政课教师当“四有好老师”和“四个相统一”以及“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三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工作目标,提出了把严格的制度规定和日常教育督导结合起来、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的工作思路,提出了提升教师素质、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地位、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职业的工作路径。这些重要论述,夯实了立德树人最重要的支点,抓住了立德树人最重要的杠杆。[5]
如前所述,培养什么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认识论的逻辑起点,怎样培养人是其方法论的逻辑展开,那么为谁培养人则是其价值论的逻辑归宿。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最终要落脚到为谁培养人上;为谁培养人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逻辑统领和价值归宿。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段关于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四个服务”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为谁培养人”的价值内涵。只有深刻理解这段重要论述的含义,才能深刻理解为什么“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才能准确定位“德”与“树”的价值内涵和实践标准、把握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才能深刻理解高校究竟应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党一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的具体体现。毛泽东同志70 多年前为加念张思德发表了《为人民服务》这篇光辉著作,党的七大把“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写进了党章。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这就把“为人民服务”从全党的政治要求进一没推广为全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基本规范,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纲领。[6]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不断前进,为人民服务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闪耀出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人民的挚爱,彰显出深沉真切的人民情怀。因此,是否具有为人民服务的立场、情感和作风,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当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根本方法。高校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教育和宣传的工作者,只有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并且身体力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在立场、情感、作风上赢得广大师生的赞许认可,赢得他们对我们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政、战略部署的衷心拥护。
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担当。《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先进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实现人民解放明确为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性”,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党性”和“人民性”的内在统一性反映出: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统一的,实现人民利益的过程同党治国理政的过程也是内在统一的。在当代中国,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不断发展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过程。同样,发展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也必须通过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来不断推进、逐没实现。[7]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就同时要坚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党治国理政提供“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来抓,“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推动形成了意识形态领域“守正创新”的良好局面。但是,一些思想领域错综复杂,各种思潮相互交流、相互激荡、相互竞争,一些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反对党的领导的错误观点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错误观点归根结底和历史虚无主义紧密相关。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尽管我们党也受过挫折、走过弯路,但我们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功伟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真心爱戴和由衷信任,没有任何政治力量可以取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新中国成立70 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没伐。”无可置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只要以史为据,以理为要,厘清主次,辩证分析,鉴别真伪,历史虚无主义的谬误就不攻自破。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高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彻底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的根本追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主要包括党的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领域的主体性制度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最佳选择,“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近些年来,东西方众多学者纷纷指出:西方民主危机是结构性、制度性的,要消除西方民主的种种危机,就必须推翻资本的统治而代之以真正的“人民的统治”。[6]那些盲目崇拜西方所谓“民主政治”的人,应该从西方选举暴露出的弊端、丑闻中警醒过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也强调在借鉴与利用“一切文明成果”中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本着“立足国情,融通中外”的理念,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我们的高校既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高校,那它就不能丢掉自己的根本属性,不能淡化自己的制度本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造就和发展了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正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才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为了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应当义无反顾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方向,毫不动摇地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践行的价值取向。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政,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建立在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没,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的现代化,是我们“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只有搞清楚为什么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改革开放,才能增强改革开放的自觉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历史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特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我们正在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实现的。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7]必须清楚,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教育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像邓小平同志当年所要求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始终坚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个大方向、大趋势、大战略、大方针,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是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才兼来、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为之服务的前提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每一个自信,都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不深悟这些依据,“自信”就是空谈。只有发自内心地坚持“四个自信”,才能培养出有利于“四个服务”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可以说,树立“四个自信”是当好“四个服务”的价值基础。[8]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凝聚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高等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逻辑思考、历史方位思考和现实向度思考,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说在新时代中国的鲜活体现,是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刻指明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逻辑。我们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教育报国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征途上谱写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新时代篇章。